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79节

  他年纪大了,在这般喧嚣的场景中,只觉头昏脑涨。
  他走到柜台边,问四太太:“你买好了没?”
  “这么多柜台呢,我得一家一家慢慢逛。你知道吗?这里的东西好便宜,在台北买一件,这里起码能买两三件。”四太太兴奋地说,“我还得给玉莲买,你自己都说玉莲是咱们家的大功臣,一连生了三个金孙。”
  “她下次可以自己来。”陈德祥说。
  “公公婆婆买,那可是长辈对小辈的疼爱。”
  “行吧!我累了,去歇会儿。”陈德祥无奈地抬手看了一眼表,“四点半一定要走,五点吴志海来接我们。”
  “好啦!好啦!我知道了。”四太太继续去抢购商品。
  “那等会儿我还来这儿。”
  “好。”
  陈德祥想找个地方坐下,转了一圈,来到宁小厨面馆门口。这都三点多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这反倒勾起了他的兴趣。
  他一走进面馆,就有服务生弯腰说道:“欢迎光临。”
  店堂里,粤语、国语和日语交织在一起。他去看菜单,服务生上前介绍:“老先生,您是要用餐还是喝杯饮料?”
  “我就看看。”陈德祥见柜台上有彩页,便问,“可以拿一份吗?”
  “当然可以。”
  他拿了一张彩页,找了个位置坐下。年纪大了,站久了容易累。既然进来了,总该买点什么,不然占着人家的位子也不合适。他正看着彩页,琢磨着要点什么饮料。
  “老先生,送您一杯大麦茶。”服务生给他端来一杯大麦茶。
  “我还没点饮料呢。”
  “这是免费的。客人逛累了,来这儿歇歇脚,不一定要点单。”服务生微笑着,指了指角落里的报纸架,“我们这儿还有当日的报纸和商厦里的折扣彩页,您要是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好的。”陈德祥这才发现,店里有不少男士跟他一样,面前放着一杯大麦茶,边喝茶边看报纸。
  他喝了一口大麦茶,味道还真不错。
  他拿了一张当日的报纸,港城的报纸大幅报道英国王子的恋情,翻过来是一张岳宁的照片。文章说她昨天参加会考,英国语文科考试结束出来时,记者采访她,她说这一年的英语没白练,感觉还挺好。记者也采访了其他考生,都说今年英语挺难。
  茶喝完了,有人过来续杯,耳边还回荡着舒缓的音乐。这里和外头的喧嚣仿佛是两个世界。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忽然听到音乐换成了欢快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店里的职员排着队,原来是要准备晚市了。
  时间差不多了,陈德祥走到门口,门口的服务生弯腰说:“您走好。”
  他什么都没买,还白喝了一杯茶,居然还受到这么礼貌的对待。
  刚才在宁宴,他还觉得,那么贵的酒楼,有那么好的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只是一家面馆,套餐价格都在十港币以下,他们是怎么做到这样的服务的呢?
  陈德祥走到约定的地方,焦急地抬手看表,已经四点三刻了,却不见四太太的人影。买东西都买昏头了!
  到了四点五十七分,四太太大包小包、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陈德祥满脸不悦:“你知不知道现在几点了?”
  四太太抱怨道:“要试衣服,还要结账,谁叫你不在我身边?我只能自己跑收银台,来来回回的,太不方便了!”
  陈德祥懒得跟她计较,说:“快点回去。”
  “帮我拿一下。”四太太娇声说道。
  陈德祥接过袋子,她怎么能买这么多东西?
  “花了多少钱?不会把我给你的三万港币都花光了吧?”
  “……”
  看着小老婆不说话,陈德祥沉着脸往前走:“还不快走?”
  两人走进酒店,就看见陈锦莹和吴志海已经在休息区等着了。
  陈锦莹看到他们,走上前来,眼睛看向他们手里的袋子:“四妈,第一天就买了不少啊!”
  “给你爸爸和锦龙也买了。”四太太连忙说道。
  陈锦莹若有所思地看了陈德祥一眼,点了点头:“哦!”
