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奴婢听说熹妃娘娘,在恳求皇上去民间找神医给四阿哥治伤。
自从出了月子之后,思央最喜欢的就是抱着福惠,给他读书听,虽然他这个年纪还没能认字,但她找来的书都是一些寓言小则,名人故事,听听也无妨,而小福沛就放在床榻上,爬来爬去的,旁边自有宫女看着别给他磕碰到。
听了香岚的话,思央停下话,笑了出来,笑声中听不出来什么个情绪,不过她紧接着话就多有讽刺了:熹妃娘娘也是慈母之心,只不过如今四阿哥的腿都截掉了,就算是找来神医又如何,难不成还能把四阿哥的腿给长出来。
香岚也跟着掩唇一笑,然后皱了皱眉道:主子说的可不就是,只是皇上到底是心疼四阿哥,还真的是答应了熹妃娘娘的要求,派人前去了,还不知道能找个什么样的神医回来。
胤禛答应了。
思央顿了下,摇摇头道:皇上也是怜惜熹妃,毕竟她就四阿哥一个命根子。
香岚眼观鼻,鼻观心,没说话,她心里面还是默默的给主子的这话来了个解释,熹妃娘娘的年纪虽然不算太大,但这么多年来就只有四阿哥一个孩子,四阿哥废了的话,的确等于毁了她的全部心血,就算想要再生一个,也不知道有这个心,能不能有这个命。
当日思央生产,后宫的女人几乎都出动了,可见她是碍了多少人的眼,稳婆这边所有的证据指向的是裕嫔,她现在降了位份,等同于被打入冷宫,儿子被寄养在了皇后名下,但因为弘历的伤,弘昼被厌弃,皇后如果起什么心思的话,暂时也不敢翻浪。
从太后乌雅氏手中得知,稳婆的真正幕后之手是齐妃李氏,虽然弘时也因为弘历被波及,可这还远远不够。
好吧,思央仔细想了想,胤禛就这三个稍长一点的儿子,残的残了,弃的弃了,她暂且就不在这方面着手,免得动静太大,被人给注意到。
其实思央最想知道的是,那日胤禛到底有没有也参与其中。
她有一种感觉,胤禛就算没有动手的话,也有漠视,乌拉那拉氏在那次纹丝未动,却很可疑,她不认为这位皇后整日吃斋念佛就真的一心向善了,大阿哥死后,皇后多年无所出,这个年纪可以肯定是没有再生的可能了,如果她想要日后稳妥她皇后的位置,在不能生的情况下,养一个儿子在身边是很好的选择。
也不知道拿裕嫔当替死鬼,这其中有没有这位皇后的手笔呢。
一个两个的,还真的是不省心。
凝神思索片刻之后,思央道:最近后宫这些人安分了起来,熹妃和齐妃都心挂着各自的儿子,暂且就先看着吧。
是。香岚轻点了点头。
当前的情况,对思央万分有利,接下来她只需要慢慢的等待就好。
雍正元年十月,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右翼首领,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传来的消息上说,局势十分不好,驻扎西藏边军兵请求朝廷平叛。
胤禛得知这一切之后,在朝堂上大动肝火,当即下旨命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岳钟琪和抚远大将军延信前去平叛。
然而大军前去两月,传回来的是战败的消息,罗卜藏丹津在岳钟琪和延信刚到达西宁,得知消息后率军偷袭,两军立刻刀枪相交,战乱当中为保护延信,岳钟琪被罗卜藏丹津一箭射中,重伤垂危,延信慌乱当中只能匆忙撤离。
出师未捷的消息传到紫禁城,更是让胤禛震怒非常,但叛乱一日不平他心难安,紧接着又派遣了几名大将前往西宁接应延信和岳钟琪二人。
等到援军赶到的时候,延信因为要顾虑岳钟琪的伤势,再加上多方变故,竟是被罗卜藏丹津逼的不得不败退西宁城。
沿途这么一耽搁,竟然是让青海叛军统领罗卜藏丹津,和准格尔部落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联合在了一起,共同抵御清军,一时之间战事交着在一起,十分紧张。
前线传回来的消息,一直都没怎么好过。
岳钟琪保住了命,但身受重伤的他是没有办法带兵打仗了,已经被胤禛派人接了回来,同时回来的还有延信。
延信,正黄旗人,清太宗皇太极曾孙,爱新觉罗皇室中人,算起来的话和胤禛也是同一个辈分,不同的只是分支而已。
虽然延信曾被胤禛册封为抚远大将军,还派他把十四爷胤祯的抚远大将军,军印接管了下来,可胤禛并不是很信任他,否则当初怎么会让年羹尧接了另一半的兵权,其中的原因则是延信和胤祯的关系,私底下十分的要好。
