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31节
岳宁恍然,她笑:“阿姨好!”
女子无奈地笑。岳宁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称呼错了。不过这个时候她的心思已经不在这里了。
她爸爸看见了她,从屋里走了出来。她惊喜地发现,爸爸壮实了,脸上有肉了,越发英俊了。
岳宁飞奔过去抱住他:“爸爸,爸爸……”
岳宁被爸爸抱着,爸爸摸着她的头:“宁宁,我的宁宁。”
父女俩抱了一会儿,那个女子站在边上看着他们笑。岳宁推开爸爸说:“爸爸,你真找女朋友了呀?”
“这是你奶奶。”
岳宁张大了嘴巴:“我奶奶这么年轻漂亮?”
“年轻漂亮对这里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奶奶说道。
岳宁这才恍然,奶奶死的时候很早。
岳宁看着这个漂亮的院子,围栏隔壁是一间砖瓦房,看来爸爸在这里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她开心道:“不错,不错,爸爸还是很有本事的,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好。”
爸爸笑了一声:“这房子不是你给我的吗?”
“难怪眼熟。”岳宁说道。
岳宁看见了爸爸,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跟爸爸说。岳志荣静静地听她说话,直到听见一阵电话铃声响起。
岳志荣说:“妈,跟店里说一声,我今天不去了。”
“爸爸开店了?”岳宁叫起来,“去嘛去嘛,我一起去看看。”
岳志荣去接了电话,说晚一点到。他推了自行车出来,岳宁跳上了自行车。
岳志荣载着她一路往前,这条路好像粤城的街巷,又有些不同。
不一会儿,就拐进了骑楼下,有个门面,招牌写着“阿荣饭店“。饭店里两个小徒弟正在准备。
看见这么小的店面,岳宁有些失望,她说:“爸爸我给你那么多钱,你就开了一个小饭店?”
“你之前给我的钱我捐了,就留了那栋房子。这是我靠自己的手艺挣下的,慢慢来就好了。”岳志荣说,“以后逢年过节,不要给我烧那么多,我可以靠自己的手艺过日子。我们手艺人,到哪儿都不会饿着。”
“在西北就饿着了。”岳宁仰头说道。
岳志荣顿了顿:“也是。”
“志荣……”
岳宁听见这个声音,往外看去,只见俞婉媚衣衫褴褛地出现在店门口。
她往俞婉媚那里冲去:“你怎么有脸来找我爸?”
俞婉媚看见她,像是看见了鬼,惊了一声,突然笑出声,笑声有些恐怖:“岳宁,你也死了?”
岳志荣大步走过去,厉声喝道:“胡说八道什么?”
“那她……”
岳宁在俞婉媚质疑的声音中醒来……
第276章 福运楼重新开业
岳宁睁开眼,靠在床头,回忆梦里的细节,想来是自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爸爸愿意从一家饭馆慢慢做起,倒是符合他踏实的性子。不过说什么以后不要他烧钱了,这怎么可能?有钱总比没钱好。
有钱就能买大屋。最近有人出售一套大屋,岳宁买下了,暂时用作港城派驻粤城的人员的宿舍,等到内地的生意起来,她估计会有半数的时间住在内地。
八月十八日,岳宁再来粤城时,中港合资的福运楼重新开张了。
港城大厨张骏明带队接管了福运楼的后厨。
春交会那会儿,福运楼的人已经经历过那种忙疯了的状态。当时还有人怨声载道,闹情绪。岳宁直接要求二商局把闹情绪的人全部调走。
春交会结束,福运楼发了整整两个月的奖金。这下可好,大家终于明白,干得累是累,但钱多就是硬道理。
不过要说最能激起职员积极性的,还真不一定是钱,而是那套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制服,还有那条硬性规定:福运楼女服务员必须化妆。
福运楼服务员的制服,是岳宁特意选用的港城宝华楼同款。女式灰蓝色撞白色滚边的斜襟长袖,配上深灰色一步裙;男装则是笔挺的灰蓝色立领上装,搭配笔直的深灰色西裤。
这套制服,真的是惊喜,岳宁原本是想照顾何家老夫妻俩的生意。
去了才知道,他们铺子连港城太太们定制的旗袍都来不及交货,所以找了他们的老单位,街道服装厂合作。
街道的这家服装厂以前通过进出口公司给泰国的一家服装企业加工泳衣,那时候泳衣要用皮筋拉住布料,让布料收缩,现在已经出现了弹性布料,这种工艺淘汰了。这个生意没了之后,这家工厂就半死不活了。
何家一家人积压的旗袍实在太多,就想到了这家服装厂,一拍即合。
如今每天早上何家婆婆推着大儿子去街道工厂,何家大哥在工厂监督职工,按照他们的要求给旗袍锁边缝扣子。
何家接下这一单,他们用给港城太太们做旗袍的要求来做这些制服。制服的设计和打版都是赵熙如工作室,面料也都是从港城过来的,最后出来的效果堪比高定。
穿上这些中式元素与西式剪裁结合的制服,姑娘们优雅大方,小伙子们英气逼人。
制服好看,配套的培训更专业。港城还派来了专业的化妆师和礼仪指导。
粤城离港城近,受港城影响大。只是过去苦于囊中羞涩,想打扮也没钱;再加上社会风气还没那么开放,女孩子自己买了口红胭脂涂,总怕被人说成妖里妖气。现在可好了,她们昂首挺胸地跟人说:“我们是中港合资单位,用的化妆品可是单位发的日本货!”