  陈德祥被她看得心里莫名有些不舒服,说:“我们先上去把东西放了,马上下来。”
  到了楼上,他冲着四太太发起了脾气:“我跟你说别跟着来,你非要跟。跟来了还这么不懂事,买这买那的。”
  “我买点东西怎么了?而且我都是挑着打折的买。我平时要和那些太太们应酬……”四太太眼泪流了下来,“不就是被你女儿看到我花你的钱了吗?你就是这么怕她。去年我就买了串红宝石项链,你女儿在饭桌上就不高兴了。你就说我败家。”
  那时老二已经病入膏肓,医生都说没救了。女儿求他再花钱治疗,他跟女儿说别花这冤枉钱了,这么不顾一切地治,也要考虑一下花这些钱值不值。
  他们父女俩正为这事争论的时候,这个不懂事的女人,居然买了条项链,还在那些太太面前炫耀。
  女儿找到他,质问他有钱给小老婆买项链,却没钱给二老婆治病吗?他只能又拿出钱来继续给老二治病。
  他让小老婆懂事点,小老婆反而跟他闹,还说凭什么给老二看病就许花钱,她花钱就不行,真是有理也说不清。
  “你想哭就哭吧,反正你也喜欢这里。我去办正事了。”
  “我也去。”四太太可不能让老男人和陈锦莹单独去宝华楼。出来的时候儿子就跟她说了,要盯紧老男人。她可不能让父女俩私下跑去宝华楼。
  “那就去洗脸,快点走。”
  陈德祥知道这是儿子的小心思,可又能怎样呢?他老了,死后还得靠儿子供奉香火。
  他又等了老四十几分钟,下楼和女儿、吴志海汇合时,已经快傍晚六点了,正值下班高峰,在海底隧道堵了将近四十分钟。
  一行人到达宝华楼时,已经快七点了。宝华楼门口排队的椅子上早已坐满了人。
  值班经理看到他们过来,连忙走到吴志海面前说:“阿志,能不能等一下?你约的五点半,等到六点半你们人还没到,我就把位子重新分配出去了。我马上给你们安排。”
  吴志海转头说:“师傅,我们来晚了。按照规定,半个小时不到,位子就会被重新分配。我们等等吧。”
  “你不是宝华楼的大厨吗?连个位子都没有?”四太太看向陈锦莹,“我们店里要是预定了,应该不会顾客没到就把位子给别人吧?”
  陈锦莹淡淡地说:“我们店里生意可没这么好。顾客预定了,晚到一个半小时的情况也不多见。”
  陈锦莹又对那个值班经理说:“我们慢慢等。”
  “谢谢理解。”
  当然不会真让他们等太久,十来分钟后,值班经理亲自领着他们进去,上了二楼一个能坐八个人的小隔间。
  “阿志,菜就按之前预定的给你们上了。还有什么其他需要,你跟小雯说。”值班经理带着侍应生跟吴志海交代道。
  “芬姐,麻烦你了,你去忙吧!”吴志海说。
  吴志海点了酒水。宝华楼和宁宴不一样,宝华楼现在翻台很快,客人刚坐下,凉菜和烧腊就上桌了。
  陈锦莹看着一盘摆放成铜钱串模样,还点缀着雕刻花卉的桂花扎,问道:“不是说宝华楼主打性价比吗?凉菜摆盘也这么精致?”
  “学徒拿这个练手呢。在宝华楼,手艺粗糙点也没关系。过关了,就能去宁宴做菜了。”吴志海说,“宝华楼的厨子里面,盘饰做得最好的就是宁宁,她绘画功底深厚。排第二的就是我师傅阿星,这些日子我在他那儿学到不少。”
  侍应生拿来酒水,吴志海打开酒瓶瓶盖,站起来倒酒:“陈老板、师傅,玉冰烧你们没喝过吧?这是加了肥猪肉酿的酒,出了粤省就很少见了。”
  给父女俩倒完酒,他又给四太太倒了茅根水:“四太太,竹蔗马蹄茅根水味道很不错,您会喜欢的。”
  陈德祥喝了一口玉冰烧,这酒酒香独特,酒味绵甜柔和,甘冽又丰满。
  拆鱼羹作为头道汤羹上桌,这道菜出自马耀星之手。马耀星有天赋又勤奋好学,手艺自然没得说。
  中午吃的坛烧青衣鱼头,加了鲍鱼汁,浓郁粘稠;这拆鱼羹则鲜香顺滑,都是吃了一次还会回味,让人想再来的好菜。
  门被推开,熟悉的香气飘来,陈德祥转过头,只见一份冒着热气的炒合菜和一份春饼被端了上来。
  热气蒸腾中,韭菜的辛香、豆芽的清冽、酱油的醇厚交织在一起。
  侍应生说:“这是北京来的范小厨做的春饼,何大厨做的炒合菜。”
  陈德祥迫不及待地揭起一张薄如蝉翼的春饼,夹了一筷子炒合菜卷进饼里,咬下一口。在柔韧的饼皮包裹下,豆芽依旧脆爽,韭菜仍保留着辛甜,粉丝吸饱了酱汁却干爽不腻,肉丝滑嫩,整个菜还带着那股微微焦香的烟火气。
  他出生在胶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拿着炒勺去北京谋生,他也一样,十二岁就跟着同村的叔伯去北京做学徒。
  他大半生都在北京,最熟悉的就是北京胡同里的那股味道。
  炒合菜这道菜,没出现在他们饭店的菜单上,他自己也没想到去做。但这一口下去,熟悉得让他鼻子一酸,像是回到了在北京谋生的日子。
  “这火候掌握得太厉害了,香到骨子里了。这下我算是明白那天的桂花炒鱼肚为什么能惊艳到宾客了。”陈锦莹慨叹,“他们真的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正在吃饭的四太太听到这话,想起中午吃饭时,甚至回来路上,父女俩一直在讨论在宁宴看到的情况。
  儿子一直说,他在店里就是个被推到前面的傀儡,在后厨根本没有发言权。
  刚才自己买的东西也不算多,再说又不是只给自己买,这几年给家里那个女人看病,花了多少钱?老男人只要这个女儿一闹,哪次最后不是乖乖拿钱出来?
