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这么晚了,你还在算账?”他随意地扫了一眼桌上的书册,目光落在她的脸上。
“有人要养军队,就得有人赚钱。”裴姜头也不抬地回道。
崔云舟走到桌前,伸手翻了翻她的账册,目光落在那一串数字上,忽然道:“你最近花钱太大手笔了。”
“是吗?”裴姜抬头看了他一眼,“可这些钱都是航弟的,正好也是用在刀刃上罢了?”
崔云舟一顿。
她的语气带着几分戏谑,眼中似笑非笑,看着他的神色像是在挑衅,又像是在故意试探他的反应。
他微微眯眼,忽然俯身靠近她,低声道:“就不怕出问题?”
裴姜的呼吸微微一滞。
他靠得太近了,近到她能清楚地看见他眉眼间的冷冽,也能闻到他身上那股夜风带来的淡淡松木香气。
她并未后退,而是微微抬起下颌,与他的目光对视,似乎在等待他接下来的举动。
沉默在屋内弥漫,空气中仿佛有什么东西悄然酝酿。
良久,崔云舟忽然直起身,嘴角微微勾起:“账本记得清楚些,别让我再看到多余的开销。”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去,丝毫不拖泥带水。
裴姜望着他的背影,愣了一瞬,随即轻哼一声,低头继续翻账本。
——算了,日子还长,总有他忍不住的那天。
.........
在荆州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局势虽在暗中变化,但对外而言,他们仍旧是一对各司其职的搭档,一个是谋士,一个是商贾,互相依靠,又互相较劲。
裴姜偶尔会觉得,崔云舟像是一座沉稳的山,总能在她情绪起伏时给她一个冷静的锚点。而崔云舟则发现,这个女子的果决与智慧,让他一次次改变原本的计划。
他们都没有开口去承认什么,但两人之间的气氛,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
有时候,他们会在深夜对弈,在棋局上争锋相对;
有时候,他们会在商队启程前低声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有时候,裴姜会在无意间注意到崔云舟为她挡开的危险,而崔云舟也会在某个雨夜,发现自己下意识地撑着伞,等她回家。
他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早已不可或缺。
第72章 :药铺
荆州的晨雾弥漫,街巷间的小贩已经开始沿街叫卖,茶楼酒肆的伙计忙着洒扫庭院,一座座铺子陆续开门,城中渐渐喧嚣起来。
裴姜
的药铺名为“济安堂”,取“济世安民”之意,外表看似一间寻常的医馆,实际上却是她在荆州经营势力的重要据点之一。
今日天刚蒙蒙亮,药铺的后院便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阿姊,你怎么起得这么早?”
少年清朗的声音在晨曦中响起,李烬揉着惺忪的睡眼,站在门口,身上披着一件深蓝色的外袍,长发未束,带着几分少年独有的松散感。
裴姜正在院中架着一个炭炉,铜壶里煮着药香四溢的参汤。她抬眼看向自己的弟弟,淡淡道:“这话应该我问你。”
李烬打了个哈欠,伸展了一下手臂:“昨晚看书看到很晚,早上睡不着了。”
裴姜倒了一碗参汤递给他,语气微凉:“多注意休息,你才十三岁。”
“十三岁不小了。”李烬端着碗,闻到参汤的香气,眉眼间多了几分满足,“再过几年,我就能上战场了。”
裴姜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语气淡淡:“你急什么?”
李烬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参汤,抬眼看她,目光澄澈却带着几分隐隐的执拗:“因为时间不等人。”
裴姜沉默了一瞬,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语气放缓了些:“别把日子过得那么急。”
“可我……”李烬的嘴唇微微张开,似乎还想再争辩什么,却在对上姐姐的目光时,顿了一下,最后还是咽了回去,只是闷闷地喝着汤。
裴姜知道,这个弟弟看似还带着少年人的天真,心里却藏着不属于他年纪的野心和沉重。
他是皇室的血脉,在战火未熄的乱世里,他没有资格天真。
但她希望,在真正背负起那些沉重责任之前,他至少还能多过几年平静的日子。
济安堂的掌柜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郎中,姓孙,大家都称他孙大夫。他医术不错,在城中颇有口碑,但其实,他早年是军中医官,熟知战场上的刀伤箭伤,裴姜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请他坐镇药铺。
药铺里还有两个伙计,一个叫小柱子,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力气大,平日里负责抓药、搬药材;另一个叫阿婉,是个温和细致的姑娘,专门负责煎药、打理账目。
至于胡婢史那和胡奴希罗,则都在外替裴姜张罗事务。
每天一大早,济安堂便会开门迎客。
城中的百姓会带着老幼前来看病,有些是小孩子发热,有些是劳苦过度的老者头疼不止,也有许多是码头上的苦力摔伤扭伤,需要敷药治疗。
裴姜偶尔会亲自坐堂,她医术并非极高明,只是从萍娘那学了些皮毛,但却尤其擅长用针,她的手稳,出针迅速,病人往往还没反应过来,针已经落下。
这日,裴姜正低头替一位老人把脉,忽然听到门口传来喧哗声。
“小柱子,怎么回事?”她头也不抬地问道。
小柱子从门口探头进来,急急道:“娘子,外面有人受伤了,流了好多血!”
