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2节

  图啥呢?即是做好事,也是为了赚外快。
  农机站是颜丹霞的老单位,她在农机站干了几年的编外工,不管是收割机、打谷机还是加工机器,她都修理过,将里面的结构研究得透透的,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就光听机器发动的声音,她就能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
  她来海州化肥厂工作之前,农机站的刘站长正在努力帮她争取转正机会。争取了很久,还没争到名额,她便来了海州厂。
  农机站算上站长,总共就三名员工,这三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有维修基础,干了这么些年,简单的小故障能修,但复杂一点的问题就解决不了了,颜丹霞不定期过去一趟,帮着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颜丹霞并不是义务帮忙,站长给她申请了外聘人员的工资,这倒是比申请转正名额容易多了。
  除了外聘人员工资外,还有其他外快。
  站长脑筋灵活,搞了零件组装自行车私下里往外出售,颜丹霞过去,修理完了机器,还会一起帮着组装自行车,她速度快,一人一下午就能组装三四台,顶上那三人一周的工作量了。
  站长按照组装的台数给她结钱。这两项收入加在一起,一个月的外快跟工资收入差不多。
  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跟刘艳娟说。
  颜丹霞研究了一会儿,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便将盒盖子盖好,准备明天拿到车间里去,找一条锡丝,用专业些的工具将焊点焊上去。
  第3章
  工人们消息的速度一向比在办公楼里上班的干部们滞后一些,但架不住传播得快。
  第二天上班后,颜丹霞便听见同车间的工友们也在讨论秦今朝。
  “……要我说,这人指定是犯了错儿,被贬下来的。咱就用小指头想,搁你,你愿意好好的部里干部不当,从首都跑到咱这乡下地方来吗?除非是发烧发傻了,你们说是不是?”
  有几个人同意他的观点,纷纷点头,觉得他分析得有道理。
  颜丹霞名义上的师父,厂里唯一的六级钳工康明强却不同意他的观念,他眼皮微抬,乜斜着看向表示同意的众人,拿起大茶缸子喝了口浓茶,而后慢条斯理地说:
  “你们啊,还是太年轻了,想事情想得太简单!”他吹了口茶叶沫子,见大家伙将目光转移过来,眼巴巴地等着他回答,才接着说:“在化工部能做成大领导的,哪个没有到下面工厂历练的经历?这可是我以前听老书记说的。”
  康明强海州化肥厂的前身,海县化肥厂的职工,今年五十多岁,在化肥厂干了一辈子,在钳工的岗位上干了一辈子,生在民国时期,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成了工人,如今又成了厂里唯一的可以带徒弟的六级钳工,不管技术如何,起码经历丰富。
  据他自己说,以前还是海县化肥厂的时候,他和厂里上一任书记兼厂长刘利民是肩并肩的战友,言必称老书记。
  老书记刘利民是海州厂的功勋人物,是他努力争取,多方奔走,才让大化肥项目落地海州市,才让海县化肥厂这个一个百来人的小化肥厂有机会引进来自美国的大化肥设备,成为新中国十三套大化肥项目之一,让他们这些工人们成为人人羡慕的大厂职工。
  所以,康明强提到了老书记,说服力自然就更强了。
  “你的意思就是说这人是顶着星星,下来历练的。”有人就顺着康明强的意思理解道。
  顶着星星是海州市的土话,意思就是背景强大,上面有人罩着他。
  康明强见那人是原海县化肥厂的二代职工,就点点头,对他露出个赞许的笑容,说:“那可不,人家啊,是拿咱们这里当跳板呢!”
  “那也得是咱们大化厂名气大,人家才能跑来这里,那也是给自己镀金呢!”
