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姜苏木死活不肯说了:“总之,就是不可能的,哥你就别问了,坏了人家清誉不好。”
  徐鹿鸣急都要被这小子给急死:“你不说,哥怎么知道,你和她真的不可能,难道你就甘心这样硬生生和她错过,以后看着她和别人相看,嫁给别人?”
  徐鹿鸣说着又冷静下来:“这倒也是,你连她是哪家的人都不敢说,连让家里人试着给你说亲你都不敢,这么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嫁给别人了。”
  徐鹿鸣字字句句都在往姜苏木心口上扎。
  姜苏木这些年跟着徐鹿鸣也算是有了许多见识,可毕竟事事都由徐鹿鸣在他前面替他挡着,心思还很单纯,哪里禁得住这样的激将法。
  他红着一双眼睛与徐鹿鸣道:“鹿鸣哥,我跟你说了,你可一定不能嚷嚷得到处都是。”
  徐鹿鸣拍胸脯跟他表示:“你放心吧,你鹿鸣哥可是以嘴严著称的,答应了别人的事,从不到处大喇叭。”
  姜苏木想起徐鹿鸣以前和曹俊虎在长丰县贩过粮,那么大的事日日面对他们都没说,心下安定了些,凑到徐鹿鸣身边说了几句话。
  徐鹿鸣听完张了张唇,怪不得姜苏木死活不说,这人家他们家好像确实高攀不起。
  作者有话要说:
  修了一点点。
  第112章
  姜苏木喜欢的姑娘很令人意外,竟然是西南大将军贺震岳贺将军的女儿,贺南鸢。
  两人是在今年开春,贺将军拿下安南,班师回朝的时候认识的。
  那时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贺将军一行人旗开得胜,意气风发地打马进城。
  贺姑娘可能常年跟父亲生活在西南驻地,并没有如京城的闺阁女子那般温婉娴静,她也着一袭红衣,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鲜衣怒马地跟着父亲的军队一块进城。
  不巧的是,刚一过城门她腰间佩剑上的剑穗,不小心掉在了地上。
  当天是姜苏木在城门口值班,见到掉在地上的剑穗,想也没想地弯下腰拾起来交给贺姑娘。
  “谢谢。”贺姑娘接过剑穗道了声谢。
  姜苏木当时就愣住了,他以为这般鲜衣怒马、英姿飒爽的姑娘势必会生得神采飞扬,气度不凡,实则不然,贺姑娘脸圆圆的,声音也甜甜的,像颗红彤彤的频果。
  一下就甜到了人心里。
  自那之后,姜苏木就有些茶饭不思。
  但他也知晓,两人的身份差距太大,一直不敢对人吐露,怕被人嘲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事小,让人家姑娘不堪其扰事大。
  不知道人前,徐鹿鸣还有信心去帮姜苏木说一说亲,这一知道人,他也感觉有些头疼。
  这三年,贺将军不惧艰难困苦,一直扎根在安南,一点一点地把安南这块难啃的毒瘴之地打了下来,让安南国王俯首称臣。
  麻风病没有兴起前,朝廷为了这多出来的国土和重建安南都护府的事,一个个摩拳擦掌都准备大干一场呢。
  贺将军这个给大楚开拓了新疆土的功臣,在京里出尽了风头,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等着巴结他家。
  京里人家最擅长的巴结就是联姻。
  贺将军年纪不轻了,三个儿子都已成婚,只有贺南鸢这个最小的姑娘如珠似宝地疼爱长大,长到现在十八了还没说亲。
  不用说,盯着贺南鸢的人肯定很多。
  他们家虽然不差,但跟这种兵马大元帅还是建功立业过的兵马大元帅比起来还是差太远,何况姜苏木就与人见过一次,人家压根就不记得他吧,毫无优势。
  徐鹿鸣想了又想,最后还是劝姜苏木:“要不咱还是算了?”
  他知晓一见钟情很难忘掉,可是一个人的一见钟情,他就是一厢情愿,压根顶不了什么事,与其继续深陷其中,还不如当断则断,省得以后更加痛苦。
  劝姜苏木坚持的也是徐鹿鸣,劝姜苏木放弃的也是徐鹿鸣,姜苏木这一刻看徐鹿鸣的眼睛复杂至极。
  徐鹿鸣面色尴尬,早知如此,他就不该多此一问。
  姜苏木垂下眼眸,黯然神伤了好久,又很缓慢地跟徐鹿鸣吐露:“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厢情愿。”
  徐鹿鸣抬起头:“嗯?”
