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729节

  “咳咳。”
  陆沉没有否认,点头道:“知我者,师姐也。”
  林溪不禁微微一笑。
  两人开始加快赶路,身后五百骑兵紧紧跟上。
  午后,他们终于抵达定风道。
  早已得到消息的飞云军都指挥使宋世飞和宁远军都指挥使柳江东亲来相迎。
  当年雍丘之战结束后,灭骨地和奚烈无奈率军撤出定州北部,他们自然不甘心灰溜溜地撤走,因此在离开的时候用一把大火将定风道的寨堡烧得面目全非,无法焚烧的城墙则想尽办法破坏。
  在许佐主政定州的后面一年里,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定风道防线的重建。
  相较于尧山关的修缮加固,定风道几乎是推倒重来。
  现今这里以定风道南端的九曲寨为最前沿,形成七寨四堡的防御体系,由飞云军和宁远军合计近两万锐卒驻守。
  定风道东西两侧都是群山延绵,东边更有七星军依靠地利形成侧翼的庇护,中间七寨四堡牢牢守护着定州的北大门。
  “老宋。”
  站在九曲寨内,陆沉眺望着北方,平静地喊着。
  宋世飞连忙应道:“末将在。”
  陆沉收回视线,正色道:“这一次不能再犯错误了。”
  宋世飞老脸一红。
  当初他被庆聿恭的虚招晃花了眼睛,没有料到对方会调主力来到定风道,九曲寨仓促被破,要不是林溪及时率七星军骑兵增援,他和飞云军极有可能被景军主力包围屠杀。
  最后他率飞云军撤回封丘,依旧被围困了大半年。
  此刻听到陆沉的叮嘱,宋世飞愧疚地说道:“王爷,末将如今一直待在前线阵地,绝对不会再给敌人机会。”
  旁边的柳江东开口说道:“王爷,宋指挥这两年无比用心,他连酒都戒掉了。”
  他们两人是原先淮州军中最早投效陆沉的大将,因此陆沉对待他们都是推心置腹,没有云山雾罩似是而非。
  此刻他们的回答亦是无比坦诚。
  陆沉抬手拍了拍宋世飞的肩膀,颔首道:“知耻后勇,方为大丈夫。”
  宋世飞凛然道:“末将谨记!”
  陆沉看着远处肃立的将士们,对两人说道:“你们做得不错,等景军大举进犯的时候,本王希望你们能给予对方迎头痛击。”
  两人齐声领命。
  陆沉不再多言,继续细致地巡视各处寨堡的武备,夜晚便在军营内暂歇。
  两天后,当陆沉满意地离开定风道,准备往东继续前行的时候,数骑飞驰而来。
  “启禀王爷,北方来信。”
  来人极其恭敬地从怀中取出一个火漆完好的信封,交到陆沉手上,然后快步退下,只有林溪还站在陆沉身边。
  陆沉没有遮遮掩掩,当着林溪的面拆开信封,取出一张薄薄的信纸。
  上面只有寥寥八个字,没有抬头更没有落款。
  “师姐你看。”
  陆沉坦然将信纸拿到林溪面前。
  林溪心中熨帖,随即低声读了出来:“山高水远,鞭长莫及。”
  毫无疑问,这是庆聿怀瑾亲笔所写。
  她想了想问道:“庆聿怀瑾这是同意和你联手?”
  “她显然还在试探,不过这句话说明她已经动心了。”
  陆沉负手握着信纸,转身缓步向营帐走去,深邃的眼神里浮现一抹复杂的情绪。
  林溪跟随着他的脚步,关切地问道:“那你打算如何做?”
  陆沉稍作思忖,忽地停下脚步转头看着林溪,叹道:“我现在大抵知道了,庆聿怀瑾想做景国的女帝。”
  “啊?”
