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81节
“嗯。”
“你的室友,锦莹姐来了。”岳宁说道。
范秀琴乐呵呵地看向陈锦莹:“昨天见过锦莹姐了。走吧!我们一起上去。”
陈锦莹觉得她们都很热情,说道:“谢谢!”
三个人一起上楼,范秀琴掏出钥匙打开门,进门左手边是个开放式厨房,另一边是卫生间。
再往里走,开放式厨房这边有一张靠墙的长方桌,两个人吃饭足够了,对面有个组合柜,柜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
范秀琴带着她们进了房间,房间不大,左右各摆了一张一米多高的箱体床。
范秀琴拉开床下的柜门:“锦莹姐,宁宁让我们准备的一些日常用品都在这儿。要是缺什么,午市结束后我陪你去买。”
“空间比较小,装修的时候,我让他们多做了收纳空间。”岳宁跟她说。
“对啊!上床的楼梯下面,也是一格一格的抽屉。”范秀琴展示给她看。
陈锦莹看着里面,地方虽小,但该有的都有,这些小用品不值多少钱,但代表着大家对她的欢迎。
“谢谢!”
陈锦莹正在放行李,范秀琴走到岳宁身边:“宁宁,你得批评我师傅,这次回去支援春交会,名单里没有我。他说怕我跟回去,天天在福运楼做炸酱面,让他炒合菜。”
虽然宝华楼和福运楼的合资事宜还在审批当中,但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春交会的支援工作,他们主要把精力放在福运楼上。
岳宁揽住范秀琴,悄悄对她说:“你知道你师傅除了回去支援,还要回去做什么吗?”
“做什么?”范秀琴问。
“相亲啊!”岳宁说,“你怕相亲,可他到了这个年纪,总得去相亲吧?估计他怕你知道了,会取笑他。”
范秀琴轻声笑了:“这样啊!”
“他们家以前房子特别小,一家四口挤在一个小房间里,他哥哥又是小儿麻痹,腿残疾。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过年前他回去,倒是见了几个,一个个问他能不能跟他来港城,他说他还有一年左右就会回粤城,对方没必要来港城。有人就不想处了,有人愿意跟他处,也在想方设法让他把自己弄过来。”
“先不说她们愿不愿意,就冲着能来港城才跟我师傅处对象,那结婚以后能好吗?”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让他再看看。”岳宁说,“想要师娘,就让他好好去相亲,别临阵脱逃。”
范秀琴拉了拉岳宁:“师傅来了。”
“说我什么坏话呢?”何运邦看向范秀琴。
“好话呀!”
范秀琴仔细打量着何运邦,这长相吧,除了嘴唇厚了点,其实没什么大毛病。
关键是他人真的很好,教她的时候,可不像她之前的师傅那样不尽心,成天只让她做面食,她只能东拼西凑地学。
阿邦教她的时候,严格要求,她敢开小差,他就敲她脑袋。只要她学好了,他也会夸奖她。她要是惹恼了他,他也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何运邦被她看得心里发毛,这个徒弟,叽叽喳喳也就算了,关键是还会功夫,力气大,骂又骂不过,打也打不过,还成天出鬼点子,他可怕了她了。
“我才不信。”何运邦说道,“你要说我好话,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岳宁见陈锦莹收拾好了,便说:“锦莹姐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阿邦叔,这个是阿星,阿建……”
陈锦莹跟他们打招呼,后面是陆培德,他说:“宁宁,之前说好了,让你跟着我一段时间。”
陈锦莹立马叫了声:“师傅好!”
陆培德连忙摆手,略带腼腆地说:“不不不,我可不敢当您师傅。我是说……”
范秀琴跑过来解释:“锦莹姐,像我这种,真需要师傅手把手带的,才是真师徒关系。您就是跟着我师哥学几道菜,过渡一下而已。”
“是啊!师傅,您要是成了阿德师傅,那我不就有个师爷爷了?”吴志海笑着说。
范秀琴惊叫起来:“那我岂不是可以当你师姑奶奶了。”
“别胡闹。”何运邦赏了她一个爆栗。
陆培德也皱起眉头:“论辈分,咱俩得叫陈大厨‘姑姑’。”
陆培德看向陈锦莹:“您还是叫我阿德吧!”
