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她放下苹果,小声唤道:“妈?”
  没有回应,母亲甚至连头都没回,用沉默表达自己的态度。
  罗芝心里发闷,又下意识地想认错。
  啊……可是这次又是做错了什么呢。
  她简直被这种惯性裹挟得太深了,明明从小到大她的成绩几乎没有让人操心过,可哪怕是一点点的“滑落”,也会让她本能地陷入自责——初中有一次,她从全班第一跌到第四,已经算是巨大的下滑,老师没说什么,可她却像犯了大错一般,心虚地回了家,准备接受母亲的审判。
  结果那天母亲不在,似乎是去赴一个应酬。家里只有她和爸爸,两个人坐在小小的餐桌边吃饭,空气里透着一种陌生的寂静。
  设定好的剧本临时缺了主角,罗芝心里空落落的。她跟爸爸平时很少说话,有关学习的事也一直是妈妈负责,可那天她总觉得做错了事,眼前只有一个爸爸,所以她犹豫再三,对着眼前唯一的观众开口了。
  “爸爸……我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
  爸爸明显一愣,大概没料到女儿会主动开启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其实暗藏玄机,颇有难度,既考验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对学校成绩的态度,也在试探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他努力地组织语言,快速在脑子里检索父亲该说的那一套,他似乎说考试没考好没关系,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好……都是些冠冕堂皇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话,具体罗芝不记得了。
  这些话听上去无懈可击,理智得体,堪称一句标准答案,可它们太标准了,标准的几乎没有任何温度。
  可是爸爸又能说什么呢?他既不了解罗芝的具体情况,甚至也未曾问过她的排名,罗芝只给了他这么短的时间,他能急忙甩出一套假大空理论都算不错了。
  回应了,又完全没回应。
  总归也没说错。
  罗芝点点头,假装认真地听了进去,表情乖巧得像一块小海绵,把话都吸到了心里,可其实她早已不记得了。
  现在回想那个场景,罗芝觉得很好笑。
  她身上像是镶着一种奴性,一出了事就预设是自己做错,甚至还要认真找一个对象来道歉、来领罚。其实现在看,她的成绩从未真的差过,那她到底为什么要认错?
  如今回想当时的场景,她仿佛开了上帝视角,飘在空中,看着那天的厨房,父女两人挤在一张小小的抽拉餐桌旁,那张桌子俨然就是个临时搭建的舞台,她跟爸爸是两位演员,他们各自背出自己的台词,一场戏就算完美地落幕了。
  好荒唐啊。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她跟爸爸单独相处的时光,并且算得上平静和谐,皆大欢喜。
  后来爸爸妈妈离婚,她就再没有这种机会了。
  罗芝风尘仆仆赶回申城,马不停蹄直奔摩美。
  路上,她已经做好了全套心理建设,准备迎接邓肯那张人均欠他八百万的臭脸——骂就骂吧,低头道歉认错她早已驾轻就熟,挨批这种事儿,挨一次和挨一千次也没有本质区别。
  做人嘛,最重要的是要想得开,躺得平。
  然而今天是个好日子,罗芝还没换好鞋,佳文就从工位那边探出脑袋来:“芝,资产回报率报告的死期往后推了三周,你可以喘口气啦。”
  ……天,那可是整整三周!
  罗芝幸福地晕眩:“你不是在逗我的吧?”
