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68节

  陆沉答道:“广陵和青峡两场战事后,伪燕主帅张君嗣和察事厅侍正王师道都没有罢官去职,而且伪燕枢密副使陈景堂已经来到东阳路。从这些信息可以判断,伪燕和景朝认定我军会北上反攻。如今我军士气正盛,他们会选择在这些寨堡与我军死战到底吗?”
  他顿了顿,正色道:“各位将军,驻扎在伪燕东阳路的景朝老卒数量不是很多,除了涌泉关内的三千人,便只有秦淳麾下的一万五千名步卒。这其中近半被秦淳带到广陵城外死伤殆尽,另外一部分在青峡之战中伤亡惨重。简单来说,伪燕东阳路军队远比平时虚弱!”
  贺瑰颔首沉吟道:“如此说来,他们暂时只能收缩兵力,等待局势发生转变亦或是援兵到来,再与我军决战野外。”
  陆沉顺势道:“不止于此,坚壁清野放弃外围阵地可以骄我军心,固守坚城险关可以疲我体力,然后再集结有生力量往南冲击。一旦我军溃败,极有可能连来安防线都守不住。反过来说,景朝庆聿恭必然是想到这一层,为了保持伪燕军队的实力和稳定,才会让张君嗣继续执掌军权,否则单凭那两场大败,从张君嗣到王师道怎会无一人负责?”
  众将默然。
  有些人逐渐意识到,这个年轻人看待战局的角度竟然不是一地的得失,而是从全局通盘考虑。
  他才多大年纪?
  这怎么看都是大都督才有的眼界,该不会是大都督提前考虑好再告诉陆沉,然后让他在这场军议上一鸣惊人吧?
  这陆沉究竟是什么来头,总不会是大都督的私生子……
  其实萧望之此刻心中也有些惊讶。
  他已经听陆沉汇报过想法,从某些角度来说与他自己的考虑颇为相似,所以才决定借着这个机会让陆沉露个脸。
  然而先前陆沉禀报的是具体的战术,却没有提过战略层面的看法。
  想到这儿,萧望之不禁微微勾起嘴角。
  元行钦沉吟道:“陆校尉的分析确实有一定道理,不过还有待验证。”
  陆沉颔首道:“元将军说得没错。青峡之战过后,北军的游骑哨探已经不敢往南深入,我军的哨骑则可以从容探查。要不了多久,相信就会有详细的奏报送回来。只要伪燕方面有所动作,便足以证明他们不想节节抵抗。目前两边的实力对比下,小规模战斗他们很难取胜,而这种连续的失败对他们来说有害无益。”
  “简而言之,敌军必然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其实这不过是抄袭大都督在青峡决战的策略。”
  陆沉朝萧望之微微一笑。
  其他人也都笑了起来。
  堂内的氛围忽地轻松了一些。
  萧望之终于开口道:“按照你的看法,敌军会将青田城作为决战的地点?”
  陆沉坚定地点点头,抬手指向旁边的地图说道:“涌泉关地势险峻且狭窄,守军占尽优势,却不适合大规模的军队调动。青田城处于谷地之中,北边是连接伪燕东阳路腹心之地的通道,周遭地势还算平整。如果我军强攻不下,敌军就可以派出援兵从外包围,城内守军再出城里应外合,届时我军将会陷入绝地。”
  陈澜钰望着地图,缓缓道:“陆校尉之意,我军佯攻青田城,将敌军的主力都吸引到这里,做好随时后撤的准备。同时对涌泉关围而不攻,麻痹敌人的警惕性,等到决战之前以奇兵破关?”
  陆沉心中微微一惊。
  这段时间他不知翻阅多少资料,甚至连林溪都在帮他查找,又有萧望之几次三番的指点,做了几十种方案,最后才确定一个完整的战略框架。
  他付出的心血难以计数,然而此刻在这节堂之内,陈澜钰几乎没用多少时间就看透他在第一层的设计,不愧是萧望之麾下第一虎将。
  平复心中情绪后,陆沉应道:“陈将军说的没错。我军要布置一支兵马在涌泉关南面,表面上是防止关内的敌人出来,然后在青田城附近营造出主力皆在的景象,以此来麻痹关内的守军。这段时间我们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从山崖之间找到一条从侧面进入涌泉关的路线。”
  织经司在北燕东阳路安插了一些密探,其中等级最高的人代号青狼,苏云青没有说明此人的明面身份,但是陆沉也知道涌泉关内没有内应。
  涌泉关分前后两道,前关都是知根知底的景廉族人,苏云青没有办法将内应安插进去。
  这就是必须要找到第二条路的原因。
  陆沉又道:“敌人可以翻越茫茫群山奔袭广陵,末将相信我军将士也能找到那条路,敌军不可能将涌泉关周围所有地方都堵死。关键在于,我军要让关内守军相信,我军进攻的核心在于青田城。”
  陈澜钰又道:“在陆校尉的方略中,佯攻青田城由哪支军队负责执行?”
