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05节
她回过神来,只见对面的年轻男子神色温和,连忙回道:“怎么了?”
陆沉道:“侯玉的案子很快就会有结果,如此也算是对你和你们沙州人有一个交代。等事情完结之后,我会安排人护送你回去。”
望着他俊逸的面庞,洛九九心中感触颇多,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你会不会有危险?”
陆沉稍稍偏头,似乎不太明白这个问题的由来。
洛九九解释道:“今天你不是要去皇宫参加朝会?”
陆沉微笑道:“对于我来说,现在这个世上最安全的地方除了边疆军营,其次便是京里的皇宫。”
洛九九定定地看着他,点头道:“那就好。”
陆沉起身告辞,洛九九本来想送他到府外,又忽然觉得这样不太合适,只能目送他离开偏厅,然后返回自己居住的小院。
陆家的马车在数十名亲兵的簇拥中来到皇宫北面的广场,其时依旧一片灰暗,好在盛夏天气并无寒意,那些年迈的大臣也能坚持。
今天是大朝会,参与的朝臣比较多,尤其是京官无故不能缺席,故此广场上颇为热闹。
朝臣们三五成群,按照各自的小圈子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大多是在谈论昨天的大事——大齐定都永嘉十四年来,从未出现过这种缇骑出动、一次便抓捕十余名实权官员的恐怖场景。
当陆家的马车和几十名亲兵出现在广场边缘的时候,空气中仿佛被人洒了一把盐,所有的谈话声瞬间消失。
无数道眼神射向那辆马车,倘若目光能够化作利箭,马车肯定会千疮百孔。
陆沉下车之后,立刻便感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注视。
遥想前年初次入京的时候,他也曾在朝会上享受过这种万众瞩目的待遇,只不过那时候朝中官员看他的眼神里大多是好奇的意味,顶多带着几分审视。
浑不似今日这般,漠然、畏惧、戒备、厌憎,各种负面的情绪兼而有之。
陆沉沉稳地向前走去,然而即便是离他有些远的朝臣,也会刻意地悄然后退。
仿佛众人是在给他让出一条道路,实则用这种方式表明态度。
泾渭分明。
陆沉对此恍若未觉,一直走到广场的最南端,这里基本都是朝堂重臣,自然不会像那些中下级官员一样将情绪摆在脸上,但也不会对陆沉刻意热情,无非是颔首致意、随后继续神游物外罢了。
站在最前面的便是两位宰相。
陆沉看着二人的背影,注意到他们中间有着一段距离,便走上前来到左相李道彦的身侧,毕恭毕敬地行礼道:“老相爷。”
李道彦扭头望去,出现在他视线中的是一张笑容醇厚的年轻面庞。
老者转回来望着前方,淡淡道:“山阳侯无需多礼。”
疏远之意溢于言表。
陆沉却向前两步站在老者身旁,轻声道:“老相爷近来可安好?晚辈本想登门探望,又恐惹来世人非议,对老相爷的清名有碍,因此不敢自作主张。”
“咳咳……”
李道彦抬手捂嘴,显然是被这家伙的厚脸皮震惊,随即哭笑不得地说道:“你来探望老夫怎会引来非议?这对老夫的清名又有何干碍?”
陆沉微笑道:“晚辈总得找个话题,不然干站着多尴尬。”
“你呀……”
李道彦摇摇头,似笑非笑地说道:“以前只知道你是个心狠手硬的后生,如今才知道伱的脸皮功夫也不弱。怎么着,现在知道千夫所指的滋味不好受了?”
陆沉望着前方巍峨恢弘的皇宫,从容道:“老相爷,晚辈去过河洛,比这更严重的场面都经历过,说实话心里真的不在意。”
李道彦扭头看了他一眼,以他宦海沉浮数十年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这个年轻人所言非虚。
老者不由得拢了拢袖子,同样轻声道:“老夫知道你行事光风霁月,又讲究一个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这是你在边军之中养成的好习惯。可是你也应该明白,这世间不存在万世不易之法,因地制宜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法子。”
平心而论,老者身为江南世族的领袖,能对陆沉说出这番话足以称得上心胸开阔。
陆沉的回答很简单,甚至稍稍有些不恭敬:“老相爷,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李道彦并不意外他会说出这句话,沉默片刻之后,老者满含深意地说道:“先求其人,后求其法。”
陆沉微微一怔。
他大抵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微微垂首道:“所以晚辈主动来找老相爷请教。”
李道彦的眼神深邃且悠远,轻叹道:“在这件事上,老夫不能帮你。”
陆沉面色如常,点头道:“其实这也是晚辈想说的。”
李道彦听到这句话后,不由得略显讶异地看向陆沉,却见他眼神纯净没有半点杂质。
陆沉继续说道:“晚辈在边疆的时候,曾经和萧大都督聊过朝中诸位公卿,他最佩服的人便是老相爷。晚辈知道老相爷顾念大局,从不以一己私利为念,但是如今正值剑拔弩张之局势,老相爷若是太过清醒公正,恐怕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李道彦确实没有想到陆沉会是这样的心思。
他本以为这个年轻人涎皮赖脸地跑过来,是想劝说自己以大局为重,尽可能地帮助天子控制局势。
然而陆沉想得要更深一层。
不知为何,李道彦此刻忽地想起自己的长子李适之。
他望着陆沉平静的面庞,微微颔首道:“你有心了。”
陆沉微笑道:“老相爷在一日,大齐朝堂便不会乱,这是晚辈的希冀。”
李道彦亦笑道:“承你吉言,老夫争取多活两年。”
陆沉拱手一礼,不再多言。
两人交谈的声音很轻,连不远处的右相薛南亭都听不清楚,更不必说后方的那些朝臣。
其实在陆沉接近李道彦的时候,很多人的目光便死死盯着他的背影,直到此刻他退到自己所处的位置,那些目光仍未移开。
片刻过后,宫门开启,百官依照品级鱼贯而入。
端诚殿内,鼓声渐起,继而韶乐,最后是丹陛大乐奏响。
礼部官员高声呼号,百官对天子行四拜礼。
李端坐在龙椅上,脸色看起来还算不错,狭长的眼眸中泛着淡然的光芒。
他看着御阶之下的诸位重臣,从李道彦、薛南亭、郭从义、王晏和刘守光等人依次看去,最后在陆沉脸上稍作停留。
“百官有事启奏!”
