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177节
周遭一众幕僚面面相觑,暗道你这位大将军难道连边境要地的驻军数量都不清楚?
好在有那等机灵人察觉到李守振的心情极度烦闷,老老实实地说道:“禀大将军,涌泉关驻军四千,其中有一千景朝步卒,三千我朝将士。青田城守军八千,平利城守军一万,皆是我朝将士。”
东阳路鼎盛时期所辖兵力超过十万,然而去年的青峡之战折损四万有余,今年在宝台山剿匪又折损万余。
虽然朝廷及时给李守振补充到九万兵马,但其中有接近一半没有上过战场,这些新兵打顺风仗还好,若是战事不利局势艰难,鬼知道他们会做出怎样荒唐的举动。
李守振算来算去,始终无法从别处抠出更多的兵力支援边境,除非放弃境内一些大城的防卫,只留少量兵力维护城内的安定。
他喟然一叹,又问道:“察事厅有没有最新的情报送来?”
一名将军府属官回道:“禀大将军,察事厅最新的情报依然是三天前送来的那份,南齐淮州和靖州两地都在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方有大规模调动军队的迹象。”
大军出动当然不是小事情,淮州军如果想攻打青田城和涌泉关,必然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粮草、攻城器械和建立稳固的辎重线。
李守振的表情稍稍缓和,围着沙盘转了两圈,忽然眼神微微一亮,缓缓道:“在你们看来,宝台山里那群绿林军有没有胆量出山南下?”
一众幕僚尽皆愣住,其中一人劝道:“大将军,姑且不论对方敢不敢出山,朝廷严令不得撤走封丘一线的守军。那支绿林军实力不俗,哪怕之前那一战是借助山里的地形优势,他们仍然不可小觑。万一您将北边的守军撤下,绿林军顺势南下,后果不堪设想啊。”
“却也未必。”
李守振摇摇头,只觉心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眼中泛起几分从容之色:“关键要看南线的战事进展如何。假如我军挡不住齐军的攻势,届时便有将北地驻军调到南边的理由,这便会给绿林军一个错觉,他们有机会袭扰东阳路腹心之地。”
有人终于反应过来,喃喃道:“大将军是想解决宝台山里的绿林军?”
这个想法不说是异想天开,终究有点过于天真。
在他们看来,东阳路最大的敌人是南齐淮州军,就算调集兵力解决掉绿林军,南边战场一旦陷入劣势,局势将会无比危急。
将心思放在北边的绿林军身上,而不顾南方边境上的艰难,这是舍本逐末之举。
李守振自然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也没有斥责他们,只是淡然道:“我只是想找一个让景军主力支援东阳路的理由罢了。”
去年战事落幕后,景朝军队相继北上回国,只留下河洛城的数万大军掌控大局。
李守振亲自去求了庆聿怀瑾,才能让涌泉关里的一千景军留下来,这也是如今东阳路境内仅有的景朝悍卒。
一名幕僚敬畏地说道:“大将军之意,是想请景军主力出山解决绿林军,顺势南下驰援边关?”
“没错。被动防守的话,景军肯定没有兴趣插手,但是如果有摆在面前的大胜之机,我相信他们不会袖手旁观。别忘了,夏山军三千人也有一大半死在山里。”
李守振缓缓舒出一口长气,随即看向一名文书说道:“你将我方才的设想形成奏表,然后马上送去京城,交给庞枢密和永平郡主。”
“遵令!”文书朗声应下。
李守振微微颔首,旋即对几名幕僚说道:“伱们立刻草拟军令,分别给涌泉、青田和平利等地的守将,警告他们小心提防,绝对不能给南齐边军可乘之机。”
“是!”
