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575节

  陆沉缓缓道:“兀颜术既然有资格代替庆聿恭,他显然不是无能之辈,本督先前已经反复提醒过勇毅侯和刘都督,为何他们不在战前做好更加稳妥的应对措施?”
  这句话让公孙然哑口无言。
  他只是刘守光麾下一个不起眼的校尉,如何能回答这个饱含怒意的质问?
  陆沉也知道为难这个校尉没有意义,他放缓语气说道:“说说战果。”
  公孙然愈发提心吊胆地说道:“战后统计,我军此战阵亡两万七千余人,伤者超过一万五千,敌军伤亡情况不明。”
  “砰!”
  陆沉抬手猛地拍在扶手上,寒声道:“韩忠杰这个志大才疏的匹夫!”
  堂内众将尽皆悲怒交加。
  要知道这次韩忠杰带去的都是军中主力,尤其是那些从靖州都督府抽调的老卒,无一不是厉天润耗费心血培养出来的精锐,就这样平白葬送在考城周围,对于大齐来说是何其沉重的打击。
  左首第二张交椅上,厉冰雪面如千年寒冰,眼中无尽凌厉之意,仿佛要在公孙然身上戳出几个血洞。
  皇甫遇和霍真更是双眼赤红,那些阵亡在战场上的将士,都是他们曾经朝夕相处同生共死的同袍!
  要不是陆沉在这里,他们早就对韩忠杰破口大骂。
  这种压抑的气氛令公孙然噤若寒蝉。
  在接到刘守光的命令时,他就知道这是一趟非常危险的苦差事,只是军令不敢违抗,硬着头皮走这一遭。
  陆沉强行平复情绪,沉声道:“韩忠杰身为主帅,怎会中箭?”
  公孙然垂首答道:“回公爷,根据韩大帅的亲兵讲述,当时我军陷入险境,韩大帅心里清楚必须要撤军,然而景军不会那么轻易地放我军离开。紧要关头,韩大帅为了稳定军心,决定亲自领兵断后,掩护大部撤退。在后撤的过程中,韩大帅一度陷入景军的包围,最后是范文定将军带兵回援,将韩大帅救了出来。局势非常混乱,敌军一度冲到帅旗周围,韩大帅便是在这个时候中了敌人的冷箭。”
  听到这里,陆沉心中的怒气稍有缓解。
  总算韩忠杰不是那种贪生怕死之辈,否则大齐这八万大军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但是这并不能减轻韩忠杰的罪责,身为主帅不能及时判断战局,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正常而言,兀颜术不可能为了一个考城就不顾自己的性命,在战事中段景军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死战不退,这明显就是一个诱饵。
  韩忠杰立功心切,无视可能存在的危险,以至大齐儿郎伤亡惨重,他必须要承担所有责任。
  陆沉抬手捏了捏眉心,问道:“后续我军做了那些安排?”
  公孙然答道:“刘大都督一边派兵接应败兵,一边令太康、新平、筹安、桂宁四地守军加强防备,还趁兀颜术放弃边防的机会,收复了东北方向的袁武城和鲁山城。”
  陆沉稍稍思忖,直白地说道:“你回去之后告诉刘都督,景军这场大胜只是序曲,接下来他们必然会趁势反扑,这个时候不要想着攻城略地,最紧要是守住靖州。让他直接放弃筹安、桂宁、袁武和鲁山等地,只重兵把守太康和新平。这两城是战略要冲,景军若想南下雍丘,绝对绕不开这两个地方。”
  “是,公爷。”
  公孙然应下,此行不光是向陆沉通报战果,还肩负着一个极其艰巨的使命,不过还没等他开口,便见一人入内急促地说道:“启禀公爷,织经司羊检校求见。”
  陆沉微微点头,片刻后羊静玄神情凝重地走了进来。
  “参见公爷。”
  即便心急如焚,羊静玄依旧没有太过慌乱。
  陆沉摆手道:“这个时候就不要讲究虚礼了,你是不是收到了西线战场的情报?本督已经知晓详情。”
  然而羊静玄只是看了一眼公孙然,摇头道:“公爷,卑职刚刚收到一封来自北面的急报。”
  陆沉双眼微眯,沉声道:“讲。”
  羊静玄道:“景国皇帝调动至少十万大军南下,目前已至河南路境内。”
  河南路距离河洛地区已经很近,即便大军行动迟缓,最晚二十天之内也能到达河洛。
  一旦景军援兵抵达河洛,他们就可以顺势继续南下,直扑现在的西线战场。
  堂内肃然一静,众将纷纷看向陆沉。
  果然如大都督所料,所谓景国内乱分明只是一个幌子,或者说根本没有到君臣反目不死不休的境地,否则光是应付庆聿氏掌握的两支大军,景帝就得全力以赴,哪里还有余裕调兵南下?
