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阮珩便抱着女儿,给她一一指认窗外的街市上那些陌生的东西。
  两个孩子生在琼州,成日里只知大山大海,哪里见过这样的繁华,因此对一切都觉得新奇,阮清虽然不像妹妹那么激动,但也忍不住不停地往帘子外面张望。
  “爹!带我去外面骑大马吧,我想到外面去看!”阮潇很快就不满足于车厢里的小窗户了。
  “这里可是扬州。”松云连忙说,“你这样野,会被人家笑话的,要安安静静待着才行。”
  “为什么要笑话?”阮潇不解地问,她和哥哥都在琼州的山上跑遍了,四处都是百无禁忌的,自然不理解城里人的讲究。
  松云也不懂怎么解释,实际上,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京城和这里的人都那么刻薄,动辄就要取笑别人没规矩,因此有些无言以对。
  阮珩笑道:“外面很冷,会冻得难受的,等开春了,爹带你们去郊外骑大马,好不好?”
  阮潇从善如流地说好,阮珩便帮她把身上穿的斗篷给重新系好了。
  两个孩子从前都没穿过大毛衣服,连夹棉的都没怎么穿过,这回路上一过岭南,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冷,第一次穿上了皮毛衣服。那两件小衣服,还是白嬷嬷和松云在路上做的。
  阮珩一行轻车简从,去琼州的时候是这样,回来的时候也是,因此,很快就到了家门前。
  阮家祖宅在扬州城边的一处乡里,流水环绕,阮正业将自家的那几间院子修葺了一番,如今远远望去,依已然树木蓊郁,虽在冬日,也不显得萧疏。
  马车被家丁迎着,一路便到了内院里,正屋门前落轿,家人们已经老早等在廊前了。
  ——————————————————
  见到魏月融到时候,松云还哭了一场。
  松云一看见他,便很兴奋地拉着两个孩子快步走到他跟前,没想到,魏月融却在他之前行了一礼,问他的安好。
  松云怔了怔,很快就明白了,因为阮珩要立他为正的缘故,他很快就会是这家里的主人了,从今往后,是该魏月融向他请安了。
  可是松云绝不能接受这样的事,他也不知为何,就因为这个流了眼泪,他连忙拉起了魏月融,哭着说:“不要,我宁愿一辈子做少爷的侧室,也不要你向我行礼。”
  魏月融没想到他会为这个哭起来,看他啜泣得厉害,连忙用帕子帮他擦了眼泪,哭笑不得地说:“你这个孩子,难道是傻的不成吗?”
  松云便像孩子一般抱住了他,靠在他的肩上,说:“在我心里,你是跟我的亲生父母一样的,我要一辈子待你好的。”
  “我知道,我知道。”魏月融说,眼中也不由得有些湿润了。
  晚上,一家人吃了团圆饭。
  阮珩的小四弟被起名叫阮瑶,阮泽、阮清和阮潇同他年纪相仿,虽然是分属叔侄,但都是三五岁的孩童,玩在一起时便不分彼此,分外融洽。阮清和阮潇一路上都有想念琼州乡邻的小玩伴们,如今有了新朋友,才终于忘怀了烦恼。
  松云还是第一次坐到家宴席面上吃饭,还有点紧张呢,不过好在没有什么会为难他的长辈,老爷对他虽然不说有多亲切,但也是很和气的,魏月融待他就更不必说,两个人坐在一处,有说有笑。
  老爷将松云的爹和姐姐也都请了过来,用招待亲家的礼节请他们一道用饭。
  阮珩心中十分感激。阮家虽然落魄,但要让老爷与昔日的家仆平起平坐,还是不免难堪。阮珩知道父亲这样做都是为了自己,一则让他与白月日后在官场互相扶助,二则是为了他与松云的小家。
  兄弟相见,自然也有许多话说。
  阮璎如今也成年了,经历了些世态炎凉,显得比从前稳重了不少,阮珩知道他近来也上进读书,心里很高兴,与他聊了许多。
  阮珵在家里这些年,虽然独居,但是膝下有子,也不觉得寂寞,看起来反倒比前些年神色舒展得多了。
  “二弟,往后家中万事,都要靠你同父亲做主了。”阮珵捧杯对阮珩说。
  阮珩连忙举杯,同阮珵对饮一杯,正打算说些什么,外面却来人报,说有外客求见。
  “是穆公子,他说,今日二少爷回家,他理应来拜见的。”来报的人说。
  是穆元陵,阮珩还怔了怔,才反应过来来是谁。
  “叫他回去,说了多次不许他来,下次他再来不要再报,直接用扫帚撵出去。”老爷厌烦地说。
  原来,幽王被囚禁之后,穆元陵也被皇帝发配到了北境充军。去年北狄进犯,朝廷一时没有可用之将,穆家虽然倒台,但在北境毕竟将名在外,多有士兵信服,因此皇帝便让穆元陵领兵。
