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24节

  庆聿恭面露微笑,问道:“这一趟跑得有些辛苦吧?”
  庆聿怀瑾摇头道:“不辛苦。父王,女儿已经做好您交代的那两件事,人也带来了。”
  “嗯。”
  庆聿恭微微点头,随即抬手指向南方的雍丘城,淡然道:“等我军夺回雍丘,这一仗就会暂时告一段落,到那时陛下应该就会将我召回大都。”
  庆聿怀瑾从不怀疑父亲在军事上的造诣,她坚信父亲说到就能做到,只是当她听到“陛下”二字,神情有些沉郁。
  庆聿恭见状便问道:“怎么了?”
  庆聿怀瑾看着他温和的目光,沉默片刻之后,鼓起勇气说道:“父王,女儿并非是妄议君上,可是这几年陛下他……他对庆聿氏的态度越来越明显。女儿只是担心,倘若父王帮陛下拿下江北辽阔的疆域之后,会不会……”
  终究还是欲言又止。
  “会不会过河拆桥?”
  庆聿恭却坦然地接过话头,随即微笑道:“我记得南齐陆沉当初对你说过,他会给我们庆聿氏保留一条退路?”
  “是。”
  庆聿怀瑾的脸色稍显不自然。
  庆聿恭笑了笑,目光深邃又悠远,缓缓道:“连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能看出伱父王的处境,可见庆聿氏的未来确实不太安稳。只不过,连他都知道狡兔三窟,你父王好歹年长几十岁,又怎会连自保的道理都不懂呢?”
  庆聿怀瑾微微一怔。
  她的脸色渐渐和缓。
  庆聿恭温言道:“不必担心,为父就算不顾惜自身,也不会不在意你母亲、你、忠望和那几个小子的安危。陛下当然是雄才大略的圣天子,但是这世上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无论他站在怎样的高度。贩夫走卒也好,达官贵人也罢,天子亦不例外。我在很多方面都比不过陛下,但我比他更明白人心险恶。”
  庆聿怀瑾脸上绽放开一抹恬淡的笑意,轻轻点头道:“嗯。”
  父女二人并肩望着夕阳下的天空,犹如一幅隽永的画卷。
  第533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三)
  定州中部,积善屯防线。
  打打停停,是这段时间以来齐景两军之间的主旋律。
  这四个字虽然看起来简单,并不代表这处战场的局势很松散。
  灭骨地和奚烈身为庆聿恭的左膀右臂,在夏山军和防城军中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大祥隐,自然能够深刻领会庆聿恭的战略意图,因此他们对于积善屯防线的进攻始终维持一个非常高的强度,而且也不是没有进展。
  在这片东西宽四十余里、南北长七十余里的区域内,景军目前已经将战线前推到一半左右,逐渐逼近对方防御体系的核心积善屯。
  相较于西线沫阳路战场动辄上百里的迂回机动,东线景军的推进似乎显得很缓慢,但这是双方全力投入的战事,景军每进一步都要硬啃齐军的防线,可以说这样的进展没有任何水分。
  一旦积善屯防线被破,定州中部的广袤疆域将会完全暴露在景军面前,齐军只能依靠少数大城继续坚守,届时无数百姓都会沦陷在景军铁骑的蹂躏之下。
  “你怎么看待王爷的军令?”
  景军营地附近一片缓坡上,灭骨地眺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齐军寨堡,面色深沉地问了一句。
  “怎么看?”
  站在旁边的奚烈身材魁梧,表情略显不解。
  王爷的军令自然需要不打折扣地执行,这一点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奚烈才不明白灭骨地为何会发出这个疑问。
  灭骨地沉吟道:“按照你我之前的推断,齐军在最近的两次战事中明显比先前孱弱,所以他们接连丢掉了两寨一堡。如果萧望之是在刻意示弱,同时用这样的节奏麻痹我军,悄悄将精锐主力撤下去,那我军可以突破积善屯防线,顺势席卷整个定州。当初齐军只用三个月就占据定州全境,我军自然同样可以做到。”
  奚烈微微皱眉道:“你想违逆王爷的军令?”