大太监吕师周高亢的声音响彻殿内。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一位中年文官立刻出班,抢在了其他人的前面。
李端双眼微眯,淡淡道:“讲来。”
文官上身微微前倾,高声道:“臣,御史中丞韩畅,现向陛下弹劾山阳侯、南衙大将军陆沉!其人骄横霸道,无视朝廷法纪,践踏朝廷规制,恳请陛下严惩!”
话音未落,又一位文官挺身而出。
“启奏陛下,臣,兵部尚书丁会,弹劾山阳侯、南衙大将军陆沉倚仗钦差身份,不分青红皂白,大肆株连朝臣,假借查案之名泄一己私愤!”
“启奏陛下,臣,翰林院侍读学士谢彦夫,弹劾山阳侯、南衙大将军陆沉祸乱朝纲,巧言令色,蛊惑君心,再三挑动中外之乱!”
“启奏陛下,臣,国子监司业裴方远,弹劾山阳侯、南衙大将军陆沉私德不修,擅自结交皇子亲王,疑有不臣之心!”
“启奏陛下,臣,礼部侍郎芦灏,弹劾山阳侯、南衙大将军陆沉……”
“启奏陛下,臣,侍御史柴思良,弹劾山阳侯、南衙大将军陆沉……”
“启奏陛下,臣,吏部稽勋司郎中贺耕,弹劾山阳侯、南衙大将军陆沉……”
禀奏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里,竟然有二十余名朝臣先后出班,他们态度坚定语调铿锵,所言仅有一事。
弹劾陆沉!
第386章 【朕之股肱】
群情鼎沸,声浪滔滔。
大齐朝堂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这种盛况。
弹劾陆沉的官员来自于朝廷各个衙门,牵扯面之广前所未见,甚至连翰林院和国子监这种公认的清贵衙门都有人挺身而出,可见陆沉昨日抓捕官员的行为已经完全激起了众怒。
他们扣在陆沉身上的罪名亦是五花八门,或攻讦其性情骄横恣意妄为,或指责他滥用职权大肆株连,更有甚者浑水摸鱼指控他身为实权武勋勾连皇子亲王,疑有不臣之心。
这等阵势莫说陆沉这个踏入京城官场没多久的新人,就是六部尚书之类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官僚都会感到莫大的压力。
可谓是众矢之的。
以兵部尚书丁会为首,二十多位朝臣直挺挺地站在大殿中央,仿佛天子不将陆沉治罪他们便决不罢休。
正常来说,朝臣被弹劾都需要上折自辩,严重者还得暂停职务归府自省。
众人纷纷望向站在武勋第二排的陆沉,然而还没等陆沉开口自辩,龙椅上的天子当先发话。
“好热闹。”
天子第一句话便让很多重臣面色微变。
二十余名朝臣出面弹劾,这几乎是能动摇国本的大事,在天子眼中居然只是“热闹”二字?
李端却不觉得自己的用词有什么问题,他冷漠地环视群臣,淡淡道:“众位卿家对山阳侯的弹劾,朕已经知道了。在商谈此事之前,朕想先说一说南安侯侯玉的案子。”
这显然是不按常理出牌。
倘若李端受理这些朝臣的弹劾,即便他站在陆沉那边,也会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朝臣们论带兵打仗拍马都赶不上陆沉,可若是论及引经据典唇枪舌战,天子就算浑身长满嘴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朝廷毕竟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无论正理还是歪理。
然而李端根本没有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直截了当转入另外一个话题。
兵部尚书丁会嘴唇翕动,他当然知道天子的用意,只是他没有反驳的理由,毕竟天子只是要先解决侯玉案的问题,并非无视他们的弹劾。
其他大臣也明白这个道理。
李端环视殿内,放缓语气道:“陆沉。”
陆沉出班应道:“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