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215节

  陆沉轻咳两声,见厉冰雪不解地望着自己,便忍着笑意朝旁边递了一个眼神。
  厉冰雪顺势望去,只见堂堂淮州大都督好整以暇地坐着,右手端着茶盏品着香茗,有滋有味地观赏着他们的争论。
  “诶,你们继续,不必管我。”
  萧望之笑呵呵地说着。
  厉冰雪登时霞飞双颊,虽然心里很难为情,但是努力维持着平静,对萧望之说道:“大都督,经过综合考虑,末将认为我军眼下当以收复东阳路全境为目标,暂时可以不理会河洛城。”
  萧望之没有立刻给出定论,只赞道:“看你们这些年轻人思维敏捷纵论战局,我确实感觉到自己垂垂老矣。”
  厉冰雪略有些羞意,然后悄悄地瞪了陆沉一眼。
  陆沉登时觉得很冤枉,明明是你自己一时没有收住,我可是什么都没说……
  萧望之对两人的小动作视而不见,在他们讨论的同时,这位中年男人当然不会是单纯看戏。
  其实经过厉冰雪这番分析,他反而渐渐察觉到陆沉真实的想法,故而不疾不徐地问道:“陆沉,你是想伪造战线瞒天过海?”
  厉冰雪微露讶色。
  陆沉被他们轮番驳斥,一直保持着平和的神态,此刻见萧望之一言点破,便微笑道:“大都督,厉都尉,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强攻河洛。世人皆知,河洛城墙高耸坚固,城防设施极其完备,当年势不可挡的景军也是集合骑步军二十余万,猛攻十余日才登上城头。我军目前的兵力不足十万,就算完全不管东阳路,全部派去河洛城下,一两个月都未必有收获。”
  萧望之起身走到两人身边,望着沙盘西北角的河洛城,沉吟道:“所以你想用东阳路的战线拉扯庆聿忠望手里的兵力,一点点蚕食景军?”
  陆沉答道:“从目前的局势判断,庆聿忠望很有可能不会救援东阳路,哪怕李守振天天求援都没有意义,因为根源在于庆聿忠望不相信燕军,他不会在一片注定会丢失的疆土上耗损实力。但是假如我军的进展没有那么顺利,迟迟拿不下汝阴城的话,他会不会生出别的念头?”
  厉冰雪双眸一亮,开口说道:“你想把景军主力从河洛城里拉出来?”
  她自然明白攻城战和野外决战的区别。
  陆沉不急不缓地说道:“我觉得庆聿忠望没有那么简单,他肯定不会轻易跟着我军的节奏走,因为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职责是力保河洛不失。想要引他上钩,我军得做出大量的迷惑性动作,比如一开始稍微向西线开拓战场,他或许不会认为我们是真的想进攻河洛。所以我们要让他做出一个错误的判断,我军西进是为了扫清隐患,下一步就要转道向北,集中兵力解决李守振手里的燕军。”
  “然后我军攻势受阻,迟迟无法攻克汝阴城?”
  萧望之淡淡一笑,顺势接过话头。
  陆沉颔首应下,用木条在沙盘上画出三条线,然后解释道:“我们可以将战场切割成四块,通过连续不断的迂回机动,尽可能达到对敌人的频繁调动,最终让他们迷失在这块方圆数百里的山野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已经讲到口干舌燥的陆沉将木条指向东阳路北边某个位置,微笑道:“假如局势的发展符合我们的期望,一切进展都非常顺利的话,这里将会是最终决战的发起点。”
  他又移动木条指着遥远的河洛城,胸有成竹地说道:“这里便是终点。”
  第278章 【境界】
  陆沉和厉冰雪从都督府出来的时候,天际已然晚霞尽染,人间一片昏黄之色。
  两人漫步在秩序井然的高园城内,他们的亲兵远远跟在后方。
  城里的百姓在度过一个忐忑不安的年节之后,发现齐军虽然看起来个个凶神恶煞一般,但军纪非常严明,极少会有恶意侵扰居民的行为。
  纵然偶尔会出现军汉采买强行压价、或是与城内百姓发生矛盾的情况,无处不在的军法队也能不偏不倚地做出正确的裁断,这让百姓们渐渐安下心来,城内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勃勃。
  便如此时此刻,陆、厉二人与亲兵们在南北方向的主街上闲逛,过往行人悄悄地打量着他们,眼中并无很明显的畏惧和戒备,反倒是好奇的意味更浓一些。
  “萧大都督虽未明言,但是我觉得他应该会同意你的策略。”
