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她真诚地看着杨怀特:“我以为你对我印象不好呢。”
“哼。”杨怀特冷哼一声,捧起茶缸:“你还算有自知之明。”
罗芝试探:“那……为啥还要?”
只见杨怀特顿了一下,抿了口茶,慢悠悠地开口:“我那个大侄子什么都好,就是从小优秀惯了,心气过高,目中无人……需得找个狠人,好好治他一治。”
他白了一眼罗芝:“你这种难搞的,就正合适。”
罗芝:。
余珍霓路过茶水间,一眼瞥见罗芝和杨怀特站在走廊尽头说笑,眉眼间尽是松弛。
她心头火气直蹿,咬牙切齿低声道:“罗芝,你给我等着。”
但罗芝不等,也没打算让余珍霓有时间等,午休时间都没过,她又来搞事了。
余珍霓看着邮箱里跳出的会议邀请,眼皮直跳。
发起人:罗芝,时间:12:30pm,地点:东翼小会议室第二间。
……这比日子还有完没完了,毁灭吧,都毁灭吧。
她整个人仿佛呛了一口火,怒气翻涌,大步推门而入,可还没来得及发作,就又被卡住了。
面前赫然坐着她的大老板,维德。
余珍霓:?
她猛地转头,颈椎都拧出“咔咔”的响声,低声呵斥罗芝:“你到底要怎么样……你这个疯子!”
维德戴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干净得几乎透明,后面是一双锐利深邃的眼睛。他似乎也是突然被拉进来,目光在两个女人之间转来转去,难得流露出一点隔岸观火的好奇。
气氛紧绷,但罗芝迎着维德探究的眼神,坦坦荡荡地走了进来,这个总是低着头怯生生的实习生,此刻把背脊崩的笔直,一本正经地拿出那张余珍霓用来公开审判她的财务分析师考核标准,展示给维德看。
“感谢jenny姐这段时间的指导,经过她的提点,我努力提升自己,取得了一些贴近分析师标准的成绩。”
她微微颔首,神情认真:“上次jenny姐给我逐条分析
对比了初级分析师的考核标准,那今天我也结合具体项目做个汇报总结,也算是对jenny姐栽培的一点回馈。”
余珍霓:???
这还是那个呆头呆脑的软柿子么?
转正这么屁大点事,她竟然敢去请维德——谁给她的脸!!
她慌张地瞄了一眼维德,伸手就去拦:“你个小姑娘怎么这么不懂事?维德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小事情上,快把东西收——”说着,她伸出粗短的手,上去就要去撕罗芝手里的纸。
“没事。”维德出口阻拦,语气有些淡,闲闲地睨了罗芝一眼:“你让她说吧,我也听听。”
余珍霓的手定在半空,整张脸像被冻结。
罗芝已经落座,整整三页纸,每一行都写了标注,但她犹嫌不够,又摊开了自己的工作笔记,里面是她一页页整理、一笔笔核对的实习记录。
“我在财务组的第一个项目,是负责数据清洗,筛选用于利润分析的核心指标……当时组里争论最多的是毛利率算法,我于是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模型……”
她不慌不忙,从最初的表格讲起,到后期财报录入,建模分析……她一项项比对财务分析师的工作标准,用一场冷静且严丝合缝的演讲,把自己的成果缝进每一个标准里。
春去夏来,她终于脱下了毛线衫,只穿一件深蓝衬衫,裙摆收得利落,整个人像一根倔强的笔,她垂着眼睛,眼神却稳稳当当,平静无波,再不闪躲。
三十分钟,她就这样叭叭地夸了自己三十分钟,把财务组的工作记录说完,又回顾了过去整整三年的工作,从细小的数据整合到构建模型,所有她参与过的项目一样也没落下,讲到最后,连余珍霓都呆住了。
人怎么能有这么厚的脸皮。
余珍霓脸色难看,维德似乎听腻了,也有点不耐烦,但罗芝不管,仍然继续说,大着一种“我知道你不信,所以我讲到你信为止”的劲头。
时间到,她终于讲完。
维德看了看表,笑了。
“编出这么多冠冕堂皇的废话来污染我的耳朵,你也是不容易。”
他起身,迈步走向门口,罗芝的背顿时绷紧。
但他在迈出门槛的一刻又停了,转过头,目光落在余珍霓脸上:“罗芝早该转正了,她的申请你来负责,签完字直接交给hr就行,如果有任何问题,就来找我。”
余珍霓脸色铁青,却被迫扯出一个甜得发涩的笑:“好,好……我立刻去办。”
她声音乖巧顺从,手背在身后却已经攥得指节发白。
罗芝心满意足,打算悄无声息地溜走,谁料维德忽然抬手,隔空指了指她的额头:
“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罗芝:哈!?
