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604节

  景军则依靠优势兵力时刻轮转,始终维持着高压的态势,力争彻底击溃齐军的心理防线。
  敌人就像汹涌的潮水不断奔涌而来,又似遮天蔽日的阴霾,笼罩在齐军将士的头顶。
  天地间黯然无光,唯有刀光斧影,血肉横飞。
  此时仇继勋已经来到阵地后方,但见他披甲执刃,满面决然之色。
  他身边只有百余亲兵,所有后备兵力都被他派去填补防线的薄弱处。
  亲兵们紧紧围在主将周围,视死如归地望着远处的敌人。
  而在景军阵地之上,负责指挥此战的大将贵由唇边渐渐泛起一抹冷厉的笑意。
  齐军的坚韧超出他的意料,这些天就像磐石一般挡在景军的身前,然而人力总有穷尽时,贵由严格遵循兀颜术定下的策略,不急不缓地用大势碾压过去——景军没有使用任何花里胡哨的战法,他们仅仅是靠着优势兵力,一点点凿穿齐军的防线,持续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最后拉断那根紧绷的弦。
  “快了。”
  贵由脑海中跳出两个字,心情愈发振奋。
  对方明显已是强弩之末,最迟三四个时辰之后就会崩溃,当这支赶来救援的齐军覆灭后,太康三城里的齐军将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贵由下意识地回首北望,想来兀颜留守这个时候正在帅帐等待他的捷报。
  但他并不知道,兀颜术眼下的心情并不轻松。
  帅帐内,一位风尘仆仆的信使急促地说道:“禀留守,陛下命善阳将军率两万定白军南下,此刻应该已经抵达河南路南端,即将进入南京路。但是我军斥候发现,南齐定州军忽然开始后撤。先前他们曾经尝试攻打南京城,但是根本无法威胁到城防,南京城固若金汤。只是不知为何,齐军在七天前突然撤退,我军斥候随即跟上去查探,发现他们竟然一路退到尧山关附近。”
  众将神情还算平静,在他们想来这应该是齐军知道南京城打不下来,所以灰溜溜地退回去,然而兀颜术在听完这段话后,遽然起身道:“你说什么?!”
  信使抬头看了一眼这位素来喜怒不形于色的贵族,小心翼翼地复述了一遍。
  兀颜术皱起眉头,走到地图边望着,低声道:“尧山关……齐军居然退到了尧山关……”
  众将见此情形不禁面面相觑。
  兀颜术转头看向信使,眼中射出锐利的光芒:“陆沉可曾随军行动?”
  信使连忙点头道:“他的帅旗一直立在齐军阵中,只是我军斥候无法太过靠近,因此无法见到陆沉本人,不过南齐飞羽军等精锐主力依旧处在我军的监视之中。”
  “恐怕你们看到的只有飞羽军。”
  兀颜术说出一句令所有人茫然不解的话,紧接着对亲信说道:“你速去传令给贵由,命他在一个时辰之内攻破齐军援兵的阵地。倘若他做不到就要准备回撤,本帅会派兵接应。告诉他,此乃军令,若有丝毫延误,本帅定斩不饶!”
  说到最后已经是无比凌厉。
  亲信不敢迟疑,立刻前去传令。
  贵由在接到这封严厉的军令之后,心中自然大为不解。
  虽说齐军的战力不断被削弱,可是对方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一个时辰未免不够。
  眼下还只是上午,如果将时限延长到日落前,贵由有足够的把握撕碎齐军的防线。
  他怀着满心疑惑,问道:“只有一个时辰?”
  信使点头道:“将军,此乃留守军令,不得有丝毫违逆。”
  贵由勉强一笑,应道:“请转告留守,末将必定会竭尽全力!”
