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京城不收留乞丐,我们只得来洛阳……”
  来了洛阳没钱也敲不开医馆的门。
  姜辛夷没想到随手救个人还能救到前五品夫人和官家哥儿,这下好了,不用特意去买人打听京里的情况和学习礼仪了,他默了默问:“你识字吗?”
  “跟着其他官家哥儿在一位夫郎那里学过一些。”李净慈点头。
  “那好,你给我说一些京里的情况。”姜辛夷不会安慰人,也安慰不来,“跟了我,终有一日,你会让你爹后悔当初抛妻弃子的决定。”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这个吃人的封建王朝,如李净慈母女这般被人抛弃的数不胜数,本朝律法也制裁不了他爹。
  姜辛夷没有帮别人复仇的爱好,李净慈若有决心,只要肯好好学,总有一天,他能昂首挺胸站在他爹面前,好好地为他娘出一口气。
  李净慈一怔,眼睛红得更厉害了。
  “……”
  徐鹿鸣在绵竹县办了个化肥厂。
  上次在灰山村待了一夜,第二日他们去查看灰山村的土地,黄戴嵘看不出土地有什么不同,徐鹿鸣则是抓了把土地,利用空间解析。
  跟他猜想的一样,土里含有火山石一样的矿产成分——磷。
  还是那种杂质含量很低的沉积型精磷矿,只是由于磷的浓度太高,烧到庄稼了,所以庄稼才生长不出。
  但凡土里的磷矿少一些,这儿都是块宝地,种下去的粮食一准丰收。
  莫老汉听了徐鹿鸣的话,当场道:“对对对,我曾听我爷爷说过,以前我们这儿可是人人艳羡的地儿,种下的粮食,比别地儿收成多一倍,大家都说这是福地,后来有一次山神娘娘动怒,地动了一下,福地就变成霉地了,别人都说我们村子这是把福气享光了,所以迎来了霉运。”
  所谓的山神娘娘动怒就是地震。
  徐鹿鸣猜测地震的时候,地下的磷矿层升高,导致土壤含磷量过高。
  只是这里的人没人懂这些,把一座好好的精磷矿遗留在这儿。
  知晓前因后果,徐鹿鸣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挣大钱的机会。
  磷的用途很广,不仅可以用来做火柴,还能运用在医学、冶金、做玻璃、做陶瓷上,甚至能促进动物骨骼的发育和生长。
  以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磷能做化肥!
  当初姜辛夷给他上课的时候,提过一嘴,说古代的磷矿压根就没人发现,就算是发现了也只是拿来炼丹暴殄天物,若是找到磷矿,用来做化肥,不知道能令天下多少百姓吃饱饭。
  由于没有实物教学,徐鹿鸣也不认识磷矿,直到莫老汉拿竹笋壳在磷矿石上摩擦,他这才想起磷的燃点低,白磷在空气中都能自燃。
  经过空间验证,这火山石真是磷矿,徐鹿鸣打算把化肥搞出来。
  大楚,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没有谁不种地的。
  这种能令粮食丰收的化肥,想必没有谁能够抵得住诱惑不买,人人都需要的东西,可想而知它能有多赚钱。
  徐鹿鸣想到就去做。
  以一百文一石的价钱在灰山村收磷土,再在空间调配出合适的配方,让钱贵他们找人,按照他教的配方来调配磷化肥。
  由于磷的浓度不同,配方随时都在改变,徐鹿鸣也不怕配方被人学了去。
  刚开始,没有人相信霉村的土做出来的化肥能够使庄稼长得更好。
  徐鹿鸣也不恼,他在绵竹县找了一处种豌豆的村落,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把他们村的豌豆地都给承包了。
  下种的时候,撒上适量的磷化肥,一个月过去,冬豌豆长出幼苗。
  别人地里的幼苗稀稀拉拉,混合着草都看不出哪儿是豌豆苗,哪儿是草,而徐鹿鸣承包的豌豆村,地里的豌豆苗长得郁郁葱葱的,喜人得很。
  “哎呀,这磷化肥还当真是个好东西,看看这施了磷化肥的豌豆苗,长得真好啊,过年卖豌豆尖都能挣上一大笔吧。”
  西南人爱吃豌豆尖,做汤,下面都爱在里头搁一点,不搁,那这汤这面就没滋没味的。
  好些农户都喜冬日掐地里的豌豆尖上县城卖,种得多的一个冬下来,能卖出两件衣裳钱呢。
  “是哩,怕不止豌豆尖,来年的豌豆收成也好吧,豌豆价不贱,好些酒楼、铺子都爱收去做下酒菜,这收成要是好,开年吃喝就不愁了。”
  “都是些眼皮子浅的,豌豆值什么钱,我要买化肥去施棉花,一斤棉花六十文,一亩地多收两斤,家里娃娃明年一年吃肉的银钱都出来了。”
  每个去豌豆村看过徐鹿鸣用化肥施过豌豆苗的人回来,对化肥赞不绝口。
  商人们看到商机,陆陆续续上门。
  当然,由于是冬日,像西南这样冬天还能种菜种庄稼的地方少,化肥还没显示出它真正的作用。
  徐鹿鸣猜测,等化肥真正赚钱的时候,估计还得明年夏收去了。
  不过光是西南、江南、岭南这些冬日里能种庄稼的地方下的化肥单子,也很恐怖了。
  “……”
  灰山村。
  徐鹿鸣说一百文一石收村土。
  村里的老人起初不信,做好人也没这样做的,山里的土多的是,大人们需要,他们还能拦着他们挖不成?
