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31节
刘站长眉头皱起,犯愁地想了想说:“那你就先记录着,看看晚半晌要是能修完,咱就带着丹霞去一趟。”
这老多要修的机器,要是换了别人,别说多半天儿了,就是给个一星期也未必能修完,但如果换成是颜丹霞,那肯定没问题!
他对颜丹霞特别有信心,天天看着这堆要修的机器,闹心得不行,今儿颜丹霞来了,可算是能畅快了。
颜丹霞做主力,包括赵站长在内的三人给她当助手。颜丹霞一个指令,他们一个动作。干得热火朝天,心里头却踏实。
因为颜丹霞那股镇定从容、不慌不忙的劲儿,他们就忽然有了一种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的感觉。
再加上颜丹霞效率确实高,就这么台手扶拖拉机,把发动机打着,听听声音再敲敲打打的,她就找到了症结所在,不到五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刘站长脸上也有了笑模样,心情开始放松。
这阵子这些机器在农机站里压着,他每天看着就烦心又生气,有时候真想甩手不干了,朝着上级领导大吼一声:
给农机站派来的人全是专业不对口的,说是维修工,却一个学过维修的都没有,好不容易来个高手,还抢人家编制,不给人转正!奶奶的,这叫什么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生的难为死人!
看着颜丹霞麻利却有条不紊的动作,无端地就让人的心情平和起来。
他跟颜丹霞说:“前两天小王庄的那谁跟那谁来了,跟我打听你的消息,我说不清楚,他们就托我给你带个话说,说是买不着化肥了,小王庄大队书记托你给弄点儿。”
颜丹霞手上的动作不停,她自然知道赵站长口中的那谁和那谁是谁,说:“我只是维修车间的,又不是供销科的。找我也没用,再说了,化肥减产,总共数量就那么多,给他们了,别的地方不就缺了。”
那谁和那谁是颜丹霞的奶奶和二叔。
第34章
颜丹霞的父亲七八岁起, 就被送到市里去做学徒工,之后给师傅效了几年力,就去了市里一家私人棉纺厂做维修工, 解放后公私合营, 他成了工厂的正式职工。
后来, 海州厂做基建的时候,他申请去了那边,海州厂正式成立, 他就成为了海州厂的职工。几年前,因为一次意外, 父亲去世。
临终之前,父亲让她接班,来海州厂工作,可是奶奶和二叔却以她是个丫头片子, 早晚得嫁出去为理由想要抢了这份工作。
那阵子奶奶和二叔二婶还有村里的一些亲戚, 轮番上前,又是威胁、吓骂, 又是跟她讲道理的,说什么她一个大姑娘不适合在工厂里跟那些大老爷们儿一块儿工作;说她本来就有农机站的工作, 应该把这个工作机会让给二叔;说他应该为老颜家考虑,这份工作是老颜家的,不能带到婆家去……
颜丹霞并不跟他们大吵大闹,脸上不喜不怒的,一点变化都没有,就跟她不是当事人, 谩骂的对象也不是她似的, 态度坚决、油盐不进, 说什么通通不予理会,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这些人就如一拳头打进了棉花里,如同一口痰,卡在了喉咙里,咳不上来,又咽不下去,憋的人心里头难受极了,喘气都不畅通,还不如大吵大闹来得更痛快些,搞得一辈子都靠着撒泼打滚耍赖生活的人,也几乎要发疯。
后来奶奶和二叔再跟他说话,心里面都有了阴影,必须得在心里头好好安抚自己一翻才行。
可是事关自己的利益,他们又怎么肯轻易罢休?眼看着工作的事儿不成,便又起了新的新的心思,就是想让颜丹霞每月出钱替他爸赡养奶奶。
颜丹霞父亲去世的时候,海州厂是给了抚恤金的。她并没有因为奶奶的恶劣而贪了这笔钱,而是分出去一半。
但他奶奶不死心,觉得这笔钱颜丹霞没有资格拿,都该给自己才对。
她自然是没有得逞,于是又让颜丹霞每月出养老钱。她奶奶有儿子有人口粮的,又不待见她,怎么着也轮不到自己养老,肯定也不会答应。
于是双方的梁子就彻底结下了,自从去了海州厂,颜丹霞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再也没有跟老家这些所谓的亲人亲戚联系过。
他们自然知道颜丹霞在海州厂工作,也无数次的想要去厂里找人,她当了工人,每个月拿那么高的工资,怎么能不接济一下老家呢?以前她父亲活着的时候,可是每个月最少要把一半的工资交到老家人手里的!
