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然而作为谋士的李左车却并没有陈馀那么乐观了,想到如今驻扎在太原郡的人除了大名鼎鼎的韩信之外,还有张耳和刘旋,心中就难免有些不安。
  他们一个与陈馀相识已久,对他了解颇深,一个是横空出世的将星,诸如项冠、龙且、夏说他们这些老将都一一折于她的手上。
  面对如此组合,李左车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兵力远胜于他们,占据位置优越于他们而放松警惕,这天他找上赵歇和陈馀向他们提出一个建议:“大王,陈相,井陉谷窄而沟长,这就意味着汉军想要前进的话必然是车马不能并行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派三万奇兵从间道截断其辎重,命其余主力军只守不攻,如此一来,不出十日,汉军必然因为粮草短缺而饥饿疲惫,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赵歇作为李左车的主公,他对自己的谋士自然是十分信服了,听到他这么提议后,他思索一会儿便对陈馀道:“国相,广武君此计可行。”
  然而陈馀的态度却和赵歇相反,他用了一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来反驳李左车的计谋,他道:“我们现在手上足足有二十万大军,反观汉军他们不过只有几万人罢了,在这样的优势下我们怎么可能会输?”
  李左车提了一句:“昔日汉王也有五十六万大军,可依然被项王的三万骑兵给击溃了。”
  “那是因为刘邦那五十六万大军并非全都是汉军。”陈馀说,“而我们的二十万大军就不一样了,所以不可能出现同样的结果。”
  李左车皱眉,正欲说什么,结果又听到陈馀继续道,“而且我们已经拥有这么大的优势,如果仍然要用那样的诈谋奇计来跟韩信他们打的话,那么便是赢了,我们也面上无光,传出去天底下的人还不知道会怎么笑话我们胆小如鼠呢。”
  一听到陈馀这话,原本站在李左车那边的赵歇就改变主意了:“广武君,陈相所言极是,我们既然比汉军更有优势,那么不如干脆堂堂正正地和他们打一场。”
  听到“堂堂正正”这四个字,李左车的脸色微变,陈馀认为他的办法是诈谋奇计就算了,但是他没想到赵歇也是这么认为的。
  作为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李左车强忍着不悦继续劝道:“可是大王,韩信就不说了,即便是初出茅庐的刘旋,那是一个擅长以少打多的将领,即便我们的兵力远胜于他们,但是这也无法保证我们会必胜啊。”
  李左车的这番话别说是陈馀,便是赵歇也不爱听了:“广武君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陈馀也道:“不必多说,我是绝对不会同意那么做。”
  如今优势在他们,陈馀觉得不管怎么打他们都不可能输,既然如此,那么他们何不赢得漂漂亮亮的?
  一想到汉军中除了韩信之外,还有张耳和刘旋两人,陈馀就迫不及待和他们打一场了。
  陈馀和张耳是旧相识,然而两人早就反目成仇了,上次他一时不慎让张耳成功逃脱,这次他吸取了教训,绝对不会再给张耳这样的机会。
  至于刘旋?
  陈馀和她素不相识,按理来说也应该是没有恩怨的,但是谁让她偏偏是刘邦的女儿?
  当日刘邦请他与他一块共同伐楚,陈馀可以答应,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帮他杀掉张耳,刘邦明明答应了,却没有真的杀了张耳,而是找了一个酷似张耳的人把他给骗了。
  事后知道真相的陈馀怒不可遏,一直想着找机会报一箭之仇,现在刘旋来了,倒是给了他机会,他倒要看看刘邦承不承受得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刘旋:“……???”
  这还有没有天理啦?
  不知道什么叫做“冤有头,债有主”吗?
  刘旋可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刘邦的连累,但是两日之后,他们却知道了李左车向陈馀、赵歇他们提出的那条计谋,同时还知道了陈馀和赵歇都对此进行了否决。
  得知陈馀和赵歇两人否决的理由后,韩信不由嗤笑一声,刘旋也听得一脸懵,这可是生死对决,又不是点到为止,要什么堂堂正正?