  ……
  他们的谈话没有收敛声音,颜丹霞自然是听到了,也没有什么赞同不赞同的。
  车间里除了她之外,都是男性,男性聊天的话题,很多时候荤素不忌,也经常会忘了她是个女性。颜丹霞从来不参与他们的话题,好的就听一听,不好的就假装没听见。
  这里是维修车间,工作氛围本来就更活泼一些,且谁说男人们不爱说些家长里短的?颜丹霞觉得,他们一点都不比那些三姑六婆差。
  厂区里的,家属院里的很多新鲜事、让人目瞪口呆的事儿,都是从他们嘴巴里头传出来的。
  从室友刘艳娟那里听到的,加上从车间工友们这里听到的,使得颜丹霞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在埋头干自己的事情,但是对于厂里的大事小情颇为知道一些。
  两者消息来源不一样,一个是由上而下的,一个是由下而上的,拼拼凑凑的,组成了一副大厂生活的画卷。
  海州化肥厂,化学工业部直属单位,工厂们最爱叫她海州大化厂,是大化肥厂的简称,用于和普通化肥厂进行区别,告诉大家,我们不一样。
  大化肥厂、中化肥厂、小化肥厂,是以产量、规模来区分的。像是之前的海县化肥厂,就是个小化肥厂。
  从这里,也能看出大化厂工人们的优越感,是啊,作为全国十三分之一,作为北方化肥产量最大的企业,他们也有优越的资本。
  这里有将近两千名员工,是个封闭的小社会,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电影院、饮食店……对于大化厂的子弟来说,他们在职工医院出生,之后在职工子弟学校上学,毕业之后回到厂里上班,然后和同事结婚,退休,在职工医院死去。
  终身在都厂区和生活区之前来回往复。
  因着工人们有工资,又因着是国家重点企业,衣食住行方面的配比供应都更丰富,使得工人们的优越感、自豪感更强。
  但这种优越、自豪感太强,变成了固步自封。
  就比如刚刚那人说来自家厂子历练是给秦今朝贴金的言语,引起了好几个人的真心赞同。
  那名原海县化肥厂的二代员工脸色有些涨红,单手把工服上衣左边口袋的扣子解开,从里面掏出一盒少了三四颗的大前门来,抽出其中一颗,递给康海强,又从工服裤子口袋里掏出一盒“白头”牌火柴,迅速划着,一手护着火,举上前,将烟点燃了。
  康海强无视着车间墙面张贴着的禁止吸烟的标牌,施施然地微微凑近,深吸一口,而后享受地微眯双眼,将口中的烟气缓缓吐出。
  他往颜丹霞的方向瞄了一眼,而后嘴边露出一丝不屑的轻笑。
  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女娃子,夸她两句技术好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连长幼尊卑都不知道,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瞧瞧,老子身边围了这么多人,就你单蹦一个,不合群!
  颜丹霞没理会康明强的目光,更不在意他在心里怎么想自己,她已经把今天上午的工作任务完成了。这会儿,她把饼干盒子拿出来,准备借用下焊工王利民的工具,将收音机小小的元器件给焊上。
  这时候,合成氨车间生产一组组长高立国匆匆小跑着进来,穿过车床、铣床、钻床、刨床,还有地面堆放着的机器、零件、钢材,直奔着颜丹霞这边而来。
  高立国跑过来,正准备开口说话,就看见了人群簇拥中,正在抽烟的康明强,他立时住嘴,朝着对方笑了下,说了句:“康师傅啊,闲着呢。”而后,也不用等回答,继续往前方的主任办公室走去。
  不多一会儿,又跟在维修车间主任林玉峰身后走出来。
  林玉峰的目光在众人面前扫了一眼,而后抽抽鼻子,皱皱眉,目光落在康明强脸上。
  康明强在主任走出来的那一刻,已经将烟熄灭了,这会儿站在车床边上,摆弄着工具,一脸认真地朝着主任方向看着,好似在等待指使一般。
  林玉峰目光从康明强身上扫过去,停在颜丹霞身上,说:“小颜,高组长说10号机组的压缩机声音不太对劲儿,你去给看看去。”
  颜丹霞应了一声,拿起自己的工具包便准备往外走。
  高立国跟林玉峰道了声“感谢”,经过康明强的时候,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又朝他点点头,这才又匆匆小跑着出去了。
  两人前后脚走出维修车间,高立国也缓口气,擦擦自己额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汗,朝着颜丹霞笑了下,说:“辛苦你了,颜师傅。本来想直接找你的,可是又怕康师傅有意见,所以就去找了林主任。你知道的,我们生产一线的就是最没地位的,你们管维修的都是爷,我们一个也惹不起。”
  他说完,又唯恐颜丹霞误会,接着解释:“颜师傅,我可不是说你,每次找你你都马上放下手头的事儿来帮我们,可有些人……”
  颜丹霞明白他指的有些人是康明强。
  因着颜丹霞技术更好,跟生产部门的配合度也更高,机器出了问题,都愿意来找她,康明强就对颜丹霞有了意见。
  按照他的想法,他是六级钳工,又是颜丹霞名义上的师傅,即便是这个徒弟只当了一年学徒工就转正,可到底也还是徒弟,哪儿越过自己这个资格老的师父,直接找徒弟的道理,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康明强对颜丹霞有意见,对合成氨车间和尿素合成车间等生产部门也有意见,但凡遇上维修的事情,总要想办法为难、拖延才好,除非是车间副主任以上级别的干部亲自出马,那他肯定会立刻做出个积极响应的姿态。
  高立国这些人也不傻,被为难了几次,也明白康明强心里头的小心思,再之后,就不敢直接找颜丹霞了,而是直接找主任林立峰,把机器故障说得严重些,让他来安排。
  林立峰是康明强、颜丹霞等人的直属领导,当然知道让谁出马才管用,自然就会安排颜丹霞。
  这样,高立国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康明强就是有气,也怪不到他头上,这是你们领导安排的,跟我没关系。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颜丹霞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但没有在意,她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误会,便问起了10号压缩机故障的外在表现。