  灭骨地摇摇头,叹了一声道:“我只是不太理解,在王爷看来北边那支匪军竟然比汝阴城乃至定州全境还重要,需要我们费尽心机设一个局。”
  奚烈这才放心,笑道:“我觉得你有些钻进死胡同了。”
  这回轮到灭骨地不解地看着他。
  奚烈不紧不慢地问道:“我们这一仗的目的是什么?”
  景军此番大举南下,目的自然很明确,那就是打击江北的齐军,洗刷雷泽之战和河洛之战带给大景朝的耻辱,同时也算是真正衡量一下齐军的实力,为将来的国战打好基础。
  灭骨地对此了如指掌,三言两语便讲清楚这个问题。
  奚烈便继续说道:“难道你忘记一年之前的这个时候,王爷召集你、我和纥石烈三人,明确告知我们此战不为略地,只为尽可能地重创齐军。”
  灭骨地当然记得这件事,于是问道:“这和北边那支匪军有何关系?”
  奚烈的表情多了几分凝重,幽幽道:“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厉天润命不久矣,萧望之也渐渐年老体衰,统领南齐边军的重担多半会压在那个陆沉身上。北边那支匪军虽然脱胎于草莽绿林,却是陆沉一手扶持起来的军队,那些武功高强的草莽在接受正规的操练之后,实力要远远强于南齐边军。剿灭这支匪军,不光可以肃清宝台山内部的隐患,也能解决掉陆沉将来的臂膀之一。”
  灭骨地恍然,心中那抹犹豫一扫而空。
  奚烈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道:“王爷从没有想过一次大战就能将齐军彻底打垮,因为对面可不是赵国那些外强中干的废物,光是厉天润和萧望之这两人就有和王爷正面抗衡的实力,那个陆沉亦是后生可畏。说实话,如今我军很多人太过狂妄,如果不是王爷始终保持绝对的清醒,这一战我军肯定要吃大亏。”
  “我明白了。”
  两人在一起配合多年十分默契,灭骨地很清楚同伴是在提醒自己,因此也没有继续争执。
  奚烈亦是点到即止,他抬眼看向远方的齐军寨堡,轻声感慨道:“我只是有些惋惜,没有办法亲身参与西线那两场大战。”
  所谓两场,其一是指围绕雍丘城的争夺,其二则是南边的淮州军主力精锐一旦后撤西进,同样有一场苦战在等待他们。
  两人这一刻不禁好奇,像萧望之这样稳重的名将,会不会一脚踏入庆聿恭给他设置的陷阱?
  同一时间,南方积善屯齐军营地。
  如果要在战事期间评出一个最尴尬的人物,非定州都督李景达莫属。
  从当初的京军南衙大将军到定州大都督,李景达的官阶并未变动,依然是从一品的高官,军权不削反增,毕竟他在京城排不进军方前三,头上还有不少稳压他的大人物,来到定州反而是大权独揽。
  在北上的路途中,李景达的确怀有这样的美好期望,也有干出一番丰功伟绩的雄心壮志。
  然而当战事爆发后,他才知道这只是自己的幻想而已。
  御史中丞许佐作为大齐边军十多年来唯一的监军,明确告知李景达不能主动求战,就算李景达有那个胆子自作主张,他除了从京城带来的定威军之外也指使不动其他人,因为飞云、来安、定北和宁远等军脑门上都写着一个陆字。
  定州北部失陷后,许佐被天子召回京城,李景达的处境依然没有改变,因为萧望之已经遵照圣旨全权接手定、淮两军的指挥。积善屯防线打得无比惨烈,李景达只能留在汝阴城,和南边的定州刺史陈春一起为大军调运粮草军械。
  哪怕是一个泥塑木偶,心里也会有很多怨气。
  所以此刻李景达在面对萧望之的时候,表情显得很阴郁。
  好在堂内没有旁人,不会引起下面将领们的担忧。
  “李兄,近来多亏你和陈刺史操持后勤,前线将士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其实以萧望之如今的爵位和资历,称呼李景达一声老弟没有任何问题,这个兄字显然给予了对方足够的尊重。
  李景达望着对方诚恳的面色,心中那股怨气不知不觉消退许多,脸上的表情也渐渐和缓,自谦道:“国公谬赞,这是下官应尽的本分。”
  萧望之微微一笑,旋即转入正题:“我选择亲自坐镇积善屯防线,不是信不过李兄的兵法造诣,更非有意排挤你,只是要让庆聿恭知道我在这里,从而诱使他领兵南下围困雍丘。”
  李景达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萧望之出现在前线和庆聿恭南下雍丘有何关联,不过萧望之这个解释让他心里颇为舒服。
  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李景达在京城官场厮混那么久,自然懂得这个最浅显的道理,于是恳切地说道:“国公此言让下官有些惭愧,战事进行至今一直没有出过多少力。”
  “伱我都是为陛下和大齐效命,不必分得这么清楚。”
  萧望之摆摆手,他看出来对方还是不太清楚眼下的局势,于是便将他、厉天润和陆沉的谋划简单说了一遍。
  李景达这一听便入了神。
  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三人居然下了一盘这么大的棋。
  一想到萧望之最后那番解释,他猛地反应过来,略显紧张地问道:“国公要领兵撤出积善屯防线?”