  林溪难掩讶色。
  陆沉摇头轻笑,语气中多了几分锐利之意:“这样也好,那我就助她一臂之力。”
  第898章 【换了人间】
  暮春时节,宝台群山郁郁葱葱,入目青苍迭翠,令人心旷神怡。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一方天地,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如这春日的万象更新生机勃勃。
  “王爷,请试枪。”
  大匠廖继昌双手捧着一根长杆,毕恭毕敬地举到陆沉身前。
  此杆长约两尺有余,内有精铁制成的长管,外有整体成型的护木;内部贯通,底端封闭;一侧有曲杆,为通火之路。
  陆沉将这杆枪握在手中,心里涌起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
  前世的记忆汹涌袭来,身为一名履历丰富的职业军人,陆沉对枪械自然称得上精通,但他确实没有用过这种只在博物馆陈列的老古董。
  然而对于如今这个时代来说,这杆枪犹如漫漫长夜的一点星火。
  在它问世的那一刻,历史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廖继昌、铁匠张华以及一大群擅长各个领域的能工巧匠站在一旁,见陆沉一直沉默地站在那里,不由得心怀忐忑又充满期待。
  另一边林颉和林溪倒是大概能明白陆沉此刻的心情。
  良久过后,陆沉轻吸一口气,左手将长枪平举起来,对着前方大约三十丈之外竖立的大木板,右手拿起火捻点燃火绳,随即双手持枪不慌不忙地瞄准那块木板。
  所有人屏气凝神,神情庄严肃穆。
  火绳燃烧到尽头,只听“砰”的一声,一道白烟骤然升起。
  这声音谈不上惊天动地,落在陆沉耳中却是那般清脆动听。
  不一会儿便有两名亲兵将那块厚约一寸的木板抬过来,所有人略显紧张地望过去。
  只见木板中间出现一个拳头大的圆洞,很显然是那颗弹丸的杰作。
  林颉走到近前,颇为动容地感慨道:“三十丈的距离,如此惊人的威力,单论杀伤力已不逊色三石硬弓。”
  陆沉单手提着长枪,笑道:“岳丈,七星军有多少将士能拉开三石硬弓?”
  林颉闻弦而知雅意,坦然道:“不到一千五百人。”
  “火枪最大的优势就在这里。”
  陆沉眉峰微挑,语调略微抬高:“任何一个四肢健全的边军将士,哪怕不会武功而且身体素质偏弱,只需要一段时间的操练,他就能轻松掌握这种武器。廖大匠,你们做得很好,本王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廖继昌等人喜不自胜,又连忙谦逊道:“若非有王爷的奇思妙想,小人这辈子都做不出来这种武器。”
  陆沉笑了笑,问道:“现在一共做了多少枝火枪?”
  廖继昌与张华对视一眼,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回王爷,到现在为止一共做出五百六十三枝合格的火枪,弹丸、火绳和木托都没有问题,只是枪身内管需要的精铁产量稀少,无法进一步提升产量。”
  张华亦愧疚地说道:“小人有负王爷厚望,请王爷降罪!”
  “你们功勋卓著,何罪之有?”
  陆沉微微一笑,从容道:“本王当然知道符合要求的精铁锻造之难,其实你们已经交出一份让人很意外的答卷,本王以为最多只有一两百枝火枪。陈主事。”
  定州都督府另一位深受陆沉信任的主事,淮右才子陈循拱手道:“下官在。”
  陆沉正色道:“为所有工匠造册记功,本王将厚赏之。”
  “下官遵命!”
  陈循面上古井不波,实则心里思绪翻涌。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个神秘的地方,代表他终于进入陆沉身边的核心圈子。
  来不及为此振奋欣喜,他就被这里隐藏的机密深深震惊。
  廖继昌等人则是满心欢喜,陆沉素来出手大方,甚至还会照顾提携他们家中的子弟,这一次肯定会是丰厚的赏赐。
  陆沉迈步向前走去,道:“走吧,看看下一件利器。”
  一行人继续向前,来到一片平整的空地边缘。
  只见空地中央摆放着很多假人,周遭十丈内空无人影。
  得到廖继昌的示意后,数名工匠立刻前往布置。
  “诸位,来这里。”
  陆沉走到一处屏障后方,林颉和林溪以及其他人都跟了过来。
  片刻过后,只听得几声巨响凭空而起,大地仿佛为之震颤。
  空地中央,那些假人已经被炸得四分五裂,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林溪难掩震惊地说道:“土雷现在的威力这么大?”
  陆沉微笑不语,一旁的廖继昌连忙解释道:“回王妃,土雷是王爷最早确定要研究的武器,而且因为土雷对各种原料的要求不像火枪那么高,所以这两年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如今我们已经做出各种各样的土雷,分别有绊索雷、燃发雷、拉发雷等,威力相比最初的土雷提高了最少两个档次。”
  林溪点头道:“原来如此,辛苦你们了。”
  一句简简单单的慰问便让一众工匠感恩戴德,似乎这比陆沉的许诺更重要。
  千万别以为这些能工巧匠们不通世事,只看陆沉此刻发自内心的满意笑容,就知道他们这个马屁拍得很精准。
  林颉会心一笑,继而道:“土雷虽强,却不及火枪便捷。”
  虽然是江湖武榜第一人,林颉对这些新式武器并不排斥,相反闲暇时会拉着廖继昌等人研究一二,因此他很清楚火枪和土雷各自的优劣。
  土雷必须埋在地下,由此引发的需求便是如何将敌军引诱到雷区,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敌军在进入雷区后一旦被炸,他们除非是脑筋出了问题,否则肯定会掉头后撤,不可能在明知前方有未知危险的情况下继续强行冲锋。
  简而言之,土雷在特定区域的小规模战斗中肯定能发挥奇效,但是在大举南下的数十万景军面前,很难改变战争的整体走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