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61节

  陆沉近几天不像最开始那般忙碌,有时间陪伴林溪,也和洛九九吃过两顿饭,只除了厉冰雪在白马关照顾厉天润,两人相见的机会很少。
  短暂的休息之后,他和萧望之便会一起去定州。
  萧望之沉吟片刻,道:“很妥当。”
  陆沉不禁松了口气。
  萧望之见状笑问道:“压力这么大?”
  陆沉转身走到案边倒了两杯茶,递过一杯给萧望之,轻叹道:“怎能不大?从萧叔将指挥权交到我手中,说实话我每晚都睡不踏实,一想到自己任何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十余万将士的生死存亡,那种压力就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最近这些天倒还好,相对于先前极其煎熬的状态,只是忙一些累一些。”
  萧望之坐下说道:“很多时候太大的压力会压垮一个人,但我并不认为能够摧毁你的心志。虽说已经过去很长时间,我依然记得那个在我面前直言、哪怕面对天子也要有自保之力的年轻人。对于具备这等决心毅力的年轻人来说,压力只会是促使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陆沉微微一怔。
  他想起那是雷泽大捷之后,萧望之私下对他挑明陆通和当年河洛皇宫那场大火的关系,而他也向萧望之表明心迹。
  明明只是两年之前,他却有恍若隔世之感。
  “萧叔还记得呢。”
  陆沉的神情感慨不已。
  萧望之笑道:“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其实我有些好奇,当日的你与今时的你,可有不同?”
  陆沉看见的是这位长辈深邃的目光。
  两人都清楚,随着雍丘大战落幕,厉天润必然会返京疗养,中枢下一步会在不破坏大局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削弱厉家在靖州都督府的影响力。
  萧望之虽然身体康健,但年纪摆在这里,继续在边疆领兵不太可能,多半也是回京担任要职。
  景军防线继续往北收缩,淮州都督府的存在意义不大,至少不需要继续维持以前的建制。
  往后几年的大齐边军,将以靖州都督府和定州都督府为主。
  旧人去便有新人来,从天子先前的安排来看,刘守光接手靖州都督府的可能性极大,而定州都督府毫无疑问会由陆沉主持大局。
  二十四岁的边军主帅,又有国侯之爵,同时还是天子任命的军务大臣,再加上指挥这场雍丘大捷给陆沉带来的名望,位高权重声名显赫可谓是前无古人。
  时至今日,陆沉早已拥有自保的能力,这时候萧望之的问题便很有深意。
  换做其他人来问,或许是存着试探和警惕之意,但是萧望之不同。
  他和陆通是生死之交,连陆通当年做过什么都已知晓,倘若他对陆通和陆沉有恶意,那么陆沉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叛逃景国。
  故此,陆沉坦然道:“没有不同。”
  萧望之静静地看着他,良久之后轻声道:“也好。”
  陆沉微露疑惑。
  萧望之喟然道:“一方面我觉得以你的年纪和地位,将来肯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变故。另一方面你能做到慎终如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当然不会对你不利,但我能有今日是杨大帅一手提拔和谆谆教诲,自当追随他的脚步。无论如何,我不希望看到伱走上那条路。”
  陆沉了然。
  萧望之微笑道:“我还是当日那句话,只要你不背叛大齐,我便会尽我所能保护你。”
  陆沉感慨道:“多谢萧叔。”
  萧望之摆了摆手,缓缓道:“其实我能理解你的心境。陛下待你恩重如山,不管你有多么优秀,若非陛下给了你施展才华的舞台,你不可能以弱冠之身做出这么大的功绩。纵观史书,这份信任何其难得,相较于你的年纪和地位,陛下对你的信任更称得上绝无仅有。”
  陆沉对此没有异议。
  他无法忘记那日在皇宫里和天子道别的景象。
  “陆沉,莫要辜负朕。”
  这短短七個字蕴含着多少难以言表的情绪,陆沉至今思来心里都是百折千回。
  “陛下——”
  萧望之的话音戛然而止,帐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厉良玉仓惶而入,来不及见礼便急促地说道:“国公爷,陆侯,传旨天使已至白马关,家父请你们立刻前去。”
  萧望之瞬间满面肃然。
  厉良玉声音发抖,隐有哭腔:“陛下宾天了。”
  陆沉遽然起身,手中的茶盏顷刻间碎裂。
  萧望之和厉良玉担忧地看去,只见他面色苍白,神情木然,嘴唇翕动却说不出一个字。
  一个多时辰之后,数百骑风卷残云,如狂风一般冲进白马关内。
  来到帅府,入目便是遍地缟素。
  萧望之和陆沉快步走进堂内,只见厉天润、厉冰雪、刘守光及一应人等皆已换上丧服。
  陆沉的视线锁定站在那里的宫中内监吕师周,一步步走了过去。
  吕师周望着双眼赤红的年轻人,心中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颤抖着呜咽道:“陆侯,陛下……陛下宾天了。”
  陆沉怔怔地看着吕师周,眼中浮现化不开的哀痛。