  萧望之点头道:“是。如今厉都督以身为饵,将庆聿恭吸引到雍丘城外,这就是我军三面合围的机会。刘守光率领的京军正在北上途中,陆沉也会从靖州东线领兵西进,再就是我们这支兵马从雷泽平原穿过,斜插至庆聿恭率领的景军主力身后。”
  “那积善屯这边……”
  李景达欲言又止。
  萧望之如果要去抄截庆聿恭的后路,他必须得带着靖州军精锐主力,这样一来定州中线的防御实力会极大削弱,北边的景军怎会错过这个机会?
  要知道这段时间景军从未松懈,隔三差五就会发起强硬的攻势。
  萧望之平静地说道:“我会带镇北、泰兴和广陵三军西进,坪山军依然会留在此地,此外再加上宁远、奉福和定威三军,这四军依然可以守住积善屯防线。”
  李景达想了想,萧望之的这个决断倒也不算托大,可他仍旧不太放心地说道:“下官之意,国公离开定州,恐怕将士们会军心不稳。”
  萧望之却微笑道:“这就要拜托李兄了。”
  李景达怔住。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始终无法在定州发展出自己的势力,随着战事的爆发也逐渐认命,接受自己是个局外人的事实,没想到此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萧望之继续说道:“李兄,我知道你这段时间心中不太爽利,但是请你相信,萧某对你本人并无丝毫偏见,一切只是为大局考虑。如今大齐国运就在我辈军人手中,往前一步是光宗耀祖,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积善屯防线乃至定州各地的安危,尽皆系于李兄一身。”
  李景达望着他的双眼,颤声道:“国公真的信任下官?”
  萧望之毫不迟疑地说道:“我信。”
  这一刻李景达脸上浮现极其复杂的神情。
  有释然,也有感激。
  他没有多言,起身朝着萧望之郑重一礼。
  目光无比坚定。
  第534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四)
  靖州东线。
  翠亭以西,莒县。
  先前那一战吃掉术不列麾下六千余人,陆沉并未趁势进攻长寿县,而是让各部兵马直接退到翠亭以南,让北边的景军摸不清他的下一步动向。
  虽然在那场战斗结束的时候,陆沉向厉冰雪表明将会援救雍丘,但他并未号令各军直接西进,并且让先前离开的一万骑兵绕了一个圈,眼下暂时停留在靖州安平军驻守的项城等地。
  简而言之,从北边景军的视角看来,东线的齐军有三个选择,其一是驻守原地,其二是援救雍丘,其三则是直接北上,兵峰指向北燕的京畿地区,像一年多前那样再奇袭一次河洛城。
  一座被充作临时节堂的简朴官宅内,厉冰雪看着伏案桌前写写画画的陆沉,心情颇为复杂。
  京城叛乱平定后,她和陆沉算是互相明确了心意,纵然未来依旧一片迷雾,于她而言却已经足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