  直到莫磊挑了一石去县里,当真拿了一百文回来。
  村里挨家挨户都行动了起来,日日挖土挑进县城。
  有那人多的家里,每日能挖五六石去县里,一天就是五六百文的进账。
  一个月下来,足足有十五两银子!
  这下灰山村再也不被人叫穷县了,成为绵竹县远近闻名的富县。
  别村的女子、哥儿都以嫁进灰山村为荣,甚至还有愿意不要聘礼,自动入赘灰山村的。
  原来穷得好些年都办不了一场婚事的灰山村,一个月内连着办了五六场。
  莫老汉家里更是围了七八个媒婆。
  “磊娃子,你要啥样的,知书达理的,温柔娴静的,活泼泼辣的,只要你说,就没有我们找不到的。”
  莫老汉和莫婆婆也眼含希冀地瞅着莫磊。
  由于村子穷,莫老汉二十七八上当才攒到钱取莫婆婆,生莫磊的时候,莫老汉都三十多岁了。
  如今他这个年纪放在别人家,早当爷爷抱孙子了,有些家里运势好的,太爷爷都当得。
  以前家里太穷,他没这个心思,现在家里富起来了,他和莫婆婆含饴弄孙的想法,非常强烈。
  莫磊被爹娘还有一众媒婆瞅着,脸涨成猪肝色,憋了半天憋出一句:“我不想成婚,我想去读书。”
  徐大人来村里的时候,说过一句,就是因为这里的人没人知道土壤里头的东西是个好东西,这才让他们村白白穷了这些年。
  最近他瞧着村里一日比一日好,盖房子的盖房子,娶媳妇的娶媳妇。
  夜里睡觉的时候想的都是徐大人这句话。
  如果他懂这些,他们村是不是早几年会更好,他的兄弟,是不是就不会饿死。
  是的,在莫磊后头,莫婆婆还生了一个孩子,由于缺营养,孩子生下来很弱小,勉强喂到一月半,莫婆婆没奶了,没钱买不起母羊,别人家也不愿意喂养这么小的孩子,他们连粳米都买不起,最后那孩子日日吃没有营养的糙米粥,活活饿死的。
  “你这娃子净说些胡话。”莫老汉听罢吹胡子瞪眼,“读书那是小娃娃们做的事,你都二十三了,还读什么书,你若想当官老爷,那就现在娶妻生子,让你的娃代替你去读书。”
  “可是我想自己学!”
  莫磊想得很透彻,以家里现在的情况,他的娃娃生出来必定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这样的娃娃能明白他想读书识字的缘由?能有他这种迫切想要多学一些,不至于因全村人都没见识而贫穷这么多年的这种心理吗?
  莫磊耐心跟莫老汉他们讲:“别人本事再强,不如自己强,以前家里是没机会长我读书,现在家里有机会了,何不如让我去试试,要真不行我再回来娶妻生子,不是一样的。”
  莫老汉也觉得有理,徐大人说了,他们这儿的山挖个一百多年不成问题,这么多年,他家还不得挖成个巨贾,让儿子去试试又何妨。
  “好吧,我给你两年时间,两年后不管你学没学成,你都得给我回来。”莫老汉最后还是妥协了。
  莫磊大喜过望地应下,第二日,他跑到徐鹿鸣跟前:“徐大人,我能不能跟着你学认矿产?”
  他想好了,他这个年纪去读书科举,两年能学出什么名堂,还不如就学他最想学的。
  世上像他们灰山村这样的村子,肯定有不少,他若是学会了,不仅能帮徐大人挣钱,还能像如他们村子一样,帮他们脱贫!
  徐鹿鸣对莫磊的到来十分意外,他见过到他这儿谋职的,来他跟前求财的,就是没见过要跟着他学认矿产的。
  但他转念一想,这是个机会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