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295节
洛九九怒道:“是你们齐国的边军先杀人,我们只是为了复仇!”
王晏点到即止,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显然不屑和这个红衣女子争吵,更何况他已经达到目的,那句话足以为侯玉的行为做出辩解。
兵部尚书丁会对洛九九的出现极其厌憎,要不是这个红衣女子的搅局,此刻针对陆沉和墨苑一干人等的调查已经启动,江南世族可以成功拖住天子激进的脚步,双方再度回到先前那种均衡的态势之中。
故此,见宁元福和王晏三言两语便打消很多朝臣对侯玉的猜疑,丁会便再度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关于这位洛姑娘对南安侯的指控,臣认为其中疑点极多。南安侯为国戍边,难免会吸引沙州人的仇恨,出现任何污蔑和中伤都有可能,更何况这女子乃是沙州雅隆部头人之女,她的话岂能当做证据采信?”
他抬头望向龙椅上的天子,诚恳地说道:“陛下,臣恳请对这女子仔细审查,看看她背后究竟是何人指使,居然敢在朝堂之上公然构陷京军大帅!”
话音落地,附和者甚众。
侯玉本身就出自江南世族,如今又掌握着南衙三分之一的军权,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他的大将军之位。
相较于为他向天子求情,直接洗脱罪名将这件事压下去更加妥当,而且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这便是朝堂上诸多重臣在短时间内达成的默契。
洛九九冷眼看着这一幕,此刻她光洁的脸上反倒没有多少怒色,唯有千年寒冰一样的冷意。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官官相护?
此刻她只觉得自己还是太幼稚了,为何要听从那个年轻国侯的安排,自己从走进这座皇宫开始,对方没有出头说过一句话。
面对这些盘根错节相互勾连的齐国官员,她一个异族女子光凭一番痛诉就能扳倒一个身居高位的国侯大将军?
恐怕复仇不成,最后自己也会凄惨地死去。
呵呵。
洛九九心里冷笑一声,便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传进她的耳中。
“丁尚书,假如南安侯确实做过那些事情,你是不是打算替他顶罪?”
这个声音不算洪亮,却轻而易举地压下殿内的嘈杂。
洛九九遽然转头,只见陆沉迈步而出,不急不缓地走到她身前数步之处。
丁会望着渊渟岳峙的陆沉,眉头微微皱起,却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弱了气势,当即沉声道:“陆大将军此言何意?”
陆沉目光淡漠地盯着他,稍稍提高语调:“我在问伱,如果南安侯确实做过谎报军情、擅动刀兵的事情,你要不要给他顶罪?”
一股凌厉的气势扑面而来。
丁会轻咬舌尖,强硬地说道:“大将军此言很不讲理,难道你因为这个异族女子的一面之词,就想给南安侯定罪?”
陆沉缓缓道:“南安侯是否有罪需要朝廷有司去查,我不会因为洛九九的一番话就给他定罪,但是也不会像丁尚书这般言之凿凿说他无罪。”
丁会嘴唇翕动,最终还是无法反驳陆沉的话。
陆沉转身望着龙椅上的天子,正色道:“陛下,关于大齐和沙州七部之间的恩怨是非,根源在于十九年前河洛北郊燕子岭的惨烈之战,臣觉得大齐在这件事上有错,既然有错就该承认。”
天子的神情无比凝重,却没有打断他的话。
陆沉继续说道:“当然,大齐有错不代表沙州七部可以越境杀害我朝百姓,这是两码事,也非臣今日想要说的重点。臣想说的是,倘若南安侯确实做过那些事,说明他心中根本没有陛下和朝廷,只为一己私欲而草菅人命,这样的品格不配在大齐朝堂上立足。”
他环视殿内百官,语重心长地说道:“诸位大人,护短确实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护短也要有一个底线!西境边陲战事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不清楚,相信你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这就更需要查清楚。”
“如果南安侯真的不顾边境安稳,只为自己升官发财,便一次又一次越过边境去残杀沙州人,这对于边境的安稳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不需要我多说。更令人发指的是,他靠着这些暴虐之举步步高升,又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又有多少人帮他隐瞒?”
