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61节

  “肯定来不及。”
  岳宁想起那张照片,想起小时候自己看着照片叫“妈妈”的情景。这个人跟自己真的没什么关系,一点点情绪都不值得浪费。
  “死了就死了吧!刚好明天跟爸爸说一声。”
  第184章 做烧猪
  第二天上午,乔君贤去接岳家祖孙,岳宁牵着大黑,和岳宝华已经等在路口了。
  乔君贤见她只背了个日常的双肩背包,就连岳宝华也只带了一个不大的行李袋。
  “祭祖,不带点东西吗?”乔君贤问,他今天特地开了这辆空间比较大的车,就是想着能多装些东西。
  “不用,不用,都准备好了。”
  岳宝华拉开后座车门,大黑立马跳了进去。
  乔君贤心想,可能岳宁是从内地来的,内地人不太信这些吧?
  他们先把大黑送到乔园,之后乔君贤开车前往口岸。
  电台里播报了俞婉媚的死讯,警方正在调查死因。接着又说起她昨夜在热点访谈里的一番言论,言语之间鼓励港城商人前往大陆投资,甚至还放言,未来十年看好日本,一生看好中国。
  就此,记者采访了港城大学的一位教授,这位教授说:“我们不讨论日本在二战中做了什么。就说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战,乃至二战后,当时日本已经穷困到那种程度,经济却很快就能恢复活力,然后快速发展起来。中国呢?其最繁盛的时期,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康乾盛世?岳宁说日本未来十年会辉煌,这点我认同,但是说中国会向好发展,我只能说,她还是个孩子。我衷心希望她能在会考中考出好成绩,如愿进入港城大学,接受系统性的学习。”
  后面他的话就全是围绕内地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港城资本去内地投资,大概率会血本无归展开的。
  “谢谢吴教授!我们也祝福岳宁能考出好成绩。”
  岳宁坐在车里听着广播,心想这位吴教授还等着她进学校,给她传授世界观呢!不知道这位吴教授会不会移民?
  岳宁记得上辈子,宁烧腊开到温哥华,配送中心找了个九十年代来温哥华的港城大叔做仓库管理员。
  那位大叔戴着一副眼镜,颇有学者风度,岳宁就跟他聊了几句。大叔不免说起当年他在港城的风光岁月,他是大学副教授,老婆是银行主管,说起这些他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然而说到了温哥华之后,他眼神闪烁,一两句话便带过,转而聊起儿女,脸上又露出骄傲的神情,因为儿女都考上了加拿大名校,在加拿大人的公司任职。
  听他着重提及加拿大人的公司,岳宁心里感觉很微妙,本想怼他一句,又觉得没什么必要。
  后来配送中心的主管私下跟岳宁聊起这位大叔,说他很难相处,特别看不起内地来加拿大的同事。实际上,他除了在港城那段日子和儿女的成就拿得出手之外,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据说他来这里之后,刚开始做理货员,后来考了巴士驾照,去开公交车了,还出过车祸,不能开大巴了,后来零零散散做过很多工作。
  “今天早上爷爷看报纸,他说,你说得没错。但是必须加上一个限定条件。”
  听见乔君贤的话,岳宁回过神来:“什么限定条件?”
  “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首要任务的政策不变。他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聪明的民族之一,整个东南亚,大部分富豪都是华人,就算是在骨子里排华的白人社会,华人从一开始的底层劳工做起,几代之后,通常都能积累不错的身家。所以只要政策不变,内地发展起来会很快。”乔君贤开车进入停车场。
  “肯定会坚持改革开放,国际环境不一样了。现在美国拉拢中国对抗苏联,给了中国发展机遇。十亿人齐心协力奔小康,那能量得有多大?”
  “你真的很乐观。”乔君贤笑着说,家里聊天的时候,爸爸和爷爷可没那么乐观,都说未来有很多变数。但是,他们是中国人,如果中国人都不支持中国了,难道还指望洋鬼子来支持吗?就像抗战的时候,乔家拿着全部身家赌中国会胜利,现在也是如此,他们就得率先回去。
  三人过了口岸,坐车到城里,再乘火车前往粤城。出了站,福运楼的车子来接他们。岳宁跟乔君贤说:“带你一起做地炉烧猪。”
  “什么?”
