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1节
八十年代新一辈
作者:傅延年
本文文案:
颜丹霞,一位技术顶呱呱的女性,凭着自己顶尖的钳工手艺,在满是男性的维修车间中立足;
秦今朝,一位年纪轻轻,满心抱负,立志做一番事业的高材生,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成为海州厂的领导层。
两人在海州化肥厂相遇,相知,相爱,互相成就,铸就大化肥厂的辉煌。
内容标签:种田文 励志 年代文 成长 姐弟恋 时代新风
主角:颜丹霞 秦今朝
其它:搞事业年代文
一句话简介:一起建设祖国
立意:拼搏奋斗成长
第1章
临近五点钟,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快下班了”,维修车间里的氛围立时更加放松,工人们纷纷加快手中的动作,开始给一天的工作收尾,而后,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
谈论着晚上食堂有什么菜,相约着晚上去灯光球场看人打球,互相问着还有没有电影票,想去看《瞧这一家子》……
等到下班铃声一响,便互相招呼着,相伴走出去,成家了的回家属院,没成家的拿着饭盆奔着食堂而去。
不多一会儿,偌大的维修车间就只剩下颜丹霞一个。她没有参与大家伙的讨论,也没有要走的意思,依旧专注地研究着手中的图纸。
她穿着洗得泛白的蓝色工服,里面穿着的白底儿黑点衬衫的领子伸出来,翻在工服的衣领上,因着身材高且瘦,工服显得格外肥大。乌油油的长头发梳成两只麻花辫,用素色手绢绑在身后,没有留刘海,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
她肤色偏白,鹅蛋脸,眼睛不大不小,两只双眼皮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和挺翘小巧的鼻头,不大不小、不薄不厚的嘴唇搭配在一起,格外相宜。只是眉毛没有经过修饰,略有些杂乱,让人一眼看去,会首先想着,哦,这真是一个挺漂亮的姑娘,要是眉毛再修一修,就更加完美了。
但显然,颜丹霞本人并没有分出心思去多关注自己的外貌,这会儿她手里头拿着自己绘制的,压缩机上排气阀部位的零件。
之前这个零件因着磨损严重造成了机器故障,颜丹霞结合着排气阀的尺寸,做了一个新的出来,据合成氨车间工人们的反馈,比原来的零件还要好用。她便想着多做出几个出来,之后陆续将所有的零件都替换下来。
她是海州厂维修车间的维修钳工,算是野路子出身,除了父亲帮她打下的基础外,基本上全靠自己自学,在看图纸、绘图方面是个弱项,所以,她一直在学习。可惜,能够参考的书籍几乎没有,海州市新华书店没有,厂里的图书馆也找不到。
不过,自去年末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社会在思想上,对待文化、书籍的态度上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颜丹霞想,将来肯定是能有的吧。
她又研究了一会儿图纸,看了看手表,已经五点四十分了,怕食堂没饭了,这才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两张饭票,又从下面的柜子里找出个通体草绿色,带着把手和盖子的饭盆,又走遍整个车间,检查了门窗、线路等,这才走出来。
刚将车间的门锁好,总务处的马良骑着三轮车从食堂方向过来,他左手扶着车把,右手端着还在滴水的饭盆,显然是刚刚吃完饭。
一看见颜丹霞便露出笑脸来,“颜师傅,才下班啊,赶紧去食堂吃饭去,今天有红烧肉,可香了,我看着好多住家属院的也过来打,你得快点,不然就吃不上了。”
颜丹霞笑着对他点点头,说:“这就去。”
马良笑呵呵,说:“颜师傅,下次你要是赶不及去吃饭,就言语一声,我帮你打回来!”
