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8节
秦今朝在参观欧洲那些大化肥装置时,看到有处理尾气,使之减少尾气中污染物排放的装置,但海州厂的却并没有,这是他到大化厂后才发现的。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美国卖给我们的打包项目中,并不包含这项,是需要单独支付费用的,而我们的外汇储备有限,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考虑再三后,没有再购买这项。
秦今朝说:“其实,这些尾气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也许,咱们自己可以研制这样一种设备。”
这话一出,有人就笑,说:“秦工,你开玩笑的,咱们这里是大化厂,是生产尿素的,生产合成氨的,又不是机械设备厂,我们哪儿会研制那种东西啊!”
是啊,厂里头的技术人员对氮磷钾门儿清,但是对于机械类,都算是门外汉。
他这话一出,其他人纷纷附和。
就有人喊道:“对了,秦工,你不是在大学里也学了机械专业吗?你给咱们设计一个呗。”
“对啊,老秦,你是专业的,你试试,你要真能设计出来,解决污染问题,还能废物利用,你可是大功臣啊!”
……
七嘴八舌的话语中,有真心认为秦今朝有能力,完全可以胜任的,也有充满调侃,跟着瞎起哄的。
不管是哪种心思,秦今朝都当他们是善意的,于是有些谦虚地摆摆手,正要说话,便见开着的会议室大门口,出现个人影。
“涂主席?”
出现在门口的,是工会主席涂元材。五十五六岁的年纪,中等个子,有些胖。工会这个部门,出现在职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这位工会的最大领导在工厂里的存在感却比较低,主要是具体的工作由副主席带着下面的各位干事去完成,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秦今朝来海州厂这么久了,见他的次数极为有限。
涂主席笑了两声,说:“我正好经过,听见你们这里讨论得很热闹,又没关门,就过来听一听。”
没关门就代表着讨论的事情不涉及机密,不怕被人听,他过来听听,倒也没什么不妥当的。
秦今朝走出来,将他们讨论的问题大概地跟涂主席讲了讲。
很意外地,涂主席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表情严肃着,说:“这要是真能成,对咱们海州厂是大好事儿啊!按照你说的,一是能减少空气污染,对广大职工的身体好,二是能废物利用,回收尿素,对厂子的效益好。秦今朝同志,我建议,可以跟沈总工直接汇报,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快立项,开始研究!”
秦今朝点点头,有些感动,又非常为难,说出自己的顾虑,说:“感谢涂主席的支持,只是,这还只是个构思,真要开始研发,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的配合,不光要设计图纸,还要制造,测试……光靠我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涂主席笑着,拍拍秦今朝的肩膀,说:“怎么会是你一个人呢?你做的是有利于工厂,有利于工人的大好事儿,我们整个海州厂,海州厂的工人都是你的后盾,大家说对不对?”
“对,秦工,我们都支持你!”
涂主席:“我代表工会表个态,我们工会的同志们尽全力支持。”
说实在的,在这事儿上,工会还真起不了啥作用,但涂主席也是一番好意,秦今朝连忙答应着,又是一阵感谢。
涂主席笑呵呵地走了,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愿意来插一脚,但总归是好事儿。
待他走了,秦今朝转向大家,“那我按照涂主席说的,去找总工汇报下咱们的想法?”
“去,去!我同意涂主席的说法,是为大化厂好,为工人好的事儿,总工应该会支持的。”
“要是总工不同意,咱们联名请愿!”
……
秦今朝看着大家,握了握拳头,眼神坚定地说:“虽然我才来海州厂三个月多月的时间,还在考察期,还是个新人,但为了大化厂的利益,为了广大职工和家属的身体健康,我就僭越一回!”
“你本来就是工程师,本来就是大化厂的一员,给大化厂建言献策是每个职工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谈不上僭越,反而值得鼓励!”
秦今朝向着说话的人点点头,笑着下,而后环顾大家,有些动容地说:“有了你们的支持,我心里头踏实无比,感觉到自己肩膀上承担着的,沉甸甸的责任!不过,不能就这么凭着一个空中楼阁的想法,就去找总工,给领导平添麻烦,我想着,我先尝试着自己设计,能设计出装置的大概样子来,再去找总工,可能就好立项多了。”
众人点头,是这个道理,但是设计出秦今朝所说的装置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且不说能不能成功,就这件事情上来看,秦今朝这位同志,有想法,有担当,处事成熟,话语谦逊,说话做事都让人信服,很难让人相信他才虚23岁,是个难得的,靠谱的好同志!