但是海州厂是公家单位,厂子里那么多人,在他们看来,这都是颜丹霞的人,他们无权无势人单力孤的肯定整不过她,所以每次都只能无奈地熄了心思,在心里头咒骂严丹霞,却连海州厂的大门都不敢进。
这些颜丹霞自然是不知道的,她也没有那闲工夫去猜想,只是听见他们寻求自己的帮忙,挺意外的。
可惜呀,帮不上忙。
陆陆续续有大队赶着牛车、马车或开着拖拉机把坏了的农机送过来,同时也将修好了的拉回去。
中午,派人去搭伙的公社食堂打了饭菜带回来,几人急匆匆吃饱,继续干活。
到半下午的时候,农机站里所有待修理的积压物,都已经清空。几人马不停蹄,又去了下面的大队,简直就像打仗的急行军一般,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才算是从最后一个大队赶回来。
半夜里,坐在拖拉机上,被大队的拖拉机手挨个往家里送。
颜丹霞裹进大队专门给准备的铺盖里,身下垫着玉米杆子,微微有些凉意,将鼻子、嘴巴埋进围巾里,以防止拖拉机烟囱冒出的黑烟钻进去,耳边是“突突突突”的声音,身体随着拖拉机的行进一颠一颠的,农机站的三人不知道是因为太累,还是因为冷,还是因为烟囱太呛,谁都没说话。
颜丹霞舒服地依靠着拖拉机的边沿,抬头望着月朗星稀的天空,忽然有种不知道今夕何夕之感。
快到公社的时候,前面陆续有了光亮,几人这才有些缓过劲儿来,其中一名农机站职工抱怨说:“这下可没时间干自己的事儿了,好好一个周末都搭出去了。”
他们所谓自己的事儿就是组装自行车,这是刘站长私底下联系的活儿,他们将组装的自行车都卖给县供销社,至于供销社再怎么操作,他们就不管了,说起来,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合法的,但至于怎么不合法,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这活儿是刘站长坚持要干的,当初决定干的时候,是因为颜丹霞的事儿,也是心里头堵了一口气。你不是不让转正嘛,行,我们就自己赚钱,补齐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工资差距。
这么一干,就干出甜头来了。
这么晚了,已经没有去海州市的班车了,颜丹霞便去刘站长位于县城里的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刘站长骑自行车送她去长途汽车站,坐最早一班赶往海州的长途车。
虽然是最早的一班车,但颜丹霞赶到的时候,车上已经坐满了人,没有空位了。
老乡们操着本乡方言,大声说笑聊天,座位旁边儿放了些鸡、鸭,鸡蛋、菜干等农产品。刘站长跟司机和售票员相熟,颜丹霞被安排坐到驾驶座旁边,机盖上的位置,售票员热情地拿了个用几种颜色的布拼接成的垫子过来,让她垫在屁股底下,笑着说:“这座儿挺好的,一会儿车开起来,暖和得很。”
不光暖和,要不是垫了个垫子,屁股非得烫熟了不可。
售票员是个很健谈的人,等在车里走了一圈儿,挨个儿收了票钱,就将票夹扣好,坐到靠门的售票员专用座上,跟颜丹霞聊天。
“我知道你,你姓颜,在海州大化厂上班是不是?”
售票员笑呵呵的,是个二十六七岁,微微有点胖的女同志。
颜丹霞有些诧异,她虽然隔一段时间就会往返一次,都是坐这条班车线路,但是这名售票员她还是头一回见。
颜丹霞朝她点了点头,说:“你好,我叫颜丹霞。”
售票员捂了嘴笑说:“你在咱这边还挺出名的,好多人都认识你。”
颜丹霞疑惑地看向他,自己也没做什么全县知名的事儿吧?
“说你去海州厂一年就转成正式工,一转正就拿三级工的工资,完了年年评先进,拿了一墙的奖状!海州厂要是缺了你,机器都没法正常运转了!还有啊,别人修不了的机器你都会修,说你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比那些干了好几十年的老师傅都强!”
这传言一听就是刘站长给她吹出去的,听得颜丹霞脸上直发烧,说得好像海州厂离了她就不转了似的。
她虽然自信,但也至于真觉得海州厂没她不行,她干干地笑了两声,说:“没那么厉害,就是会修点东西罢了。”
售票员却觉得她是在谦虚,说:“姐妹儿,你真给咱们女人争脸!可见,男人能干的活,咱们女人照样能干。”
颜丹霞抬抬屁股,往机盖边儿上挪了挪,只觉得屁股底下越来越烫,连忙答“是”,表示肯定她的话,然后有些生硬地转移话题。
“平时车上也这么多人吗?”
