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87节

  王莽从甄寻的行径悟到一件事,就是女儿确实应该嫁人才会幸福,不然,还会有第二个甄寻。他想了想,有一个年轻人他比较满意。
  那就是“四将”之一孙建的世子。孙建几乎是“四辅三公四将”里最得信任的人,较少涉足政事,专心负责军事。所以,皇帝令孙建世子带着医生,以给女儿看病的名义去拜访,希望女儿能一眼喜欢上这个年轻人。
  当这个年轻人盛装出现在她面前,她一看就明白了他此行的意图,不由勃然大怒。她吩咐取来竹鞭,狠狠鞭笞起身边无辜的侍女;鞭笞了几下,再次发病,从此卧床不起。
  孙建的世子被吓得不轻。王莽知道后,半晌无语,再也不敢提这样的事了。
  王莽在第一家庭里的失败角色,可见一斑。他越在家庭之外尽显儒家圣王的风范,自诩为道德楷模,在家中就越是苛酷冷漠残忍。儿女们不亲近他,表面上畏惧,私下里憎恨,时刻都想冲破父亲的控制,冲出家庭的牢笼。
  王莽是家庭的暴君,家人的仇人。
  第一家庭里并无多少幸福可言,王莽唯一可以获得脉脉温情的家人,想来只有姑妈王政君。
  但那也是他称帝之前的姑妈了。
  一日,负责营造的官员禀报王莽,太皇太后的宗庙已经建好。按照王莽的诏令,她的丈夫汉元帝的高宗庙已经罢祀,所以她的宗庙是单独建造的,但高宗庙的前殿被改成太皇太后宗庙的“篹食堂”,待她千秋万岁后,这就是她的神灵歆享祭品的地方。
  王莽很高兴,说,太皇太后还健在,就先不要叫作庙,篹食堂也先叫“长寿宫”吧。又问左右,太皇太后这段日子怎么样,是不是还常常乘车出游,四处游玩?
  左右称是。
  王莽于是下令择良辰吉日,在长寿宫置酒,为新庙落成贺喜,请王政君前来游玩饮酒作乐。
  他终于等到一个机会向姑妈表示一番了。自从新朝建立,万象更新,事务多如牛毛,他仍然坚持定期到常乐室 2 拜见姑妈。他知道,汉室禅让,姑妈始终心怀怨恨,特别是强行索取玉玺还闹出了不愉快。但若没有姑妈,岂能有自己的今天?岂能有新朝的肇造?而且,太皇太后的威信始终不坠,堪称新朝的“吉祥物”、老祖宗,所以,想方设法要让她开心。
  可惜,他越是努力取媚,王政君反而愈加不悦,不见他还好,见了更不高兴。刚建国时,皇帝改正朔、易服色,把内侍所穿的黑貂外衣改成黄貂,把伏日、腊日等祭祀的日期也改为新朝的正朔。但是有一天,他到常乐室拜见姑妈,惊讶地发现她正和侍从女官们祭祀饮酒,而且女官们仍然穿着汉制的黑貂。
  但这天不是腊日呀?他按汉朝的正朔算了一下,竟然恰好是正腊,是祭祀的日子。原来,太皇太后在自己的宫廷里仍然遵循着汉朝正朔,以示念念不忘。
  王莽感到懊丧,又无法干涉,只能默默忍受。这次建成宗庙和长寿宫,等于提前告诉姑妈她身后将会以何种规格被祭祀,在深信鬼神的时代,这是一种大孝。
  果然,王政君听到消息后,露出难得的喜悦神色。既定的日子到了,皇帝早已经安排妥当,长寿宫修饰崭新,案上馔食精洁,台下舞乐齐备。太皇太后的车驾一停,王莽亲自接引。王政君兴致勃勃地踏入长寿宫,抬头看见文栋绣柱,墙壁散发出香气,脸色确实很高兴。
  忽然,她停住脚步,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她问,这长寿宫莫非是高宗庙的前殿?你们是把元帝庙罢祀,“砸了重新装修”,布置成所谓的长寿宫?
  王莽承认了。
  王政君大惊失色,当场泣不成声,说道:“这是汉家宗庙,都有神灵,为什么要破坏!假如鬼神无知,那你给我立庙有何用?假如鬼神有知,知道我是高宗的妻妾,却辱没了先帝庙堂,摆设吃喝,该会怎么看我啊?”
