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羌话没有文字,林书阁听着很像表音文字,学习拼音应该会更好接受。有孩子现场跟林书阁展示了一下拼音和羌话一些音的不同。
  林书阁听着他们一边说着羌话一边拼着拼音,突然想起来他曾经听过谢谌对少凉部首领说过几个音,当时双方脸色都不好看,他后来也不好多问,这会听着羌族小孩一直在耳边闹,鬼使神差般问了出来。
  有孩子用别扭的汉话回他,“好像是斜苏温这几个音。”
  斜苏温?什么东西?
  正巧这时谢谌在远处叫了他一声,林书阁只好与他们告别,让他们有什么事尽管与夫子说,不必太过小心。
  第140章
  时间过得飞快, 春耕后除了处理县中的一些公务之外,林书阁还去视察了一番火器的情况,火枪的制作已经很成熟了, 林书阁将制成的一批火枪交给了谢谌,让他挑选军中射术优秀的士卒组建了火枪营, 日日训练, 已经初具成效。
  他本来想试试后世的火铳的, 但因现在的技术不行,很容易炸膛, 相里谷和方垣每日试炼各种金属,想尽力控制火药燃烧后炸膛的危险,
  因此,还得再努力尝试。
  不过他现在最关注的还是土豆, 棉花生长周期太长, 这会还是绿色的植株,而土豆只需要三四个月的生长期便能成熟,因而这段时间, 林书阁几乎是一闲下来就往漠水谷地跑。
  进入夏季,太阳已经十分强烈,清泉县其他百姓正在准备收麦子,漠水乡的百姓因未赶上上一季冬小麦的种植, 故而多去县中收麦挣钱。
  林书阁到漠水乡的时候,穆远舟和吕复已经等待多时了。
  土豆成熟之时,枝叶会开始发黄, 原来蓬勃生长,枝繁叶茂的绿植现在好些都趴伏在地上,吕复蹲在田头用手拿起一片叶子, 脸上带着些心疼,毕竟这些根苗是他一日日照看长大的,这会却仿佛生命走向终点一般成了残枝落叶。
  “怎么露出这种表情?来,给我一个锄头,挖出来看看长得怎么样了?”林书阁好笑地看着吕复仿佛自家孩子受到摧残一般的表情。
  穆远舟倒是开开心心地递给林书阁锄头,还问道:“大人,怎么不见卫大人?”
  林书阁回了一声:“仲宣今日有事。”然后便抡起锄头挖了一小块地,虽说当时种的时候根茎之间留有间隙,但土豆的苗越长越茂盛,这会因到了成熟期,藤叶相互缠绕,分不清是哪一株。
  他连挖了几锄头,深红色的土壤被翻了出来,里面包裹着几颗淡黄色的土豆,长得比当时达布带来的种子要大一圈。林书阁将锄头丢下,用手刨开土壤,将藏在土里的土豆一一挑出来。
  穆远舟和吕复都蹲下帮忙,一连挑出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土豆,二人脸上俱是惊诧的表情,他们听林书阁说过土豆产量高周期短,但是亲眼见到,还是会感到震惊,这要是整个大燕的土地都种上,一年收上一两茬,得少饿死多少人。
  “长得真好,多亏二位了,将其他人召过来吧,这几日将这一地土豆都收起来,不过这东西虽然产量高,但会伤到土地,这地留着再种一茬其他粮种养养,之后才能继续种土豆。”林书阁嘴角带笑,手里捏着一颗最大的土豆,虽然不能和后世的产量相比,但今年吕复等人精心伺候,用水和肥料都控制得比较好,比他想得产量好多了。
  见两人一直没说话,林书阁又道:“这批头茬你们也尝尝,土豆可以煮着吃,炒着吃,烧着吃,炸着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大人,就这么几苗能长出来这么多,这片地得有多少?”穆远舟久久不能回神。
  “到时候就知道了,这块地这次能留好多种子,今年若是有百姓想种,还能再种一茬,不过人太多种子得限量。”林书阁想着后世亩产两千多斤的盛况,心中感叹不已,可惜他是个文科生,造不出来后世的化肥。
  穆远舟站起来看着一地的土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吕复则是激动地拿出来怀中的本子,将刚刚所见一一记录了下来。
  “不过这东西也不能当作主食,但百姓家中有麦有粟,再添上土豆,起码也多一种粮食,家中有粮才能让百姓安心。”
  “大人,我马上找人过来收。”穆远舟听了他的话,将神思收了回来。
  林书阁点头,将刚刚挖出来的土豆用藤叶绑好,准备回去炒几道菜吃一吃。
  他刚走,穆远舟便将平日里的干活的几名老农找了过来,又托他们找了一批乡里勤快的年轻人来收土豆,等百姓用锄头挖出来,看着满地黄澄澄的土豆之时,所有百姓都惊到了。
  他们回去之后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漠水乡都沸腾了,连带清泉县其他各乡也都听说了土豆的产量,老百姓谁会嫌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少呢,一时之间,百姓都找上了穆远舟和吕复,想要收些种子来种,二人不堪其扰,只能告诉他们县衙限定每户只有五斤的种子,而且要掏钱购买粮种,这股全县2上下抢着种土豆的热潮才渐渐冷下来。
  林书阁这边因新得了土豆,因而家中这一餐几乎都是土豆,林清远看着桌子上形态各异的土豆,看向兄长,“大兄,这都是些什么啊?”
