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41节
经过一年时间的训练,沈文琪在蔡致远的培养下,已经变得像另一个苏菲,思路清晰,边询问边记录要点,耐心等待岳宁说完。
沈文琪将内容复述一遍,立刻就明确了操作步骤。
当天晚上,htv播放了今天大赛现场的花絮。《厨王大赛》录制加上准备时间需要六个小时,准备工作如此冗长,自然无法全程直播,但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画面。比如岳宁说要请摄制组拍摄一天的片子,还有那个刘易要跪下拜师的场景。这些内容不适合在正片中播出,作为花絮却恰到好处。
*
清晨六点半的宁宴陆府后厨,进货通道大开,各家供货商正在送货。
这个季节,临安的冬笋刚刚上市。在内地物流不发达的年代,这些笋是通过供港快速通道运输,确保在四十八小时之内直达宁宴的后厨。
供应肉类的猪肉强,听说今天岳宁要亲自验货,特意亲自上门。
当初宝华楼只是旺角的一家粤菜酒楼,猪肉强也只是一个给各家酒楼送肉的小老板,一年到头赚着辛苦钱,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安稳日子。
后来丁胜强开了胜华楼,也向他购买猪肉。丁胜强出事之后,他有两个月的肉钱都没收到。
幸亏岳宁依旧把送猪肉的生意交给他做。宝华楼需要的肉品种虽然繁多,但货源都由宝华楼自己联系,他只需准时到本港的定点屠房取货,然后按照要求送往各家门店。
他不需要垫付资金,只需按要求送货,每个月都能准时结款,从不拖欠。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他的日子就宽裕起来。
“前两天碰见卖鱼荣,想跟他打招呼,他却侧过头不理睬我。”猪肉强感慨道,当年他们几个人,也多亏了岳宝华照顾生意。
“你日子好过了,他还在为了一点生意奔波,谁也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落魄。他当初能把我爷爷预留的老鼠斑卖给丁胜强,坑我爷爷;如今我做的生意更大,要是竞争对手给他点好处,指不定他会做出什么事来。我自然也不可能用他。”岳宁对他说。
“我没这个意思,就是感慨一下。”
验货的职员切下两块肉,放进塑料袋里,贴上标签,稍后会把这些抽样材料全部送往立德的实验室,检测相关指标。
自从上次硼砂事件之后,崔慧仪陆续添置了各种测试设备,如今立德的食品检测设备可以说是全港最齐全的。
宝华楼下属的店面每天都会现场取样送检。
拍摄完验货过程,摄制组跟随岳宁进入后厨。
里面的清洁工正在忙碌。透明厨房固然好,可又有几家酒楼敢真正做到透明?单是保证大玻璃的清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每天晚上晚市十点结束后,店铺会进行初步清洁,而深度保洁则安排在每天早上五点到八点。
八点左右,朱莉玲祖孙俩和刘易在蔡致远的陪同下来到宁宴陆府。
此时清洁工刚刚退场,侍应生开始上岗准备摆台。一组人员开始布草:两个人铺好桌布,另一个人拿着熨斗过来,若桌布上有折痕,就仔细熨烫平整,同时检查桌布的四个角是否对齐,以及椅子到桌子的距离是否合适。
花店配送来了当日的鲜花,侍应生在每张桌子上摆放上不同的插花。
戴着白手套的侍应生开始摆放餐具,他们会对着灯光再次检查,确保每个玻璃杯上都没有水渍。
岳宁从办公室出来,手里拿着一沓刚刚写好的菜单。
她亲自把每张菜单放在对应的桌子上,并向祖孙俩介绍,这一步是陆培德提出的要求,当日主厨必须亲自书写菜单并放置在桌上,以此表示对每一桌客人的情况都了然于心。
“哇哦!这么讲究?”孙毓可看向她奶奶说,“奶奶,我以为您已经够细致了,没想到还有比您更注重细节的酒楼。”
“细节决定成败。”岳宁说道,“高档餐厅和中低端餐厅的经营有着本质的区别。中低端餐厅的客户大多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没有其他目的;而高端餐饮大部分做的是宴请,宴请不仅仅是吃饭,更是顾客为了达成某个心愿或目的的场合。所以,高端餐饮要致力于提升客户的体验……”
闲聊之间,厨师们陆续到岗。
第290章 去内地
《宁宴的一天》在htv的生活娱乐频道播出了。
电视里岳宁稳稳当当地展示了她做的扒海羊,但她自己也坦言,十次里有八次成功,仍会有两次失手。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功夫,还需勤学苦练。
不过,她还向大家演示了一种绝对不会翻车、普通人也能扒出完整菜肴的技巧——箅扒。
电视里的刘易见状高兴地大叫:“原来还有这个办法!”
