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蒯彻不是那样的人,就她是爱聊闲话的呗?
  也就是刘旋不知道韩信心中所想,要不然她对于自己一边向韩信请教,一边计划着挖他的墙角一事可能就不再抱有什么愧疚之心了。
  是的,刘旋确实打算挖韩信的墙角,而这个墙角呢,当然就是蒯彻蒯先生了。
  虽然比名声,蒯彻比不上张良、范增这些谋士,但是他可是被史记誉为辩才无双的人物,曾经靠着他的辩才帮助武臣轻松夺下燕赵之地的三十余座城池。
  史书记载,蒯彻后面到了淮阴侯身边担任他的谋士后,也是因为他坚持主张武力平定齐国,这才使得采纳了他的计策的淮阴侯能够成功击溃齐楚二十万两军。
  后面汉高祖在吕后处死了淮阴侯之后,意外得知当日是蒯彻教唆淮阴侯反叛时立马就命人逮捕了他,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蒯彻会因此而被汉高祖处死的时候,他却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得汉高祖赦免了他,最后回到齐国后更是被时任齐国国相的曹参奉为上宾。
  这样一个人物,刘旋当然想收入麾下了,尤其是即便她没有撬韩信的墙角,按照历史的发展,最终蒯彻十有八九还是会和韩信分道扬镳。
  既然如此,那不如让她早日撬到她的碗里。
  蒯彻当然不知道刘旋想让他弃暗投明,但是他现在知道韩信为什么那么容易地就喜欢上刘旋了,因为接触下来他发现她和一般的同龄人还真的不太一样。
  她对如何行军打仗有经验,对如何治国安邦也有个人见解,甚至她有极大的信心认为汉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而项羽那一套落后的、旧时代的贵族制度总将会被淘汰。
  蒯彻很好奇:“如果汉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你会选择回去当一个公主?还是继续当你的将军?”
  “当然是继续当我的将军了。”
  见刘旋回答得这么斩钉截铁,蒯彻又问:“如果大王不同意呢?”
  刘旋说:“那没办法了,那我只能造我爹的反啦。”
  “……???”
  “……!!!!!!”
  一路上都在寻思着刘旋和蒯彻到底有什么好聊的韩信一进门就听到刘旋说的这句话,当场就懵住了,原本准备踏进门的脚是怎么也踏不进去了。
  站在门口的韩信一脸恍恍惚惚的神情,满脑子都在想——
  敢情他们一老一小这些天背着他就是在聊造反的事儿???
  第45章 世子之争,素来如此。
  那我只能造我爹的反啦!
  造我爹的反啦!
  反啦!
  但凡这句话是从除了刘旋之外的其他人口中说出来的,韩信都不至于那么恍恍惚惚,但是偏偏它就是从刘旋的口中说出来的!
  刘旋的爹是谁?
  是汉王刘邦!
  汉王刘邦是谁?
  是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破格提拔他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军的大王!
  结果现在他(认定的)学生要造他大王的反?
  那他应该站在谁……
  不对!
  他应该先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才对。
  一秒反应过来的韩信把原本踏不进去的脚直接踏了进去,然后开口问道:“旋儿你和先生在聊什么?”
  “大将军来了?”刘旋和蒯彻两人起身给韩信行礼,然后刘旋笑道,“聊以后的事情,我说我们汉国肯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先生听了之后就问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到时候会选择回去做一个公主还是继续当我的将军。”
  韩信说:“你肯定继续当你的将军。”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将军也。”刘旋点头道,“我就是这么回答先生的,然后他又问我如果我爹不同意让我继续当将军的话我要怎么办。”
  听到这里,韩信终于明白刘旋为什么会无缘无故说出她要造她爹的反这句话了,也多少有点理解。
  韩信和曹参等人不一样,他从前并不认识刘旋,也不知道从前的她是什么样的,所以跟现在的她接触和相处之后,韩信很确定刘旋就不是那种甘愿困在家中相夫教子,当贤妻良母的姑娘。
  所以即便只是想象,韩信都想象不出来刘旋如果真的回去当一个公主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按部就班地嫁人生子?侍奉公婆?甚至为丈夫洗手作羹汤?
  韩信觉得,刘旋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她的天地也不应该只局限于那一亩三分地。
  不过……
  韩信觉得自己能够看得出来的事情,刘邦不可能看不出来,所以他开口道:“先生问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大王怎么可能会不同意让旋儿继续当她的将军呢?”
