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106节

  西城卓园之内,景朝郡主庆聿怀瑾身着锦袍,神色悠然地品着香茗。
  这座卓园大有来历,始建于六十多年前,最早是一位文坛大儒的住所,后来几经转手成为大齐朝廷的官宅。十九年前被齐国先帝赏赐给泾河大帅杨光远,杨家人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杨光远含冤入狱之后,卓园便成为无主之地。
  几年前庆聿怀瑾初次来到河洛城,一眼便相中这座面积广阔环境清幽的园林,于是卓园成为她在河洛城的住处。
  朔风吹过庭院,枯树飘零流水。
  庆聿怀瑾放下茶盏,目光停留在对面的中年男子脸上,平静地问道:“王侍正,南边情形如何?”
  察事厅侍正王师道神色淡然,在近来的风波中,他并未受到波及,仅仅是罚俸了事。一方面是因为察事厅这个衙门较为特殊,目前还没有人能替代他。
  另一方面则是景朝都元帅庆聿恭对他的支持,以及北燕皇帝对他的信任。
  让陈景堂背负所有罪责便是顺理成章的结局。
  此刻听到庆聿怀瑾的询问,王师道不紧不慢地说道:“郡主殿下,南边的皇帝比我们想象得更有手段。”
  庆聿怀瑾微微凝眸。
  王师道将永嘉城里近来发生的事情简略说了一遍,重点是南齐在江北增设四军,萧望之和厉天润麾下的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庆聿怀瑾并无惊讶之意,悠悠道:“如此说来,齐国皇帝将会继续推动反攻之举?”
  “是,不过依照我们对南齐朝堂格局的分析,这一次齐帝几乎拿出所有的底牌才促成江北设军一事,接下来他的想法没那么顺利推行,江南世家大族必然会予以反对。更重要的是,察事厅不会坐视南齐朝野上下拧成一股绳。”
  王师道成竹在胸地说道。
  庆聿怀瑾眼神微亮,浅笑道:“王大人有何良策?”
  王师道缓缓说道:“郡主殿下,齐帝面对的局势错综复杂,眼下他最大的倚仗便是立下大功的边军集体,这是他用来对抗江南世族的神兵利器,毕竟在扎实且清晰的军功面前,江南世族也要考虑到世间舆论的压力,只能稍稍做些让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齐帝又不希望这两股势力彻底对立,这会破坏他苦心维持的大好局面。”
  庆聿怀瑾很快便领悟这番话的深意,点头道:“王大人之意,要让南齐中枢和边军彻底对立起来?”
  “没错,下官正是此意。”
  王师道稍稍一顿,旋即神情略显复杂地说道:“殿下可知南齐有一位名叫陆沉的年轻武将?”
  庆聿怀瑾俊眉微挑,她当然知道这个名字。
  在察事厅送过来的详细奏报中,清楚地记载着陆沉的所作所为。
  最初的陆家细作案,是这个年轻人破坏察事厅的谋划,让北边蒙受极为严重的损失,后续连欧知秋和游朴这两枚关键的暗子都折损在他手里,更不必说沫阳路战事便是这个年轻人献给萧望之的方略。
  一念及此,庆聿怀瑾语调冷了几分:“此人留不得。”
  “下官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在之前便密令南边的人手,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而且从现在看来,除掉这个陆沉便可以破坏齐帝的如意算盘。”
  王师道眼中杀气凛然,继续说道:“陆沉颇受萧望之和厉天润的器重。此番齐帝调十二名边军武将入京,这陆沉隐隐成为其中的代表。只要他死在永嘉城里,南齐边军和朝廷中枢的矛盾将直接恶化,短时间内无法调和。即便齐帝有能力解决这个麻烦,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抚平那些人心中的褶皱,这个时间足够王爷完成对我们内部的调整。”
  庆聿怀瑾便问道:“能不能得手?”