颜丹霞道了声谢,马良这才骑着三轮车走了。
马良之所以对她这么热情,不为别的,只因为需要求助颜丹霞的事情多,就比如他骑着的那辆三轮车,就是求着颜丹霞帮做的。
马良是车间的总务,管着合成氨车间一部分人,还有维修车间,一共百十来号人,这些人的劳保、福利都归他发放,从去厂里的总务处领取,再到发放到工人手里头,都是他一个人的事儿,每次一到发劳保、福利的时候就得到处去借小推车,求人办事的滋味难受得很。
后来,他就看见了颜丹霞自己组装的自行车,突发奇想,想让颜丹霞帮着用自行车改装一个三轮车,颜丹霞稍微想了想,便答应了。
马良七凑八凑的,凑齐了原料,颜丹霞手快得很,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便将三轮车给他弄好了,什么组装、拼接、电焊啊,她一个人就干了。
骑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了,一点毛病都没有,比买的三轮车还好骑,他简直就是爱不释手,对颜丹霞的本事,自然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说维修车间这些个工人,什么车工、铣工,焊工,通通都不如颜丹霞这个钳工,那真是全能全才。但也不是所有的钳工都跟她这么厉害,就比如全厂唯一的六级钳工康明强就不行,因着只有六级以上钳工才有带徒弟的资格,马良怀疑厂里就是矬子里头拔将军,就是为了有人能带徒弟,才把他给提成六级的。
照他来说,康明强那水平照颜丹霞差远了,也就仗着自个比人家老,算是建厂的元老,工龄比人家厂。
康明强今年得有五十多了吧?颜丹霞才多大,他回想了下看过的入厂资料,是1954年生人,今年25周岁。
这个年纪,就能有她现在的技术水平,着实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啊,马良摇了摇头,才是个三级钳工,每月四十元的工资,人家六级工,一个月可有六十多块呢。
可按照实际能力来说,颜丹霞是整个维修车间的技术骨干,但凡有解决不了的机器故障,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可是落在那些长舌头的妇女们嘴巴里头,就是个二十五岁还没有对象的老姑娘,她们可不管你技术是不是优秀,你到年纪了还不结婚就是最大的问题!
要不说自己跟她投缘呢,都是一样的际遇,自己一个堂堂的中专毕业生,当了个总务员,每天都是些发劳保,统计出勤、计件的琐事儿,还有代发工人们的工资和奖金,一个数字弄不好,自己就得赔钱,天天干这些,根本干不出成绩来,职级提不上去,工资就别想长!
唉,一样都是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啊!
颜丹霞自然不知道有人在心里头帮自己打抱不平。
她沿着厂路,骑着自行车,路过合成氨车间,听见里面传来机器轰鸣声。为了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车间工人们三班倒,晚班工人下午4点开始上班,这会儿刚接班不久。
前方不远处,高高耸立在蓝天白云中间的,被层层叠叠管道包围其中的,就是造粒塔,是海州化肥厂,乃至于整个海州市最高的建筑,足有八十米高。
这也是海州化肥厂最核心的区域所在,会先将化肥水抽到塔顶,而后化肥水会极速坠落的过程中,经历气体阻碍,经过热交换运动,从而蜕化成一粒粒的化肥颗粒。
这些化肥颗粒在造粒塔里装袋、风口,而后通过内部管道直接进入到大仓库里。
仓库旁边就是海州市化肥厂内部火车站,有月台、铁轨,还有三辆配属蒸汽火车,一袋袋化肥便是通过这条铁路,运往到赵北省以及燕市、津市各个城乡。
这条火车线路是繁忙的,海州化肥厂全年生产五十万吨尿素和三十万吨合成氨,每天大约都要运出大概四十车皮左右的货物。
颜丹霞每次走在厂区的路上,都会下意识抬头看看造粒塔这个庞然大物,看看周边那些钢铁铸就的森林,心里头都会涌入一股子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着,要把这些钢铁管道的结构、原理,每一个部件都搞得清楚、明白。
【作者有话说】
头一次写事业为主,男主视角比较多的文,感谢小天使们的继续支持!