  还有那天卫星直播,那么重要的时候,陈锦莹跑了,老男人也不过说了两句,最后还不是给那个女人风风光光地办了葬礼?
  她冷笑一声:“德祥大饭店在台北也是有名的饭店。我不懂,锦莹你为什么来了这儿,就一直夸他们,夸得好像咱们自己什么都不是。”
  门又被推开,侍应生这次上的是脆皮糯米鸡,把鸡端上了餐桌。
  侍应生走后,陈锦莹淡淡地笑了笑:“你不懂,可以问问我爸,问问锦龙,整个德祥后厨,有几个人能做布袋鸡?锦龙学了这么多年,做得怎么样?再看看这里,宁宴有人能拆解36日龄乳鸽,桌上这道脆皮糯米鸡,还有卫星直播时的乾坤烧鹅。”
  吴志海补充道:“我们还有三套鸭,家鸭、野鸭和乳鸽,一层层套进去。只要是上榜的大厨,这手艺都得过关。”
  听到陈锦莹说儿子做这道菜不行,本就一肚子委屈的四太太顿时怒火中烧,吴志海还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她忍了这么多年,实在不想再忍了,拍着桌子吼道:“既然这么嫌弃德祥,你还赖在德祥干什么?你不是嫌弃你爸给你薪水低吗?这里薪水高,你怎么不来?人家都要你徒弟了,还能不要你?”
  “你胡说什么呢?”陈德祥拉住小老婆。
  四太太这时哪里肯听,把压抑了这么久的心里话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我怎么胡说了?这么多年,我们母子受够了。这次带你爸来港城,让他看了这里,说什么家里的饭店这要改、那要改,你爸都这么大年纪了,哪有精力做这些?回去还不是你一手遮天?夺小豪不成,就来这一招,对吧?我告诉你,女儿肖想娘家的产业,那是痴心妄想。”
  陈锦莹点了点头:“行!如你们母子所愿,我不回台湾了,就留在港城。”
  陈德祥低声吼道:“锦莹!”
  第209章 父女决裂
  原本陈锦莹打算等今天晚饭结束,回酒店后和她爸坦诚相谈,希望她爸能理解她的想法,不至于走到完全撕破脸皮的地步。她还想着每年能回台湾祭拜她妈妈。
  现在有这个机会倒也不错,她说:“爸,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家里的店。我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在后厨,我能忍就忍,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实在是有些事看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开口。可现在又怎样呢?没人会觉得我是真心为锦龙好。我也从没打算带小豪,说实话,有您在,我带锦龙都费劲,小豪才几岁,等他能进后厨,您还能常到店里走动吗?我要是以带徒弟的标准对小豪,对他严厉,所有人都恨我;对他松懈,他学不会手艺,你们照样恨我。”
  陈德祥这下慌了,说道:“锦莹,别听你四妈的。”
  “爸,说实话吧!您也说自己老了,您的态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一家人对我的态度。我要是一直在店里耗下去,您在的时候还好,您要是不在了,我肯定会被他们一家子赶走。”陈锦莹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妈妈去世,她把东西都留给了我,她那点东西,总共也就二十来万新台币吧。我顺便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钱,除了那套公寓买得还算及时,这两年涨了不少,手里也就十几万新台币。我最好的年纪都没攒下钱,要是再这么在后厨干下去,等我五六十岁了,手里没几个钱,靠什么养老?我得为自己考虑。”
  陈德祥焦急地说:“锦莹,你瞎说什么呢?我给女儿的那哪是薪水?那只是生活费。你要是不够用,完全可以跟我说啊!我挣的钱不都是他们姐弟几个的吗?你别搞混了,我们是一家人,都是在为自己家挣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