  公孙然只觉脑海中“轰然”一声炸响,无法自制地冒出来两个字。
  完了。
  西路军遭逢大败,更关键的是这一战损失了太多主力精锐,造成的影响不只是北伐变成泡影,更会威胁到整个靖州的安危。
  定州有陆沉亲自坐镇,而且定州各军实力依在,景军肯定不会来找陆沉的麻烦,他们只需要分兵守住几处关键要地防备定州军,然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攻伐靖州,便能一举毁掉厉天润苦心经营了十余年的靖州防线!
  众将尽皆焦躁不安,但这个时候陆沉却出奇地冷静。
  沉吟良久之后,他看向公孙然问道:“刘都督派你过来通传战果,是否还有别的话要你转达?”
  公孙然面色苍白如雪,无比艰难地说道:“大都督恳请公爷派兵支援靖州。”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厉冰雪终于无法忍耐,寒声痛斥。
  公孙然讷讷不敢言。
  陆沉面无表情地说道:“你回去告诉刘守光,本督不管他用什么法子,必须要守住新平和太康,时间在两个月以上。他若做不到,就让人提着他的首级去京城向天子请罪。另外,让他问一问天子,该如何破解今时之危局。”
  公孙然哪里还敢多嘴,只是一味地点头应下。
  陆沉环视众将,最后一字字道:“诸位,守疆卫国是我辈军人的使命,不论局势多么危险,敌人如何强大,你我都不能心生怯意。唯有迎难而上,方为英雄本色。”
  众将全部站起身来,齐声道:“末将遵令!”
  第716章 【天命】
  晚春时节,繁花尽落。
  漫步御花园中,李宗本的心情非常悠闲自在。
  登基已逾一年,朝堂格局渐渐变成他想看到的模样,这让他终于可以松口气。
  两位宰相如今的权势和地位完全无法和李道彦相比,李宗本有意抬高六部尚书的地位,虽说名义上还是以宰相为尊,但至少不会再像先帝朝那般,百官尽皆伏于宰相门下。
  如此一来,相权必然会被削弱,而这也是六部尚书乐见其成并且会大力支持的事情,毕竟没几个人愿意头上除了天子之外,还有两个掌控自己命运的祖宗。
  当初李道彦礼绝百僚,是特殊环境和时间节点造就的异常情况,大齐百余年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他这样大权独揽的宰相。
  李宗本只是想让朝堂回到正常的格局。
  另一方面,军事院已经形成非常均衡的局面,李宗本对萧望之保持足够的尊重,但是依靠那几位掌兵武勋的支持,他对军务的干涉轻而易举,这次北伐能够顺利成行便是明证。
  李宗本踌躇满志,只等江北大捷的消息传回来,他心中最大的隐忧便会消散,即军中有人能和陆沉分庭抗礼,而非每一次都要依靠那个年轻的山阳郡公。
  诸般顺心如意,唯有一事悬而未决。
  李宗本停下脚步,转头看着亦步亦趋跟在后面的吏部尚书李适之,装若无意地问道:“朕听说秦正还在锦麟逗留?”