  他随即策马前行数十丈,想要近距离观察齐军的阵型,然而他发现原本岌岌可危的齐军防线,突然之间再度坚挺起来。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一个时辰眼看就要走完,景军却依然无法凿穿齐军的阵地。
  贵由无法自控地急躁起来,这种感觉就像是眼前有一根线,看似随便一扯就能拽断,偏偏无论他如何用力,这根线始终如旧。
  便在这时,第二位信使赶来,远远便高喊道:“留守军令,立刻撤兵!”
  贵由眉头紧皱,还没等他委婉地反驳,便听对方不容置疑地说道:“将军,速速退兵,东面和东南面有大股齐军援兵出现!”
  贵由不禁大惊失色,这个时候不敢迟疑,只听他一声令下,鸣金声响彻天地之间。
  齐军阵地上,早已加入厮杀满身是血的的仇继勋用长枪支撑着疲惫的身躯,他听着远方景军的鸣金声,看着景军有些混乱地退回去,咬牙厉声道:“现在想撤,迟了!”
  仿佛是在呼应他从胸腔中迸发出来的吼声,辽阔的大地上风云突变,狼烟滚滚。
  遥远的东方,一支大齐骑兵如洪流席卷而来。
  一杆大旗迎风猎猎,上书“定北”二字。
  而在东南方向,无数齐军锐卒跨过山海,跟随着那位年轻郡公的帅旗,踏起滚滚狼烟,千军万马共一心。
  帅旗之下,陆沉策马而行,目光锋利如刀!
  第750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
  贵由的反应非常果决,景军的撤退也很及时,但是有人不会让他们轻易如愿。
  仇继勋对于这一刻早已望眼欲穿。
  在领兵北上之前,他便收到刘守光的亲笔密函,知晓两位边军主帅关于此战的谋划,但是他必须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不敢对外表露分毫。
  简而言之,这支三万人的援军里,只有仇继勋清楚他们绝非自寻死路。
  从一开始陆沉就是在给景军挖坑。
  他让刘守光死守新平和太康,目的在于吸引兀颜术的注意力,让景军主力云集于此,从而减轻其他地方守军的压力。
  三万援军北上,甚至不顾靖州南部的安危,同样是一个不算神奇的障眼法,因为陆沉在几个月前便让淮州厢军数万人悄然进入靖州境内。
  陆沉原本是想让淮州厢军发挥眼下这支援军的作用,关键时刻帮刘守光撑住后路,这里就不得不谈及他最初的战略构想。
  战事爆发之初,陆沉准备先取尧山关再下河洛城,然后挥军南下抄截景军主力的后背,与靖州军完成一场惊天动地的包夹。不过当他从蒲察的口中推断出景军的真实意图,立刻修正了整体战略。
  他让淮州厢军守住靖州西南,再让靖州军的后备兵力悉数北上,从而达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那便是诱使兀颜术分兵。
  只要兀颜术想谋求胜利,他就必须分兵多处,力争先吃掉仇继勋等人率领的齐军援兵。
  仇继勋领到的命令很简单,让景军包围这三万援兵,挡住对方的攻势,争取等到己方大军的到来。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仇继勋等人和三万将士却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付出足足四千余条性命的代价,才没有被景军踏破阵地。
  仇继勋之所以将秘密深藏心底,不敢对任何人透露,是因为这一战关系重大,必须要杜绝一切泄露的可能。
  但是现在他不必再隐藏,因为己方大军已至,他们的反击将如烈火燎原。
  “全军将士听令!”
  仇继勋感觉体内的热血已经沸腾,原本疲惫的身躯仿佛被注入无穷的力量。
  他握紧长枪跨上坐骑,洪亮的声音响彻在这片战场上。
  “定州陆大都督率大军抵达,现在就是我们跟那些景廉狗杂种算账的时候!”
  他举起长枪向前,厉声道:“为国杀敌,便在今朝!”
  “为国杀敌,便在今朝!”