  “炒土豆丝,干煸土豆片,青椒炒土豆,土豆丸子,等我闲下来再给你们做顿番邦的炸薯条。”林书阁一一介绍。
  谢谌轻笑一声,率先拿起筷子尝了一口,“果然不错,不枉哥哥忙活了这么长时间。”
  “是吗?那我倒要尝尝。”林清远也夹起一块土豆片,外层是一股椒香,里面的土豆绵密柔软,还有一种细微的颗粒感,林清远一吃就爱上了,“大兄果然没骗我。”
  “快吃快吃,这可是第一茬,别人都吃不到呢。”林书阁连加了好几片,久违的味道涌上味蕾,他从前便喜欢吃各种土豆,在这个时代吃上一口,这滋味其他人可能不懂,但他却有些百感交集。
  “下次吃烤肉和火锅的时候你们再尝尝,与今日的吃法又不一样,还有一种土豆饼,用来烧烤再适合不过了。”
  “土豆这么多吃法吗?”谢谌笑看着他。
  “那当然了。”林书阁骄傲道。
  “对了仲宣,平乡的土豆你们还没收吧,缺人的话我把穆远舟调过去帮忙。”林书阁想着近日军营训练紧密,好些军官都忙着训练士卒,可能会缺人。
  谢谌轻声道:“好啊,让他过来吧。”
  ……
  夏日炎炎,西北的夏天热得人有些心烦,林书阁坐在大堂看着各乡报上来的粮税,桌子上还堆着燕主簿刚才拿过来的卷宗。他越看越烦,干脆起身往外走。
  谢谌近日都是早出晚归,每日回来的时候他都睡下了,早上醒来时谢谌早已经出门了,直忙得面都见不上,林书阁准备去平乡看看,再忙也得注意休息啊。
  “大人,你去哪里?”陆樾川抱着一堆东西过来。
  林书阁看着他手里的书册脑仁疼,“阿川,又有什么事?小事你处理了就行,不必事事来找我。”
  “大人,不必在意这些,我都已经处理好了,大人看完盖个印就行,我过来是与你说一件事。”陆樾川将手上的书册放下,擦了擦额角的汗,又拿起桌上的水壶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我就说大人这里有好东西,这酸梅汤又冰又凉,加了冰吧?”
  “制冰方法不是与你说了吗?不说这个,找我何事?”
  “我懒得动手嘛,我找大人也没什么事,只是我收到了朝中的消息,丁家这次吃了大亏,帝党不知受了哪方高人指点,将丁家长子丁文博从出行到衣着一应僭越行为当庭告发,又联合了从前被丁家迫害的诸家残余势力,告丁氏一族嫉贤妒能,残害忠良。陛下将丁文博下狱,正在等候审理。”陆樾川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
  “是吗?但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对待这种权臣必得一击毙命,丁家家主还在,丁家权势便在,恐怕伤不了丁文博分毫。”林书阁思忖良久才道。
  “大人的意思是这是损招,唉,打草惊蛇了,可惜了这么好的机会,恐怕以后再难找机会将丁文博下狱了。”陆樾川重重叹了一口气。
  林书阁也跟着他叹气,没再说话。
  “不过我觉得要解决丁氏一族,还得手里有兵,可惜南郡雍郡二郡郡守皆是丁党,若是能控制这两个地方,兵锋所指,便可入燕都勤王。唉,最可惜的还是谢家,若是当日先帝保住谢公,丁氏也不会如今日般如日中天。”
  “阿川,你每每提到谢家语气中尽是惋惜和怅然,谢公究竟是怎样的人?”
  “谢公他年少成名,十三岁与羌人作战,孤军深入羌人部落,杀敌三千,一战成名。后扫平边患,守卫陇西,灭犯边小国,官至太尉。为人礼贤下士,朝中多有受其恩惠者,因而谢公遇难之后,朝中正直人士皆愤懑不平……”陆樾川语气中带着钦佩。
  “我也未曾见过谢公,皆是听阿父常在嘴边念叨,不过谢公以军功起家,其长子长孙却都从文,只有小公子类其大父,但谢家遭难时小公子年纪太小,若是谢家没有出事,不知谢小公子会有何等成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