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131节
“杀人啦!”
第170章 【借刀杀人】
翌日清晨,皇城吉庆殿。
宿醉将醒的燕帝张璨靠在龙椅上,苍白的面庞上泛起一抹疑惑,微微眯眼望向殿中的几位重臣,不解地问道:“诸位爱卿,这么早入宫求见有何要事啊?”
他的声音虚无缥缈,几无中气可言。
“请陛下为臣做主!”
一人向前两步,扑通跪在地上,语调凄凉沉痛,满含悲愤之意。
张璨微微一怔,盯着此人看了片刻,抬手揉了揉眼睛,诧异地问道:“陈卿家,你怎么来了?”
陈景堂虽然被罢官去职,但是身上国侯爵位仍在,皇帝以及两位新任枢密并未对他斩尽杀绝,因此他才有资格面圣称臣,昨夜那桩案子才能直达天听。
此刻听到天子熟悉的称呼,陈景堂当即老泪纵横,连连磕头,颤声道:“陛下,臣之子昨夜被人杀死,恳请陛下为臣做主,严惩凶手!”
张璨坐直了身体,环视其他重臣,逐渐意识到有大事发生,便问道:“陈卿家平身,究竟发生了何事?”
陈景堂谢恩站起,痛声道:“陛下,犬子陈启福昨夜在太平坊雪凝馆宴饮,与枢密副使郭大人之子郭义江发生口角,继而演变成互殴。若只是年轻人之间的纷争,臣也不敢呈递御前,然而郭义江在殴斗中持刃杀死犬子,令臣白发人送黑发人!”
张璨双眼瞪圆,下意识看向另一边肃立的枢密副使郭言,但见他眼观鼻鼻观心,面无表情泰然自若。
那边厢陈景堂继续控诉道:“臣接到消息后立马报官,谁知河洛府尹竟说这是犬子主动启衅,郭义江不过是自卫还击,顶多就是一个错手之罪,罚银千两而已。犬子死于非命,凶手却能逍遥法外,臣如何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恳请陛下为臣主持公道!”
张璨只觉头疼,看向河洛府尹程昌华问道:“程卿家,可有此事?”
一位面白短须的中年文官躬身奏道:“陛下,确有此事。臣接到报案后便带着府衙班头前往雪凝馆,此时陈家二郎已经亡故。臣当即审问在场所有人,查明这场纷争是源于争风吃醋。昨夜雪凝馆的头牌清倌人晏秋行梳拢之礼,郭义江和陈启福因为这位清倌人相继竞价,一度达到三千两的惊人数额。”
张璨眉头紧皱,这些权贵子弟好大手笔,为了一个青楼女子便能一掷千金。
这一刻他心中烦躁愈盛,却又不得不继续听下去。
程昌华目不斜视,不疾不徐地说道:“郭、陈二人先是斗富继而口角,陈启福用茶壶掷向郭义江,随即出手攻击,郭义江被迫反击,二人便厮打在一起,他们的伴当和长随亦如是,场面极其混乱。便在这个时候,郭义江不慎刺中陈启福的胸口,以致他流血过多不幸亡故。此案并不复杂,从始至终皆有目击者,郭义江并非蓄意谋杀,因而臣认为只能判错手之罪。”
“你胡说八道!”
陈景堂双眼泛红,怒道:“犬子的伴当说得很清楚,郭义江从进入雪凝馆之后便蓄意挑衅,不断在言语中讥讽嘲弄,最后甚至当面辱骂本侯。当子骂父,此事岂能忍受?!哪怕到此为止,本侯都可以当做年轻人好勇斗狠,但是郭义江在厮打中掏出短刃刺中犬子的胸口,这分明是蓄意谋杀!”
“咳咳,还请陈侯慎言。”
枢密副使郭言清了清嗓子,面上波澜不惊,镇定地说道:“本官想请教一下陈侯,郭义江和令郎往日素无仇怨,只有一些争风吃醋之类的小事,他为何要蓄意谋杀令郎?便是在陛下面前,你也不能颠倒黑白。”
“本侯颠倒黑白?郭枢密休要血口喷人!”
“本官顾念陈侯丧子之痛,有些话不愿直言相告。如今陈侯咄咄相逼,本官也只好就事论事。昨夜是令郎先出手伤人,郭义江只是自卫而已,而且那柄短刃并非他随身携带,只不知为何会出现在他手中。或许,是令郎欲行凶杀人,郭义江顺手夺过,混乱之中造成误刺。”
“荒唐!犬子从未随身带过兵刃!”
