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51节

  与此同时,周遭的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一句句都戳在她心窝上,全是在说她儿子不能生育的事儿。
  众人正不断往杨勇根家的院子里挤,几个年轻小伙和半大少年,嫌门口人太多,挤不进去,索性手脚麻利地翻上了土墙,坐在墙头瞧热闹。
  阿根见张婆子紧张地手发抖,他嘴角浮起一抹冷笑,嘲讽道:“接着骂啊!怎么一提到你儿子不能生,是个没种的,就哑巴了?不敢吭声了?”
  就在这时,张祥费力地推开堵在门口的人群,挤了进来,大声喊道:“妈!”
  阿根随手把劈柴刀往墙角一扔,伸手指向张祥:“你儿子金贵,你宝贝得紧。可月芹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她也是有爹有娘生养的,也是有血有肉、要脸面的人。你到处宣扬她不能生育,你把她的脸皮往地上踩啊?我们结婚那天,你堵在村口骂,她强忍着泪水,还得陪着我给宾客敬酒。后来宁宁来信,说让我们去鹏城,她连公家的铁饭碗都不要了,毅然决然就去了。你知道为啥吗?就因为在这公社里,她走一步都背着生不出孩子的骂名,抬不起头!”
  张祥得知他妈来小杨沟闹事,心急如焚,一路急匆匆追过来,没料到眼前这个场面如此热闹。他赶忙上前,拉住他妈,想要带她离开。
  阿根见状,大声喝道:“先别走!这世上讲究个理字,四方桌子摆着八方的道理,我今天非得给我媳妇儿讨个公道!”
  阿根这话一出口,原本骑在墙头上的阿发,“嗖”地一下跳了下来,跑到门口,扯着嗓子喊:“都堵上,别让他们走!”
  原本就拥挤的门口,这下被人群死死堵住,水泄不通,谁也不让谁。
  “杨勇根,你到底想干什么?”张祥又气又急,怒吼道。
  阿根大步走到他面前,一字一顿地说:“没别的,今天就是要把这道理跟你掰扯清楚!”
  张祥脸上一阵白一阵红,额头上青筋暴起,扯着嗓子喊:“有什么好掰扯的?我认了还不行吗?”
  “你认了?”阿根向前逼近一步,“你认了就能抹平月芹这些年受过的委屈?”
  “那你到底要怎么样?”
  “讲道理!”阿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男人娶媳妇儿,女人嫁汉子,那都是奔着一辈子相互扶持、相伴到老去的。结了婚,遇上事儿了,夫妻之间就该坦诚相待,好好商量,一起扛过去。可要是真到了过不去的坎儿,也该给对方留些脸面,好聚好散。不为别的,就因为曾经有过夫妻情分。可你们呢?都还没弄清楚到底是谁不能生育,就一股脑儿把过错全推到月芹头上。你们骂她,逼她领养孩子。你在外面和别的女人不清不楚,你妈还跑到她单位,逼着她离婚。男人,生不出孩子,算不上是最窝囊的。最最不是男人的是没良心,是没有担当!”
  他猛地转身,面向小杨沟那些围观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大声问道:“大家都评评理,他张祥是不是天底下最没种的玩意儿?”
  “对!”众人异口同声地回应。
  阿根听着这整齐的回答,大步走到门口,抬手一挥,说道:“让他们走。”
  堵在门口的人群纷纷向两旁散开,让出一条路。
  阿根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脸涨得如同猪肝色的张祥母子俩……
  第172章 回粤城交流
  大家伙儿的心思,全放在了去北京的名额上,要是去不了北京,退而求其次,去赵家的制衣厂也成。
  毕竟,听闻岳宁的对象才刚大学毕业,家里就给了五十万港币,让他创业。这不禁让众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么个毛头小子,懂做生意吗?他开的工厂,靠得住吗?
  这么一合计,大家都宁愿等着下次北京招工,也不太乐意跟着阿根来鹏城。
  最后,愿意来鹏城的,也就只有杨忠义和陆春梅夫妻俩,还有岳宁指定的杨长发那小子。另外两个,是仔仔细细问了阿根,鹏城电器厂到底做什么,得知是做电风扇后,他们琢磨着,做电风扇说不定比做方便面和衣服能学到更多东西,这才决定跟着来。
  阿根心里清楚,这些名额可都是宁宁费劲跟朋友要来的。就他们电器厂的待遇,再加上乔家的名望,工业区的领导成天都想着打招呼,要塞人进来呢。
  既然大家不想来,也没必要非得把名额填满,于是,他就带着这寥寥几个人回来了。
  这段时间,岳宁恰好就在粤城,跟二商局合作都小半年了。这不,她带着何运邦和罗国强回福运楼交流、汇报工作。
  一大早,岳宁就到了福运楼的后厨。如今福运楼的主厨,是罗长发的大徒弟,岳志荣的大师兄姚元福,岳宁尊称他一声师伯。
  这位师伯当年不想跟罗世昌争主厨的位子,主动申请去干休所做大厨。
  后来岳宁刚从西北回来那会儿,凭着一身厨艺,让罗世昌原形毕露,宋局长就把罗世昌和姚元福对调了岗位。
  姚元福的厨艺和罗世昌不相上下,而且他儿女都不从事这一行,所以教起徒弟来毫无保留,比罗世昌尽心多了。
  自从福运楼送厨师去港城宝华楼培训,大家听说那些去培训的厨子,底薪一千五到三千港币,虽说底薪打七折拿,可还有花红。花红都有两三千,去港城两年,回来就能挣够一辈子的钱,谁不心动?