  李适之心中微动,对这位天子的心思了如指掌,恭敬地说道:“回陛下,是的。家父说这些年因为织经司独立于朝堂之外的缘故,与秦大人素无往来,但他一直很敬佩秦大人的品格。如今他和秦大人都已告老还乡,与朝廷纷争再无瓜葛,正好可以叙一叙当年旧事,故此请他及亲眷在锦麟多住一段时间。”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回答,不过在听到“当年旧事”这四个字后,李宗本仍旧眉头微微一挑,继而道:“先皇能够挽狂澜于既到,令尊和秦正出力甚多,如今朝廷振鹭充庭,他们老一辈理当颐养天年。朕准备派苑玉吉去一趟锦麟,送一些时令瓜果过去,爱卿觉得如何?”
  李适之感佩道:“陛下隆恩,臣代家父拜谢。”
  李宗本淡然一笑,正要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忽地抬眼看向远处。
  只见他方才提到的内侍省少监苑玉吉快步走进御花园。
  及至跟前,这位素来内敛的内监首领神情与往常大不相同,微微发白的面庞之上,那双细长的眼睛里满是惊慌失措。
  “陛下,江北八百里战报。”
  苑玉吉几近颤抖的声音让李宗本皱起了眉头。
  战报与捷报,虽止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讲。”
  李宗本不愿在臣子面前丢失天子威仪,依旧沉稳如常。
  苑玉吉颤声道:“勇毅侯韩忠杰与行军总管元行钦领兵八万进攻考城,与景军主帅兀颜术决战于城外,不料兀颜术拼着放弃整个西线防区,集结西线所有兵力,并以铁甲重骑冲击我军中军。此战……我军大败,勇毅侯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士卒折损过半。”
  春风徐徐,鸟语花香。
  然而在这片花海之中,气氛却如冰霜冻结,一片死寂。
  苑玉吉鼓起勇气抬头望去,只见天子满面木然,双目无神,甚至没有浮现愤怒的情绪。
  他无比担忧地说道:“陛下,陛下……”
  天子依旧无言。
  没人知道,这一刻李宗本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桩多年前的往事。
  那是在天家年末祭祖的大典上,他的大哥李宗朝作为大皇子,陪同先皇祭天。
  虽然李宗朝只是在旁边捧着祭礼,这依然让李宗本无比艳羡,他不止一次幻想过站在先皇身边的人是自己,与先皇一起接受百官的注目礼,甚至——
  他很想主持祭典的人是自己。
  如今他终于有了这个资格,扮了十多年的纯真孝子,坐在龙椅上的人是他而非旁人。
  他不想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一个碌碌无为的昏君之名,因为在过去十多年的日日夜夜里,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才是最优秀的皇子,最有希望继承先皇的遗志。
  他不止想收复故土还于旧都,他还想一统天下成就霸业,成为青史留名后人敬仰的中兴之主。
  登基一年有余,他觉得已经能够稳稳地掌控朝堂,下一步自然就是兴兵北伐,让大齐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江北大地。
  然而他寄予厚望的北伐雄师,居然败了?
  败了?
  一股荒谬又茫然的情绪在他心头涌起,他定定地看着苑玉吉,森然道:“你说什么?”
  苑玉吉虽是潜邸旧人,却也没有见过天子这般神态,恐惧瞬间将他淹没,支支吾吾地说道:“陛下,刘都督派来了信使,如今就在宫外候着,奴婢可以去将他召来。”
  李宗本忽地踏前一步,眼中遽然泛起汹涌的怒意,咬牙道:“朕在问你,你在说什么?”
  苑玉吉的身躯开始发抖,他求助地看向旁边的吏部尚书,然而这才发现李适之的表情也好不到哪里去,只能无助地说道:“陛下,北伐大军溃败——”
  “啪!”
  李宗本忽地抬手,一记凶狠的耳光抽在苑玉吉脸颊上,将这位武功不俗的内监首领抽得身子一倒。
  苑玉吉根本不敢躲,又连忙站直,惶然道:“陛下息怒,奴婢罪该万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