  王师道沉声道:“不敢保证有绝对的把握,但下官已经提前让人通知南边的好手,找到合适的机会诛杀陆沉,然后嫁祸给江南世族。”
  庆聿怀瑾微微点头,她并不怀疑王师道的能力,虽说先前察事厅对于南齐淮州的种种安排出现纰漏,但这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计谋一定能顺利成行。
  史书上并不存在算无遗策百战百胜的人物。
  短暂的思考过后,庆聿怀瑾那双丹凤眼中浮现几许矜然的笑意,缓缓道:“南边暂时便这样吧,杀死一个陆沉让他们乱一阵子,这便足够了。今日我请王大人来此相见,其实是有另外一件大事。”
  王师道心中一凛,恭敬地说道:“请郡主殿下明示。”
  庆聿怀瑾平静地说道:“父王让我转告王大人,察事厅应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内部。”
  “内部?”
  王师道神态沉稳,心中已经快速思考起来。
  这个内部包含的范围实在太广,仓促之间很难定论。
  好在庆聿怀瑾没有卖关子,直白地说道:“王大人有没有了解过北地绿林?”
  王师道立刻反应过来,微微皱眉道:“殿下是指盘踞在宝台山一带的七星帮?”
  庆聿怀瑾道:“是。父王之意,既然接下来这两年重点是肃清内部,那么就不能忽视这些藏于民间的草莽势力。尤其是这个七星帮,从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这个绿林帮派所图不小。另外有件事不知王大人是否注意到,在先前几个月的战事当中,南齐陆沉与一名年轻女子并肩同行,这女子武功高强所向披靡。”
  王师道心领神会地说道:“莫非殿下知道这名女子的身份?”
  庆聿怀瑾脑海中浮现一段往事,幽幽道:“从她的武功判断,这女子很有可能是草莽游侠菩萨蛮,当初在北边我曾和她有过纷争。根据我麾下部属的分析,菩萨蛮便是七星帮主林颉之女。”
  王师道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神色微变:“七星帮和南齐边军有关联?”
  庆聿怀瑾点头道:“王大人应该知道,宝台群山就在东阳路的北边,那里是七星帮的老巢。如果不提前剜掉这块腐肉,将来东阳路和南齐淮州较量的时候,难保七星帮那些草莽匪类不在后方闹事。”
  虽然王师道对她极为敬重,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没有自己的判断。
  七星帮存在已久,早在十多年前便形成一定的规模,当时的大齐朝廷还曾派军围剿,王师道那会是齐国边军的文官,对这件事颇为了解。
  如果是在正面战场上,官军可以轻易解决这些草莽,然而对方根本不会这么愚蠢,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就会钻进深山老林里,让官军狗咬刺猬无从下口。当年大齐朝廷也曾下狠心围困对方,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他将自己的分析说出来,庆聿怀瑾闻言从容地说道:“王大人,我们未必一定要用正面进攻的法子。”
  王师道忽然明白对方找自己而非枢密院商议的原因,轻声道:“殿下是说,我们派人打入七星帮内部,先让他们自身乱起来,然后再瞅准时机一击破之?”