  穆元陵本来无罪,只是受父王所累,因此朝廷上下虽然反对,但皇帝还是用了他。他果然戴罪立功,平息了北境的事端,皇帝便顺水推舟将他召回京里,想必还是怕他继续留在北境,又回拥兵自重,坐大势力,走他父王的老路。
  这也是皇帝不想赶尽杀绝的做法,如今穆元陵回京,只在兵部领了个闲职,这辈子在皇帝眼皮底下,想来折腾不出什么花样,但也能安稳过一辈子了。
  但不知为何,他一回京,却常常地来往扬州,一开始是派人往阮家送礼,后来就是逢年过节地亲自来,不过,阮家从来没有收过他的礼,也没让他的人进过门。
  “穆公子说,只求见一面,就说几句话,那样,他死也甘心了。”那报信的人又说。
  老爷难掩烦躁,叹了口气,说:“此事,由珩儿决断吧。”
  阮珩有些惊讶,不过,他也知道为何父亲会如此说。阮正业已经年迈,往后家里的事的确大部分都要归阮珩担待了。
  因此,如今穆元陵有意回头求和,今后阮珵是该继续留在家里,还是应该回到穆家,父亲想要他来拿这个主意了。
  阮珩看了看阮珵的表情,便说:“此事如何是我决断,该是看兄长的意思才是。”
  他对阮珵说:“哥,你不必顾虑别的,要是不想见他,就让他走。”
  阮珵显得放心了许多,点了点头,便吩咐家丁:“去跟他说,我同他没什么好说的,大年节下的,他要寻死,别在我家门口。”
  阮珩没想到阮珵也会说如此的狠话,不由得竟笑了起来,阮珵见状,便也自哂,家人们便都笑了起来,继续捧杯同欢。
  ——————————————————————
  过了两日,便是除夕之夜了。
  定好了,祭祖的时候,阮珩便要带着松云到祠堂里去,在族老见证下,把他的名字写在族谱里面,虽然未曾有过嫁娶的大礼,但也终究算是成全圆满了。
  前一日,松云便紧张起来了,他拿着准备好的崭新的吉服,反反覆覆地穿上又脱下,试了许多次。
  还是阮珩最终说,衣服总归就是那一套,有什么好试来试去的,便给他脱了,才终于让他安生了下来。
  夜色静谧。
  魏月融同阮正业躺在床上,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他从未想过日子会变成如今的样子,要说不满足的地方,他已经一件都找不出来了。要是在三四年前告诉他他的生活会变成如今这样,那可是天方夜谭,让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想到这里,他还兀自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阮正业问。
  “没什么,老爷,明日还要祭祖,早些睡吧。”魏月融连忙掩饰道。
  阮正业也笑了笑,又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明天,你同我一起去吧。”
  “为什么?”魏月融笑问,“难道老爷还怕一个人寂寞吗?”
  阮家族中内眷祭祖拜影,近年来都是其他各房去,因为阮正业没有续弦正室,因此他们这一房已经缺席多年了,每年都是阮正业自己带着儿子们到祠堂去。
  阮正业听了,却没有笑,而是说:“族中亲长先前一直没有同意,所以我也一直没有同你说。”
  魏月融听他的话头彷佛不同寻常,便认真地听他讲下去。
  “这些天我同珩儿商议,我们家凑些钱,把族学和祠堂都重新修葺一下,跟族长说过之后,他才终于松口了。”阮正业说。
  “同意什么?”魏月融问。
  “让我立你为正室。”阮正业说,“明天你跟我一起到祠堂去,拜了祖先,让族长把你的名字也写在我旁边。”
  魏月融好像受到惊吓一般,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
  祠堂的香花漫天,一整日都是庄重而又热闹的,拜祭祖先过后,族长就请出族谱来,把一年之中族中新添的人口都写了上去。
  其中便有了魏月融和松云的名姓,除此之外,阮清和阮潇的名字跟族中其他的新生兄弟姐妹一起,也被写在了里面。
  到了晚上,松云还有点晕晕乎乎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与阮珩往后就是正头夫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