  “拜山要用烧猪。”
  车子到了福运楼,岳宁走进去。此时已经下午一点多了,福运楼的总厨,也就是她的师伯姚福元陪着他们一起吃了饭。
  岳宁换上厨师服,提上一大袋腌猪肉的香料。
  姚福元喊道:“侯亚明,你和宁宁一起准备。”
  “知道了。”一个厨师走了过来,“宁宁,猪已经来了,一起去看看。”
  这是马耀星的好兄弟侯亚明,之前这个兄弟有点懒散,第二批选拔的时候差了一点。岳宁让他在福运楼勤快些,多练练,等第三批选拔。阿发从西北过来,要找个师傅带,何运邦就向岳宁推荐了侯亚明。
  “走。”岳宁转头,看见一群厨师跟在她身后。
  午市已经结束,厨师们本该去休息了,但是今天岳家祖孙来了,大家都想在祖孙俩面前表现一番。手里有本事的厨子们,希望下一批能被选去港城。想想牛河邦去了才半年,都已经买上大房子了,从一家子挤在二十平方米的竹筒楼,到一家子搬进四百来平的大房子里。学徒们都知道,开春福运楼就要和宝华楼合资了,以后福运楼就是港城人来接管,这两位可是大老板啊!这么一来,想学本事的跟着,想偷懒的也被迫跟着。
  岳宁见阿发那小子藏在一群厨子中间,便叫了一声:“阿发!”
  阿发从人群中冒了出来,岳宁说:“过来!”
  侯亚明带着他们去福运楼的后院。后院里,一边养着鸡鸭鹅,正聒噪地叫着,池子里则养着鲜活的鱼。
  “啊!”乔君贤突然惊叫一声。
  岳宁一步上前把他拉到边上。
  乔君贤深吸一口气,鸡鸭鹅混合的味道不太好闻,他看着笼子里盘着的蛇说:“快走,快走。”
  岳宁笑话他:“吃得时候那么欢快,怎么看见了就怕了?”
  穿过一道门,靠近河边有个凉棚,三头猪挂在凉棚下。
  乔君贤看着那几头猪说:“这么大?”
  “都是两百多斤的黑毛猪。”侯亚明说道。
  “为什么要三头啊?”乔君贤有些不解。
  “我爸,我奶,罗爷爷罗奶奶。不是要三头吗?”岳宁说。
  侯亚明接着说:“她还让我们准备了十只鸡,十条鱼。”
  “这么多?”乔君贤说道。
  “嗯啊!三牲嘛。”岳宁非常豪爽地说,“让我爸、我奶他们分给邻居尝尝。”
  岳宁拍拍猪,又闻了闻,说:“可以的。”
  岳宝华站到一口黑黢黢的地炉边。
  地炉烧猪也叫深井烧猪,像挖井一样在地上挖开一个大坑,里面砌上砖瓦,做成一个中空的炉子,下面烧木材,把整只猪挂在中间。
  他蹲下去查看。想当年到了年底,大户人家要祭祖,谁家不提前来福运楼订上一头烧猪供奉祖先?
  这些年,内地破除封建迷信,祭祖的活动少了,烧整猪的需求也就少了,大多是把五花肉放在炉子里做烧肉,福运楼的这几口地炉也就用得少了。
  “华叔,已经清理干净了,也用炭火烤过了。”姚元福说道。
  “好。”
  岳宁看了看说:“爷爷,您帮我引火,我们烤猪坯。”
  岳宝华去拿了荔枝木,引火烧地炉。
  岳宁跟侯亚明和阿发说:“阿明、阿发,跟我一起去腌猪肉。”
  岳宁带着他们腌制烧猪坯。
  猪肉肥厚,尤其是后腿部分,一定要腌透。她教大家怎么划刀、怎么腌制。腌料是在宁宴调配好的,方子她也带来了,给了侯亚明。
  腌制好之后,岳宁准备去预烤。
  要是用五花肉做烧肉,只需要把五花肉放水里煮透,再上腌制料,挂入风干房风干,然后进炉子里烤。但这是整只猪,哪有那么大的锅子。那就先低温反复烤三遍,让猪肉基本烤熟,然后在风干。
  “可以!”她转头叫阿发,“走,跟我一起去抬猪。”
  “你一个人扛过来不就行了?”阿发嘟囔着。
  其他人早就争着要去抬猪了,岳宁却说:“我让这小子给我抬。”她踢了阿发一脚,“走!”