  虽说这个机会号称面向二商局下属的所有饭店,可福运楼和宝华楼本就一脉相承,去港城的厨师人数也是最多的。福运楼的哪个厨子不想争取这个机会?
  这不,岳宁在后厨一站,厨师们瞬间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抖擞。
  去港城能挣大钱,大家都知道了,可岳宁这次带两人回来,还有个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去港城是真能学到手艺,好让福运楼的厨子们都卷起来。
  今天中午这桌菜,最大的亮点就是每人一例的鸽吞翅,选用的是三十六日的乳鸽。
  做脆皮糯米鸡用童子鸡都很难脱骨了,更何况是这么嫩的鸽子,而且一共要脱十只。
  何运邦和罗国强一起给大家演示整鸽脱骨。
  何运邦没去港城之前,在福运楼就有“牛河邦”的称号,也算是福运楼的老师傅了,功底扎实,去港城这么段时间,学会整鸽脱骨,大家倒还不算太震惊。
  可罗国强,出去之前杀鱼都不太熟练,如今却让大家惊掉了下巴。只见他双指熟练地往里一推,就把鸽子骨架完整地取了出来。
  姚元福走上前,拍了拍罗国强的肩膀,欣慰地说:“国强啊!出息了,你爷爷后继有人了。”
  罗国强笑着看向岳宁,解释道:“乳鸽汤是宝华楼几乎天天有的特价菜。”
  “啊?”众人一脸疑惑。
  何运邦接着跟大家说:“我们在宁宴和宝华楼练整鸽脱骨,练坏了的鸽子,就剁成块,给宝华楼做特价菜。国强练坏的最多啦!”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都忍不住笑起来,罗国强不好意思地笑。
  罗国强拆完鸽子,开始将鱼翅填进鸽子腹内。
  何运邦已经着手准备他今日的拿手大菜,炸荷包鱿鱼。
  何运邦的炒菜功夫,那可是一绝,就连岳宁都自叹不如,不过在其他技巧上,他多有不足。炸荷包鱿鱼这道菜,极为讲究五味的调和,且以蒸、酿、炸为主要烹饪技巧,十分考验厨师的功底。虽说它不像鸽吞翅那般名贵,可繁杂的做法让不少厨师望而却步。
  何运邦每挪动一步,身后便簇拥着一群小厨师,他们眼睛瞪得溜圆,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何运邦先是来到蒸笼前,伸手揭开盖子,一股带着米香的热气猛地升腾而起,直扑人脸。
  “都瞧好了啊,”他扬了扬下巴,指着蒸笼里粒粒饱满的糯米饭,“这糯米饭得偏硬些,这样待会配料拌进去,才不会软塌,失了口感。”
  接着,他将蒸好的糯米饭打散,放在一旁晾凉。转身来到灶台边,点火起锅,倒入少许油,待油微微冒烟,便将切好粒的五花肉放入锅中。
  瞬间,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随后,他又依次将香菇、虾米、莲子倒入锅中,不停翻炒。就在烹入生抽的刹那,那浓郁的香味瞬间在整个厨房里弥漫开来,勾得人直咽口水。
  “调味得稍微重一点,”何运邦一边翻炒,一边扭头对着身后的小厨师们说道,“因为等会儿还要放米饭,味道淡了可不行,都记住了啊!”
  说罢,他熟练地加入各种调料,转小火焖煮。小厨师们纷纷点头,眼神里满是钦佩。
  趁着锅里焖煮的间隙,何运邦又快步走到一旁,手脚麻利地准备起其他菜品。
  过了一会儿,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何运邦再次回到灶台前,揭开锅盖,用筷子挑出一粒莲子。“看,莲子已经粉糯了。”
  他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加大火力,快速将配料收汁。紧接着,他把晾凉的糯米饭倒入锅中,拿起勺子,快速而有力地搅拌起来,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然,不一会儿,每一粒米饭都均匀地裹上了料汁,色泽诱人。
  “把鱿鱼筒拿过来。”何运邦朝着一旁的小学徒喊道。接过鱿鱼筒后,他又开始耐心指导起来:“填米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太满,不然蒸的时候容易胀破;也不能太空,否则口感不好。”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出声:“邦哥,你这是把烟都戒了?”