陈锦莹知道自己有亲妈,却不清楚其中细节。自从上次和岳宁通话,知道了那些陈年旧事,她知道自己有三个哥哥,不过她从未见过董家三兄弟,自然没什么感情,也不想在这上面过多纠结。既然对方这么说,她便叫了声:“阿德,你好。”
何运邦抬手看了看表,拍了拍范秀琴的脑袋:“班车应该到了,咱们该去上工了。”
“师傅,我也跟大家一起去上工了。”吴志海说。
陈锦莹点点头:“去吧!”
大家都走了,岳宁带着陈锦莹回管理公司办了手续。
在这个年代,从台湾来港城工作的手续很简单,陈锦莹交了资料后,公司会代她办理前期手续。
岳宁带着陈锦莹认识了管理公司的主要人员,还陪着她吃了饭。
下午,陈锦莹穿上带有宝华楼标志的厨师服,走进后厨,这是她全新的开始。
第211章 陈锦莹入后厨
晚市开始前,照例是大厨教学时间,陆培德叫上一个从粤城来培训的厨子,一同进行演示教学。
他对陈锦莹说:“锦莹姐,粤城马上要开春交会了,我们这儿好多厨子都是从粤城各家餐馆过来学习的,这次他们得回去支援。这些天宁宁选定了几十款菜品,要求做法简单、食材易获取,还得符合外国人的口味。我今天教的是海胆芥末虾球。”
陈锦莹点头应道:“了解。”
陆培德让那个厨子剥出大虾仁,随后开始介绍:“我们现在开始制作法式蜂蜜芥末酱,听到这个酱汁的名字,大家就该知道,这是法国人从日料中获取灵感研制出的酱汁。”
“蛋黄酱的做法,上次宁宁已经给大家讲过了。这次我就用市场上能买到的瓶装蛋黄酱来制作。”陆培德挖出一大勺蛋黄酱,“在里面加入黄芥末酱……”
陈锦莹看着陆培德依次加入芥末酱、姜黄粉、伍斯特酱、柠檬汁、蜂蜜……她可没想到,在一家中餐厅的后厨,能看到西式料汁的调配。
“要是你们不加入海胆,那么在酱汁里可以添上芥末籽酱。芥末籽的颗粒感,也是这款酱料的特色之一,不过这次我们为了突出海胆的味道,就不用芥末籽酱了。”陆培德把海胆也加了进去,搅拌均匀,“好了,酱料准备好了。小邹,开油锅。”
小邹开油锅,陆培德站在他身旁,指导他将虾仁炸成虾球。
虾球炸好后,小邹倒出油,冲水涮净锅子,重新烧热锅子后关火,再把刚才调制好的酱汁倒入锅中。
“我们今天这道菜,需要热菜上桌,但酱料不能用大火炒制,那该怎么办呢?”陆培德发问。
“用锅子的余温加热酱汁。”
这时,小邹已经把虾球倒入锅中,让虾球均匀地裹上酱汁。
小邹把虾球盛出,陆培德面前摆着两个白瓷盘,他说道:“我们现在学习简单的法式摆盘。还记得宁宁说过的吗?”
“少而精,注重留白。”
“对。”
陆培德把黄瓜段错落有致地放在盘中,每一段黄瓜上放一个裹着鹅黄色酱汁的虾仁,最后洒上粉末状的欧芹碎。
他说:“这是多人份的摆盘。”
接着,他又来到另一个盘子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蜂蜜芥末酱,在盘子里画出一道弧线,两根经过简单调味的绿色芦笋交叉放在芥末酱上,一个虾球置于中间,虾球上点缀着一片绿叶。
“虾球本身口感浓郁,就得搭配一些口感清爽的配菜。”陆培德解释道。
有人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大的盘子,就放一个虾球?那得吃多少盘才能吃饱啊?”