陈景堂怒意勃然,然而郭言依旧无动于衷,淡漠地道:“伱说没带就是没带?本官也可以说,那柄短刃绝非郭义江所有。”
“郭义江杀死陈启福一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恳请陛下严惩凶手!”
陈景堂的胸口剧烈起伏,不再与郭言撕扯,转而对着龙椅上的天子一躬到底。
张璨踟蹰不言,陈景堂显然是希望以谋杀罪处死郭义江,然而姑且不论郭言在朝堂上的地位,这场互殴分明是陈启福主动挑起。
天子陷入犹豫,陈景堂脸上的悲痛之意越来越浓。
这时站在众人之首的中年文臣沉声道:“陈侯还请节哀。没人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斯人已去,终究要顾惜活着的人。郭义江杀人有错,可他并非蓄意谋杀,而是混乱之中错手杀人,其罪难恕但是情有可原。”
陈景堂抬眼望去,望着对方清癯的面容,心中登时愈发凄苦。
此人名叫王安,现为当朝宰相,一手执掌朝政大权。
他可以对郭言横眉冷对,面对王安时却只有浓浓的无力感。
王安轻叹道:“按国朝律法,杀人有六杀,即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昨夜雪凝馆的案子在本官看来应该属于过失杀。依律,当判郭义江流刑。”
陈景堂咬牙道:“王相,犬子死不瞑目!”
王安摇摇头,淡淡道:“陈侯节哀。”
陈景堂向旁边看去,郭言眉头紧皱,显然不满意宰相的判决,只是出于敬重没有公开出言反驳。
他又望向龙椅上的天子,只见张璨点头道:“王相之断较为妥当。陈卿家,事情已经发生,还望你能节哀,朕委实不能让郭枢密的儿子赔命,这不合大燕律法。”
陈景堂的面色由红转青,直至苍白。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朝着张璨大礼参拜,口中喃喃道:“臣谢过陛下隆恩。”
随即起身向殿外走去,背影无比苍凉。
殿内诸位重臣收回目光,心思各不相同。
郭言自然有些不满,昨夜血案并非他的儿子倚强凌弱,分明是陈家次子主动挑事,被杀只怪他学艺不精,勋贵府邸出身的纨绔怎能连这点觉悟都没有。
王安似乎知道他心中所想,缓缓道:“郭枢密,陈侯虽然不在朝堂,但他毕竟做了七年的枢密副使,在军中故旧颇多。此番他死了一个儿子,朝廷必须要给一个说法,令郎至少这段时间得吃些苦头。”
郭言垂首道:“王相教导,下官谨记在心。”
王安微微点头,又对张璨说道:“陛下,臣告退。”
张璨捏了捏眉心,倦意涌上心头,便挥手道:“那便散了吧。”
一场短暂的朝会就此结束,没人注意到一名太监悄悄来到宫门附近,对某个禁军将领耳语一番,随即朝会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到卓园。
萧军一五一十地复述着,从陈景堂的痛诉到最后王安的决断,没有任何遗漏。
庆聿怀瑾坐在窗前,凝望着庭院中的碧绿之景,片刻后问道:“你怎么看待此事?”
萧军回道:“殿下,王相的处置不过不失,其实最好还是将郭义江明正典刑,毕竟他执刃杀人之事证据确凿。但是考虑到郭言履任枢密副使不久,急需在朝堂和军中建立威望,这般处置倒也能说得过去,就怕陈景堂心中愤恨难以消解,此人终究还是有一些影响力。”
庆聿怀瑾轻声道:“我问的不是朝中重臣的反应,而是昨晚发生在雪凝馆的命案。”
萧军道:“殿下,昨夜得知此事后,我们的人便已经查清原委。陈启福和郭义江都接到雪凝馆的请帖,而且他们以前也曾多次去那里消遣,对头牌清倌人晏秋颇为喜爱,再加上郭陈两家先前的恩怨,他们在雪凝馆发生冲突很正常。”
“是么?”
庆聿怀瑾面无表情地笑了笑,悠然道:“那柄短刃为何会出现在郭义江手中?”
萧军道:“小人问过郭义江,他说当时场面十分混乱,他眼中只有陈启福一人,那柄短刃不知为何会出现在他手里,而且刚好插进陈启福的胸口。小人怀疑,他有可能是想脱罪才编造出这等谎言。”
庆聿怀瑾微微摇头,眸中泛起一抹冷色:“这是一次不太高明却卓有成效的借刀杀人。郭义江身边的长随不可能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借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挥刀杀死陈启福,更何况将罪名推到郭义江身上。即便事后郭义江辩解那把刀与他无关,蒙受丧子之痛的陈景堂也不会相信。”
“像郭义江和陈启福这种纨绔子弟,虽然上不得台面,却最懂得趋利避害。一时恼怒动手打人实属寻常,可是拔刀杀人?他们哪有这样的勇气。”
庆聿怀瑾唇边微露讥讽,后背靠在太师椅中。
萧军心中一凛,低声道:“殿下之意,这是有人在暗中搞鬼?”