  陆沉稍稍沉默,在看见萧望之鼓励的目光后,转身看向侯大勇和徐温道:“末将建议,由振威军和定威军负责攻城。”
  这两人的脸色当即有些不好看。
  虽然名义上是佯攻,可要做到迷惑敌人,攻城便不可能装模作样,必须给城内守军施加足够的压力。
  这是真正的血战,要用将士的性命去拼。
  在过往的战事中,京军一贯给人的印象就是不甚出力,总是指望边军去应对那些最难啃的骨头,自己则从容打扫战场。虽然不是每一次他们都能如愿,但很多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也难怪边军对他们怎么都看不顺眼。
  虽然如此,淮州众将却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思,尤其是历来以悍不畏死著称的宋世飞和贺瑰。
  他们本能不信任京军,要是对方出工不出力,导致整体的战略无法推行,那岂不是误了大事?
  侯大勇斟酌着词句,正要开口之时,元行钦忽然说道:“大都督,末将赞同陆校尉的想法。”
  旁边两人面色微变,却又不得不将心里的托辞塞回去。
  陆沉登时明白过来,虽然这三位军职平级,但明显是元行钦占据主导地位。
  萧望之颔首道:“可。”
  陈澜钰凝望着陆沉身边的地图,视线聚焦在青田城所处的位置,缓缓道:“陆校尉,敌军一旦从北面通道南下,留给我军撤退的时间可不多,这个方略虽然详细,但是仍旧不够完善……”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显然依旧不太认可。
  陆沉镇定地说道:“陈将军,方才末将说过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肃清敌人外围的防御体系,第二步是佯攻青田城实取涌泉关,还有第三步也就是收尾之战。南衙两军担负攻城任务,镇北军和来安军于东面峡谷中设伏,坪山军和虎威军于西南面林中设伏,泰兴军作为机动后备。既然敌军打算在青田城包围我军,那我军真正的目标就不是直接攻城。”
  “而是围点打援,目标直指伪燕的援军!”
  陆沉一口气说完,目光无比坚毅。
  陈澜钰静静地望着他,良久之后点头道:“此策可行。”
  堂中众将思索之后逐渐认可,就连侯大勇和徐温这两位京军武将也暂时放下成见,因为如果战事的进展符合陆沉的推断,那极有可能是一场罕见的大胜!
  甚至有可能一举摧毁北燕东阳路的军备。
  哪怕他们是京军武将,又怎会对这样的功劳视若无睹?
  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飞云军都指挥使宋世飞瞪眼望着陆沉,忙不迭地说道:“陆校尉,我呢?”
  陆沉微笑道:“宋将军莫急,方才说过需要布置一支兵马在涌泉关外,然后等待时机夺关,这个关键的任务非实力强悍的飞云军莫属。”
  宋世飞咧嘴一笑,冲他比了一个大拇指:“好样的!”
  陆沉暗自松了口气,疲惫感汹涌袭来,但是没有就此松懈,总结道:“各位将军,此战的方略是大都督所提,末将和其他人整理而成。个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还请诸位稍安勿躁。”
  萧望之微笑摇头道:“伱就不要想着给本督脸上贴金了。”
  众人无不讶然。
  尤其是淮州众将,他们非常清楚萧望之的为人,哪怕再看重陆沉也不会帮他造假。
  如此说来……这个年轻人确实有几分能耐。
  萧望之看出陆沉眼中的疲惫,温言让他退下,随即肃然道:“此战方略除本督与陆沉之外,便只有尔等九人知晓详情。你们即日起抓紧时间休整军队,做好战前的鼓舞事宜,但是不可泄露今日所议之只言片语,否则休怪军法无情,听清楚没有?”
  “遵令!”