阿松敲了一下小徒弟的脑袋:“一个虾球就按一盘虾球的价格卖。”
“哦!一个人一顿饭吃二十盘,那我们可赚翻了。”小徒弟说道。
陆培德摇摇头,把放着一个虾球的盘子递给他:“给你,让你吃一大盘。”
陆培德递给陈锦莹一双筷子:“尝尝。”
一群人一拥而上,把已经装盘和还没装盘的虾球抢了个精光。
这道菜要是提前做好芥末酱,出菜确实非常快。
陈锦莹咬了一口虾球,蜂蜜的甜与芥末的辣奇妙地融合在一起,里面还有海胆颗粒,海胆的咸润,虾球外裹着一层脆壳,脆壳下是软嫩鲜甜的虾肉。
陆培德看着她问:“味道怎么样?”
陈锦莹迟疑了一下,这虾球好吃是好吃,只是这脆壳,她不太满意。
“觉得这个脆壳做得不够好?”陆培德问。
自己的心里话被陆培德说中,陈锦莹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自己今天才第一天入职,实在不该提这种意见。
“宁宁跟我试菜的时候,我也有同样的想法,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用软炸虾仁的手法呢?宁宁跟我说,粤城当前的条件下,举办这样大型的交易会很不容易,餐饮、住宿等资源都不足,吃饭的人总是排长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菜品要做到又快又好吃,但没必要做到极致好吃。软炸虾仁最难的就是精准控制油温,得用温油慢炸。宁宁就把这道工序去掉了。”
“原来是这样。”陈锦莹点头,“那这个方子已经很不错了。”
“等等,陆哥,挂脆糊是怎么回事啊?”那个小徒弟探出头问道。
“鲁菜里有一道软炸虾仁,外层裹着一层薄而酥脆的糊衣,入口即化,带着轻微的焦香;内里的虾仁鲜嫩弹牙,肉质细腻,咬下去能感受到虾肉的紧实与多汁。难点就在于,要做到糊衣酥脆而不焦糊,同时虾仁熟透且不失水分。要是用软炸虾仁的方法做这个虾球,口味会更完美。”陆培德向大家解释道。
“这么好吃,陆哥,露一手呗!”小徒弟说。
陆培德看向陈锦莹:“我在锦莹姐面前做软炸虾仁,那不是班门弄斧嘛。锦莹姐,要不您用软炸虾仁的方法,试试做这道菜?”
“对啊!对啊!陈大厨,露一手吧,让我们尝尝吴哥师傅做的菜。”
“是啊!陈大厨,做给我们看看吧!”
大家如此热情,陈锦莹点头应道:“我也是第一次尝试这种西式做法,要是做得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来剥虾。”
“我也来。”几个小伙子争着去剥虾。
陆培德把芥末酱的方子递给陈锦莹:“锦莹姐,这个酱料还得您自己调配。”
陈锦莹仔细看了方子,开始调配酱料。那几个小厨子已经把虾仁剥好,挑去了虾线,说道:“陈大厨,虾仁准备好了。”
“给我一块挤干水的毛巾。”陈锦莹说。
“给。”
陈锦莹把虾仁放进毛巾里,吸掉外表的水分,她说:“这一步是为了让虾仁能更好地挂糊。”
她在虾仁里加入拍碎的姜片,再加入一点花雕酒和盐,用手抓捏虾仁:“这一步,就跟我们处理鱼片一样,要抓出黏液。”
“软炸虾仁的糊是蓬松且柔软的,但今天我们外面还要裹酱汁,所以调糊的时候,要偏脆一些,糊要更薄,那就只放蛋清,把蛋清打发成细腻的泡沫。”陈锦莹打发着鸡蛋清,鸡蛋清被打发成绵密的细泡,接着加入玉米淀粉和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