几名幕僚立刻去书写军令,然后让将军府快马送往各地。
军令抵达涌泉关的时候,冬天的第一场雪已经下了几天,山野之间满眼纯白。
涌泉关修建在山道之上,地势颇为险峻,尤其是南边通往淮州的坡道很陡,北边通往东阳路境内的坡道较为平缓,可谓得天独厚的绝佳防守之地。
从某种角度而言,涌泉关之于北燕,就像盘龙关之于南齐,只不过这两座雄关的地形特点刚好南北调换,因而成为彼此的门户。
此关大概修建于两百多年前,东西两侧皆是崇山峻岭,虽然不像大陆西方沙州七部掌握的飞鸟关那般堪称天险,但也绝对无法供大部人马通过。
关隘内部长约两里多地,分为前后两道,其中前关雄踞陡坡之上,防守设施应有尽有,齐军若想仰面进攻,除了用人命堆出一条路别无他法。
后关则相对简陋一些,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修建的阻碍。
来自大将军府的军令先是送到后关,交给此地景军将领石哥的手中,此人原本是景朝蒲喇一族的家奴,后来因为作战勇猛得以领兵上千,又因为不是皇族和庆聿家的人,故而被打发到涌泉关这等偏僻苦寒之地。
“知道了,真他娘的啰嗦。”
石哥压根没有接过军令,只让信使念了一遍,随即脸色不善地嘟囔着,提着酒囊返回自己温暖的小屋。
信使无可奈何,只能带着军令来到前关,找到驻守此地的燕军兵马都监胡林忠。
“在那边吃瘪了吧?”胡林忠接过军令,笑呵呵地说着。
信使叹了一声。
胡林忠抬手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行了,我军一直盯得很紧,而且近来南边也没有动静。他们若是真想发兵叩关,光是粮草辎重就得运上半个月,不可能瞒得住我们的耳目。”
信使恭维道:“如此最好,有劳都监费心了。”
胡林忠顺势揽着他的肩膀,道:“寒冬腊月,又下了这么大的雪,辛苦你跑这么一趟。走吧,我请你喝两盏热酒暖暖身子。”
两人勾肩搭背地走回值房,这一幕落入不少军卒的眼中。
关墙之上,士卒们围着火盆,一边搓着手一边小幅度活动着身体,偶尔看一眼南边寂寥且空旷的天地。
有人将冻到发硬的窝头放在火边烤着,冷笑道:“还是当官好啊,不用像我们这些苦哈哈一样巡值守关,可以躲在屋子里喝着小酒吃着肉。”
另一人不禁提醒道:“你小声点,要是让上面的人听到了,有你好受的。”
“怕他个鸟!”
先前那人愤愤不平地说着,不过声音终究是小了很多。
又有一人寒声道:“胡都监享受享受倒也罢了,毕竟他的军职是靠战场上杀敌立功得来的,将来咱们要是有那个机会,也能像他一样。老子只是不服后关那些景人,凭什么他们可以一直待在后关,成日里吃了睡睡了吃,我们就得天天巡值?就这样,他们还整天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一群狗娘养的畜生!”
余者心有戚戚,却没有人劝他噤声。
议论上官有可能被告密,但是前关这三千燕军没有一人不厌憎后关的景军。
便在这时,关外忽然有了动静,有人视力敏锐,连忙说道:“自己人,别慌张。”
片刻过后,十余名满身雪花的燕军斥候走上关墙,颤颤巍巍地来到火盆边,显然是被冻得不轻。
关上的军卒有人问道:“你们今天有没有发现?”
一名斥候摇摇头,颇为不忿地道:“有个屁发现,南边安静得跟坟场一样。”
众人皆笑,随即抬头看了看昏暗的天色,以及天空中依旧在飘落的雪花,不由得骂了几句老天爷。
夜色降临,涌泉关中逐渐陷入静谧。
沉沉夜色之中,东南边三四里外,数千身影悄然出现。
队伍忽然停了下来,陆沉看着周遭包裹严实的将士们,下令道:“前军随我继续前行,其他人留在原地等待讯号,注意保持活动,不要在雪地里冻僵。”
校尉鲍安稍稍迟疑,请命道:“都尉,让末将带人突袭吧!”