第27章 罗芝抹了抹笑出眼角的泪,世……
#你在胡言什么乱语
vp办公室的灯是冷白色,罩在天花板下,干净克制,不带一丝感情。
维德坐在真皮转椅上,右肘漫不经心地搭着扶手,食指轻敲,节奏沉缓,一双眼睛透过无框眼镜毫不掩饰地落在罗芝身上,锐利得像精密仪器的扫描光。
“想通了?”他嗓音低冷,带着一种冷静又精准的穿透力,叫人莫名紧张:“花了三年,值得吗?”
……大佬的刀就是厉害,从天而降,不绕弯子,直指命门。
罗芝站着,背脊挺直,但肩膀下意识地往内收了收,她垂下眼眸,睫毛投下一小片清晰的阴影,嗓音淡静:“值不值得已经不重要了,但想是想通了。”
她顿了顿,自嘲地笑:“现在我知道了,唯唯诺诺无法保全自己的,压力不会消失,只会转成档案里的病历。”
维德轻叹了口气,有些无奈。
这三年,他不是没想过提携罗芝。
罗芝是他亲带的实习生,也是他升职前唯一一个手把手教出来的分析师,之后他进入管理层,一路晋升,新加入团队的下属各有各的背景和心思,并不是每个都趁手。
而罗芝,这个闷声不响帮他保守秘密的实习生,其实他一直都欣赏她那股拗劲儿。
三年前维德也只是个高级分析师,沉浸在建模和数据之间,脑子里有个野心勃勃却尚未成型的想法,那是个未成型的新模型,一个足以颠覆摩美投资旧体系的东西。
当时,摩美的旧模型还得依靠大量人工干预,参数校准迟滞,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总是慢半拍,无法捕捉新型资产的盈利节奏。市场不等人,资本流向瞬息万变,依赖经验主义和人治的模型终究要被淘汰,这是必经的趋势。
维德决定抓住这个趋势。
于是他酝酿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动态因子融合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和资产特性自动调整权重,从而提升投资组合在收益、风险、流动性三维之间的综合表现,真正实现动态寻优。
他给这套框架取名maps算法,他知道,一旦maps能落地,就足以革新摩美投资的核心策略,从此,新模型能实时适应,自我迭代,一切将由数据说话。
他将初步建模的任务悄悄交给了罗芝。
“试试,不要声张,暂且只当练手。”他只说了这几个字。
罗芝是个死心眼,维德叫她不要声张,她就真的把所有东西捂得严严实实,绝口不提,有时需要调用数据,她忍气吞声去求数据组,又嘀嘀咕咕说不出正经原因,挨过不少白眼和刁难。
偏偏那段时间,她被项目经理拉去协助另一份报告,那是一个风控与财务联合牵头的新报告,第二阶段卡在对接外部供应商的延迟数据上,进度迟滞,反馈混乱。
罗芝一边偷偷做着maps回归试验,一边熬夜赶报告死线,像是两条生命同时燃烧,整个人拉扯到极限。工位上她最常出现的状态是蜷伏在显示器前,屏幕亮着,头发乱着,整个人眼圈发青,像一段马上要烧完了的灯芯。
她没有三头六臂,报告的进度终究慢了,引起了项目经理的注意。
于是,便有了那场众人都记忆犹新的问责会议。
项目经理站在一众主管面前,身后是投影屏幕上的红色延期进度条,像一条不断延长的伤疤。
他手指点着未完成的模块,一口咬住罗芝:“这块进度你没做完,昨天为什么不加班赶?是你能力不够,还是责任心有问题?”
语气咄咄逼人,不像质问,而是审判。
罗芝语塞,说不上来,她那时候嘴还很笨,不知道怎么跟项目经理打太极,多说多错,她只能闭紧嘴巴。
其实她已经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觉没时间睡,外卖来不及吃,每天两眼一睁就是代码、建模、调试、验证……
但maps是秘密,她答应了维德,不要声张。
“昨天你干什么去了?说啊!”
昨天她拿着动态因子的数据回归试了一百多轮,凌晨四点在笔记本上画残了十几页草稿,但她该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