  无数声怒吼从年轻的将士们喉咙里迸发。
  在各自主将的带领下,两万余大齐儿郎奋起所有的力气,朝着正在撤退的景军掩杀而去。
  他们大多满面血污,很多人早就带了伤,但是此刻没有人在意更没人畏缩。
  以杀气为刃,以热血做盾,他们向前方的敌人发起奔腾咆哮的冲锋。
  贵由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已经切实体会到这支齐军援兵的坚韧,知道对方不会傻站着目送景军撤退,故而特地让麾下最精锐的一万步卒断后阻截,为大部撤退争取到足够充裕的时间。
  一边是擅长短兵相接的景军精锐,一边是矢志保家卫国的大齐虎贲,两股洪流顷刻间对撞,激起漫天血花。
  此时此刻,陆沉亲自率领的大军距离战场还有一段距离,按照行军速度来看,大军抵达战场的时候,景军应该可以从容撤回北方二十余里外的大营。
  如果一直维持目前的形势,贵由可以顺利完成撤退的任务,但是有一支军队不同意。
  战场东方,万骑踏云而来。
  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定北军驻扎在定州西南的宁陵等地,负责游弋巡视各地防线,协助各地守军查缺补漏,重点在于防备景军骑兵的突袭。
  大战爆发后,定北军成为景军游骑重点监视的目标,毕竟飞羽军追随陆沉北上尧山关,定北军就成为齐军仅有的机动力量。
  然而让景军将帅没有想到的是,定北军悄无声息地离开定州进入淮州境内,从盘龙关西边迅疾杀出,直扑太康一带,其推进速度之快犹如闪电一般,根本没给景军反应的时间。
  等到贵由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定北军已经迂回至景军的北面,成功抄截他们的退路。
  若是双方展开混战,骑兵能对景军步卒造成极其可怕的杀伤,贵由身为景军大将自然深谙此道,因此他没有多余的选择,只能让麾下步卒就地结阵,以此来应对定北军的突袭。
  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齐军的主力大军正在加速赶来的途中,如果不能在对方抵达之前撤离,这支景军将会彻底陷入齐军的包围圈。
  贵由心急如焚,不停地望向北方,这个时候只有兀颜术才能解决危机。
  可是此地距离景军大营有二十余里,这段看似片刻即至的路程,很有可能成为横亘在这支景军面前的天堑。
  南方战场上的喊杀声自然传不到景军帅帐,不过这里的将领们已经清楚目前的局势,他们不由得紧张地看向站在沙盘边的主帅。
  兀颜术负手而立,神色冷峻。
  现在齐军的战略已经非常清晰,陆沉玩了一个花招,他在领兵攻下尧山关后便悄然南下,后续齐军连克安县、深泽乃至进逼河洛都只是蒙骗景军的幌子,实际上陆沉根本没有想过强攻河洛,而是将主战场放在太康。
  或许兀颜术在某些时刻考虑过这种可能,但是战场迷雾一直存在,而且每一步选择都有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后果。
  倘若陆沉一心只想强攻河洛,兀颜术却因为疑神疑鬼主动领兵撤退,最后西线战场一无所获,反而将尧山关拱手送给南齐,他不就成了这一战最大的笑话?
  最关键的问题是,兀颜术直到此刻仍旧想不明白,陆沉缘何断定景军主力不会后撤,或者说他为何能猜出来景帝要对沙州下手?
  兀颜术只觉脑袋生疼。
  “留守,贵由将军可能会陷入危险。”
  见主帅沉默不语,大将尼庞古小心翼翼地提醒。
  兀颜术抬手捏了捏眉心,缓缓道:“齐军这一次虽然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对方劳师动众长途跋涉,实力肯定有所损失。贵由带兵老道经验丰富,麾下将士勇猛善战,若只想撤回来没有那么困难。再者,我军主力养精蓄锐多时,面对敌军拥有以逸待劳的优势。”
  众将听到这番话连连点头。
  兀颜术便对尼庞古说道:“你亲率两万步卒,南下接应贵由大军。”
  尼庞古迅疾挺身道:“末将领命!”
  兀颜术又看向另外一侧,冷静地说道:“阿古。”
  那位三十多岁的虎将朗声道:“末将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