  虽然陈馀他们照着李左车所说的去后不一定能够旗开得胜,但是他们以那样的理由否决了他的计谋,并且用“诈谋奇计”一词来表示嫌弃,刘旋就觉得过于离谱了。
  然而和陈馀相识且共事多年的张耳对此却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因为他所了解的陈馀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便是落难时也很难藏住脾气,更别提他现在有二十万大军在握。
  更何况李左车只是赵歇的谋士而已,并非是他的,所以也难怪他对李左车如此轻慢了。
  但凡陈馀对李左车有几分尊敬的话,他也不至于让他当众没脸。
  韩信将情报往炕几上一扔,评价道:“陈馀赵歇,不足为惧。”
  旋即他看了一眼舆图,思索片刻后他下令道,“吩咐下去,明日便拔营,全军向井陉口出发。”
  众将领一听,顿时就猜到了韩信已经想到应对赵军的办法了,纷纷应声,旋即就起身告退。
  翌日一大早,汉军便拔营往井陉口的方向出发,直到距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处韩信才下令停止前进,就地修筑营地。
  “旋儿你过来。”韩信见刘旋召至自己跟前后对她道,“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第46章 家还被偷了!!!
  三更半夜,正是人们睡熟的时候,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应该和周公约会的刘旋此时却已经从睡梦中醒来,换好了甲胄,带上穿云弓和青女剑便带上和她一样已经准备好的两千轻骑就直接出发了。
  而目的地就是赵军大营。
  不过刘旋他们今天晚上的目标并不是夜袭赵军大营,所以还没抵达目的地,他们就停止了前进,旋即刘旋下令让所有人进行隐伏。
  然后?
  然后自然是等了。
  这一等,就等到了天亮。
  此时陈馀和赵歇两人正和赵国其他的将领们汇聚一堂,虽然大家都是在睡梦中就被叫醒了,但是大概因为大战在即,所以没有谁面露疲色。
  坐在上首的陈馀正闭目养神,而其他人则在下面窃窃私语,他们昨日就已经知道韩信带兵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的地方就地扎营了,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有想到韩信会选择怎么跟他们打,半夜就有探子传消息回来说韩信在半夜就起营整兵了。
  他这是想做什么?
  在赵将们看来,韩信此举要么是睡不着起来折腾士兵,要么就是准备开打了。
  想到韩信过往的战绩,赵将们没有把他当做是无知草包,所以用脚后跟想他们都知道第一种可能性为零,也就是说——
  大战近在眼前了!
  如此一来,得知消息的赵将们哪里还睡得着?个个都麻溜地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和陈馀、赵歇他们碰头。
  不一会儿,就有士兵进来禀报说:“大王、国相,汉军渡河了。”
  一听到这话,陈馀立马睁开双眼,扭头看向赵歇后与他一同起身,然后两人大步往外走,径直登上了便楼开始观察远处的汉军。
  见汉军真的开始度过绵蔓河,赵歇扭头就问陈馀:“国相,韩信果然是让汉军渡河了,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现在就发兵?趁此机会阻止他们渡河?”
  赵军大营就驻扎在井陉口,而汉军则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的地方就地扎营,至于绵蔓河则在两军之间,和两军相隔的距离都差不多,也就是说一旦让韩信带兵渡河成功了的话,那么危险就朝他们逼近了。
  虽然赵歇之前和陈馀站在一边,反对了李左车的提议,也认为他们足足有二十万大军,怎么打都不可能输给汉军。
  但是事到临头,想起韩信以往的战绩,再想起李左车作为李牧的孙子,虽然没有征战过沙场,但是他却以谋士之身为赵国立下过不少的战功,甚至因此被封为广武君,而他却说不管是韩信还是刘旋都不容小觑。
  一想到这些,赵歇的一颗心就跳得有些不安了。
  “不着急。”和赵歇比起来,陈馀要淡定得多了,他说,“我们为什么要阻止他们渡河?”
  赵歇看向陈馀,然后就听到他继续道,“大王你忘了我前几日说的话了?韩信他们敢来,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此时的陈馀并不知道正是因为他这句话,所以韩信才敢信誓旦旦地向充当前锋去渡河的一万名士兵保证他们只管渡河,赵军绝对不会突然发兵袭击他们。
  “将军,大将军简直神啦。”隐伏于山中的李苗注意到不断渡河的汉军,以及始终一动不动的赵军大营,忍不住跟刘旋感叹道,“他是怎么能把赵军猜得透透的?”
  “聪明呗。”其实韩信并不是把赵军猜得透透的,而是把陈馀猜得透透的,不过考虑到现在指挥这二十万大军的人是陈馀,那么四舍五入也算李苗没有说错。
  刘旋说,“要不然大将军怎么会叫‘兵仙’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