  何运邦一听,脸上闪过一丝无奈,抬眼往岳宁那边望去,没好气地说:“别提了!从早忙到晚,少炒一盘菜就少一份提成,我哪还有闲工夫去抽烟?”
  岳宁笑嘻嘻地打趣道:“我这可是为你好,既能让你多赚钱,还能帮你省钱。再说了,明明是你自己舍不得少炒一盘菜。”
  何运邦没理会岳宁的调侃,专心填好了糯米饭,把鱿鱼放入锅中蒸了三分钟。之后,他迅速将鱿鱼取出,拿起刷子,均匀地在其表面刷上酱油生粉水,接下来便要等鱿鱼表皮风干。
  “走,跟哥出去抽根烟。”何运邦喊上几个相熟的兄弟,走出了厨房。
  一出门,他便从兜里掏出香烟,遇到熟人就热情地递上一根,和几个兄弟一起点上烟,瞬间,烟雾缭绕。
  “邦哥,你跟岳宁关系好,帮我跟她说说呗,让我也去港城。”一个兄弟拉着何运邦的胳膊,满脸期待地说道。
  “别着急,早去晚去都一样。你现在啊,主要是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切菜快、炒菜快,你拿的钱才多。你看罗国强,虽然第一批去了港城,可基本功不够好,底薪就定得低。他每天花在练习基本功上的时间多,上灶台做菜的时间就少,拿的花红自然也少,一个月也就三四千。我呢,不仅炒菜,还带学徒,有一笔带徒弟的费用,还有前三名的额外奖励,最多的一个月,我花红拿了七千多。”
  “七千多?”那兄弟眼睛瞪得像铜铃,满脸震惊。
  “加上底薪,一个月快一万港币了?”
  周围的人听了,也都惊得合不拢嘴,之前他们只知道普通厨子的收入,却没想到像何运邦这样的大厨,收入竟这么高。
  “是啊,你以为呢?”何运邦吐出一口烟,缓缓说道,“你知道宁宴最贵的一桌酒席多少钱吗?五万!”
  “阿邦哥,你跟岳宁的爸爸关系这么好,就没想过一直留在港城吗?那样你就能一直拿这么多钱了。”另一个兄弟好奇地问道。
  “如果我们都想留在港城,你们哪还有机会啊?对吧?”何运邦笑着反问道。
  众人一听,心里一紧,生怕真没了机会。
  “再说了,宁宁跟鸿安签了协议,以后会跟鸿安酒店一起进内地。我们这些去过港城的人,到时候也有机会的。”何运邦掐灭烟蒂,站起身来,“走了,干活去。”
  何运邦回到厨房,午市即将开市,岳宁正在指点福运楼的厨师们。
  “国强。”何运邦喊了一声。
  罗国强赶忙放下手头的活,快步走过来。
  “咱俩一起检查一下菜品准备情况。”何运邦说道。
  “好嘞。”
  两人仔细检查了一遍,补齐了缺失的食材和调料。何运邦走到岳宁身边,说道:“宁宁,都准备就绪了。”
  恰好此时,福运楼的张经理匆匆赶来,说道:“领导和大师傅们都到了。”
  “准备开席。”
  岳宁和张经理一起前往门口迎接。
  宋自强远远地就看到岳宁穿着一身厨师服,便知道她肯定又在后厨忙活了。
  “小岳,辛苦你了。”宋自强微笑着说道。
  “局长这说的什么话?我是福运楼的子弟,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岳宁满脸笑意,客气地将众人请进店内。
  众人来到桌前,只见桌上的凉菜已经摆放整齐。
  第173章 董师傅的赞赏
  宋自强站在桌旁,目光在摆满精致凉菜的桌面和身旁那位神情严肃的老师傅之间来回游移,他问老师傅:“董师傅,您瞧瞧,这些菜做得怎么样?”
  董师傅闻言,缓缓将目光投向桌上的冷碟。只见那双飞蝶摆盘的,是薄如蝉翼、纹理清晰的鱼生,每一片都切得恰到好处,仿佛灵动的蝶翼;交颈鸳鸯是荤素搭配的冷拼,色彩和谐,造型栩栩如生;还有那用洋葱巧妙雕琢成荷花花瓣,中间轻放着晶莹海蜇的并蒂莲,让人眼前一亮。
  董师傅那张平日里刻板得如同老树皮般的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不过那笑容里透着敷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做菜啊,讲究的是实实在在的口味,可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董师傅是粤城另外一家酒楼--东方楼的总厨。
  那东方楼的前身便是解放前声名远扬的老牌茶楼和盛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