满殿肃静。
陆沉轻吸一口气,目光坚毅而又镇定,抬手指向侧后方的红衣女子,凛然道:“她跋山涉水几千里来到京城,孤身刺杀南安侯为她的族人复仇,如今又不惧生死站在大齐朝堂上,只为给她那些惨死的族人求一个公道。”
“既然如此,大齐就该给她一个公道!”
第374章 【阳光猛烈】
洛九九怔怔地听着陆沉斩钉截铁的话语,心中的怒意悄然之间消散。
她是一个很聪慧的女子,对于这世上很多道理都能看得分明。
来到齐国京城这段时间,她通过十二叔洛严以及一些潜藏在此处的族人掌握的信息,对庞大的齐国上层格局有所了解。
她知道齐国皇帝想要北伐但是朝中很多大臣不赞同,也知道齐国京军和边军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所以才会借助墨苑的内应做好两手准备,倘若无法成功杀死侯玉便将陆沉牵扯进来,借助这位在边军崛起的年轻国侯达成目的。
换而言之,她很清楚陆沉眼下不止是替她出头,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是利用这个机会打击侯玉和他背后的势力。
然而即便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在举目无亲四面皆敌、一大帮齐国重臣在围攻、甚至对她喊打喊杀的时候,陆沉站在她身前挡住所有风浪,并且决然地喊出“公道”二字,洛九九的心弦不禁被狠狠拨动了一下。
其他朝臣显然不会有洛九九这种感动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出身于江南世族的重臣,此刻心中唯有危机之感。
这些城府深沉的老官僚可不会忽略陆沉中间那句话。
“又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又有多少人帮他隐瞒?”
这句话才是真正的杀招。
无论侯玉有多么勇猛,哪怕他能在战场上以一敌百,也不可能做到瞒过所有人的耳目,将主动蓄意残杀沙州人的举动变成保境安民的军功。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人与侯玉同谋,或者帮他遮掩痕迹,如此才能顺利瞒过织经司的耳目,进而欺骗宫中的天子。
陆沉正是看透这一点,所以这次他没有任由事态发展,当机立断地站出来,一出手便掐准这桩案子的七寸。
眼下当然需要有人阻止陆沉,否则真让朝廷深入查下去,谁知道最后会不会是拔出萝卜带出泥,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几位重臣目光交错,兵部尚书丁会暗暗咬牙,站出来对陆沉说道:“陆大将军,你也是知兵之人,理应明白边疆战事难分对错,很多时候总得用一些手段。沙州七部袭扰我朝边境是不争的事实,南安侯侯玉六年前才升任成州都督,难道在他之前的主将也都在谎报军情?便是陆大将军你自己,这两年也曾有过主动领兵出击的举动,并无陛下的旨意!”
陆沉淡淡道:“丁尚书,大齐的国策是北伐,并非西征。”
一句话便将丁会堵得哑口无言。
任何一个王朝都不能四面树敌,强如景朝也得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更何况军力武备本就处于弱势的齐朝?
在北伐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的前提下,成州和太平州都督府必须维持防御为主的策略,主动进攻属于违逆中枢的决意,这是不能容忍的自作主张之举。
如此一来,侯玉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不止是谎报军情那么简单。
大殿内的气氛无比肃穆,右相薛南亭出班奏道:“陛下,臣认同山阳侯的判断。此事涉及的不止南安侯本人,更和西境边陲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朝廷理应彻查!”