  王政君的气愤在于,王莽当安汉公的时候尊汉元帝为高宗,并亲口向她许诺,待她去世后以汉家礼仪配祀高宗庙。现在新朝建立,高宗庙废毁,那么即便把自己捧为至尊,却和丈夫已无关系,怎能不伤心!
  一场欢宴不欢而散。
  王政君对身边的人感慨说:“此人嫚神多矣,能久得佑乎! ” 3
  但对王莽而言,即使侮僈神灵,那也是汉家神灵,与自家无关。汉家神灵确实也没能护佑王政君多久,到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二月,八十四岁的王政君去世。这个年龄在21世纪也属于高寿了。
  遵照王政君遗愿,她与丈夫汉元帝合葬渭陵。但依新朝法度,她是新室文母,不必是汉家媳妇,因此王莽下令以汉元帝配食她的宗庙,并在她和元帝的坟墓之间凿了一道沟,以示区隔。
  扬雄又被委任一道重要任务,为王政君作诔文。这篇四字诔文虽然回忆了王政君的一生,实际上是颂扬王莽,因为王政君这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博选大智 ” 4 ,选中了王莽。
  王政君的去世,使得王氏家族与刘氏汉家的最后一道羁绊也断绝了。这几十年,她尽享荣华高寿,几乎未吃过真正的苦头。她在汉元帝那里固然不得宠,但得到了尊重,所以终生爱着汉元帝,并在无尽的回忆里强化这种爱。比起当时的女性,她无疑是幸运的。
  但她该不该为汉朝的覆灭负责?她是不是王莽的同谋?
  很难给出直白的定论。
  政治家最需要的是决断力,优秀的政治家既能决断善恶,判定什么是正义和非正义,从而将政治引向更美好、更公正、更进步的方向;还能决断敌友,判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从而把自己人搞得越来越多,对手的人越来越少,最终赢得博弈。
  只具备前一种品质,算是政治哲人;只具备后一种品质,算是职业政客。如果一个人具备两种品质但只相信后一种,那他是败坏的政治家。如果两者都不具备,最好不要涉足政治,以免害人害己。
  王政君长年居于皇室至尊地位,但极度缺乏决断力,她优柔寡断,总是延宕。她昔日面对董贤的果决,只因为董贤是一个早已确定的敌人和外人,而王莽是亲戚和同盟。面对王莽从安汉公到宰衡,到居摄,到假皇帝,到真皇帝,她本应从萌芽状态就知道这一连串的动作将会抵达何方,但她似是而非地拖延到最后一刻,直至不得不交出印玺。此后,她接受了新室的尊号,又深情追忆汉室,这未必是虚伪,而正是她缺乏决断力的表现。
  归根到底,居于高位但毫无决断力,使她成为王莽最好的工具。
  一个工具人,就不必苛责了,更不必诋毁她的性别。
  她安葬之后,悲伤的皇帝称要服丧三年,预定的封禅之事暂缓,已经造好的封禅玉牒等礼器先存放在桂宫。
  她安葬之后十年,新朝覆灭。
  5.三摘尚自可
  始建国五年,王政君去世不久,一则皇帝要迁都洛阳的消息,很快传遍长安。其实早在皇帝登基前,玄龙石上有符命在先:
  定帝德,国洛阳。 5
  其实,新朝定都洛阳与其说是符命的要求,不如说是王莽的心愿。因为当时人们相信洛阳位于天下正中,而首都必须设在正中才正确。多年以后,刘秀拿着上面这六个字的符命,把都城设在了洛阳。
  但当前,长安的居民对此颇为不安,居民们不想营造屋宅,甚至有人把自家都拆了。王莽很不高兴,下诏禁止毁坏首都,并透露了迁都洛阳的日期是“始建国八年 ” 6 。
  这说明至少当下,始建国五年,王莽还没有改元的打算。
  但到了十一月,天上突然出现彗星,二十多天后才消失。忧虑的王莽想起上一年夏天,有红云从东南方升起,弥漫天际;再上一年有蝗灾,还有从池阳县报上来的灾异,说是当地出现了许多小矮人的影子,身长一尺多,有的乘车马,有的步行,过了几天才消失。
  当然,也想起了刚去世的王政君。
  灾异给新朝的灿烂光辉蒙上阴影,王莽对“始建国”的年号发生了动摇。这个年号已经用了五年,按照汉朝的惯例,每五年或六年会定期改元,以示更始。王莽也想改元,但又舍不得“始建国传亿年”的信念。
  根据这个信念,新朝将会存在万亿年,而且只有一个年号:始建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