第58章

  托棠惊雨的福,小姐们都清楚少卿大人是如何的温柔情浓,纷纷过来寻他说话,要其为自己摘桂花枝。
  谢庭钰笑着一一应承。
  贾文萱和宋元仪气得不行,二人暂且联手,劝退不少要与谢庭钰同行的小姐。
  以往谢庭钰倒是只关照贾宋二人,现在却是出来讲和,希望大家在折桂宴上都玩得开心。
  前来参宴的哪个不是名门小姐,她们见谢庭钰如此态度,更不理会贾宋二人的喧闹,大大方方跟谢庭钰一道赏花饮酒。
  贾文萱还因此怒道:“谢庭钰,你现在就跟一只发情的花孔雀一样四处招摇,令人生厌!”
  宋元仪接话:“实非君子所为!”
  听了她二人的话,谢庭钰一丁点儿都不生气,还对她们笑道:“二位小姐教训的是。”
  说完,他继续跟其他的小姐们赏花饮酒。
  贾文萱和宋元仪难得交好似的坐在一张宴席桌前,你一言我一句地将谢庭钰骂了个底朝天。
  黎堂真听着瑟瑟发抖,悄悄离席去找老大。
  原以为他还继续陷在红粉堆里,寻了好一阵,才在翠嶂的一个角落找到坐在石壁上独自喝酒的谢庭钰。
  黎堂真微微仰头看他:“老大,你怎么在这儿?”
  谢庭钰低头,对他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有事吗?”
  “怎么瞧着,你不大高兴?”黎堂真踩着凸出的石块往上攀,寻了一个极为平坦的位置坐到谢庭钰旁边。
  从此处往下一瞧,纷纷扬扬都是黄澄澄的桂花与碧莹莹的枝叶,隐隐可见攒动的人影,好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
  “有吗。”谢庭钰扔了一小坛酒给黎堂真。
  黎堂真接过,随口问道:“怎么不见棠姑娘?她的病还没有好吗?”
  这是第一个,在他面前问起棠惊雨的人。
  谢庭钰望着远处的桂花,表情淡淡的。“嗯,她还没好。”
  “你是在为她担心吗?”
  “没有。”
  “那是为了什么?我第一次见你露出这种表情。”
  “没为什么。可能是这段时间没睡好。”
  “……哎,我也没怎么睡好。”
  “哦?你又是为了什么?”
  黎堂真顿了一下,脑海浮现出宋元仪的笑脸,用饮酒的动作掩饰落寞的笑容,说:“也没什么。估计是天气烦闷,睡得不太舒服。”
  这几日下过雨,明明是秋高气爽,清和宜人的好天气。
  但不妨碍这是一个好借口,足以掩饰那些不宣于口的隐秘情愫。
  因此,谢庭钰应和道:“嗯。确实是天气的问题。”
  说来也怪,明明折桂宴时身边万般热闹,他却更觉孤寂落寞,甚至躲到翠嶂独自饮酒。
  那日后,他不再出席什么宴会。
  这是谢庭钰第三次找柳世宗喝酒。
  秋菊酿是冷山燕酿的最好的一种酒,胜过各家酒庄。
  一口下去,清香醇厚,甘甜浓郁。
  每一年秋天,柳世宗的这几位好友,都要来讨这一壶秋菊酿。
  只是今年谢庭钰再喝,越发觉得苦涩难入喉。
  连喝三杯,他都被苦得眉头紧蹙。
  他没忍住对冷山燕说:“山燕,你今年的酿酒技艺有所生疏,这酒是苦的。”
  冷山燕与柳世宗互看一眼。
  冷山燕毫不留情地说:“我的酒不苦。是你的心苦。”
  “瞎说。明明是你的酒苦。”谢庭钰当然不肯承认。
  “怎么最近不见棠姑娘?她这风寒还没好吗?”
  “我又不是大夫。我哪儿知道。估计快病死了吧。”
  “你们,这是闹矛盾了?”
  “笑话。她算什么东西。”在两位好友面前,谢庭钰不再伪装冷静克制,“还敢跟我闹矛盾。不就是一个供我消遣寂寞的玩意儿吗。耍什么威风。真能把自己当回事儿。没有我,她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鬼地方凄惨地苟活。低贱、愚笨、浅薄、脑袋空空、狂妄自大,从头到脚都挑不出一丝优点……”
  他絮絮叨叨说着,仰头又饮了一杯苦酒。
  冷山燕看着那张故作冷漠的脸,直接拆穿道:“庭钰,你说这些话的时候,好歹先骗过自己罢。”
  此夜过后,他再没找过友人饮酒。
  更衣入睡前,谢庭钰忽然瞧见放在竹榻边已经不知有多久的药枕。
  他走上前,将那只药枕拿起来。
  放到鼻尖一闻,除了药香,还有淡淡的松沉香。
  抱着药枕一起入睡时,就好像抱着药枕的主人一样。
  爱恨交织,情仇浪涌。
  他也不明白,从前又不是没有自己一个人生活过,凉州军营时更苦的日子都有,说熬也就一睁眼一闭眼地熬过去了。
  如今却一日如过三秋。
  也不知从前那些没有她的日子里,都是如何熬过来的。
  但他仍固执地想:我是绝对不会低头的!