解释文中频繁见到的名词:
合成氨:以天然气或者煤炭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步骤转化而成,本文中的海州化肥厂(简称海州厂,海州大化厂),所用的原料是天然气。
尿素:合成氨+二氧化碳反应而来,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大化厂:大化肥厂的简称,是按照合成氨能力划分的,≥30万吨/年合成氨,属大化肥,另外还有中化肥、小化肥之分。
第2章
在食堂里打了饭菜,难免碰到几个认识的女工友,跟人家点头笑一下就算是打了招呼,也没去凑一桌,而是去了安静的位置。快速吃完,又在食堂门口的一排水龙头下面将饭盆刷好,就准备回去宿舍了。
不远处的灯光球场里,传来“啪啪”的篮球落地声,还有参差不齐地鼓掌声、欢笑声。那里有两个篮球场,每天晚上都有人打篮球。
海州化肥厂,小二千的干部、工人,男性占了大多数,热爱打篮球的男同志不少,光是正规的篮球队,就组建了四五支,还有些临时拼凑在一起的,经常因为抢夺篮球场发生些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颜丹霞每天时间都很紧张,对篮球也不感兴趣,这些都是听舍友的刘艳娟说的。她是厂总务处的干事,因着工作原因,认识的人比较多,平时交友广阔,经常会跟着小姐妹去参加各种厂工会组织的,或者工人们自发举办的活动。她也很喜欢说话,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和颜丹霞讲讲这一天里厂里发生的大事小情。
刘艳娟乐意讲,颜丹霞也挺乐意听的,她和其他部门职工们接触得比较少,在维修车间里也很少聊天,在厂里关系好的,也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对于厂里的信息,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刘艳娟。
今天回到宿舍,她就听刘艳娟说了这么一件事儿:
“咱们厂里新调来一个人,叫秦今朝,听说是从化工部下来的,还是大学生呢!长得又高又俊又洋气!啧啧,首都来的,那浑身的气质,跟咱们这些小地方的就是不一样!把干部处的薛洋都给比下去了!”
薛洋是厂里头的风云人物,会唱歌、吹口琴,篮球打得好,据说很会扣篮,厂里但凡举办个联欢会,他肯定是主持人之一,刘艳娟经常提到他。
颜丹霞跟薛洋几乎没有接触,薛洋是干部处的,负责厂子里干部身份的职工们,而颜丹霞是工人身份,归劳资处管。
不过,像是薛洋这样的人物,全厂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颜丹霞也承认他长得浓眉大眼的,确实很俊,能把他比下去的,颜丹霞想象不出这名叫秦今朝的,到底有多好看。
刘艳娟还在兴致勃勃,说:“……他被分配到技术处了,一来就是工程师,咱们厂工程师的工资还有补贴,加起来得有小一百块了,真是又有钱又有貌!也不知道有对象了没,不过他申请的是单身宿舍,不是家属院的房子,应该是还没结婚的,对,肯定没结婚,57年生人,今年才22,可能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呢!”
这么小啊,还是个大学生。
今年是79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是78年年初入学的,得82年年初才能毕业,这人是大学生,显然上的是工农兵大学,这种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也不知道这人的水平如何,懂不懂机械绘图方面的知识。
他们维修车间跟技术处的来往挺多的,只是海州化肥厂技术处的工程师们都是研究化工的,对机械不算精通,对于工厂这套大化肥设备的了解,应该还不如她。
“呵,这下薛洋可有对手了,看他以后还傲不傲得起来。”刘艳娟撅了撅嘴巴,语气中又带着些与众不同的亲昵。
她是喜欢薛洋的,感觉薛洋也有点喜欢自己,但是呢,就是不肯表白,暗示了几次,也无动于衷。刘艳娟有些着急,不明白薛洋是不喜欢自己,还是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她身为一个女孩子,必须是要矜持的,干不出来主动追求男人的事情。