陆沉摇摇头,不容置疑地说道:“做这种事你未必有我熟练。”
鲍安只得领命。
队伍一分为二,陆沉率领八百人往东北方向、也就是涌泉关的侧面继续跋涉。
他看着身边的三旬男子,微笑道:“苏大人,其实你本不必跑一趟。”
苏云青双眼炯炯有神,道:“这条山间小道是我亲自带人发现的,让别人来我不放心。再者,此战乃是北伐大计的关键,你应该明白我比任何人都希望大军旗开得胜。”
陆沉想起当初在广陵的经历,不由得敛去笑意,凛然道:“我军必胜。”
“我信你。”
苏云青毫不迟疑地应下。
八百人在夜色和落雪的掩护下,一点点靠近涌泉关的侧面,然后在山间攀登。
陆沉如今有上玄经的加持,又有林颉和尉迟归两位世间顶尖高手教导,武功早已今非昔比,他挑选的这八百人也都有很不错的武功根基,大部分都是当初在广陵城随他夜袭敌营的高手。
当然,对于这支雪夜突袭的奇兵而言,此时此刻武功不算最重要。
唯有一往无前向死而生的勇气。
第229章 【潜龙蛰方醒】
雪花一片一片飘落夜色笼罩中的人间。
山风呼啸而过,营造出冰冷而又苍凉的氛围。
八百勇士分成二十队,每队四十人以长绳牵连,两人之间相隔半丈,在这片人迹罕至地形艰险的山坡上攀爬。
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陆沉和苏云青。
陆沉不是神仙,他并不能断定涌泉关内的守军没有任何防备,也就是说此番雪夜突袭存在被发现的可能性。
世事存在很多难以想象的意外,譬如当初北燕李玄安南投,两边都各怀心机,一场大戏即将上演,但被突然冒出来的林溪一刀斩断,无论王师道还是萧望之都不可能算到这个意外。
放在今夜这个环境里,或许是燕军主将突然心血来潮,在关隘两侧安排一些临时的岗哨,甚至有可能是守关值夜的士卒突然跑到山脊上,进而发现从侧面突袭的齐军。
但是对于陆沉和萧望之来说,相较于这种可能性比较低的意外状况,突袭成功带来的收获远远大过风险。
如果要正面强攻涌泉关,整个锐士营三千步军都有可能填在关下,这显然是陆沉无法接受的结果。
他不是没有做过其他预案,譬如用火药炸塌关墙,毕竟在宝台山里黑火药已经显示过威力,然而这个法子在涌泉关很难发挥作用。
涌泉关不是城池,而是建立在山道之间的关隘,正面关墙的长度只有十五六丈,且以夯土筑造墙体,下面是坚硬的山石。在这么狭窄的区域内,锐士营想要硬顶着关墙上燕军的攻击,在墙体下面挖洞填放火药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不必说黑火药不是黄色炸药,威力仍然不足,用在地雷中激发锐器还能呈现出不错的效果,想要炸开坚硬的山石和夯土筑造的墙体,无异于痴人说梦。
综合考虑之后,陆沉最终决定等待大雪的降临。
为了这场突袭,锐士营的将士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初雪落下的时候便已经悄悄赶到来安防线,然后昼伏夜出向北挺进。
这三千人可谓武装到牙齿,保暖措施做到极致,每人除了一柄百炼刀之外,还带着酒囊和肉干,随时都可以补充体力和取暖。
雪一直在下,锐士营经过接近两个时辰的缓慢攀爬,前方已经能隐约看见涌泉关内部的篝火。
陆沉竖起右臂,后方的将士们解开相互牵连的长绳,停下脚步暂时歇息,从冬衣里面取出肉干补充体力。
陆沉观察着前方的境况,压低声音道:“看来敌军确实没有防备。”
苏云青微微一笑,接过话头道:“换做是我,也不认为敌人会在这种鬼天气里深夜突袭。”
他眼中泛着激动的光芒。
织经司早在多年前便开始侦查涌泉关和青田城的周边地形,去年大军围攻青田城的时候,苏云青更是亲自带着一群高手在附近寻找捷径,最终让他在涌泉关东边找到一条隐秘的小道。
如今他当然不会再把陆沉当做一个有潜力的晚辈看待,更不会再想着让陆沉去河洛城当密探,两人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上下级到如今平辈相交。虽说陆沉还保留着织经司干办的身份,但苏云青对他的态度早已改变。
只是无论世事沧桑变幻,苏云青仍然是那个一心想着北伐的执着性情,故而他今夜一定要跟随前军行动。
陆沉大体明白身边男人的心情,轻笑道:“苏大人,比一比咱们谁杀得敌人更多,如何?”
苏云青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颔首道:“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