  次日。
  谢庭钰唤来莲生,状似随口一问:“她——怎么样了?”
  莲生回忆了一下在芦雪庵怡然自得的棠惊雨,思量了一番措辞后,说:“姑娘除了夜间总在哭,一切都挺好的。”
  谢庭钰好歹是个大理寺少卿,莲生说没说谎,他一眼便知。
  他却没有拆穿莲生,低头取了一根墨条,不知缘由地研起墨来,语气听上去很无所谓地说:“她若是知错了,我可以考虑原谅她。”
  五天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谢庭钰恨得咬牙切齿。
  第六日,他情难自控地挪步到芦雪庵。
  在连绵掩覆的蒲苇丛中,遥望棠惊雨正在河滩前快乐地放纸鸢。
  此日天光阴阴,秋风迭起,是一个十分适宜放纸鸢的日子。
  当见棠惊雨因为过于沉迷天上的纸鸢,不小心踩到裙摆跌倒时,谢庭钰下意识地抬脚伸手。
  下一瞬他就看到守在一旁的莲生疾速跑到她旁边,将她扶起来。
  秋风送来她着急的声音:“我没事我没事——快快快,它要掉下来了。”
  只见她撑着莲生匆忙站起来,再次将颤颤巍巍往下坠的纸鸢放起来。
  正是他方才那个下意识的动静,让莲生察觉到了他的存在。
  莲生追过去时,只见绿草踩踏的痕迹,和风里还残存的一点松沉香。
  是谁来过,无需多想。
  再去岱泽楼禀报时,莲生悄悄拿了棠惊雨的《芦雪庵记事录》给自家主子一解相思之苦。
  谢庭钰翻开,一篇篇看过去,情不自禁地笑道:“傻子一个。”
  翻到最后,他又生起气来。
  恨棠惊雨这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关于他的思念,甚至连他的影子都不见。
  盛怒之下,他抬手就要将册子撕烂。
  莲生眼疾手快地救下册子,枉顾主仆之间的礼数,脚底抹油似的溜了。
  徒留谢庭钰自顾自地生闷气。
  转眼就到中秋。
  李正卿的好友郭阁老从江南请来一个戏班,李正卿得知,连忙书信郭阁老要一道品赏。
  这个“东梨戏班”在江南极负盛名,尤其是他们编排的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脍炙人口,座无虚席。
  是日,李正卿领着家眷和两位得力干将谢庭钰与陆佑丰,一道前往郭阁老府邸听曲赏月。
  看戏的地方在郭府的天锦园。
  戏台与坐席隔着一个不规则的锦鲤湖。
  戏台上灯火煌煌。
  坐席安排在湖上的长廊,席位与席位之间以竹帘相隔。
  为求入戏,长廊灯火昏暗。
  入座前,宾客各领一把双蝶纷飞墨图折扇——折扇在《梁祝》一戏中是重要之物。
  谢庭钰是第一次听这样的曲目,颇觉新鲜,神情懒散地斜倚在禅椅上,打开折扇有一搭没一搭地扇风。
  一声铜锣敲响,四下静谧。
  丝竹声一起,生净旦末丑,各个角色咿咿呀呀地连接登场。
  …………
  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
  燕子归去书斋冷。黄昏夕阳照古槐。自从英台下山去,书院寂寞梁山伯。
  …………
  英台他,别我归家已数月……
  为什么,英台的笑声犹在耳?
  为什么,思念常觉寒夜长?
  为什么,万千心绪理亦乱……
  我想你,夜拥孤衾难入眠
  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我想你,提起笔来把字忘
  我想你,神思昏沉苦断肠
  我想你……
  戏腔婉转多情,喧乐起伏悠长。
  唱词落在不同的人耳中,掀起不同的情潮思绪。
  此夜明月不圆。
  昏暗的坐席里,展开的折扇久久不动。
  谢庭钰单手撑着半张脸,无声地用手指抹去眼角溢出的一滴泪。
  第41章
  临近深秋时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