  众将迅疾起身,整齐地应下。
  第90章 【真真假假】
  南衙三军皆驻扎在来安城郊,三位都指挥使则暂住城内,因为近来时常要去都督府参与军议,因此每人都有一套不算逼仄的小院。
  即便边军和京军互相看不对眼,萧望之也不会在这种细枝末节上折腾人,更何况眼下正是用人之际。
  定威军都指挥使徐温带着亲兵回到住处,简单冲了一个冷水澡,换上常服来到书房。
  一名心腹亦步亦趋地跟着,另一人则站在门外廊下。
  徐温落座之后问道:“接上头了?”
  心腹恭敬地应道:“是。按照将军的交代,小人装作去那处店铺买东西,和北边的人联系上了。那人说,请将军尽快将淮州都督府的军情方略告知,他会立刻想办法送去北边。”
  徐温沉默不语,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心腹知道他的为难之处。
  传递情报是通敌卖国之举,一旦被都督府或者织经司发现端倪,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然而有些事并非你不想做就可以不做。
  南衙三军滞留在衡江南岸的时候,北燕察事厅的人就已经找上门来,明确告知徐温,尽力劝阻萧望之北伐反攻。若事不可为,也要尽快将都督府的作战计划传递出去。
  心腹望着徐温眉头微皱的模样,又道:“那人还说,他们准备了一批礼物,价值约十万两银子,不日将会送到将军指定的地方。”
  “这不是银子的事情。”
  徐温摇摇头,怅然道:“萧望之在军议上明确说过,此战事关重大,绝对不能泄露半点情报。在战事发动之前,倘若北边就有了应对,岂不是明摆着惹祸上身?参加军议那些人,除去淮州军各将,便只有我们三个京军指挥。一旦织经司顺着这条线索往下查,我那些事情很难瞒得严实。”
  心腹叹道:“既然如此,将军何不装作一无所知?毕竟北边的人也不知道萧大都督会何时确定作战方略。等到大军开拔前线戒严,将军就算想传递消息也做不到。”
  徐温长吁一口气,缓缓道:“当年走错一步,如今怎能回头?这些年从察事厅那些人手里拿了那么多好处,万一惹恼他们,哪怕只是将以前那些事抖露出去,我和你乃至所有家人亲眷都活不下来。”
  心腹不禁苦着脸,虽说北边送来的银子大头归徐温所有,他也着实拿到不少。
  思忖片刻后,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将军,萧大都督打算如何反攻?”
  徐温脑海中浮现陆沉那张年轻的面庞,忽然有种隐隐的不安。
  他只将这当成压力过大的幻觉,随即淡淡道:“他准备佯攻青田城实取涌泉关,先以此来麻痹涌泉关的守军,然后派人寻找山间小道从侧面入关,再配合飞云军强攻关隘。至于青田城这边,佯攻的用意除了麻痹涌泉关守军,另外一点便是吸引北边派来援军,然后集结重兵围点打援。”
  心腹忽地双眼一亮道:“将军何必烦心,这个消息送过去也无关紧要。”
  徐温皱眉道:“何意?”
  “将军不妨试想一下,北边连番惨败,正该收缩防线固守待援。他们知道都督府的方略之后,无非就是在援护青田城的时候小心谨慎一些,这是为将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又与将军何干?至于涌泉关那边,可以让北边如往常一般,放松外围警惕加强内部戒备,纵然有小股人马从侧面闯进关内,只要他们提前有所准备也没有大碍。”
  徐温登时回过神来。
  他将这件事看得太重,一味担忧败露的后果,反而没有此人看得透彻。
  心腹又道:“北边以后还要仰仗将军传递消息,因此绝对不会陷将军于危险的境地,必然会做好配合,将军大可安心。”
  徐温将整件事从头到尾想一遍,面上不由得泛起微笑,欣慰地道:“还好有你帮我查缺补漏。”
  心腹垂首恭敬地道:“这是小人应尽的本分。”
  徐温点头道:“好,伱去跟察事厅的探子沟通妥当,务必让他们知道我的难处。”
  心腹连忙应下,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书房。
  ……
  青峡之战对于北燕东阳路的打击不可谓不大,折损将近四万兵力让张君嗣心在滴血。
  如果接下来的战事当中不能将功补过,他可以预料到自己的下场会很惨,即便有都元帅庆聿恭的庇护,河洛城里那些达官贵人也不会轻飘飘地放过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