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93节
新都哀侯小被病,功显君素耆(嗜)酒,疑帝本非我家子也。 6
意思是,王莽的父亲王曼从小身体就不好,母亲又是个酒鬼,我们自家都怀疑王莽不是王氏的后代。
王涉的话放到现代来看,实属无耻,在王莽政权稳固、分享高官厚禄时为何不说这些话?要背叛也不是不行,为何要污蔑人家母亲酒后乱性与人通奸?但在当时,这番话的主要意图是令刘歆放心,论证王莽非王氏后代,将王氏与王莽撇开关系,也就解惑了为什么要背叛王莽。
王涉表明心迹,刘歆也放心了。这些年来,他对王莽的感情从尊敬到恐惧,再到仇恨。他只要一想到死去的儿子刘棻、刘泳和女儿刘愔,就恨不能为儿女复仇。
因此,刘歆对王涉的政变打算没有意见,只提出一点:刘叠是自己仅存的儿子,绝不能让他冒险参加政变。
董忠和王涉同意了,既然刘叠不参加,就还须另寻同盟。司中、大赘、起武侯孙伋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司中,就是故汉的光禄勋,也负责宿卫宫廷;大赘,是新朝自创官职,有管理军队俸禄的职责。董忠应该是他的上级,就亲自找到孙伋,请他参与进来。
具体的安排大致是:大司马董忠掌握中军,卫将军王涉掌握宫廷守卫,司中孙伋掌握殿中宿卫。三人同时起事,劫持王莽,待大局稳定后投降更始帝。
应该说这个安排比较周到,但对何时起事,顶级星象大师刘歆有自己的意见:
当待太白星出,乃可。 7
就是说,等太白星“出”就行动,因为太白星主兵:
当出不出,未当入而入,天下匽(偃)兵,兵在外,入;未当出而出,当入而不入,天下起兵。 8
太白星,就是金星。因为金星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一般只能在黎明和黄昏看到它,但如果金星和太阳同时出没,被阳光掩盖,肉眼就看不见了。古人看见金星时,称之为“出”,看不见则称为“入”或者“伏”。刘歆精通星象,对太白星的出入规律颇为掌握,知道太白星不久将出,为了万无一失,他认为应在太白星出的时候发兵才稳。
董忠、王涉都是笃信星象之人,刘歆又是最顶尖的学者,就都同意了。
于是,政变虽然准备就绪,但却延宕未发。孙伋突然被几位高官、皇亲拉入这一图谋,诚惶诚恐,非常害怕。回到家后,吓得脸色都变了,饭也吃不下。他妻子陈氏觉得奇怪,不免询问一番。孙伋一开始不说,最终还是告诉了她。
政变是大逆之罪,如果失败,孙氏、陈氏两家都会被捕杀。陈氏很害怕,就又告诉了弟弟陈邯。陈邯一听,何必为这些事情惹上杀身之祸呢?就直接找到姐夫孙伋,晓以利害,劝他要顾及家族,不要冲动。
七月,孙伋和陈邯一起告发了董忠等人的图谋。因为是董忠找的孙伋,所以在举报中,董忠被描述成主谋。王莽大惊,立刻派人分头去捉拿。
董忠正在讲武练兵,突然来了使者急召他进宫,他的属下护军王咸提醒道,久不发兵,是不是泄密了?不如斩杀使者,直接带兵杀进去。
由此可见,虽然是几位大臣的密谋,但政变至少已经部署到部分中层将官,也得到了这些军人的支持。所以,王莽确实已经被很多人抛弃了。
但董忠没有听,大概觉得猝然发兵,没有必胜的把握,就和王咸交代了一番,跟着使者进宫。走到禁省,他发现王涉、刘歆也都被召见,显然是泄密了。正想着,中常侍 9 恽走了过来。对这个人,刘歆可不陌生,当年女儿刘愔被迫自杀,直接原因就是 恽和刘愔“谈话”。而现在,这个爪牙又要故伎重演,前来斥责他们几个了。
果然, 恽一开口,董忠等人就知道事情全部泄露,抵赖已无意义,就都认罪了。跟着过来执行逮捕的几个宫中内侍中黄门拔出剑来,准备押解他们,剑光肃杀,令气氛陡然紧张。董忠大概知道不免一死,恰好他是从中军那边过来,还带着佩剑,于是拔出剑来打算自杀。
因为气氛高度紧张,侍中王望一见董忠拔剑,还以为他要拒捕,高呼,大司马要反!中黄门本来就拔剑在手,听得一个“反”字,立刻冲上前将董忠格杀。血肉飞溅,在一旁的刘歆、王涉被吓得不轻。
宫外,王咸等人预感事情不妙,就带着中军兵马前来,正好听说大司马突然被几个中黄门所杀。在未闻王命的情况下,主官被宦官所杀,对军人是一种侮辱,大批军人涌到黄门郎执勤的衙署,纷纷拔剑张弩。一场已经被破获的政变,眼看有激发出兵变的危险。
惊险时刻,皇后的父亲,正在例行巡视郎署的宁始将军史谌,赶忙站出来告诉大家,说大司马突发狂病才被诛杀,请大家不要紧张,放下兵器,回到军营。
宁始将军也是高级将领,他既然发话,大部分军人也就退去,一场危机解除了。