  听高立国描述一番后,颜丹霞心里头便有谱了,大概明白症结所在,到了车间后,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
  在颜丹霞帮着生产部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正透过二楼办公室的窗户,仰望着仿佛近在咫尺,但实际却相隔百多米的造粒塔,他就是这两天被工厂职工们频繁提及的秦今朝。
  他是73年的高考生,那一年,曾经短暂地恢复了高考,他幸运地赶上了,但却出了白卷事件,导致高考终止,但高考成绩并没有作废,最后协调,改成了以高考成绩加上推荐的方式入学。他高考成绩够高,政审没问题,又有推荐,便顺利考入燕市化工大学。
  他学的是化工专业,也是化工大学相隔几年后,重开的专业。
  秦今朝和大化肥最早产生交集,是在大学二年级,也就是1974年。那一年,他作为化工技术考察团中的一员,跟随化工部基建司秦副司长一起,飞往西欧,考察了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四个发达国家的化肥工业,亲眼目睹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还有技术。
  作为一个化工专业大二的学生,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参加这种规格考察团的资格,但破例让他过来,是秦副司长的意思。他说,年轻人是化工行业的未来,让他们一起走出去,多看看,多学习,了解别国的先进技术,认识到差异和不足,更能激励年轻人的进取心。
  在得知自己即将成为考察团成员时,秦今朝就利用学校和家里的关系,找来了国内化肥产业的相关资料来参考。
  在这些国家里,他看到了能够日产千吨的合成氨设备,充分认识到,不管是产量上,成本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比人家落后了几十年,如果不能及时追赶,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而我们的国家,目前还不具备生产这种设备的能力。
  而这次的考察团就是为了接下来采购大化肥设备打前站的,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了这个计划的延后,但等到确定会引进十三套30万吨大化肥设备后,秦今朝也跟着激动不已。
  后来,他虽然没再参与化肥设备的引进、建设,但全程关注着。
  海州化肥厂作为距离首都最近的一家大化厂,他投入的目光更多,但凡化工报上有关于海州化肥厂的信息,他都会仔细阅读,为大化厂建成投产以来的成绩骄傲,也为厂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心焦。
  他76年毕业后,一直在化工部工作,到今年,终于下定决心,申请调职到海州厂,即是为自己事业上的发展,也是为着自己对于中国大化肥的期许。
  他至今都记得,自己在看到国外那些先进化肥设备时的震撼,心里头的那种落差、失落,还有心中涌动出来的不甘、报复。
  此时的他,仰望着高高在上的造粒塔,耳边听到火车鸣笛之声,满载车化肥的蒸汽火车正在启程。
  他在海州化肥厂的事业,也从现在开始,正式踏上征途。
  第4章
  一个月后,颜丹霞在维修车间见到了被工友们挂在嘴边一个月的秦今朝,
  秦今朝在各个车间学习,维修车间是他的最后一站。但颜丹霞这个名字,却是在刚到工厂不久就听说了。
  那会儿,他准备配一把办公室的钥匙,便向帮他办理入职手续的薛洋询问在哪里能配到钥匙。
  薛洋回答说,厂里没有配钥匙的,需得坐公交车到市里去。他说完,就笑了下,说:“不过,你可以请维修车间的钳工颜丹霞,颜师傅帮忙,我听人说,她有个特异功能,就是徒手配钥匙,不管什么钥匙,她只要拿过去看一眼,就凭着一把锉刀,一根钢条,就能帮你配出来,比原装钥匙还好用。”
  秦今朝立时感兴趣,便追问起来,从薛洋那里知道了很多颜丹霞的信息。
  比如,她是个女的,而且是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姑娘,没有系统学习过钳工技术,但有天分,又肯钻研,是全厂公认的,水平最高的钳工,就没有她不会修的,她那眼睛,就跟尺子似的,不管是圆的、方的、长条的,打眼一扫就知道长宽高是多少,一点误差都不带有的。
  秦今朝听到的奇人异事不少,很相信天赋这一说。他自然没有去找颜丹霞配钥匙,不过这个名字,她的这份本事却是记在了心里头。
  等一个月后,亲眼见到颜丹霞,只觉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
  这时候的她,正戴着口罩,弯腰用砂轮机打磨一个零件。
  维修车间主任林玉峰亲自带着秦今朝参观维修车间,介绍每一种设备的名称和用途,介绍每一名工人的工种、姓名。
  林玉峰之所以如此重视秦今朝,倒不是因着他是“顶着星星下来”的传言,而是因为秦今朝是被副总工苏淮亲自带过来的,虽然只是聊聊数语,让维修车间配合着秦今朝的实习,但却表明了厂总工办领导们的态度,就是非常重视秦今朝,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康明强他们的猜测十有八九是真的。
  总之,照顾好秦今朝,对他没坏处。
  “小颜,颜师傅,停一下。”
  林玉峰站在颜丹霞身后不远处喊着,然后为秦今朝介绍:“这是钳工组的颜丹霞,论专业那是没得说!”
  颜丹霞随即停住手中的动作,直起身子来,正好对上一张英俊的脸庞,身穿着崭新的深蓝色工服,嘴边挂着一丝笑容,气质沉稳,浑然不似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