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318节

  改革开放初始,不少人在号召下解放了思想。
  有人靠勤劳和智慧去致富,但也有人想起了走捷径。
  所谓的捷径自然不是低级的抢和偷,那样风险大还来不了几个钱。
  今年年初的时候,王金成还是个司机,他原本只是一次如往常的吹牛,却被追求功绩的领导听到了心里。
  于是乎,他的这个牛皮在祖传江湖手艺的掩护下,披上了“科学”的时髦外衣,堂而皇之的出现了各大报纸的版面上。
  王金成也脱离了原来的岗位,一心当起了他的“科学家”。
  他的目的自然是想发财致富。
  一开始他的目标是各级单位的“研发经费”和“科技奖金”,但随着风声越传越玄乎,他已经看不上那几百上千块的“小钱”。
  王金成开始全国跑“投资”。
  他也见过几个海外的商人,结果都对他的实验成果将信将疑。
  因为王金成也编排不出将自己的技术“工业化”的规划来。
  而且就是面对几十万的购买费用,王金成死活都不出让自己的“专利”。
  他只接受项目入股。
  至于什么时候项目能正式进入厂址建设环节,他总是推三阻四。
  人家也不傻,对于后续合作就没了下文。
  但外商“青睐”王金成技术的传闻不胫而走,让很多乡镇企业都信了他的邪。
  如今王金成已经搞到了近百万的“合作资金意向”。
  他这次是被广州某科技发展会议邀请过去宣扬讲解“水转油”技术的。
  收到人们追捧的他心越来越大,已经看不上那些乡镇企业一万两万的投资,决心搞得更大一点。
  耳尖的他早就从几个女乘务员叽叽喳喳的谈论中得知,软卧那边有一对住特别包间的海外投资华侨夫妻。
  王金成的心思立即活跃了起来。
  今天说不定就是一个大的转机,如果能搞到一笔外汇,自己日日担心的后路不就有了?
  张功高和李二秀飞来北京的时候还有点黝黑的感觉。
  这归功于广州的天气。
  而经过三闺女这些天私下的“翻倍加补”,两口子竟然变得很是白净富态起来。
  而且张小雪从哥哥姐姐房里搜刮了不少好东西“孝敬”爹娘。
  张功高脖子上的玉佛坠、手腕上的楠木念珠、大号的帝王绿扳指,外加一身貂,嗬,气派!
  李二秀头上是张白露亲手磨的一根碧玉簪子,祖母绿的镯子戴了两个,浑身上下最廉价但也是她最喜欢的、是脖子上好大儿弄来的一串大珍珠项链。
  这些珍珠通体雪白,个个都有成人小拇指头大小。
  后世淘宝要188的货!
  但在这个年代戴着出门,足能唬倒两条街的人。
  别说“见多识广”的王金成,所有之前没几乎见过两口子的列车组成员都被这对“华侨”夫妻的派头给镇住了。
  看着那一串硕大无比的雪白珍珠项链,王金成眼里的金光根本掩饰不住。
  果然是来自国外的土豪!
  而且看着似乎有点傻......。
  好骗~!!
  第344章 都觉得占了便宜
  王金成的目光递给了自己桌子对面正在吃喝的人。
  王金成之所以没被乘务员清理走,是因为他拿的的广州科技发展会议的邀请函。
  邀请函发出单位级别不低,而且他还随身带着一叠报导自己的各种新闻报纸。
  所以列车长才网开了一面。
  而坐在王金成对面的人,之前并不是和王金成坐在一起的。
  两人看似是被乘务员安排到的一桌。
  其实这个人是王金成最信任的“合伙人”,也是教他那些掩人耳目“戏法”的师傅。
  这个年纪稍大的人拿的是某省科协的介绍信(其实就是王金成的),所以也被留了下来。
  中年男人的视线跟着车厢里其他人一起看向了进入餐车的张功高夫妇。
  眼里的精光也是瞬间暴涨。
  作为老江湖的他看中的可不是那串大珍珠项链,而是两口子身上的玉佛和镯子,还有张功高另一只手腕上戴的手表。
  那是一只金光闪闪的劳力士!
  张功高不喜欢低调而奢华的百达翡丽,他就喜欢这个金光闪闪的劳力士。
  要不是三个闺女都说玉佛坠好看,他其实还想把儿子给他铸的一条大金链子拴脖子上。
  得到中年人肯定的眼神,王金成心里有了底。
  可以下手。
  张功高夫妻其实很想和人拼桌。
  什么“华侨”,也不知张清明这小子到底从哪里混来的名头。
  上头也不管管,明知道自己一家都是哪里人。
  可如今户籍都被改了......。
  张功高想想就觉得荒唐,自己好好的出生在李公桥大队,怎么就出生在什么鬼“多米尼加”?
  算了,儿子说他在帮进出口单位搞点小生意,这是上头的要求。
  自己一家的户口本也算是献出去为国做奉献了。
  餐车厨师这回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就连用的油盐酱醋都是新开封的,连炒菜的锅也是刚刚才开烧的新锅。
  四菜一汤,色香味俱全。
  王金成看了一眼自己眼前的饭菜,再看了一眼不远处两口子面前的饭菜。
  他又扫了一眼满脸都是谦虚笑容的大厨。
  这是同一个人炒的?
  张功高的心思其实不在正在介绍菜肴的厨师身上。
  他反而竖着耳朵在注意王金成和坐在他对面的旅客聊天。
  张功高就是想听点带烟火气的内容。
  可谁知他听到的居然是很“科幻”的东西。
  “原来您就是王老师!”
  中年人似乎认出了王金成是谁,一脸激动的模样。
  “您的水转油技术可是被全国好多报纸报导啊~!”
  “听说连外国人都看好您的技术?”
  王金成谦虚的摆摆手。
  “诶,这种技术怎么能卖给外国人,你该不会不知道咱们国家有多缺油吧?”
  别说。
  两人一唱一和的,把餐车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张功高对投资什么“水转油”根本没概念。
  但他却找到了和普通乘客聊天的借口。
  他要和人谈生意,列车组就不太好拦着他。
  淳朴的乘务员们甚至还希望王金成的技术能更高大上一点,不要让“华侨夫妇”失望才好。
  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的技术远超世界?!
  被请到张功高一桌的王金成,口才果然了得。
  水转油技术的前景被他描绘得天花乱坠,而且五花八门的各种“科幻名词”一堆堆的往外抛。
  把张功高两口子说的一愣一愣。
  两口子最后对视了一眼。
  ——似乎还真是个很不错的投资项目!
  “相见也是缘分,”王金成喝了口水,笑着问,“不知两位有没有投资本人这个专利开发项目的意思?”
  “当然,随缘,我也就是和两位聊得来,所以才随口一说。”
  张功高之前就被自己儿子的成就刺激得有些不上不下,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在火车上遇到这样一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我投~!”
  张功高也没和李二秀具体商量,就决定抓住这个难得的好机会。
  “我投一百万~!”
  张功高想到了自己儿子在音乐会上伸出一根根手指捐款的派头,他也伸出了一根手指。
  整个餐车里都是倒吸凉气的声音。
  还真是大富豪啊~!
  包括王金成的心也在砰砰乱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