会议结束,秦今朝借着去厕所的功夫,缓缓地呼出口气,嘴边浮出些笑意。他现在算是有了技术部的群众基础了,接下来会拿着以前绘制的图纸草稿,汇报到沈总工那里去。
是的,他想来想去,放弃了沙厂长,放弃了梅书记,决定从沈岳良,沈总工那里下手。
沙厂长这个人确实是技术出身,但为人趋于保守,思维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抗拒接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思想上、社会上带来的种种变化。
让他带着工人们大干特干,艰苦卓绝可以,但带领着去做技术改革,创新更新却是不行的。
秦今朝不太看好他,马上就要跨入到80年代,如果他的思想意识,不能够跟着党中央的政策走,不能跟着时代一起发展,那么终将被时代,被上级部门淘汰。
可以相信的,秦今朝如果去找沙厂长,得到的只会是让他踏实做好手头上的本质工作,不要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至于梅书记,他不懂技术,且在厂子里的群众基础不好,如果由他来推行,可能会引起一线职工们的反感情绪,反而不利于项目的进展。且他身上的某些特质,比如虚伪,比如喜欢揽权,着实让他不喜欢。
虚伪是个贬义词,但是作为领导来说,如果能一直虚伪,不被人看穿,人前人后都是一贯性的,这就能算是领导的艺术,但显然,梅书记是不行的,不然也不会有“笑面虎”这个外号;他是管党组建设的,偏要插手工厂业务,插手也可以,可他又不懂业务,纯粹一个外行指导内行,指挥得乱七八糟。
说白了,就是他自身能力不够,才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在来海州厂之前,父亲那位姓陈的下属就曾经跟他说过梅书记的情况,不过说得比较隐晦,而今才能体会到那位叔叔话中的真实含义。
这位梅书记算是个投机分子,六十年代中期,是作为工宣队的一员被派驻到吉北化工厂的,在保护吉化厂和吉化厂领导、技术人员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后来,工宣队解散,他却留了下来,靠着之前积累起来的人际关系,走到了党委副书记的职位上。
秦今朝想,他在副书记的位置上一坐好几年,说明本来并不是个爱揽权的人,只能说是忽然当了一把手,还有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懂技术的厂长在,心态便有些失衡,也有些着急了。
但不管是什么情况,秦今朝都不会选择他。
而沈岳良是除沙厂长和梅书记之外的另一股势力,说是势力并不太准确,他没有立场鲜明的拥趸,在沙厂长和梅书记之间不站队,保持着中立,不管对“本土派”的还是“外来派”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在工人和干部中间,都有较好的口碑。且从秦今朝一来海州厂,就对他非常照顾,包括帮他协调去各个车间实习的事情,还派副总工苏淮亲自带他下去等等。
之前秦今朝去沈总工办公室时,见到他办公桌上放着本倒扣着的《nature》杂志,这是国际上最知名的科学类杂志之一,刊登的内容广泛,不光光是化工,各个行业最前沿、最先进的研究结果几乎都会在上面有所体现。
虽然是去年的期刊,但能拿到这本杂志殊为不易,秦今朝是因着在化工部工作的优势,才有机会去阅读这些国外的杂志。这起码说明了一点,就是沈总工虽然身处在一个技术含量不算高的生产型企业,虽然担任了行政职务,但一直没有放弃对技术的追求,渴望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也就间接说明了,他不保守,会接受新思想,会接受变革。
再加上他是总工,也是负责生产的副厂长,是书记、厂长之下的第三人,没比他再合适的了。
从四楼回技术处办公室这一路,秦今朝走得很慢,待回到办公室门口,已经将这段时间该做什么,时间节点都理清楚了。
第13章
刚到办公室,正拿了茶杯,放些茶叶,准备倒杯水喝,处长孙辉走了进来,目光精准地落在秦今朝身上。
秦今朝立时将杯子放下,等着领导指示。
“小秦,你准备一下,沙厂长钦点,让你陪着一起去趟部里,半个小时候后就出发。”
这本就在意料之中,不过来得更早了些,秦今朝忙答应着,问:“您知道要去几天吗?”
孙辉:“时间不定,这样,你就照着三天算。”
“收到!”
孙辉传达完命令,就离开了。
有人立刻凑过来,“行啊,哥们儿,才来就陪着厂长出差了!”
秦今朝撇他一眼,那人有些讪讪。
秦今朝:“你忘了我之前是哪个单位的?”
