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595节
雍丘之败后,庆聿氏掌握的夏山军元气大伤,需要回到后方休养生息,因此最开始兀颜术麾下的十余万人都是其他派系的兵马,后来天子为了图谋南齐靖州调去十二万大军,这里面只有两万多步卒属于庆聿氏的防城军。
眼下善阳又带走两万定白军。
细细算来,如今在大都外围,天家的嫡系核心力量和庆聿氏已经相差不大。
只不过,天子应该也能注意到这个问题。
果不其然,景帝平和地说道:“朕亦相信郡王的判断,不过眼下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
庆聿恭垂首道:“请陛下示下。”
景帝望着他的面庞说道:“朕先前收到密报,代国哥舒魁蠢蠢欲动,疑似在暗中和南齐勾结,此处不得不防。哥舒魁虽然志大才疏,但是代国终究能拿出十余万精锐大军,倘若他趁着我朝和南齐纠缠厮杀的时候,忽地在我朝西北面捅上一刀,说不定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庆聿恭沉吟道:“陛下不必忧心,代国龟缩一隅十多年,不会突然间变得锐不可当,只需要在西北方向增派一支兵马,便足以打消哥舒魁的妄念。”
“但是现在我朝最主要的敌人在南边。”
景帝终于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缓缓道:“朕想跟郡王借三万兵马,不知可否?”
“陛下此言令臣惶恐!”
庆聿恭迅疾站起来,躬身道:“臣麾下的兵马就是陛下的兵马,臣只是奉陛下之命统军而已!”
景帝端详着他的姿态,微笑道:“郡王莫要着急,朕只是随口一言。这样吧,让夏山军抽调三万兵马,前往西北边境各地重镇,如何?”
庆聿恭垂首道:“臣领旨!”
景帝又道:“朕本想让郡王辛苦一趟,但此番不会对代国用兵,只是提前防备罢了,郡王的才能总不能浪费在那种地方,毕竟你我最大的敌人在南边。朕反复思忖过后,决定让灭骨地统领这三万兵马,郡王意下如何?”
灭骨地乃是夏山军资历最老的几名大祥隐之一,也是庆聿恭极为信任的臂膀,天子这样的安排确实合情合理。
庆聿恭毫不犹豫地说道:“臣无异议。”
“坐吧。”
景帝神情温和,继而道:“朕前几日问过老四,他对永平那孩子一片真心,近来两人的相处愈发融洽,可见是天生一对。朕素来尊重郡王,所以没有直接昭告天下为他们赐婚,这里有一封圣旨,郡王不妨带回去给永平看看。若你们父女二人都不反对,老四和永平的婚期便定在今年岁尾。”
一旁的内监将那封明黄色的圣旨交到庆聿恭手中。
他恭敬地领旨谢恩。
景帝微微颔首。
这对君臣彼此心里都清楚,这道赐婚的圣旨是天子对庆聿氏的承诺,保证庆聿氏即便交出部分军权,依然可以长久地享有荣华富贵。
而这段时间庆聿恭心甘情愿地待在都统院,对天子各项关于军务的安排都不吝支持,代表他已经明白天子的心意,并且愿意做出让步。
今日他接过这道圣旨,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象征。
庆聿恭随即行礼告退。
景帝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静静地坐了很久,最终对身旁的内监轻声道:“告诉田珏,暂且不要动那个中年书生,等待朕的指示。”
内监恭敬地说道:“奴婢遵旨。”
景帝端起面前的茶盏,眼神无比幽深,又渐渐化作一片冰冷。
第739章 【见本心】
大都,四皇子府。
那位书生走进外书房的时候,四皇子海哥起身相迎,以此表示对这个中年谋士的敬重。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书生当先道贺,行礼如仪。
四皇子连忙上前扶住他的双臂,笑道:“看来先生知道了。”
书生素来木讷死板的面容上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道:“陛下已经将殿下和永平郡主的赐婚圣旨昭告天下,岁尾便将完婚,大都人尽皆知,小人岂会例外?殿下多年夙愿终将达成,小人又怎会不为殿下感到欣喜?”
四皇子颇为动情地说道:“这都是先生的功劳。”
书生摇头道:“若无殿下相助和提携,小人早已是道旁枯骨,不值一提。从古到今,所谓谋士犹如过江之鲫不计其数,明主却似凤毛麟角寥寥无几,殿下待小人如此重视,却不知在小人心中,殿下之光辉早已灿烂辉煌。”
“先生谬赞。”
四皇子闻言大悦,拉着书生的手臂说道:“请坐。”
二人落座后,他又关切地问道:“敢问先生,我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书生思忖片刻,徐徐道:“小人正是为此而来。殿下,如今朝中大臣请立储君的呼声逐渐高涨,您在这个时候务必谨小慎微,万万不可得意忘形引起陛下的反感。如今太子殿下故去,三殿下被囚于幽道,殿下已经将其他皇子甩在身后,成为储君指日可待,故而要更加小心。殿下记得和朝臣保持距离,平日里多尽孝心,尤其要时常入宫向皇后娘娘请安。”
“谨记先生之言。”
四皇子语调诚恳,随即略显担忧地问道:“三哥那边会不会出现变故?”
自从多年前这位貌不惊人的书生取得他的信任,两人便在商议布局争夺储君之位,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先找一个替死鬼。
在书生的谋划下,三皇子乌岩身边的一个亲信变成了四皇子的人,然后四皇子利用这个人给乌岩设下一个圈套,最后成功将太子纳兰的死嫁祸到乌岩头上,从而完成一石二鸟之策。
但是这个阴谋并非完美无缺,实际上这世上从来不存在绝对完美的阴谋。
便如那一日庆聿恭所言,既然是三皇子乌岩让人在进献给太子的烈酒中下毒,那么这个环节怎么可能没有痕迹?