“只有两种可能,其一,陈景堂疯了,用献祭自己儿子的性命来博取故旧世交的同情与支持,试图以此来重返朝堂。”
庆聿怀瑾轻笑一声,面色转冷:“其二,南边织经司的人按耐不住,想要报复这一年来察事厅在淮州的所作所为。”
“织经司……这般说来,淮州陆沉的消失会不会与此事有关?”
萧军神色凝重,因为他知道先前察事厅在淮州处处受挫,陆沉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庆聿怀瑾点点头,轻声道:“你去办几件事,看看这桩命案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萧军正色应道:“是!”
第171章 【人固有一死】
陈启福之死在河洛城内极快地传扬开来,随即便引得世人议论纷纷。
黎民百姓将这桩案子当做闲暇时的谈资,一部分勋贵大臣难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
对于生活在燕国境内的部分权贵而言,他们心中有种极其别扭的情感,不敢公然与景朝敌对,却又希望有朝一日不再成为傀儡。
七年前那场反抗被掐灭在萌芽中,参与谋划的几位重臣阖族皆丧,从那之后便是无尽延绵的沉默,而陈景堂作为燕朝立国之初的老臣,某种意义上便是这些权贵心里的旗帜。
如今的南齐内部势力盘根错节,北燕朝廷亦不遑多让,大体上可以分成心向景朝和渴望自立这两部分。当然也有一些人还残留着做回齐臣的幻想,这些人隐藏得极深,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暴露便会抄家灭族。
刘鄩辞官、陈景堂被罢免,庞师古和郭言在宰相王安的支持下掌控枢密院,很多人逐渐意识到燕朝被景朝彻底消化已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难怪传闻天子近来愈发沉湎酒色之中……
陈启福死后,位于西城的陈家大宅挂白发丧,倒是有不少人前往吊唁。
譬如某某大人,某某爵爷,大多曾经或者现在依然掌握着一些权力,虽然谈不上位高权重,但若是联合起来亦不容小觑。
他们对陈景堂表示慰问,有人会停留一阵,具体谈了什么无从得知。
燕国朝廷对此事的反应也很快,宰相王安和枢密使庞师古联名奏请天子,判杀人凶手郭义江流放三千里,发配到西北边境上的平远军城,同时对陈家加以抚恤,不仅免去陈景堂在去年战事中的罪责,还特地荫封了陈启福一个官职。
这样的处置或许在普通人看来已经相当果断,但是局内人却只能暗暗摇头,谁不知道西北边军是枢密副使郭言发迹之处,将郭义江流放到那里无异于享福。到了郭言的地头上,谁敢让这位三少爷艰难度日?
不过是换个地方逍遥罢了。
说到底,陈景堂虽然还没有人走茶凉,但他终究已经不是枢密副使,朝堂上几位大人物若非希望维持朝局的稳定,多半连这种惩处都不会做出。
随着前往陈家大宅吊唁的官员数量逐渐增多,一股无形的风波正在汇集。
“殿下,这四天以来所有前往陈府吊唁的官员名单已经记录,察事厅那边已经派出专人盯梢这些官员。”
卓园花厅,萧军毕恭毕敬地禀道。
庆聿怀瑾凝眸望着窗外昏暗的天色,淡淡道:“你说敌人下一步棋会如何走?”
萧军思忖片刻,缓缓道:“小人认为,倘若雪凝馆命案确为南齐织经司所做,他们下一步便是利用这件事在城中蛊惑人心。”
“蛊惑人心……如何蛊惑?”
“譬如宣扬大景会吞并燕朝,以此引发权贵与百姓的恐惧之心。”
庆聿怀瑾默然不语,良久才说道:“你去通知王相和察事厅协领,让他们密切关注城中各处。翟林王氏是北方地头蛇,他们在民间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这个时候必须要让王家出面配合,另外——”
萧军静静地望着。
庆聿怀瑾摇摇头道:“罢了,郭言这厮肯定舍不得他那个宝贝儿子的性命。”
萧军心中一震,这才知道郡主殿下是想用郭义江的命来平息这件事的影响。
见庆聿怀瑾改变主意,萧军便应道:“小人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