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她的动作仔细又耐心,姜云冉忽然意识到,她对待王庶人,就如同寻常大夫对待病人那般,没有半分多余的情绪。
  若当年多坚持些许年月,她继续钻研医术,或许真的能在医药一道有光明未来。
  趁着她吃点心,姜云冉一点点往前挪动。
  终于,等两块烧肉酥吃完,姜云冉也坐在了床榻之前。
  越是靠近,姜云冉越能感受到她的消瘦。
  她整个人都瘦成了一把骨头,脸颊凹陷,能清晰看到身上的骨骼轮廓。
  姜云冉无法想象,她如何在疯癫之下,还熬了这么多年的。
  王栩诺等她吃完了,才柔声说:“不能多吃了,剩下的晚上再吃。”
  王庶人想要争辩,但她说话颠三倒四,自己都说不明白,最后只能撒气地背过身去,自己扣着手上的皮肉。
  一下,一下,手指头都发红了,也不肯停下。
  姜云冉和王栩诺都没有立即开口,果然,过了些许片刻,王庶人自己又傻兮兮高兴起来。
  她开始哼起歌来。
  曲调怪异,听不出来究竟是什么歌。
  姜云冉没有询问关于恭肃皇后、皇贵太妃等任何事情,她轻轻开口:“娘娘,您喜欢蝴蝶吗?”
  歌声依旧响着,王庶人似乎没有听懂。
  王栩诺不知姜云冉因何这样问,却跟着说:“我们去抓蝴蝶好不好?”
  如此重复了三四次,王庶人才慢慢抬起头。
  “蝴蝶?”
  她那双凸出的眼睛瞪着,在幽暗的寝殿中格外惊悚。
  “蝴蝶……”
  王庶人自己又忽然唱起歌来:“蝴蝶飞,蝴蝶飞……”
  姜云冉心中一动,也跟着唱:“蝴蝶飞,飞入梦乡。”
  这是一首玉京和京郊口口传唱的儿歌,一般是父母用来哄睡孩子的。
  歌声轻灵,动听婉转。
  王庶人哼唱着,神情逐渐放松下来。
  “阿容,喜欢,蝴蝶,飞飞飞。”
  她一边唱着,一边微笑,仿佛这动听的儿歌,把她带回了曾经幸福时光。
  来之前,姜云冉查过王庶人的名字,她只是寻常宫女出身,名字也很简单。
  她叫王曼娘。
  这个阿容,肯定不是她。
  姜云冉想了想,先用儿歌陪着她一起唱,才慢慢问:“找阿容,玩,玩。”
  王曼娘脸上痴傻的笑容忽然僵住了。
  她倏然扭过头来,那双大睁的眼睛死死盯着姜云冉。
  “玩不了了。”
  王曼娘的声音带着戾气。
  “玩不了了。”
  “阿容死了,死了,死了,死了,死了。”
  她忽然开始哀嚎起来,不停重复死了两个字。
  那声音凄厉,仿佛午夜嚎叫的恶鬼,让人心惊胆战。
  王栩诺怕她爆起伤人,这就要上前安抚,但姜云冉却直勾勾盯着她,问:“阿容没有死。”
  “她只是变成了蝴蝶,飞回天上去。”
  王曼娘的声音戛然而止。
  她再度看向姜云冉,目光直勾勾的,一瞬不瞬。
  “变成,蝴蝶。”
  “蝴蝶,蝴蝶……”
  说着,王曼娘忽然嚎啕大哭起来。
  “蝴蝶不好,害死人,害死人。”
  “阿容,别去,别去。”
  之后,王曼娘颠三倒四,一直只说这几句话。
  姜云冉怕她病情加重,便没有继续追问,她同王栩诺一起从寝殿出来,温暖的阳光洒了一身。
  王栩诺只送她到垂花门,没有继续前行。
  姜云冉回过头,只道:“栩诺,你已经是个合格的医者了,下次得空,我再来看你。”
  说完,姜云冉头也不回地走了。
  只留王栩诺站在原地,呆愣了许久,才倏然笑了起来。
  阳光依旧温暖,点亮了她苍白消瘦的面容。
  “是吗?”