  厉冰雪今日虽着便装,但也是行动方便的贴身劲装,头上青丝绾成一束高马尾,仅有一枚玉簪贯之,虽然不似寻常大家闺秀那般珠玉玲珑,却也别有一种英气飞扬。
  再加上她修长窈窕的身段和清冷如玉的面容,走在街上受到的关注显然要比陆沉多得多。
  方才在都督府中,经过前期的争论和后面陆沉详细的讲述,萧望之并未否定陆沉的提议,只不过这件事无法一蹴而就,得根据战事的具体进展再行调整。
  陆沉的心情比较放松,能够说服萧望之无疑是向前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接下来便会进入他最擅长的领域——在和敌人纠缠的同时寻找破绽和漏洞,进而一步步扩大战果。
  故此,他微笑说道:“现在还不好说,如果庆聿忠望意志足够坚定,一心一意坚守河洛,我也没办法削弱他的兵力。”
  这是一句大实话,他所有的谋划都建立在对方上钩的基础上,无论他还是萧望之都没有绝对的把握,最终要看庆聿忠望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我觉得在你一环套一环的狡诈诡计引诱下,庆聿忠望很难做到始终如一。”
  厉冰雪莞尔一笑,颇为罕见地调侃着。
  陆沉对她“狡诈”的评价感到很有趣,便顺势说道:“话说回来,方才你在大都督面前据理力争,我还是第一次见识伱的气场,至少也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厉冰雪以前没有听说过“气场”二字,不过联系上下文倒也勉强猜出这个词的含义。
  她转头望着陆沉,似笑非笑地说道:“陆沉,你是在暗示我很凶?”
  陆沉隐隐感觉到她温言细语之下掩藏的杀气,遂一本正经地说道:“怎么会呢?我是在称赞厉都尉公私分明、立场坚定、条理清晰,将来必定会成为大齐一方主帅。”
  厉冰雪忍俊不禁,批道:“惫懒。”
  两人走过长街,来到另外一条街道上,远处便是分叉路,往西前往锐士营驻地,往东则是飞羽营驻地。
  陆沉觉得两人现在的相处模式很舒服,不需要刻意提及或者回避某些话题,唯有坦诚二字,兼之他们同样在战场上领军,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语言,偶尔打趣调侃让气氛变得更加温馨。
  他笑了笑,然后颇为关切地说道:“薛老神医去了江北,厉大都督肯定可以调养妥当,你不要太过担心。”
  厉冰雪心中微动,她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表露过这层担忧,但是心里又怎会忘记自己父亲的病情,只不过她领兵在外不能流露软弱的情绪,因此一直将担忧深深地藏在心底。
  听到陆沉的关心,她轻轻点头道:“我相信薛神医的医术。说起来,这件事真得好好感谢你。”
  “先前不是说过你我之间不言谢字?若是认真算起来,分明是你帮我的时候更多,广陵城外、京城遇袭、雷泽之战,乃至前段时间你陪我去泰兴府,一桩桩一件件怎么算得清呢?”
  “泰兴府那件事我什么都没做,只是陪你在淮州走了一趟。至于其他事情,你方才说我公私分明,那些事本来就是军务嘛。”
  “呃……也对,不过我们是朋友,互相帮助本就理所应当。”
  他脑筋转得足够快,厉冰雪便没有继续争论,只是饶有兴致地说道:“陆沉,你是不是在每个女孩子跟前都这样能言善辩,善解人意?”
  陆沉立刻警觉起来,解释道:“其实我这个人嘴很笨的。”
  “信你才怪。”
  厉冰雪白了他一眼,然后掰着手指头说道:“我突然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方才你在萧大都督面前纵论谋略,其中有两个点非常关键。其一是河洛城内乱,这里你要借助翟林王氏的力量,说白了你得给王初珑写封信,跟这位名门嫡女好好交流一番。”
  陆沉很明智地闭上嘴。
  厉冰雪又道:“其二,北边宝台山里那支七星军会成为你计划中的奇兵,所以你还得给林溪写封信,与你的师姐畅谈一下分离之情,然后再告诉她详细的计划。如此说来,这算不算……”
  她忽然止住,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
  陆沉笑着接话:“这算不算吃软饭的最高境界?”