裴姜眉头微皱,立刻起身往外走。
门口果然围了一群人,一个精壮的汉子正扶着一个满脸是血的青年,青年神色痛苦,左臂被鲜血染红。
“这位娘子,求求你,救救我兄弟!”那汉子急切地说道。
裴姜不多问,直接吩咐道:“抬进去。”
众人连忙让出一条路,汉子把青年扶进药铺后院。裴姜一眼看出,那青年手臂上有一道深深的刀伤,血已经浸透了衣袖。
她翻开他的袖子,伤口狰狞而深,看起来是被锋利的兵刃所伤。
“伤得不轻,得缝合。”她语气平稳地道,“小柱子,去烧热水,阿婉,准备金疮药。”
受伤的青年脸色苍白,嘴唇颤抖,似乎是想说什么,却疼得说不出口。
裴姜俯身看着他,语气依旧淡然:“忍着些。”
她话音刚落,便取出针线,俐落地开始缝合伤口。
围在一旁的人看得头皮发麻,连那精壮的汉子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但青年却咬牙硬撑,没有发出一声哀嚎。
“伤口很深,但你命大,没伤到筋骨。”裴姜替他包扎好伤口,淡淡道,“接下来几日好好养着,别沾水,按时换药。”
汉子感激地连连作揖:“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裴姜看着他们的模样,心中已有判断。这两人绝非普通百姓,身上带着一股久经风霜的煞气,尤其是那个受伤的青年,眼神警惕,手掌上有厚厚的老茧,显然是长年握刀之人。
“你们是做什么的?”她语气淡淡,似是随意地问道。
汉子微微一顿,讪笑道:“我们是赶路的商队护卫,不小心和人起了冲突……”
裴姜没有戳破他们的谎言,只是轻轻一笑,道:“以后小心些。”
送走他们后,阿婉小声道:“姑娘,他们不像是普通商队的人。”
“嗯。”裴姜点头,神色若有所思。
荆州是南北要道,各方势力暗中汇聚,如今战乱未定,谁也不知道这些闯进药铺的伤兵,未来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但她清楚,这间药铺不仅仅是她行医济世的地方,更是她获取情报、结交人脉的重要据点。
从太原到荆州,她已经布下了足够多的棋子,现在,只需耐心等待局势变化。
.......
长安局势动荡,久未露面的蒋昊之,此时正在船头看着江面,要不是他暗中推了燕帝一把,长安又怎会这么快陷入战乱。
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太子李丰重夺大权,老三已经熄火了,至于那位自以为运筹帷幄的老四,也被他整得贴贴服服,眼下只是只毫无斗志的败家犬。
他嘴角上勾,心里对一年不见的祈王遗孀很是挂念。
当初太原李家,他也有暗中出力的,若不是他吩咐曹五捉了李络年父子,这事还不会如此顺利,可以让裴姜一举夺下李家家业。
第73章 :叙旧
夜色沉沉,荆州城的江风从巷尾吹来,卷起街头零落的灯火,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一艘不起眼的商船悄然停靠在码头,船舱中走出一个身穿深色长袍的男子。他的衣裳剪裁考究,虽尽量收敛锋芒,但举手投足间仍透着一股与寻常商贾不同的贵气。他走下船,目光沉稳地扫视了一眼四周,随后提步走入人群,融入夜色之中。
他在城中行走片刻,最终停在了一座低调却不失雅致的医馆前——济安堂。
门楣上的匾额在夜色下泛着幽暗的光,他抬头看了一眼,嘴角微微勾起一丝笑意,像是在回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