  听到韩信这个回答,刘旋的眉毛动了动,然后就听到蒯彻道:“这世上的事情本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到时候大王真的因为某些原因不同意呢?”
  韩信说:“便是有天大的理由,大王也不可能真的枉顾旋儿的意愿。”
  如果刘旋是心甘情愿回去当公主的,那么自然无话可说了,但是如果她不是心甘情愿的,那么再怎么着,刘邦也不可能勉强她。
  心里面是这么想的韩信嘴上也是这么说的,“不提旋儿是大王的女儿了,退一万步讲,即便不是,那旋儿的将军之位也不是大王赏的,而是她凭自己的本事得来的,日后汉国如果真的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旋儿也是为大王,为汉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
  “既是如此,大王又怎么可能薄待功臣?”
  虽然自古以来就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但是韩信并不认为刘邦会是下一个越王勾践,所以这番话他说得那叫一个真心实意。
  然而韩信不知道的是,他说得越是真心实意,就越是让蒯彻感到惊讶和意外。
  当初项羽要给蒯彻和他的好友安其生爵位和食邑,为什么蒯彻和安其生都选择了拒绝?
  因为他们两人都认为项羽并非是明主。
  而蒯彻为什么要在彭城之战后主动选择了到韩信身边给他当谋士?
  那当然是基于他对韩信的认可了。
  事实上如果蒯彻不认可韩信的话,那么即便韩信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都不可能答应,因为与蠢人共事实在是人生一大折磨。
  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蒯彻对韩信十分满意,直到这会儿听到韩信说的这些话,他才突然意识到——
  他的大将军确实不蠢,但是他纯啊!
  蒯彻一直都知道韩信因为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而对他心存感激,也知道他打下的每一场胜仗除了是想要证明自己,干出一番大事业封王拜相,光耀门楣之外,也想报答刘邦当日的赏识和提拔。
  对此,蒯彻一直都没觉得有问题,因为如果韩信得了好处却压根不念着刘邦的恩情的话,那么这样的人他也不敢辅佐,不敢效忠。
  但是让蒯彻没想到的是韩信感激和效忠刘邦之余,竟然还如此的相信对方的人品?
  蒯彻:“……???”
  他说的这玩意儿是他们这帮搞政治的人有的吗?
  同样没有想到的人还有刘旋,她发誓,虽然她确实想着撬韩信的墙角,这些天也一直为此努力着,但是今天这一出可不是她安排的,韩信也不是她派人请来的。
  结果谁能够想到这世上就是有那么凑巧的事情,她前脚正好跟蒯彻聊到这件事,韩信后脚就到了,并且主动参与了这番对话,成功地在蒯彻面前暴露了自己最大的缺点!
  刘旋之所以用“最大”来形容韩信的这个缺点,不仅仅因为历史上的他最终因此而丧命,也因为但凡历史上的蒯彻早一些知道他是这样的性子,那么日后他必定不会开口劝他反叛刘邦,或者在一开始就不会极力劝他以武力平定齐国,甚至会极力劝阻韩信自立为齐国的假王。
  刘旋猜测历史上的蒯彻在劝淮阴侯反叛之前压根没想过他竟然还有那么单纯的一面,要不然也不会在被他婉言谢绝他的提议后突然就变得“疯疯癫癫”了。
  现在因为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蒯彻意外得知了韩信竟然还有如此天真的一面,那他日后在对待他的态度上还会像历史上的他对待淮阴侯一样吗?
  刘旋看着对此一无所知的韩信,心里默默地同情了他三秒,然后在注意到蒯彻的目光从韩信的身上转移到她身上时,她立马眉头微蹙,摆出了一副对韩信的话不太赞同的模样。
  对不住了,大将军。
  刘旋在心底里对韩信道,毕竟这世子之争,素来如此。
  (*^▽^*)
  ……
  与此同时,集中了二十万的兵力驻扎在井陉口的陈馀早就已经知道夏说等人已经战死,代国已经被刘邦收入囊中的事情了,要说陈馀一点都不生气那肯定是假的,毕竟失去了代国,他算什么代王?
  但是陈馀并没有因此而丧失斗志,因为失去一个代国,他仍然是赵国的国相,手上仍然集结了二十万大军。
  韩信他们要是敢来的话,那么他就一次性跟他们算清新仇旧恨,保准让他们有来无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