售票员回答:“就早晨这第一班车人最多。这两年政策宽松了,老乡们拿着自家的农产品出去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把这些东西拿到海州市去卖给个人,比卖给收购站多赚不少钱,所以老乡们就起大早,坐最早的班车赶去城里,下午赶最后一趟班车回来,一般都能把带过去的东西卖完。”
坐上班车的时候天还不亮,一路走,见证了天从雀黑到灰蒙蒙到逐渐大亮的过程。在颠簸、嘈杂中到了海州市长途汽车站。
颜丹霞将坐垫还给售票员,跟她道了谢,摆手告别,而后走出公交车站,在大门口附近的不远处等待公交车。
有一趟18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出发,途经长途汽车站,最终到达终点站,海州大化厂站。在公交车上晃晃悠悠,一个多小时,于上午十点钟一刻抵达了海大化厂门口。
颜丹霞提前跟车间主任林玉峰请了假,这会儿倒也不慌不忙的。
途径办公楼的时候正好看见沙厂长的车停在小广场上,颜丹霞不由得抬头往310办公室的方向看了一眼,心想着秦今朝应该也回来了。
不过在车间里干了一天的活,也没有等到张海洋来找她,特地去找林玉峰问了,林玉峰说张海洋没有来过车间,以为张海洋把这事忘了,寻思着要不要再去310一趟。
不过晚间就从刘艳娟那里听说秦今朝并没有回来。
“现在厂里头都传,说是海州厂和化工部的机械厂合作,要大规模生产废水利用装置。丹霞,那要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要让你去那边给做指导?”
颜丹霞想了想,说:“不一定,图纸是秦工设计的,零件制作他也很熟,有他在那边比我强。”
这么说着,她心里头是有些动心的。那是专业的生产机械产品的工厂,钳工、车工等的技术水平肯定比最高等级只有6级的海州厂水平要高很多,她挺想去学习的。
颜丹霞以为秦今朝还要继续留在机械厂,没想到,又过了两天,张海洋就过来车间叫她了,同时,还叫了陈向阳,说是秦今朝找他们有事儿,同时,还不忘跟林玉峰打了个招呼。
林玉峰笑呵呵,说:“小颜和陈师傅也是技改办公室的人,秦工找他们有事儿,不用跟我说的。”
张海洋也笑着说:“那哪儿行,我们秦工叮嘱我一定要和林主任你请假的!”
林玉峰笑得更开怀,说:“秦工真是个讲究人!”
他想起借调颜丹霞和陈向阳到技改小组时,秦今朝下班后提了好多东西去了家里,话说得非常客气,态度诚恳,对于把他的两员大将都带走,表示抱歉,并致谢。
按理说,这是厂里的命令,他这个车间主任只有服从的份,可秦今朝亲自上门来解释,就让他心里头非常的舒服,有被尊重的感觉。
自那以后,他就非常认可秦今朝这个人,觉得他会说话、做事讲究,是个很难让人产生恶感的年轻人,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亲自将张海峰及颜丹霞三人送到车间门口,才转回去。
张海峰带着两人一路走,一路聊天,张海峰和颜丹霞都不是爱说话的人,便显得他的话太多太密。
不过,张海峰比较会察言观色,说的话并不令人反感,且说的都是颜丹霞爱听的。
“……秦工早上才下的火车,回了宿舍梳洗,换了衣服就过来了,一听说小颜你找他有事儿,本来想过来找你的,不过正好找陈师傅也有事儿,我就自告奋勇的过来请你们,想说让他休息一会儿。”
“他找你们,我猜应该是机械厂那边的事儿,秦工多留了几天,就是在和那边协商后续合作的事情。”
张海洋不是大嘴巴,说话也有分寸,但对于无关紧要的事儿,他却可以透露一些。
这次秦工跟着出差,就给工厂干成这么大事儿,他特别替秦工骄傲--他是一门心思认定就是秦今朝干成的,要不然怎么秦今朝来海州厂之前没这些事儿,他来了之后才有的呢。
310房间里,秦今朝又对着墙上的镜子照了照,理了下尚未干透的头发,又抻了抻藏蓝色毛衣的衣角,整理穿在里面的白衬衫。就在此时,透过虚掩的门,听见了楼梯处传来的脚步声。
秦今朝等不及地敞开房间的大门,一眼就看见了走在后面的颜丹霞。
几天不见,她额头上面多了些许碎发,毛茸茸的,就像初生小鸟的毛。两根长辫子,今天没有绑在后面,而且垂在了胸前,又黑又亮的,随着身体的走动,发梢轻跳。
秦今朝又听见了自己“砰砰”的心跳声。
此时,三人都看见了,忙快步走过来,异口同声地跟他打招呼,他却好似只能听见颜丹霞的声音。
“进来吧。”
秦今朝将他们让进屋里。
310房间布局没有改变,还是以前的样子,人有习惯性的坐在操作台旁。
秦今朝先问颜丹霞,“你找我来着?”
颜丹霞点点头,说:“是有些技术改进方面的事,等下说也行,你先说吧。”
秦今朝明知道颜丹霞找他是因为公事,但听她这么说难免还是有些失落。
不过很快调整心情,说起了正事儿。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海州厂已经和化工部第二机械厂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秦今朝大概齐跟他们介绍了两家工厂合作的模式。
等两人稍微消化一下,秦今朝接着说:“所以就需要咱们这边出人去机械厂做装备量化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丹霞和陈师傅都很合适,我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