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可能吗?
可是当问过自家大儿子后,栾秋霞更是气得心口疼。
谈家胜说,人家姑娘身子给他看了。
具体的,栾秋霞也没再多问,她怕自己被气死。
但这件事就这么不上不下的,搁置了。
她还在想着到底要怎么解决,还没想出个办法呢,现在,老二又给她直接带了个媳妇回来,栾秋霞的血压蹭蹭往上涨。
一个两个的,都不能好好正常相亲结婚吗,这么着下去,谈家的名声还要不要!
谈老太就说:“你也别急,问问那姑娘家是哪里的,找人去打听打听。明子不是那乱来的人,他把人带回家,只怕那姑娘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栾秋霞就叹气:“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问了,可那姑娘啥也不说,就说是自愿嫁给明子的。可……可是娘啊,我真不想再弄个糊涂麻缠的亲家。”
再?
沈南星还没啥反应呢,谈老太眉头就皱起来了。
“老大和那方家姑娘的事,定了?”谈老太道。
栾秋霞一脸的尴尬。
别看她刚才把那方家骂了半天,言辞中都在说她有多不想叫儿子娶方家那姑娘,还说去了好几次退亲。但重点在后头。
搁在沈南星这种不太爱在家长里短的事上动心思的,就只会觉得,栾秋霞是真不喜欢那方家姑娘,只是种种原因,现在退不了亲,她也可着急。
可搁在谈老太这儿,栾秋霞那点儿小心思就不够看了。
谈老太面色淡淡的:“已经决定了?大胜是啥想法?”
沈南星还在疑惑呢,栾秋霞就一脸尴尬地说:“大胜他,说他条件也就这样,不好挑拣人家姑娘。”
这话其实是对的。
谈家胜自己条件不怎么样,那对人家姑娘的条件,就也得放宽,不能挑挑拣拣。
但不挑拣,不代表随便一个都行。
在谈老太看来,姑娘的其他条件都是其次,最主要一点儿,得心眼儿正。
而那方家姑娘,就不是个心眼儿正的。
再不挑拣,也不能找这样的姑娘啊。大胜平日里是木讷,也不至于糊涂成这样。除非是真被人家拿捏住了把柄,又或者是他真喜欢这姑娘。
不管是哪种,都是糊涂,糊涂蛋一个!
可栾秋霞才是谈家胜的妈,是她找儿媳妇,那方家姑娘啥样子,栾秋霞已经清清楚楚了,她还是决定要结亲,那别人还能说什么?
谈老太是后婆婆,再把谈大伯当亲儿子,也终究不是亲的,人家又结婚那么多年,儿子都要娶媳妇了,她再管得太宽,会叫人厌恶的。
今儿栾秋霞来,看似是在说谈家明带回来那姑娘,实际上真正要说的,还是老大谈家胜和方庄那姑娘的婚事。
因为先前方家姑娘来老宅说的那难听话,栾秋霞必须要表态。
还是要跟方家结亲的话,就得给谈老太一个交代。至于老二谈家明和带回来那姑娘的事儿,栾秋霞还真不操心。
老二可不是老大,心里有成算着呢,就算是碰上个糊涂岳家,老二也能担得住。
被谈老太挑破,栾秋霞也有些尴尬:“娘,那方家轴的很,我真怕他们不管不顾啥都往外说,最后害了大胜一辈子。”
这是在说怕方家姑娘对外说谈家胜那啥她了,如今这流氓罪,女的豁出去不要脸面去告男的,很少说有告不赢的。
谈老太就说:“那你看着办吧。对了也跟你说一声,这距离高考没剩几天了,小南得去城里上学,认真复习复习。三礼这情况,他黏小南的很,我想来想去,只能带着三礼,跟小南一起去城里住。”
栾秋霞唬了一跳:“娘,去城里住哪儿啊?”