一些朝臣在听到后面那句话之后,情不自禁地看向站在大殿中央的红衣女子。
雅隆部乃是沙州七部之首,洛九九又是雅隆部头人之女,倘若大齐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向沙州七部成功释放善意,甚至是修复和沙州七部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件可以消弭西境隐患的大好事。
薛南亭考虑问题的角度显然已经超出争权夺利的范畴,他在意的是这件事是否对大齐有利。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侯玉确实做过类似的事情,否则朝廷也不能平白拿一个大将军的清誉去平息沙州人的怒火。
薛南亭在朝堂上经营多年自然不是孤家寡人,虽然比不得左相拥趸甚众,但是在他表明态度之后,当即便有十余位高官出面附和,声势同样不弱。
这毫无疑问给了天子极有力的支持。
宁元福等人不由自主地望向他们的主心骨,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沉默的左相。
这些人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侯玉的大将军之位岌岌可危的时候,身为朝廷大半文官和江南世族的领袖,左相竟然会选择沉默。
李道彦面无表情,眼神淡然。
他知道那些人心里肯定会有些失望,但是此时此刻,他不愿站出来替侯玉说话。
老者只是扭头看了一眼陆沉,目光中似有千言万语。
陆沉注意到左相的动作,他大抵能够理解这位老者此时的心情。
毫无疑问,左相之所以没有开口说话,是因为侯玉的所作所为超出他能忍受的底线。
就像当初那位工部侍郎屈丰华,李道彦知道他有贪财的毛病,但是因为他在政务上的能力,李道彦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偶尔还会帮他遮掩。
但是当李道彦得知屈丰华竟然和伪燕细作勾连,他便没有再为其开脱一句。
侯玉亦是此理。
可是陆沉心中并无喜悦,反而多了几分沉重,因为他不想看到李道彦和江南世族之间出现无法修复的裂痕。
一旦出现那样的局面,将来谁能够镇住江南世族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龙椅之上,天子等殿内渐渐安静下来,沉声说道:“关于近年来西境边陲战事之真相,关于南安侯侯玉是否存在谎报军情、擅动刀兵、欺君罔上等罪责,朕决定彻查此事!满朝臣工,若有人继续阻拦,则视为侯玉之共谋!”
群臣悚然。
李端站起身来,环视群臣说道:“即日起,暂停侯玉身上一切职务,保留其爵位,命其在府中养伤,无旨不得出府!直到此事调查清楚,若他是被人冤枉,朕自会还他一个清白。”
满殿大臣躬身应下。
李端的目光扫过洛九九,最后停留在陆沉身上,不容置疑地说道:“此案不由三法司和织经司查办。陆沉,朕任命你为查案钦差,全权负责彻查此案,务必查个一清二楚!”
无数目光瞬间汇聚到陆沉身上,他躬身一礼道:“臣领旨。”
李端微微颔首,随即一拂袍袖,转身向后宫行去。
大太监吕师周略显尖锐的声音响彻整座文德殿。
“退朝!”
……
东城,春和坊,南安侯府。
后宅正房,侯玉侧身躺在榻上,肩膀上的伤口已经由太医重新包扎过。
不得不说他的体质异于常人,昨晚红衣刺客那一剑深可见骨,再加上流了那么多血,换做普通人肯定要休养很长时间才能康复。
才过去大半个白天的时间,侯玉的脸色已经红润不少。
这其中的门道只有他自己清楚。
其实侯玉昨晚只是在装醉,以他的武功完全能够免于受伤,但是当他意识到红衣刺客的出现能让这个局更加完善,便选择主动挨了一剑,故而伤势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
“什么时辰了?”
侯玉看着窗外清朗的天色,心不在焉地问道。
房内有两名心腹守着,其中一人去外间看了一眼铜壶滴漏,回身说道:“侯爷,现在大概是未时初刻。”
侯玉沉吟片刻,缓缓道:“宫里还没有消息传出来?”
两名心腹对望一眼,摇头道:“侯爷且再耐心等等,今儿宫里肯定要折腾大半天。”
他们身为侯玉最信任的人,知道不少关于这位南安侯的秘密,当然明白他那句话的深意。
侯玉闻言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红衣刺客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但是毫无疑问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次的谋划出自那位李家大郎之手,以他心思之缜密谋略之深远,再加上江南世族在京中恐怖的势力和在朝堂上深厚的底蕴,想来这次肯定能将陆沉和二皇子弄个灰头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