  她无声询问。
  “是的。”
  她自己回答。
  第132章 云冉,这满宫上下,没有人比你说话再管用的了。
  虽然王曼娘说话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但姜云冉却隐约有了答案。
  回到听雪宫,她便让宫人去请赵庭芳。
  等待赵庭芳的一时片刻中,她慢慢捋顺思绪。
  姜云冉缓缓呼了口气,取了茉莉香片,开始煮茶。
  咕嘟嘟的声音响起,赵庭芳也恰好踏入雅室。
  一阵药香扑鼻而来,姜云冉抬起眼眸,看向赵庭芳浅浅一笑。
  “你来了。”
  赵庭芳也跟着笑。
  “我来了。”
  两人相对而坐,姜云冉倒好茉莉茶,说:“今日有了新的线索。”
  她先把丹凤卫调查的线索简单说清,赵庭芳的表情越发明亮起来。
  “对于我们来说,失踪是最好的结果。”
  是的,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比彻底绝望要好得多。
  说到这里,赵庭芳略一思索,道:“根据这些线索,我们可以确定,早在阮忠良五岁时,一切就已经开始布局。”
  这一路都是赵庭芳陪着姜云冉走来,两人之间全无秘密。
  就连姜家之事,姜云冉也和盘托出,没有一丝隐瞒。
  所以,在得到线索之后,赵庭芳也迅速推断出了早年的情形。
  姜云冉颔首,道:“阮忠良当年只有五岁,未来根本无从得知,幕后之人会帮助他,无非是提前布局。而阮忠良,也不过是他们畜养的狼狗之一,从五岁时就有把柄被捏在外人手中,此生都不能挣脱。”
  “他们只能效忠,只能听命行事,只能成为那幕后之人手中的刀。”
  “包括邓恩在内,这些人都逃离不开,”姜云冉说,“所以邓恩诈死失踪,就连官身都不要了,只求一线生机。”
  赵庭芳点头,神情很严肃:“后来到了天启年间,先帝登基,事情又有了变化。”
  她停顿片刻,喘息声清晰:“阿冉,我总觉得,天启年间的事情,同先帝分不开关系。”
  的确如此。
  姜云冉说:“无论是哪件事,最后得利者都是先帝,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登基为帝,种种事端,都没能颠覆他的帝位,却把桎梏一一拔除。
  沈氏,姜氏,还有那时候的重臣们,几乎都被他换了个遍。
  从此,再无人能左右朝政,左右他皇帝的权柄。
  姜云冉叹了口气:“功高震主。”
  这四个字,沈氏不会不懂。
  奈何那时战事频繁,边关百姓民不聊生,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百姓平安,沈氏并未放弃手中的权柄。
  不是他们贪恋权势,是掌权者自私凉薄,翻脸无情。
  姜云冉同景华琰谈论先帝时候不多,但无论哪一次,景华琰的情绪里,都没有仰慕和崇敬。
  他每次都平平淡淡把父皇两个字说出口,那不过是两人最寻常的亲缘身份。
  年少时,便是仁慧太后也曾关心过他,但先帝却全然没有。
  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权柄,只有作为储君的太子,而不是自己的儿子,景华琰这个人。
  景华琰这样敏锐的人,一旦懂事,他立即就能看透先帝的虚伪无情。
  姜云冉深知,作为皇帝,景华琰要时刻表现出忠孝仁义,他不能狂妄悖逆,不能目无尊上。
  表面上说得感人肺腑,私底下却只冷冰冰说一声“父皇”。
  足矣证明,景华琰并不喜欢先帝这个人。
  姜云冉呼了口气,她道:“沈氏被立为皇后之后,明面上,陛下爱重有加,实际上后宫佳丽三千,就连皇后身边的宫女都被看中,选为嫔妃。”
  赵庭芳说:“当年沈氏势大,后宫之中不光有皇后,还有沈贤妃,即便后宫妃嫔众多,但姐妹齐心,也不会有人能越过她们。”
  的确如此。
  “所以先帝无法忍耐,最终对沈氏开刀。”
  若当年真是姜氏和沈程通敌叛国,母亲不会那样笃定姜氏是被人栽赃陷害,景华琰也不会一力追查当年旧事。
  这一切,虽然都有先皇手笔,但却还有一道身影,始终挥之不去。
  是谁呢?
  是姚氏、徐氏还是梅氏?
  亦或者,还有什么人一直隐藏幕后,浮出水面。
  两人思绪万千,相顾无言,过了许久,赵庭芳才道:“你的祖父,一定是敏锐果敢的长者,先帝登基之初,他就看透了皇帝本性,立即把宁姨送回了溧阳,隐姓埋名,与姜氏断了关系。”
  否则,姜氏覆灭,满门抄斩,因何只有宣若宁活了下来?定是姜云冉的祖父费尽心思,才保住了女儿一条命。
  奈何当年因缘际会,最终宣若宁还是盛年早亡。
  姜云冉颔首,最终长叹一声。
  再聪明又如何,还是抵不过帝王心术。
  两人说了许久旧事,说到最后,对于当年事都有了清晰的思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