  厉冰雪亦笑道:“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陆沉转头看着她,眨眨眼道:“其实你还漏了一个人。”
  厉冰雪讶异地说道:“你不会是想说庆聿怀瑾吧?陆沉,要是你真能拉拢那个景朝郡主,我马上就去找萧大都督,接下来所有的战略安排都按照你的想法进行。”
  “你想到哪里去了……”
  陆沉被她噎了一下,随即无奈地笑道:“我是指你本人。”
  厉冰雪怔道:“我?”
  陆沉神情郑重,点头道:“对啊,在我的预想中,飞羽营将成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一柄神兵利器。这柄神剑就握在你手里,也只有你能对他们如臂使指,所以我得和你处好关系,在关键时刻请你果断出手。”
  厉冰雪俏脸微红,心跳猛地加快,她望着陆沉笑吟吟的双眼,故作高傲地说道:“想吃我们厉家的软饭可没那么容易。”
  陆沉打趣道:“明白,我将竭尽全力。”
  厉冰雪终于忍不住,抬手在他额头上轻弹一下,略显羞恼地说道:“越说越不像了。”
  陆沉见好就收,一笑收住。
  两人走到路口,将要分别之时,厉冰雪忽地正色道:“说笑归说笑,我不会在正事上胡闹。当初在白马渡分别的时候,我便对你说过,将来终有并肩作战之时。如今终于实现我的心愿,我希望你不要顾忌私人的交情,一切当以战事为重。”
  她停下脚步,落日余晖洒在她的身上晕染出柔和的神采,继而道:“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我都会率领飞羽营击溃敌人。”
  陆沉凝望着她的双眸,点头道:“我坚信你可以做到,我亦不会让你失望。”
  “珍重。”
  “珍重。”
  厉冰雪微微一笑,转身大步离去。
  陆沉看了片刻,随即收敛心神返回锐士营驻地。
  如厉冰雪所言,这一晚他写了两封长信,分别寄往南北两地,次日便率锐士营离开高园城,却非向北加入围堵汝阴城的大部队,而是转向朝着西边进军,目标直指东阳路以西、北燕京畿之地的清流关。
  在元月十五即将到来之前,淮州军开始了一系列的调动,数道军令从都督府发出飞往各地。
  飞云军依然分兵驻守平利城和宁陵城,镇北军、广陵军和坪山军则继续往北推进,以汝阴城为最终战略目标,有条不紊地肃清汝阴外围的驻防燕军,一步步缩紧包围圈。
  从东阳路到河洛城有两条路,其一是通过宁陵城往西北而行,穿过雷泽平原后再走三十余里可以看见一座小城名为藤县。
  景军主力战败后,庆聿怀瑾曾在藤县短暂停留,并且在这里见到了庆聿忠望,二人很快便返回河洛,在藤县留下三千兵马驻守,其中燕景军队各占一半。
  从藤县到河洛还有三城一关,目前的守备兵力相对来说比较空虚。
  第二条路则是从东阳路的奉福城往西,经由一条四百余里的直道可抵达河洛城下。虽说这条路比较平整,但是沿路有着大量的阻碍,第一道关隘便是扼守进入燕国京畿地区之路的清流关。
  当时间来到元月底,锐士营和来安军忽然出现在清流关东边,守关主将立刻飞书传信河洛。
  他认为齐军应该没有那个魄力从清流关一直往西攻到河洛城下,但是这两年的战事里齐军几乎是战无不胜,因此他不敢轻敌大意,在军情急报中恳求朝廷派来援兵。
  而在这封军情急报尚未送到河洛之前,有一封密信辗转漫漫长路,以极其隐秘的邮路送到了当今燕国宰相王安的手里。
  王氏大宅,兰雪堂内。
  王安和王承兄弟二人对面而坐,在看完这封密信的内容之后,王安的脸色不禁有些古怪。
  王承沉默良久,颇感牙疼地说道:“初珑这孩子……她到底还知不知道自己是王家的女儿?”
  王安哭笑不得地叹口气。
  他望着信纸上王初珑丰润秀致的字迹,陷入长久的沉思之中。
  第279章 【入彀】
  其实王初珑的密信中没有逾矩的词句,她只是将陆沉的想法细致地复述一遍,并且希望家中长辈可以配合行事。
  然而堂中这两位中年男人看着她长大,对她的性情知根知底。
  他们从信中的只言片语就能判断,现在王初珑的心思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放在陆沉的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