这回打了败仗,岳钟琪也是为了救延信受的伤,胤禛等他们回来之后,直接将延信发落,撸了官职,但因为他好歹是爱新觉罗家的人,胤禛就革令他在家中闭门思过反省,间接的算是关了起来,同时他的子孙降为红带。
思央在得知了朝堂上的消息后,静静思索了一会儿后,秘密写了一封信让人带出了皇宫。
前线战事紧张,罗卜藏丹津和策妄阿拉布坦,如果长期的结合在一起,对清朝是一个十分大的威胁,毕竟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每一代皇帝都尽量的希望把西藏蒙古等部族安抚好,还不惜让清朝的格格远嫁和亲,万一时间长了,战争带动蒙古那些表面平和,内里不安分的人就不好了。
可是战事一直都没有多大的进展,这情况除了一开始的失去先机之外,也和带兵打仗的将领有关。
如果思央没来的话,这一战应当是年羹尧带兵,现在年羹尧已经辞官退下,岳钟琪也重伤修养,一时间能拿出来的大将还真没几个。
就算有,偌大的国土也有多个地方需要看守,也不能只顾着这边的叛乱,还要防备蒙古众部落。
然而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议让固山贝子十四爷胤祯,,带兵去前线平叛。
在这一点上,有人说十四爷曾经就带兵驻扎过西藏,还平定过准格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折腾出来的叛乱,虽然没有彻底将其剿灭,但都认为,如果派遣有作战经验的十四爷去的话,定会很快的将战事平息,也能让朝廷和百姓安心。
此话一提出来,却引得胤禛大怒。
他与几个兄弟的夺嫡之争,万分辛苦,好不容易自己赢了,兄弟们都仰着他鼻息生存,为了巩固帝位,他也不得不对亲兄弟们做各种措施。
纵然胤祯是他一母同胞他也不大打算放过现在让他放了胤祯不说,还要放他去前线,这样岂不是放虎归山,他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此事被驳回不说,还将提出建议的大臣怒斥了一顿。
一个两个的,朕都是白养了,这么一群人。
胤禛一下早朝就怒气冲冲的来到了翊坤宫。
这几日他来这边倒是很勤快。
翊坤宫内两个儿子在,大的聪明伶俐,小的虎头虎脑,看着他们两个,胤禛只觉得憋闷在胸口的怒气,都平息了些。
皇上是为了青海战事烦心。思央端了杯茶过来,好让胤禛消消气。
端过茶水,胤禛也没有在乎其他一饮而尽后,脸上还带着一丝薄怒。
平日里面为了一点儿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真的到了正事的时候,一个个的就没见出声,临到头了,馊主意倒是不少。
这个馊主意指的就是让胤祯带兵的事情吧。
如今胤禛的那几个兄弟们,大王爷胤褆在康熙还在的时候就被幽禁起来,胤禛登基也没有放了他,算是顺水推舟,前废太子胤礽同样如此,诚郡王胤祉被派去为康熙守陵墓,敦郡王胤俄也被圈了起来。
现在也就廉亲王胤祀,和固山贝子胤禟还在朝中。
当然之所以二人在,也是胤禛为了稳固人心所为,只要他抽了空子,这两个也是跑不掉的。
思央听了胤禛的一通抱怨,没有贸然的出声,胤禛现在说这一通也不过就是因为内心憋不住,可不是想要谁给自己建议。
不过
臣妾还记得皇上前些日子还说过,想要让九爷前往西宁驻扎,现在战事吃紧,怕是要往后延一延了。
胤禛眉头皱了皱,这段时间内忧外患,忙他焦头烂额,差点儿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他的确是下令让胤禟去西宁驻扎,这也是想要把他暂时外放远远的,免得他留在这里再和胤祀等人,整出幺蛾子出来,不过胤禟因为他母亲曾经是四妃之一,性子也是相当桀骜,他下了命令之后,还敢拖拖拉拉的不动身。
如今倒是好了,西宁战败,他算是逃了一劫。
若是令兄还在朝中的话,朕也不必为此头疼。胤禛突然说。
这时候想起来年羹尧的骁勇善战了,思央心中微嘲,不过在看到胤禛那眉宇间都放不下的忧色后,脸上出现了欲言又止。
这正好被胤禛看在眼中,拉过她的手温言道:瑶儿有话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