  姜苏木期期艾艾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先前吕夫人在京里举办了个春日宴,我娘把我拉了去,贺姑娘他们一家也在。”
  这事儿徐鹿鸣知晓。
  因为京里人家吃得精脍,还有好些人只爱吃肉不爱食素,得富贵病的人不少,姜辛夷撰写了一本吃素有哪些好处的册子发到各家。
  京里人家开始时兴吃素。
  到底还是有钱,别人家吃素都是吃些时兴的青菜,京里这些人家不,他们要吃与众不同的,于是山里的野菜被卖疯了。
  春天又正好是野菜泛滥的时候,吕夫人手底下庄子不少,送了不少的新鲜野菜来,自家吃不完,就举办了个春日宴,让大家一起帮着吃,正好也给京里这些青年才俊,名门闺秀们牵线搭桥。
  赵二娘最近为着姜苏木的事儿愁都愁死了,得知吕家的宴会,哪有不把他塞过去的。
  他知姜苏木去了吕家,但在吕家发生了何事却是不知。
  姜苏木脸皮薄,只是被徐鹿鸣看着,脸就已经红了,只他话都说出了口,也没道理只言一半的,还是道:“那日京里的公子小姐们嫌只吃菜无趣,要做对子和诗来解闷。”
  贺家是京里最近的新秀,不少人都盯着他家,尤其是贺南鸢,被人盯得更多。
  可贺南鸢跟着父亲常年住在驻地,驻地里都是一群大老粗,她的哥哥们只爱打仗不爱读书,她也不喜。
  她读的书仅限识字知晓其中的意思,再深层次的就不知晓了。
  这些人要她对对子,还要她作诗,这那成啊,好半天也张不开一句嘴。
  脸红得跟熟透的苹果似的,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姜苏木在人群中看了一眼,便知贺姑娘的窘迫,想了想出言道:“对对子和作诗也没什么意思,对过去对过来都是那些句子和对子,不如来个新奇的。”
  一句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姜苏木在京里名声虽然不显,但他有个好大哥和好哥夫,自己也做着官,虽然这官也是靠哥哥谋来的,但京里人家谁不靠关系,对他还是有几分信服的。
  当下不少人问道:“什么新奇?”
  姜苏木原本想说投壶射箭一类的,但又觉得这样太过偏帮贺家,万一叫人传些有的没的,那才叫难堪。
  于是道了种他学算数时,他大哥教他的一种玩法:“跳格子算数,玩不玩?”
  大家一听,这是他们从未听过的玩法,一个个兴奋道:“玩玩玩。”
  姜苏木便拿石灰笔在地上画了格子数字,跟他们讲了讲规则,让一群人站成一排,根据他报的题目答案,跳格子。
  这考的就是脑子做题的速度,一群公子小姐们平时玩的对句子这种游戏,对于算筹,总要拿手比划比划,才能知晓答案,跳到正确数字的格子上。
  总有答得快的,答得慢的,众人跳格子跳得格外不齐,还有脑子和四肢不协调,明明想的是这个答案,但是跳的又是另外一个地方,时常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众人一下就爱上了这个新游戏,越玩越起劲,尤其是到了后面,熟悉规则后,有那脑子聪明地会跟着前面经常答对的人跳,这样他们就不用动脑子了。
  这里面玩得最好的当属贺姑娘,毕竟她在驻地要时常点兵和算粮草,算数运用得多,且四肢又协调,没一会儿就被大家推举为领头羊,仔细听姜苏木的题,带着众人跳格子。
  贺姑娘一下从众矢之的变成众星捧月,别提有多兴奋和骄傲了,带着大家赢下一局又一局,事后不少人都围着她恭维。
  姜苏木办完事本想功成身退,没想到,贺姑娘却单独把他叫住,一个劲地感谢他,得知姜苏木也是西南人,还要请他去贺府吃饭,说是要他也尝尝家乡的味道。
  徐鹿鸣听罢,一脸欣慰:“这是好事,人家姑娘都这样主动了,你可得把握住机会。”
  姜苏木苦着脸手一摊:“我倒是也想,可这麻风病一出,这机会还有没有都很难说。”
  本来人家就是与姜苏木客气客气,事后姜苏木去应了邀,这事儿就过去了,以后再见面还能做个点头之交。
  现在这麻风病一出,两个月过去,人家攒了一堆的事儿要处理,如何还记得两个月前的这场饭局。
  这倒也是,本来两人的家世地位差距就大,能促进关系的只有这一顿饭,如今连这顿饭也没了,更别谈什么以后?
  不过徐鹿鸣觉得人家姑娘既然都能主动说出邀请吃饭这种话,就算人家没有相看上面的意思,交个朋友的意思总归是有的。
  姜苏木要什么都不做的话,更寒人心。
  他勾着姜苏木的肩膀道:“你是男人,你想追姑娘就得付出,不管这事儿成不成,你不能什么都不做,正好,最近京里人家都不能走动,贺家刚上京,肯定什么都缺,贺府那条巷子,你多去跑跑,帮着人家做点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