  “没错。”
  庆聿怀瑾道:“我已经让人混入七星帮,王大人麾下想必也有很多奇人异士,只要能先挑动七星帮内乱,后面的事情便不需要大费周章。”
  “殿下好计策。”
  王师道诚心感慨,其实这也是察事厅极为擅长的领域。
  庆聿怀瑾唇边泛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
  河洛城往东近千里,北燕东阳路的北方,有茫茫群山林立,风景壮阔且雄峻。
  群山深处,大寨盘踞。
  这里便是北地绿林第一大帮七星帮的总舵。
  夜色来临,山野之间一片静谧,只有山风和虫鸣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小姐,时辰不早了。”一名丫鬟缓步走来,望着静坐窗前沉思的女子,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林溪没有回头,轻声道:“你先去歇着吧,不用管我。”
  “是。”
  丫鬟应下,心中不禁有些好奇,自从小姐回来之后,与以前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白天倒是一如往常,晚上却经常这般陷入沉思。
  林溪凝望着窗外夜色溶溶,天际之上星光灿烂,她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那晚在江华城小院里的场景。
  不知他是否还好。
  希望他一切安好。
  林溪眸中浮现几缕怅惘的情绪,轻轻叹了一声。
  第137章 【星星之火】
  时光悠然,南齐京城依旧岁月静好。
  陆沉再次见到厉冰雪是在天子于宫中举行的庆功宴上,她依旧如往常一般明艳爽利,对待陆沉也没有任何异常,就好像那天酒醉后的话并不存在,仿佛只是一场短暂又真实的梦境。
  朝中重臣似乎也已经接受边军实力增强的现实,厉冰雪曾经担心过的论武也未发生,没有京军武将借着公宴的机会向边军将领发起挑战,至于读书人专属的经筵和陆沉更没有半点关系,没有人拉着他去崇政殿高谈阔论。
  毫无疑问,天子和左相等人达成某种默契。
  织经司对朝堂高官的排查已经停止,从始至终只有徐温和屈丰华这两人落网,但是他们抄家灭族的下场也能对其他朝臣形成足够的警告。
  江北四军的组建顺利进行,朝堂各部展现出高效的配合,没人拖后腿或者故意迟滞。
  大抵而言,齐建武十二年的岁尾非常宁静,天子完成他对边军的承诺,百官安静地蛰伏着,等待边军武将离去之后再想办法劝谏天子。
  北伐之举,终究是劳民伤财。
  在这样平静的氛围里,陆沉趁着今天朝中休沐,带着几名护卫穿过大街小巷,来到南城泰康坊一处宅院。
  右相薛南亭的府邸。
  他在这里受到颇为正式的礼遇,右相长子薛若谷亲自站在大门外迎接,然后一路将他引到正堂。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陆沉见识到形形色色的同龄人,既有林溪和厉冰雪这般极其优秀的女子,也有厉良玉和李承恩这样各有所长的男子,当然还有军中不计其数的年轻武将。
  所谓千人千面,不尽相同。
  但是薛若谷与他先前结识的同龄人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这是一个浑身上下显露着清贵书卷气的读书人。
  “陆都尉,家父便在堂中,请。”
  来到正堂门外廊下,薛若谷微笑相请,眼中带着几分没有侵略性的好奇之色。
  陆沉颔首道谢,然后从容地走进正堂,便见那位面容清癯的宰相抬眼看来,于是上前行礼道:“末将陆沉,见过薛相。”
  “不必多礼。”
  薛南亭神态温和,指着左首的交椅说道:“请坐。”
  陆沉依言落座,身姿挺直。
  他平静地打量着相府正堂的陈设,与一般人想象中的雍容大气截然不同,但也不是那种刻意表现出来的清贫,除了那幅天子御笔所写的中堂之外,其他摆设大概处于中等水准。
  仆人上前奉茶,一举一动行礼如仪,可见相府家风之严。
  薛南亭品着清茶,悠然道:“月前你们进京的时候,家叔就让人送来亲笔信,让我务必要关照于你,以免你在京中受人欺负。那个时候我便在想,伱会在什么时候主动登门。”
  他主动提起这件事,陆沉不免有些愧然。
  虽说薛怀义这样做是出于他和陆通之间过命的交情,但是一个长辈能做到这种程度确实难得。
  然而京中局势波诡云谲,李云义之流不过是冰山一角,陆沉不想卷进这些漩涡当中。
  简而言之,他完全相信薛怀义的好意,但是不敢毫无保留地信任薛南亭。
  能够在李道彦一手遮天的情况下登上右相之位,薛南亭又岂会是易于之辈。
  对于这样宦海沉浮见惯人心的重臣来说,亲情的羁绊未必能决定他们的想法。
  一念及此,陆沉诚恳地说道:“还请薛相恕罪,末将本该早早登门拜望,只是进京之后遇上各种事情,一时半刻抽不开身。”
  薛南亭微微一笑,平静地说道:“小心一些不是坏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