光靠大昌号伙计家中藏着的百两黄金给乌岩定罪,未免有些牵强。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天子没有直接赐死乌岩,只是将他圈禁起来,而这就是四皇子心中的担忧。
“殿下勿忧。”
书生神态平静地说道:“陛下没有赐死三殿下,或许是因为他发现了那件事仍有蹊跷,但是陛下不会继续追查下去。”
四皇子不解地问道:“为何?”
书生稍稍沉默,旋即喟然道:“殿下,陛下是大景天子,总要顾及天家体面。太子殿下暴亡,三殿下身陷囹圄,这已经是兄弟相争的惨剧,倘若让世人知道还有皇子参与其中,这将置陛下的体面于何地?难道说皇子们尽皆残酷冷厉之人?故此,陛下就算察觉到蹊跷,也不会再往下查,此事到此为止。”
听完这番话,四皇子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书生继续说道:“除了小人先前所言之外,殿下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继续赢得陛下的欢心。”
四皇子沉吟道:“可是先生又让我和朝臣们保持距离……”
书生微笑道:“殿下可知陛下最想做什么?”
四皇子倒也不笨,仔细思忖过后,试探性地说道:“收拢军权?”
“正是。”
书生面露赞赏,继而道:“殿下与永平郡主的婚事便是其中关键。陛下将会立殿下为太子,那么永平郡主就是太子妃,乃至于未来的大景皇后。有这样一层保障在,就算庆聿氏交出部分军权,以后也不会沦为砧板上的鱼肉。殿下可以看到,常山郡王欣然接受陛下的任命,成为都统院首任大都统,便是因为他明白了陛下的心思。”
经过他这般深入浅出的分析,四皇子不禁豁然开朗,连连点头道:“的确如此。”
书生笑道:“殿下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只要你和永平郡主相处得更加融洽,对常山郡王保持一定的尊敬,彰显出你对永平郡主的真心,这就是陛下最想看到的局面,对朝堂大局的调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明白了。”
四皇子对这个提议非常认可,再加上他本身就爱慕庆聿怀瑾,岂有不愿之理?
他当即便起身说道:“我原本还想着父皇颁下赐婚圣旨,或许要少去郡王府,还好有先生帮我查缺补漏,我这就去王府探望永平。”
书生起身一礼道:“殿下明见。”
四皇子还礼笑道:“那先生要不要回去歇息?”
书生坦然道:“小人要帮殿下谋划后续的安排。”
“先生请自便,我会让人不要来打扰你。”
四皇子对此人极其信任,丢下这句话便悠然离去。
书生恭敬地送至门外,然后返身在案前静坐良久。
他看着桌上浩繁的卷宗,唇边勾起一抹弧度,心里默默道:“殿下,你终究还是不了解你的父皇,他从来不在乎什么体面,只在乎能否达成目的,再者他有很多儿子,死掉两三个恐怕也无法动摇这位君王的心志。若非如此,田珏这条不叫的狗又怎会悄悄盯上我?如此也好,省得我再浪费精力引起他的注意。”
“只不过……光是父子相残还不够有趣。”
他忽地用左手提笔,在铺开的白纸上写下一段很隐晦的话,又默念道:“常山郡王,想必你已经察觉到一丝古怪,那就让我再助你一臂之力。”
正前往常山郡王府的四皇子自然不知他最信任的谋主在做什么,此刻他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期望,以及那抹让他魂牵梦绕的倩影。
及至王府,庆聿忠望亲自出迎,然后毕恭毕敬地将四皇子带到锦苑,随即找了一个由头告辞离去。
大景并非南齐,虽然在天子的号召下,朝野上下大力学习齐人的文化,但有些事自然不会全盘照搬,譬如男女大防之礼教。
即便已经定下婚约,四皇子依然可以光明正大地探望庆聿怀瑾。
数日未见,伊人还是颜比花娇。
但是四皇子隐约感觉到一丝异样,却又想不明白何处不同,只觉得庆聿怀瑾的眼眸深处似乎藏着几分古怪的情绪。
寒暄过后,四皇子微笑道:“永平,六弟约我后日去北郊猎场,你要不要同去散心?”
这大半年来两人的相处日渐融洽,按常理来说庆聿怀瑾不会拒绝他的提议,但是这一次她平静地望着四皇子,不置可否地说道:“殿下,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四皇子欣然道:“你问。”
庆聿怀瑾的语调很平缓,话语落入四皇子耳中却如惊雷:“敢问殿下,太子殿下的死是否和你有关?”
花厅内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四皇子非常勉强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正色道:“当然无关,永平,你怎能怀疑我会做这种事?”
“殿下恕罪。”
庆聿怀瑾垂首低眉,又道:“殿下肯定清楚我和太子殿下的兄妹之情。”
四皇子不解地问道:“我知道,可是这和你怀疑我有何关联?”
“因为陛下已经颁下旨意,而庆聿氏没有推辞。”
庆聿怀瑾抬起头,诚恳地说道:“我只是不想嫁给一个谋害自己兄长的男人,那样我宁愿抗旨领死,故而才会唐突发问,还请殿下宽宥。”
四皇子心中一松,连忙宽慰道:“言重了,我怎会因此生你的气?”
此刻庆聿怀瑾的面庞上才露出一抹笑意,柔声道:“多谢殿下。”
四皇子暗自庆幸没有失态,否则肯定会引起这个聪慧女子的猜疑,他渐渐平复心境,然后巧妙地转移话题。
只不过那个犀利的问题终究影响到谈话的氛围,四皇子无法像往日一般妙语连珠,又聊了片刻便起身告辞。
庆聿怀瑾相送至仪门,随即缓步返回自己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