后来,她发现薛洋对待其他漂亮姑娘的态度跟自己一般无二,也是亲近的,关心的,心里头便产生了愤怒,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心里头就对薛洋生出些怨怼来。
秦今朝的信息都是从薛洋那里打听来的,他是干部处的,但凡来厂子报道,是干部身份的,都要到他们办公室办理手续,调职手续、粮食关系、户口本、档案、毕业证……都要查看、留档的。实际上,他知道的信息更多,可惜啊,不肯多透露。
颜丹霞自然不明白刘艳娟这复杂的心思。将近两千人的大厂,有人调职、入职的,也不算是个稀罕事儿,她听完了,便坐在属于自己的桌子边,拉过一个正圆形的铁质饼干盒子来,里面放着一堆被拆散了的小收音机零件,拿过摆在上面的电路图,对照着,一一检查起来。
刘艳娟把新鲜事儿讲完,躺倒在自己的床上,也没脱鞋,两只脚垂在床下,一晃一晃的,不一会儿又爬起来,去床侧属于她的木柜里翻找衣服,发出不大不小,但窸窣频繁的声音。
这些杂音,丝毫没有影响颜丹霞,她专心地摆弄着收音机里面的电路板,对照着线路图,认真地检查着。
她们所住的是个大概十五平米左右的双人宿舍,青砖地面,两张1.2米的单人铁架子床分别靠墙摆放着,左右墙面上各放着一个木质的深黄色书桌,还有同色立柜,旁边放着洗脸盆架子、靠窗的位置放了一张方桌,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只用废旧铁丝做成的小松鼠造型的花瓶,花瓶里面放着一捧明黄色的野菊花,散发着不能称之为香,却沁人心脾的味道。
两张床上,都铺着厂里发的浅粉色带大朵花的床单,浅蓝色棉布被罩,还有跟床单颜色差不多的绒面枕巾,跟其他女生宿舍一样,从地面到床铺,都收拾得整齐、干净。
但却又跟其他寝室不同,多了很多实用又精巧的小物件。比如,墙面上菱形的钢质多功能挂钩,可以同时挂衣服、挎包,甚至是钥匙等等,造型美观;还有两张书桌上各自摆放着的金属多层书架,左边书桌上的是属于颜丹霞的,最下层放置小些的杂物,比如钢笔、墨水、小刀、螺丝等等,上面两层放置书本,而右边的则属于刘艳娟,放了化妆品,发卡,皮筋、头花之类。
这些小物件都出自于颜丹霞之手,是她利用业余时间,用车间的废料改制而成的。
刘艳娟非常喜欢,就比如那件松鼠造型的花瓶,这已经是颜丹霞做的第二件了,第一件一拿回宿舍,刘艳娟就惊艳不已,又是央求,又是买好吃的,又是请吃饭的,将花瓶要来,送去给自己的好朋友作为生日礼物了。
刘艳娟很喜欢颜丹霞这个室友,从来都是安安静静的,不吵闹别人,自己吵了闹了,她也没有意见,都能专心干自己的事儿,还不小心眼,还能听自己说是非,且能制作各种实用的小东西,感觉自己生活品质都有所提高。
她很鄙视颜丹霞上一任室友,觉得那人真是愚蠢又自大。那人是因为颜丹霞是工人身份,却住了约定俗成只属于干部的两人宿舍而不忿,觉得她跟工人一起住,掉了价,那人一直就心存不满,老是找颜丹霞的茬。反正最后的结果是颜丹霞依旧住在这里,那人却气哼哼地搬走了。
说起来,刘艳娟还挺感谢那人的,要不自己哪儿来这么好的宿舍,这么好的室友?
时值9月份,阴历是8月,已经进入了秋季。北方的这个季节,早晚凉,中午热,温差很大。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可以穿裙子,也可以穿毛衣,刘艳娟想要抓住夏天的尾巴,多穿两天漂亮的连衣裙。
她是干部,坐办公室的,没有要求一定要穿工作服,跟颜丹霞这种一线工人不一样,可以穿得漂漂亮亮的。
她试穿着衣服,换上一件,就站在小圆立镜前照着,镜子太小,便是离远些,也照不到全貌,她便又跑到颜丹霞面前,问:“我明天穿这件好不好看?”
这些衣服都是刘艳娟经常穿的,颜丹霞稍微瞥一眼,便说:“好看。”
不过,颜丹霞的回答显然并不具备参考性,刘艳娟将衣柜里的五件连衣裙都试完了,也没挑出一件觉得好看的,有些丧气地说:“太土气了,赶星期天,我得去趟海州市百货大楼买新衣服去!”她转向颜丹霞:“你跟我一块去呗?”
颜丹霞:“我周日得去老家农机站。”
又去啊?自己这位室友空了就回她的原单位,他们老家乡上的农机站,去给修理机器,学leifeng做好事,也不知道图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