他又疑惑地问:“既然可以这么简单,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功夫学那种技巧呢?”
岳宁向他解释:“大师傅们为了精准掌控那细微的火候,才练就了大翻勺这门手艺。后来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多,对技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翻勺便成了鲁菜大师傅的考核标准。”
当天宁宴还有吴志海大厨坐镇,他的大翻勺技艺堪称炉火纯青。
刘易站在一旁仔细观看,看得两眼发直。尼古拉斯走过来对刘易说,大翻勺固然厉害,但他的好朋友范秀琴的手艺更绝,范秀琴能把拉面拉得比头发丝还细。
这话一出,立刻得到了宫本拓也的赞同。大家纷纷让范秀琴展示一番。好在当天的菜单里正好有鲤鱼焙面,范秀琴便为大家表演了一次。
这下,刘易觉得周师傅“不香了”,一心想改投宝华楼门下。
他的这个愿望很快就能实现了,岳宁和朱莉玲公开表示,两家未来将开展合作,互相派员工学习。朱莉玲还透露,他们派出的第一批到宁宴学习的学员就是孙毓可和刘易。
毕竟现在宝华楼后厨有四位法国厨子、两位日本厨子,再加上孙毓可和刘易两位美国厨子,报纸甚至用《鬼佬云集,堪比联合国食堂》来形容宝华楼的后厨。
不过谁也没料到,这部片子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圆仔速食面。观众们从片中捕捉到一个信息:立德食品拥有全港最新、最全的食品检测设备。
记者们闻风而动,采访了崔慧仪。崔慧仪带着记者参观了立德食品的实验室。
她说,硼砂事件以及后来崔记味业的卫生问题,让她深感警惕,决心一定要把控好产品质量,因此立德才建立了这个实验室。目前,这个实验室由宝华楼、崔记和立德共同使用。
这几家公司每天的常规检验之外,还会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穿着从头套到脚的防尘服的记者,跟着崔慧仪参观了立德食品的生产线。这才让大家了解到,立德不仅生产速食面,还帮岳宁的宁小厨加工新鲜的米粉和面条,这些米粉和面条还供应给鸿安旗下的卖场。
这次采访勾起了公众对硼砂事件的回忆,港城食环所再次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检查结果不容乐观,硼砂面条、硼砂鱼丸再次出现,而且依旧很普遍。
民众又一窝蜂地跑到卖场去买面条。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了好几天,陆培德和苏菲也回来了,苏菲玩得十分开心,还兴奋地说她有机会体验了国宾馆。然而,陆培德的心病却仍未解决,陆育德和他二叔彻底闹翻了,搬进了新单位的宿舍。
因为这件事,他二婶也和二叔吵了起来,就连已经出嫁的女儿回来劝说,也无济于事。二叔只顾着教小儿子陆明德。陆培德说,明德在扬州当了四年徒,淮扬菜做得很好,二叔还打算找机会派明德来港城学习。听到这个消息,陆育德越发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弃子,这让本就紧张的关系更难修复了。
这能怎么办呢?当初是陆二叔让陆育德过来,可陆育德不愿意,陆培德才来了。选拔赛上,也给了他机会,可他自己在汤里加了味精,导致味道失衡,说到底还是手艺不够到家。可即便如此,他却把所有的错都归咎于别人。事已至此,岳宁也只能劝陆培德放宽心。
陆培德回来后,岳宁便收拾行李,带队回内地。
行程只有半个月,而且目前与他们联系的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粤城、上海,北京的客户只有一家。不过岳宁觉得,既然来了,就该跑一趟北京,带着大家爬爬长城、逛逛故宫,也算是让大家度个假。
一大早过了关,岳宁先带大家到乔君贤的益美厂待上两天,让大家逐个工位了解,对工厂的整个运作流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益美厂后面又在建造新厂房了,这栋新厂房是用来生产微波炉的。乔君贤自从在电饭煲上取得了成功,就彻底放弃了最初做收音机的想法。