  阿发跟她一起把猪吊挂在地炉里,盖上黑陶瓮盖。这么大只的猪,低温慢烤要点时间,岳宁便回厨房做明天要用的红龟粿。
  虽然大伙儿都想来帮忙,不过等下福运楼的晚市就要开了,就不麻烦福运楼的人了。岳宁蒸了糯米,把糯米打成年糕,这活儿乔君贤最拿手了,就让他去打了。
  她去炒豆沙,原本她打算在港城就把这些东西做好,跟那些纸钱元宝一起带过来。但转念一想,西北困苦,爸爸教她的时候缺这缺那的,都没吃过她用完整材料做的东西。岳宁决定过来现做,务必要让爸爸吃到刚出炉的菜。
  她做了红龟粿,做了甜粄,做了白切鸡,把三头猪反复烤了三次,挂在外头扎了孔,再冲洗干净猪身上的腌制料,挂在那里滴干水分才行。
  岳宁微微呼出一口气,说:“走了,明天早上五点再来。”
  被岳宁抓在身边的阿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总算可以回去睡觉了。
  “阿发!明天早上五点来楼里。”岳宁对这小子说。
  “五点?”阿发惊叫起来,“我起不来!”
  岳宁伸手拧这小子的耳朵:“你去问问福运楼的师傅,他们做学徒的时候,别说是让你五点来,就是三点来,你照样也得赶到。”
  “对啊!你不来,我来。”一个师傅说。
  “来来来,我一定来。”阿发连连应下,他可怕了岳宁了。
  三个人回到宾馆,岳宁跟岳宝华说:“爷爷,明天七点半出发去山上,我让车子来接您。”
  “我跟你一起去福运楼。”岳宝华说,“我年纪大了,醒得早。”
  “也行吧!”
  乔君贤说:“那我也五点。”
  “你肯定要五点,这是给你机会,在我爸爸面前表现。要不然我爸晚上托梦给我,说我太小,不许我找对象,怎么办?”岳宁说。
  乔君贤立马转过去看着岳宝华:“咱俩拍拖,爷爷同意的。”
  岳宝华摇头:“我隔辈了,说话不作数的。”
  乔君贤:“……”
  第185章 上山祭拜
  整猪用地炉烤,比用五花肉放进炉子里烤的难度大太多了。
  即便是岳宁这样经验丰富的大厨,照看三头猪也忙得不可开交。
  炉温过高,猪皮容易外焦里不熟,皮烤黑了,皮下脂肪却还没化开,肉也没熟透;炉温过低,等肥肉都熬成了油水,全化没了,表皮还没起泡,吃起来口感僵硬。
  炉温低了就得添柴,炉温高了,就得开盖散热,要是柴火太旺,就浇一勺水降降温。烧猪并非靠地下的柴火直接烤制,而是依靠炉壁上土砖、土瓦传递来的热量,使烧猪达到爆皮和烧熟的效果。
  听着炉内哔啵作响,猪身开始爆皮,岳宁赶紧调转猪身,让两边受热均匀。猪身完全爆皮后,整个后院弥漫着烧猪的香气。
  岳宁又添了一勺水,把炉温降下来,再盖上盖子,用的两百度左右的温度,让肥肉的油脂进一步润泽瘦肉,这样烤出来的烧肉,瘦肉不会柴。
  再次揭开黑陶瓦盖,本就浓郁的香气愈发浓烈,仿佛要将整条街道都笼罩其中。
  岳宁和阿发把三头猪都抬了出来,挂在挂架上。就像牛排需要醒肉一样,出炉的烧猪也要静置一刻钟,让汁水重新渗透到肌肉纤维中,这样口感会更加鲜嫩多汁。当然,现在这么做还有个原因,岳宁是想让流出来的油脂滴掉些,免得等下在路上淌得到处都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