“对哦,你就是部里出来的,这么说,厂长叫你去是,是借你的光啊……”
秦今朝挥挥手,打断他的猜测,问:“我得办什么手续?”
张海洋抢先开口,详细给他讲该去哪些部门,办哪些手续,恨不能手把手教给他。
他是很期盼秦今朝回燕市去的,每次都能给家里孩子带些海州市很难买到的好吃的,他特别喜欢看孩子见到好吃的时,那纯然欢喜的笑脸。
秦今朝迎着,连忙去办手续,去了才知道,沙厂长的秘书已经将介绍信办好了,还有粮票也帮忙一块领了。
秦今朝也没回宿舍去收拾衣物和洗漱用品什么的,他家距离化工部不远,就是没时间回家,打个电话让家里送衣物过来也方便。
他将笔记本和钢笔等放进手提包里,看了看手表,刚过去二十分,便提前去了办公楼下等着。
沙厂长专用的方头上海牌轿车已经开过来了,司机小罗在车子旁边站着,这是个二十多岁,梳着小平头,精神干练的年轻人,转业军人,是沙厂长的专属司机,归总务处小车组和厂长办双重管理。
这会儿大概是在外面站了有一段时间了,穿得又少,鼻头、脸颊都冻得发红,捣着脚在原地跳跃着。
看秦今朝站到车前不动了,便问:“你也跟着去?”
秦今朝点头,两人见过面,但没说过话,秦今朝便跟他自我介绍了下,两人搭着话,闲聊了会儿天。
不多一会儿,郭亮匆匆忙忙跑下来,看了秦今朝一眼,对他点了下头,然后对小罗说:“先送我去趟厂长家,帮着厂长拿行李。”
看出来了,这次出差,真是临时决定的。
秦今朝没在外面冻着,跟着上了车,问郭亮:“都谁去?”
郭亮:“就你,我陪着厂长。”
秦今朝点点头,又问:“厂长这次去部里是?”
郭亮笑了下,说:“回头听厂长告诉你吧。”
秦今朝便没再问了。只带了秘书还有他,想来应该不是非常重要的事儿。
沙厂长夫人已经收拾出来一个提包,叮嘱郭亮一定要提醒沙厂长按时吃饭,少抽烟。
车子又转弯儿去了男宿舍楼,等着郭亮收拾行李,等了十来分钟,又转回到办公楼下,等着郭亮上去叫沙厂长。
秦今朝看了看手表,距离他下楼来,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了。
从海州市出发开车到燕市市里,怎么也得五、六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出发,到燕市就快要下班了,那个时间,各部门基本上都不办公了,就是去了,意义也不大。
不过,秦今朝没多说什么。
郭亮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让他陪着沙厂长坐在后座。
沙厂长新剪了头发,不过显得有些疲惫,依旧是一副笑容可亲的样子,闲聊了一会儿,才转入正题,说着这次去部里的目的。
“明年年初,化工部会举行10万吨以上合成氨厂节能座谈会,我希望能争取在咱们海州厂举办。这是提高海州厂在全系统内的名气,提升地位的一次好时机。”
“节能会?”
秦今朝重复着,他的关注点放在了开这场会议的目的上,需知,这种大规模的会议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那么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能源紧缺了。
而自己研究的装置正好是与节能相关的,是不是可以结合起来呢?
秦今朝大脑飞转,微微有些激动。
旁边的沙厂长笑容维持不住了,恢复了原本严肃的样子,靠在椅背上,闭了眼睛。
他没有说带秦今朝过去,让他做些什么,秦今朝也不需问,左不过就是利用自己对化工部的熟悉,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沙厂长一路上都在闭目养神,只道路太过颠簸时睁开眼睛,看看窗外。大家都自觉地没有说话,唯恐吵到他。将近一点时,在一处国营饭店花了些全国粮票,一人要了碗素面吃。
沙厂长好像有点晕车,脸色发黄,眉头紧皱,一碗素面没吃完,拨给了郭亮,担心他路上饿,郭亮又要了一个油酥烧饼给他带着。
休息了好一会儿,重新上路,沙厂长有些顶不住,中途停车休息了三次回,用后备箱带着的油桶加了两回油,赶到燕市地界时,天已经黑了。
真不如做火车,虽然有时候会晚点,但到底不像小轿车这般颠簸,且沙厂长这个级别的,是可以坐软卧车厢的。
“领导,咱们是去办事处还是去化工部招待所?”小罗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