上次他哥结婚,大堂哥请他们帮忙,乔君贤帮忙联系了pn公司。他在宁宴请了pn公司港城的总经理,大家本就相熟,再加上鸿安虽然由百货公司转型成了名品折扣城,但旗下的大卖场经营得十分红火,原本就和pn有业务往来。酒过三巡,那位被派驻到港城的日籍高管话也多了起来。
这位高管和他们分析了看似风光的pn所面临的困境,提到公司上层一直给他们这些派驻海外的职员施压,要求开拓新的市场。
他说:“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日本国内家电市场近乎饱和,增长已经停滞。我们的产品大量积压,企业急需开拓新的市场来消化过剩产能。原本,欧美市场是我们的重要阵地,可近年来,美国对我们的家电产品设置了重重障碍。1977年,美国强制要求我们接受电视机出口自主限制,规定1977-1979年这三年间,每年对美电视机出口量不得超过175万台。这对我们的彩电产业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创,大量的生产线被迫闲置,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乔君贤一边为对方斟酒,一边好奇地追问:“那后来呢,难道就一直这样受限制吗?”
日籍高管苦笑着摇头:“哪有那么简单。美国的贸易保护手段层出不穷,除了出口数量限制,他们还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就拿彩电来说,一旦被裁定为倾销,就要面临高额的反倾销关税,这使得我们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价格飙升,竞争力锐减。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在政策上对本土家电企业大力扶持,给予补贴、税收优惠等诸多好处,进一步挤压我们的市场空间。如今,我们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日子越来越艰难。”
美国对日本家电产业的反制措施环环相扣,让日本企业防不胜防。
乔君贤趁机问道:“既然欧美市场受阻,那您觉得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会是pn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日籍高管微微点头,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家电的需求必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我们公司高层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市场,只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顾虑。一方面,中国政府的政策尚不明朗,有中国工厂想向我们购买彩电生产线,整个过程非常复杂。我们也曾咨询过,中国目前只接受合资,并且必须由中方控股;另一方面,我们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还缺乏深入了解,贸然进入可能会面临诸多风险。”
乔君贤趁机向对方提议:“我有个想法,我们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想来你也知道。而我现在经营着一家小家电厂,生产电风扇和电饭煲。我们能不能合作,在日本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你们把技术转移给合资公司,收取技术使用费,再由合资公司委托益美生产和经销?”
乔君贤的这个提议,差点让对方笑出声。对方感叹乔君贤年轻,大概是看到他们老板当年与美国电器公司成立合资公司,pn向合资公司收取技术指导费和经营指导费,之后公司凭借美国电器公司的技术转移,pn腾飞成为家电巨头的故事,就想如法炮制。
中国有句古话叫“班门弄斧”,合资公司设在日本,那不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吗?