  佳文摊手:“这次数据组的变动太多了,不光咱们部门,财务部市场部风控部的各色报告全都卡住了,前端依赖数据的项目也接连停摆……遇到这样的情况,大佬们也不好再装聋作哑,只能合理延后喽。”
  原来砖搬得久了,也能有从天而降的馅饼吃啊,罗芝回到座位,简直想捂嘴笑。
  对,就是这么没出息。
  但就是这么开心。
  死期往后推,谭刚和琦芸还没回来,罗芝打了咖啡坐下发呆,东瞧瞧西戳戳,多出来的时间缺口像颗巨型泡泡糖果,甜美松软,治愈了她长久以来积压在的心口的郁结。
  但罗芝品着品着,又品出些其他滋味儿。
  这次数据源的变更导致了字段变化和结构重塑,听起来像个意外,但罗芝翻查过以往三年的报告记录,发现这种“突发状况”几乎是周期性的:上次是加密货币被纳入投资组合导致原有计算模型不适用;上上次是市场基准调整然后历史数据全线错乱;再上上次……事实上,每隔两三个季度摩美就会有一次大型的变动,而每次的变动都会引起模型崩塌,重建修复,自然会招来其他部门的抱怨和质疑。
  计算逻辑不够灵活,需要优化,罗芝暗自思忖。
  要是能建一个什么模型就好了……她压着太阳穴苦思,脑中浮现出一个近乎幻想的构想:要是能有一个类似于万能公式的统一模型,能自动检测数据源变化,录进系统、通知经理,然后还能适配不同资产类别,兼容多个市场基准,让各部门更轻松地自行对比和分析……
  若是有这么一套模型,那不管以后新型资产和另类资产如何变动,她都能很快搞定报告,也不必为了跟各部门扯皮而头疼——干活已经够痛苦了,比干活儿还让人痛苦的,大概就只有漫长的售后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有了这样一套模型,那她大概率就再也不用跟邓肯打交道了。
  天,这可太具有吸引力了。
  仿佛有人在她脑子里点了一盏灯,罗芝立刻动手,东拼西凑,捣鼓出一个简易框架,又开始搜搜捡捡写代码。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三脚猫的代码终于也捉襟见肘,半小时后,罗芝看着糊成一团的丑代码,感觉被冒犯到了。
  逻辑混乱,函数打架,命名一团糟。
  她被自己气笑,一笑就停不下来,龇牙咧嘴,肩膀耸动得近乎抽搐,却莫名地解气。
  “干什么笑成这样?”一个平淡清亮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她一抬头,就撞上了维德那双俯视而下的眼睛。
  罗芝:!!
  第13章 自古落井下石,拼的都是手速……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俗话也说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维德穿着一件冷色调衬衫,搭配剪裁笔挺的黑色西装裤和一双软底皮鞋,衣袖严丝合缝,一丝不苟,更显得肩背挺直,身材修长,整个人身上透出一股利落到近乎锋锐的气质。
  他的眼窝略深,五官线条清晰,镜片后的目光通常透着审慎的锐意,不过此刻他捏着咖啡杯,神情淡淡,似乎有点儿疲惫。
  “啊,维德!”罗芝有点惊讶,条件反射地撑起身体想站起来,却被维德一抬手制止,又悻悻地坐回去。
  “我开会路过,顺便来看一眼,免得你们趁谭刚不在把资管组打包卖了。”他随口开了个玩笑,眼睛里却没有笑意,目光精准地扫向罗芝的电
  脑屏幕,像识别仪一样从上至下掠过,几秒钟内就捕捉到了她脑子里的想法。
  “你为什么想搭这个模型?”维德俯视罗芝,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观察。
  “呃……”罗芝脑子“嗡”地一下。
  有了上次被邓肯临时点名的教训,罗芝迅速组织语言,把gpt给的常用模板直接背了出来:“当然是为了解决团队长期以来的痛点,主动优化流程,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她唰唰唰往外抛着正义凛然的大词,简直慷慨激昂。
  维德挑了挑眉。
  罗芝:?
  “说的很好,以后建议别说。”维德拍拍罗芝的肩膀,“少跟ai学,都学杂了。”
  罗芝:……
  哎,她都忘了,维德不是邓肯,他是糊弄不了的。
  别说罗芝了,整个摩美上下,没人能糊弄得了维德,他思维敏捷,行动果断,脑子像是预设了脚本,一行行执行得精确利落又高效,任何会议上,他都不听废话,不兜圈子,也从不掩饰自己的掌控欲。
  比如现在,维德已经俯到屏幕前,点了点罗芝的框架开头:“这里再加一条逻辑处理:当公司战略调整时,回报计算逻辑也需要优化,否则模型再通用,也会因为策略偏移失效。”
  一语点中要害。
  罗芝踌躇道:“那种等级的文件我根本没有权限接触,就算拿到数据了应该也看不懂……”
  维德直接给了解决方案:“战略部新来了个高级顾问,叫乔尔,对于研究公司战略很有经验,本身也是码农出身。你做一个demo给他看看,应该能给你提供些指导意见。”
  得,连指导员都派好了。
  他比别人快,比别人冷静,也比别人正确。这种天赋与自律构建出的冷静与压迫,让周围人都难以招架。
  罗芝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但她喜欢这种前路清晰明确的的感觉,眼睛一亮,狗腿地抱拳:“好,谢谢大佬指点,简直醍醐灌顶!”
  维德睨了她一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