  他对天子的状况很清楚,只是一直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个问题,心里未尝没有一丝希冀,或许太医院的人能够找到救命之法妙手回春,或许等他彻底平定江北大局,携煌煌战功返回京城,依旧可以看到那位大齐天子的身影。
  只是这世上终究无法回避生离死别。
  堂内气氛宛如凝滞,只有吕师周的哭声在众人耳畔响起。
  厉天润和萧望之看着陆沉,心情极其沉重。
  他们同样不愿听见这个噩耗,但是两人知天命之年,见过太多故人离去,对这种事的承受能力要好一些。
  厉冰雪隔着人群,目光落在陆沉木然的脸上,感受到他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心丧若死,却不知自己能做些什么。
  陆沉的眼珠稍稍动了一下,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吕师周泣道:“五天前。陛下当日数度陷入昏迷,醒来时只问江北战局如何,万幸雍丘大捷的战报及时送到。陛下满心欢喜,携太子殿下、李相、薛相及朝中诸位大人登上观云台。陛下安排了很多事情,最后面向北方,魂归太虚……”
  陆沉一字字道:“我要回京。”
  吕师周连忙点头道:“太子殿下和李相都是这样说的,请刘守光刘大人协助厉大都督署理靖州军务,请荣国公暂理定州军务,望陆侯能尽快返京。”
  陆沉转头看向萧望之说道:“国公,收复定州北部不能拖延,一旦让景军在那里扎根,将来我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收复。”
  萧望之轻声道:“放心,定州无碍,我军必然能收复定州全境。”
  厉天润亦关心地说道:“你去吧,这里有荣国公、有我、有刘大人,还有数十万边军将士,不会出什么问题。陆沉,陛下宾天,天下同悲,你我亦是如此。但是你要记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切莫悲痛过度。”
  厉冰雪终于忍不住说道:“父帅说的对,陆沉,有很多人担心你,你要爱惜自身。”
  陆沉转头看向她,从她眼中看出无法割舍的关切,便微微点头,缓缓呼出一口气。
  “诸位放心,我不会有事。”
  “我只是想尽快回京。”
  “只是想送陛下最后一程。”
  他转身大步而去,背影萧索且苍凉。
  第576章 【殊途同归】
  旬阳城,一套古朴雅静的宅院内。
  王安和王承这两家人暂时住在这里,另外几家王氏族人则住在相邻的院落内。
  这些自然是王绍的安排,旬阳城这支王家虽然只是偏支,在此地亦算得上望族,置办几套宅院不在话下。
  如今王初珑不必再隐藏身份,可以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
  雍丘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江北,然而喜庆的氛围没有持续太久,一个噩耗很快便使得悲伤笼罩天际。
  大齐天子于四月十九宾天。
  “初珑,陆侯现在应该启程返京了吧?”
  王承神情肃然,望着坐在下首的女儿问道。
  王初珑微微垂首道:“回爹爹,女儿不知。”
  王承看着她清减的面容,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
  两年前她只带着一个贴身丫鬟决然南下,虽说陆家和旬阳王家都不会亏待她,但一个弱女子在这个混乱的世道里奔波不休,担起本该由王家男儿包括他本人承担的责任,这一切谈何容易?
  他轻叹一声问道:“这段时间陆侯没有书信送来?”
  王初珑抬起头来,恬静地说道:“爹爹,陆公子军务繁忙日理万机,肩负十余万人的生死存亡和江北疆土的安危,自然没有精力操心这些琐事。”
  “也对,还是你看得更透彻一些。”
  王承点了点头。
  其实他问的不只是陆沉和王初珑的私事。
  大齐天子宾天,在齐军取得雍丘大捷的前提下,对于江北局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陆沉、萧望之和厉天润任意一人都能主持大局,大齐边军的士气处于顶峰,景军一场惨败之后势必要舔舐伤口,这种情况下边疆自然安稳无忧。
  但是对于翟林王氏来说,这是一個很微妙的时间节点。
  正常情况下,王家会和凯旋的将士一道返京,并且得到朝廷的正式接纳和封赏。
  从最开始王初珑带着燕国东阳路兵力部署图南下,到朱振在雍丘之战前期的卓越贡献,再到翟林王氏举家南投之前将河洛城搅得一团乱麻,逼迫庆聿恭主动寻求决战,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劳。
  谁都无法抹去。
  问题在于天子此时驾崩,朝廷最重要的大事是国丧和新君登基,很多既定的计划将会发生变化。
  若是新君有意冷落翟林王氏,将他们丢在江北闲置一年半载,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眼下翟林王氏最大的依靠是陆沉,也只有这位姑爷才能保证他们获得该有的利益。
  王承问王初珑的两个问题,实际上便是询问陆沉是否有这方面的安排。
  王初珑的回答则耐人寻味。
  王承不太确定她有没有听懂自己的言外之意,还是说女生外向,不愿因为这些事情去打扰陆沉。
  就在他准备说得明确一些之时,旁边的王安悠悠道:“兄长,陆沉肯定会回京,因为他是大行皇帝最器重的年轻臣子,朝廷不会让他错过国丧之仪,总得让他送大行皇帝最后一程。”
  王承闻言点头道:“是,只不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