“我托人找的房子,租上几个月就成了。”
“那,那……”
“去城里又不是不回来的。”谈老太说,“至少每个星期,还是要回来一趟的。过不了几天就该收麦了,到时候我也回来帮着给你们做饭。”
栾秋霞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那城里的房子收拾了吗,叫悦悦和明子去帮着收拾收拾。”
谈老太也没拒绝,说道:“也喊上明子带回来那姑娘,大家一起见见。”
东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了。
现在天儿已经热了,被褥不用带厚的,只要带席子,带薄一点的铺盖就成,另外就是要带锅碗瓢盆,和几个人的换洗衣服这些。
这年头,家家户户的锅碗瓢盆也都不富余,好些人家一口铁锅破了补,补了破,那就再补,谁有钱有票去买一口新的铁锅呢。
那碗筷,也都是有数的,人口多的家庭,吃饭的碗都得轮着用。
如今五月底交着六月,正是到了农忙的时候,这边的麦子已经逐渐成熟,大太阳晒着,麦子一天一个样。
收割麦子不能太生,但也不能太熟,不然麦穗晒焦了一碰就断地里,浪费得多,这个度,做了多年农活的老农民都掌握得住。
正常来说,这边都是农历端午节前后,阳历大概就是6月上旬,开始割麦子。
如今这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
现在可没有几十年后能够精确到小时甚至是分钟的天气预报,现在连气象卫星都没有,观察云层什么的都是借用人家国外的云图。
几十年后的天气预报,也总有人吐槽说预报不准,但实际上预报是针对一个地区,而降雨可能并不会完全覆盖整个地区,觉得不准的,一般都是因为没有处在降雨的那个局部地区。
现在的话,那就是完全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气象上的预测往往会落后三四天甚至更久。
如果是在其他时候都无所谓,可在麦收时节,一旦麦子还没颗粒归仓,就开始下雨,那就麻烦大了。
淋了雨的麦子即便再晾晒,也都会发霉,会出芽,会减产。
所以现在大队都紧张着呢,既要在合适的时候收割麦子,又要防着天气有变,暴雨奇袭。
有老话说,五黄六月天,小娃的脸,说变就变。前一刻还是大太阳,后一刻就暴雨倾盆的也不在少数。
全大队的人都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抢收麦子。这个时候谈老太沈南星要搬家去城里住,着实不好叫人来帮忙。
甚至就连公社饲养场、养鱼场、供销社、榨油坊等等,所有的社办场子,也全都给工人放假回家,叫帮着大队收麦。
学校也会放至少7-10天的麦假,让学生们都回家去帮着收麦子。
在这个时候,任何事情,都要为麦收让路。
只不过现在,队里的老庄稼把式判断说,再有四五天开始全面收割麦子。
这就空出来几天时间,谈老太就决定这个时候去城里,主要是先把屋子给收拾一下,住两天看看谈礼能不能适应。
要是适应不了的话,她就带谈礼还回来住。能适应就好办了,过几天正式开始麦收,她也得回来帮忙。
现在这种时候,队上的拖拉机是不敢随便动用的,必须得停在队里,时刻准备战斗。
谈老太也就没开口去队里借拖拉机。
谈老太他们的东西说多不算太多,说少却也不少。
栾秋霞带着谈家胜谈家明谈家悦,还有谈家明带回来那姑娘韩秋梨,都过来帮着收拾东西往手推车上放。要去公社搭拖拉机,也得把这些东西给推过去。
谈老太和沈南星也算是正式见过韩秋梨了,这姑娘皮肤雪白,身段也好,笑起来一双大眼睛,可漂亮了。
只是身上那衣服,不大合身,脚上的鞋子更是旧到没眼看。
姑娘笑起来倒是落落大方的,只是在沈南星的目光落到她身上时,她不自觉地缩了一下,腰也直不起来的感觉。
沈南星的目光一触即分,立刻笑着说麻烦她也跟过来帮忙了。
韩秋梨赶紧说没事,然后二话不说就开始干活。
这一干活就看到她的手,跟她的脸可真不匹配,那是一双甚至比这个时代大多数种地劳作的妇女都更粗糙的手,像那干裂的老榆树皮,又干又硬。
光看这双手,就知道这姑娘干活是啥样的。
果然,这姑娘干起活来,比栾秋霞这个几十岁的农村妇女,以及比谈家胜谈家明他们这些男人,都更利索。
三个人都要去县城里住,收拾出来的东西可真不少,手推车上就堆了个满满当当的,还有不少东西没放下。
栾秋霞就说:“这去搭拖拉机,太多东西了,人家给不给搭啊。”
这也确实是个问题。
谈家明说实在不行,就推到县里,无非就是走一夜路,之前挖堤坝的时候,集中力量一段一段挖,把他们这边的人全都调动,派到城西里去挖堤坝,那还不是一走一夜的路。
韩秋梨也点头说道:“推车走也不累,明子白天还要上班,我来推就成,要不了一夜就到了。”
这姑娘可真是,把自己当男人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