其实这些化妆品只是日本大牌的副线品牌,但对内地姑娘们来说,已经够高级了。
开业当日的招待晚宴,服务员们列队进入包间,张骏明特意安排的“七星伴月”冷盘端上桌时,梳着利落发髻的女服务员弯腰:“各位请慢用。”
“不一样,可真不一样。”朱副市长说道,“精气神完全两样。改革开放了,咱们粤城是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我记得来参加交易会的外商跟我说过‘我们家的佣人都比在你们这里住得好,吃得好。’我们心里急啊!可没钱也没办法,这时新加坡的叶应章先生找到了我们,他决定在粤城投资一家高档宾馆。去年这个时候乔启明老先生路过粤城,把岳老先生和小岳介绍给我,转眼一年过去,我们粤城十二家酒楼派出了六十多位厨师,四十多位服务员在港城学习。一年不到的时间,福运楼在春交会上获得了外宾的交口称赞,福运楼也成了第一家中港合资的酒楼。”
岳宁举起茶杯:“朱副市长,我以茶代酒敬您,是您让宝华楼和福运楼,这对分别三十年的兄弟再次牵手。”
大家一起碰杯,喝过之后,宋局长问:“小岳,听说你跟下面的职工算了一笔账?每天翻台四次,两年回收投资成本。超过翻台四次就有奖励?”
“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多劳多得。在咱们福运楼呢,分成个人多劳多得,也就是炒菜多的多劳多得,服务时长多的多劳多得;还有一个是集体多劳多得,我们整体翻台率上升了,我把计算公式公开透明地让职工们知道,也是体现了咱们职工也是酒楼经营的一份子,酒楼经营好坏跟他们息息相关。我们把这一份收益也和职工分享,既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又能让职工获得真正的实惠。”岳宁看着诸位领导说。
“小岳,你居然是这样的想法?”一位领导说。
岳宁点头:“是啊!我是内地长大的孩子,去港城读了西方的很多经营书籍,自身也经营了宝华楼。后来又承蒙领导们厚爱,给了一次又一次机会。从最初的宝华楼遇到危机,我看上了福运楼同根同源的厨师,想了一个双赢的办法。当时我甚至没有信心他们会回来,我以为最终可能部分人会留在港城,去其他酒楼发展。但到今天,第一、第二批厨师已经培训时间过半,哪怕港城收入再高,我也骄傲地说,他们都会回来。”
“小岳安排了咱们福运楼第一批去宝华楼进修的两位厨师去法国学习。”宋局长说道,“现在两位厨师已经都有了去处,咱们福运楼已故大厨罗长发的孙子罗国强,已经被北京的国宾馆看中,等进修结束就去北京了;何运邦何大厨回来之后,小岳和我商量,让他进鸿安大酒店做总厨;还有一位马耀星大厨,是去年《港澳厨王大赛》季军的助手,港城热门大厨,他回来之后来福运楼任总厨。”
“阿星,明年上半年去法国。”岳宁说。
“这些厨子都不会外文吧?”朱市长问,“最近各家单位要派人出去留学,条件已经放得很宽了,英文能通过测试的都很少。”
“请了一个会说粤语的法国华人老爷子做翻译,顺便安排他们的日常。”岳宁说道。
内地安排出去学习的人,怎么可能给他们安排翻译?朱副市长问:“这个费用不少吧?”
“关键不是要学到东西吗?没有个翻译,他们半年不是白费了吗?”
宋自强说:“小岳是实打实地让这群厨子学手艺,要不然福运楼哪儿能提高这么快?哪儿能让外宾这样夸赞?”