pn本来就对乔君贤的这家工厂很感兴趣,不仅是因为他在内地的销售渠道,还有益美销往美国和欧洲的渠道。
与乔君贤合作,一来能规避日本原产地的限制,二来还能通过益美了解中国内地的市场销售情况。他们打算与乔君贤合作几年后就收购益美。
乔君贤的这个提议,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这位高管回去一汇报,pn立刻同意了这个方案。乔君贤还乐呵呵地提供了东京秋叶原电器街上的一栋楼,将楼上的三层办公室作为合资公司的办公地点,装修后以低价租给公司。
这栋楼是他们几个的地产置业公司购入的,底下两层的商铺租金已经能覆盖房子的按揭贷款,上面三层办公楼本来就空着,打算招租,现在租给公司,赚点租金,也算是聊胜于无。
日本人更是觉得乔君贤实在是“人傻钱多”。这么好说话,他们还请他代言其他产品,乔君贤也欣然答应了。
这是后话。他们花了一个小时,参观了各个车间。
吃过午饭,几个人分成了生产、物流和综合三个组,每个组花半天时间去了解运作方式。
物流这块,乔君贤安排了杨秀秀负责。秀秀如今已经能够与国外对接,汇报订单进度、解决订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负责与车间协调。
秀秀带着赵佳颖和胖强一起下车间。
岳宁让大家认真学习,她自己去了杨勇根的养殖场。养殖场已经开了小半年了。
有了大学团队的支持,再加上葛月芹和杨勇根在西北就是从事这一行的,养殖场运营得异常顺利。
他们用鸭和鹅杂交培育出的骡鹅已经育肥成功,通知岳宁过来试试这鹅肝的品质如何。
第291章 养殖场
养殖场距离益美工厂大约五六公里的路程,这片未来注定寸土寸金的地方,此刻仍是葱葱茏茏的农田。
岳宁不仅为市里引进了鹅肝养殖项目,还拉来了崔记味业入驻。崔慧文想着,既然已经投入精力开办禽类制品加工厂,倒不如再追加投资,开设一家调味品厂。
又有知名港商追加投资,让市政府的同志们欣喜得不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岳宁考虑到养殖场的特性,主动提出场地偏一些无妨。最终,市政府特批了一块位于规划中工业开发区外围的土地。如此一来,崔记味业坐落于开发区内,而鹅肝养殖场与之相距不过两三公里。
车子沿着新修的矿渣路颠簸前行,拐过最后一个弯道时,大片灰白色的水泥围栏映入眼帘,围栏后方,一栋办公楼矗立其间,显得格外气派。
车子到养殖场门口,看门的大爷闻声而来,瞧见是益美的车辆,赶忙拉开了大门。车子在办公楼门前停下,只见春梅婶正坐在椅子上,专注地纳着鞋底,一旁停放着一辆婴儿车,车上覆盖着一块大方巾,露出一道细长的缝隙。
大约是被汽车声音惊到了,婴儿车里的孩子醒了,孩子的哭声传来,春梅婶赶忙掀开大方巾,将孩子抱起,哄道:“宝儿不哭哦!是大姐姐来了。”
说着,便抱着孩子迎了上来。岳宁随即将手中的包放在椅子上,伸手接过小娃娃:“磊磊乖,大姐姐抱抱。”
小娃娃一双泪汪汪的大眼睛,满是疑惑地打量着岳宁,岳宁忙拿起帕子,替孩子擦眼泪。
春梅婶转身拿来奶瓶,说道:“磊磊吃奶奶了。”
岳宁平日里最多只是抱抱小朋友,没有喂养的经验,将孩子又递还给春梅婶。春梅婶熟练地把孩子抱在腿上,开始喂奶。
岳宁安排杨勇根来管理养殖场时,杨忠义觉得自己一个不识字的庄稼汉子,在益美厂也只能做些简单的体力活。乔老板看在岳宁的面子上,每月给他开八十多元的工资,他总觉得拿得心里有愧。思来想去,觉得不如跟着杨勇根来养鹅,心里反而踏实。
磊磊出生后,葛月芹出了月子,便返回饲料厂工作。此前岳宁带着保罗杜兰德参观饲料厂,成功为厂子新增了一个重要客户。卢教授一直感激杨勇根曾帮葛月芹联系众多养殖场。
之前葛月芹怀孕期间无暇外出跑业务,都是饲料厂的一位业务员去跑。如今磊磊已满六个月,葛月芹给孩子断了母乳,忙着拜访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