王莽知道董忠已死,鉴于他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反而成了政变主谋 10 ,感到愤怒,下令虎贲们用“斩马剑”也就是尚方所制造的“尚方宝剑”,将他的尸体砍成尸块,盛在竹篮里,一边示众一边喊“反虏出”。 这也是厌胜的做法,董忠的宗族成员就像当年翟义家族一样,被撒上浓醋、毒药、匕首、荆棘,全部活埋,以示最毒辣的诅咒,令其家族在地下也无法翻身。
但对于董忠的中军部下,王莽不敢追究,说他们都是被董忠蒙骗,全部赦免。
王涉、刘歆已经自杀。不知道刘歆在死之前,是否会担忧他仅剩的儿子也将被杀,是否会想着还有许多学术工作没有完成,是否后悔非要等“太白出”。当然,太白星出的时候,确实已经兵戈四起,刘歆没有说错,但那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
一个是骨肉堂兄,一个是心腹旧臣,连他们都要谋反,王莽内心极度痛苦,也很忌讳,不敢让天下觉得自己众叛亲离,对他们的死秘而不宣,也没有扩大追究。特别是刘歆的儿子刘叠完全不知情,也没有证据参与,王莽显示了他罕见的宽容:免去刘叠五官中郎将,改为中散大夫。仅此而已。
西门君惠自然难逃一死,但他坚信自己是对的。临刑那天,他对围观的人群——不知道里面是否有他的好友桓谭——高声说道:
刘秀真汝主也。 11
国师公刘秀已经自杀,西门君惠是觉得还有一个刘秀呢,抑或不相信国师公真的死了呢?
几天后,有郎官在皇宫的钩盾土山上承露盘旁边,看见一个穿着老百姓衣服的白头发老头。一晃,不见了。
郎官们私下里说,那就是国师公刘歆,他可能成仙了。
衍功侯王嘉是王莽自杀的侄子王光之子,擅长卜卦。王莽听说了这个老头的事情后,让王嘉给占一卦。王嘉占卜后,说,不吉,陛下要小心兵火啊。
王莽内心大概已是极度苍凉,苦笑着说:你个小孩儿懂什么呢,那个老头啊,是我的皇祖父,就是成仙的王子侨,他现身是要来接我成仙呢……
11.长安保卫战
八月间,王莽听说,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谣言再次在民间传播。那就是当年翟义所说的他毒死汉平帝的事。
王路堂里,王莽大会群臣,把当日所写、曾藏在汉家宗庙的金縢策书找了出来,一边读,一边泣不成声,以表明决无杀害女婿平帝的心迹。群臣沉默着倾听。透过婆娑泪眼,皇帝发现,自从刘歆死后,朝廷里已经没有几个旧人了,他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桓谭也不见了,他因为与典乐争斗,两人都被免职,已经返回故乡沛县。
立国之初的“十一公”,如今“四辅”只剩下哀章,“三公”只剩下王邑,“四将”只剩下王盛。这三个人里,哀章贪吝,目前人在洛阳守城,未闻有什么战绩;王盛是卖饼出身,只有堂弟王邑是他硕果仅存的股肱。昆阳大战之败,虽然责任主要在王邑,但他的忠诚毋庸置疑。王莽下令把王邑召回长安,由他组建新的执政班底。
怕王邑误认为被召回是要追究昆阳失败的责任,王莽特地在诏令中谈及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我年老,嫡子都死了,打算把天下传给你。
王邑果然回来了。当然,不知是皇帝反悔,还是听了王邑对战争情况的报告后君臣兄弟二人已经无心于此,总之,并无皇帝立王邑为太子的下文。不过,王邑的确担当了新朝顶梁柱,他被拜为大司马,权势仅在皇帝之下。
他的班子里,大司徒是张邯,大司空是崔发,都是中生代里最受王莽信任的人。但他们二位擅长符命,缺乏政事经验。以前当过大司马的苗 代替了刘歆的位置,拜为国师;侯林被拜为卫将军。比起汉末新初的风流人物,这几位实属平庸之辈,并无公辅之能。
其实,平庸不平庸,亦已无济于事。去年造升仙车时,王莽已经进入一种癫狂状态,但他至少还有自信。现在的他因为战事无可挽回,忧虑得连饭也吃不下,可他并没有积极谋划,而是每天喝酒吃鲍鱼,读兵法书,想从书中找到快速退兵的法子,困了连床也不沾,就在席子上凭几而眠。日常政务完全不理,遇到急事就用厌胜之法,比如破坏汉元帝、成帝陵殿中的君臣画像,给园陵的围墙泼墨,诸如此类。
但皇帝从未有过投降的打算。
这也是他以圣王自诩的宿命。
九月 12 ,右队郡(即汉弘农郡)析县 13 的豪杰邓晔、于匡起兵,自称辅汉左右将军,守卫析县、武关的将领均不战而降,加入汉军,声势浩大。这支军队还没有和武关之外的更始军联合,就已经北上直取郡治,攻杀右队大夫(即弘农郡太守)宋纲,再向西朝着长安进军。
王莽闻讯后,惶惶不可终日,他已经无计可施。还好,又是崔发站了出来,说按照古文经学《周礼》和《左传》的记载,国有大灾难时,应该通过哭来厌胜。现在的局势,非人力能为,应该向天号啕大哭以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