“是啊!”朱副市长说,“福运楼跟宝华楼合资,宝华楼能帮助福运楼,但是没办法和粤城所有的酒楼合资。咱们福运楼需要做一个样板,走出一条不脱离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又能激发职工主观能动性的经营之路。最近我跟几家外商谈引进生产线,成立合资公司。先别的不说,一开口对方态度就高高在上,好像给我们施舍一般,还开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可咱们得求着他们来啊!条件苛刻,也得受着。哪儿像小岳,跟小岳谈那会儿……”
宋自强笑着说:“市长,小岳是先想着怎么帮福运楼脱困,后想着福运楼怎么才能赚钱。说到底小岳是自家的孩子,跟那些外国人是不一样的。”
“没错。国门才开了两年不到,一切都在探索。但是当下的情况又容不得我们慢慢细想。”
门被敲响,服务员进来,上来一条清蒸鱼:“鸡油蒸鲈鱼。”
朱副市长夹了一块鱼放在盘子里,问:“小岳,你再说说,咱们怎么才能让这些出去见过世面的人,回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就是你说的那些厨子都愿意回来。”
“我这里是想办法为他们考虑合适的岗位,出去的都是咱们的优秀职工,最有才华的一批,如果回来之后落差巨大,他们当然不愿意。比如福运楼第一批三位大厨,进修之后都有合适的去处。”
“那要是没这样的机会呢?”朱副市长问。
岳宁笑:“改革开放,衣食住行会最先发展起来,而‘食’是最容易发展起来的,咱们餐饮行业我不担心。我知道领导担心什么,担心公派出国的顶尖留学生不回来,留在国外,这样进一步导致人才流失。”
“是啊!”朱副市长长叹了一口气,“不看外头的花花世界,咱们就是闭门造车,可要是让人出去了,不回来,连造车的人都跑了,车子更别想造了。”
岳宁记得上辈子讲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老师刚好是八十年代的留学生,对此他可就有话说了,他说那会儿在美国刷十来天的盘子,就能抵回来之后一年的工资,很多公派留学生,情愿留下做苦力,也不愿意回来做教授。
自己当时还问老师:“那您怎么就回来了?”
老师说:“你不回,我不回,那谁能把先进的知识带回去?”
自己带头站起来向老师鞠躬感谢。
老师又说起,那时候国家对留学生的政策是一会儿松一会儿紧,异常摇摆,国家看着人才流失痛心,但是不送人出去,又不行。直到1997年,大领导定了个方向,从“归国服务”转向“为国服务”,认为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只要跟国内进行合作,那都是有贡献的,才算是确定了方向。
岳宁给领导倒酒:“领导,咱们这么想,让他们出去学,要真是学了留在那里。咱们通过他和他所在的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他留在国外造先进车的同时,也可以指导咱们国内造落后车。只要比咱们国内的先进就成了。不一定要他们归国服务,可以让他们为国效力。就像我这样,如果在内地,受制于各种内地本身的消费水平,还有政策等等,绝对不可能在一年内有这样的发展吧?我在外面发展好了,现在就能为国内这个行业提供一些帮助,肯定比我不出去,要能做的事情更多。”
朱副市长停下筷子看着她:“不求他们归国服务,只要他们为国效力,这是另外一个思路了。”
“嗯!”岳宁点头,“按理说,我是西北长大的孩子,我更应该回馈西北吧?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往西北投资,就是钱往河里砸,还听不见个声响。我只能把西北的乡亲带出来,让他们出来赚钱。让人才愿意回来,有合适的机会也很重要。”
朱副市长吃了一块鱼,跟宋局长说:“去宝华楼进修的大厨,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位子,也可以延期回来,看情况再签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合约,都可以。”
“领导,我不是这个意思。”岳宁连忙说道。
“可我是这个意思,人在你那里,他还会回来。回来了没有好的条件和位子,要是再跑了,那就真跑了。”朱副市长看向宋自强说,“老宋跟我算过一笔账,今年的春交会,你派了二十多个厨子回来支援,你知道四家饭店营业额一共增长了多少吗?”
“福运楼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五倍。”岳宁说道。
“平均增长了将近三倍,福运楼尤其突出。可这次春交会的客流量跟往年没差别。也就是说,外国客商是愿意掏钱吃饭的,往年他们觉得不好吃,就不吃。去掉你们那些厨子的成本,这几家一个月的利润还不少呢!”朱副市长说道。
春交会后,岳宁就没想要问几家饭店收钱,她想自己贴了这些人工,二十几个厨师,工资低的一个月大概五六千,像何运邦和张骏明这样的大厨都是一万以上的,成本大约二十来万。是宋自强通知她来算钱,跟她说“亲兄弟明算账”,只有这次算清楚了,秋交会才能再请她帮忙。
“我知道厨子重要,可没想到那么重要。”朱副市长笑看着岳宁,“小岳,不许再把厉害的大厨放到北京去了。粤城很缺人,宾馆酒楼还要建。”
岳宁总算是领会了领导的意思,举杯:“谢谢领导的支持。”
第277章 开学了
新学期刚刚开始,校园公告栏前很多学生驻足,公告栏里贴着上学期期末就传闻要来的经济学大拿万博达老先生的介绍。
边上还有老师课题组招收八个临时助理的启事。
“到岳宁那里报名?”
“岳宁替万教授招助理了吗?”
“听说万教授愿意来港大还有她的一份功劳。是她做天津菜留住了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