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抬头看见林书阁含笑的眉眼,颇有些不好意思,他们竟然让顶头上司的兄长给他们做饭,还跟没吃过饭一样,吃得一干二净。
  不过这位林县丞看着文弱,怎么做的饭这么好吃,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
  “饱了吗?不够包子还有?”林书阁关切道。
  “够……够了,多谢大人。”其中一名士卒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
  另外一个抢着要把碗收拾了,还主动要求洗碗,被林书阁劝住了。
  两人一路忐忑地跟着林书阁来到家中,又被美食吸引,等吃完饭才想起正事,连忙跑出去从马上取下一个笼子。
  “大人,这是隧长交代给您的。”
  另一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这是家书。”
  林书阁一一接过,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鸽子,林书阁眼睛上染上笑意,有了鸽子,他和谢谌往来书信便会便利许多。
  他微笑着谢了两位士卒,塞给他们一袋钱币,托两人帮谢谌带了点东西,才将二人送了出去。
  谢谌在信中向他报了平安,还说军中有擅养鸽子的老兵,老兵嘴馋他带的吃食,他用一小包猪肉脯换了这只鸽子,以后可以通过鸽子往来传信,语气轻快,林书阁透过文字,很能察觉他的高兴。
  信中还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几句思念,明显是当日离别时未说出口的话,看得林书阁有些脸红,这样直白的表达,不太像谢谌的性子,料想应是思念正浓时写的,笔迹有些潦草,估计自己也不好意思。
  林书阁将信收了起来,给鸽子喂了水,便自去收拾洗漱了。
  翌日,林书阁跟着李县令去各个书院巡视,山路蜿蜒曲折,晨起的露珠滴落,溅在他的袍子上,微微湿润。他轻轻拢了拢衣服,跟上了李县令的步伐。
  长青书院建在山上,远处云雾缭绕,层峦青翠,山峰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林书阁呼吸了一口山间的空气,神清气爽,举目看了看远处。
  “景致不错,若今日不是有正事,春水煎一壶茶,看看景色倒是一大乐事。”周度见他神情轻松,惬意道。
  林书阁“嗯”了一声,“长青书院的山长想来应是寄情山水,性情放达之人。”
  周度摇摇头,笑道:“他纯属没钱在县中买地才选的这里,”说完又思量了一下,“不过你要说他喜山水避世俗,也有几分道理。”
  林书阁停下看他。
  “他这人才华出众,师从当世大儒,偏偏离经叛道,所行所言皆与师长相悖,为师长所不喜,但他又对诗书经典极为擅长,一篇《恶鸟赋》骂遍奸邪小人,却因写得极好,人人传颂。”周度解释道。
  林书阁心道:此人更像是魏晋名士,寄情于山林,恃才傲物,放诞任性。
  “因而他名声极大,好些人慕名而来,其中不乏冲着他名头来的,这些人往往被他一眼识破,赶出门去,他说他收弟子要合眼缘,似这种一概不收。”
  林书阁越发好奇,问道:“此人姓甚名谁?”
  周度随手揪了一片圆圆的叶子,“他叫叶祁,”他悄悄看了一眼李县令,“跟你说,此人嫌弃咱们县令大人太过古板,两人常常闹不开心。”
  这倒是奇了,李县令看着严肃,实际上脾气相当好,和他闹矛盾,可见这叶祁确实古怪。
  “到了。”李县令轻咳一声。
  入目的是几株稀稀拉拉的竹子,叶片发黄,长得跟营养不良似的,书院十分简陋,茅草的屋顶,几间房舍,远没有碧桐书院来得气派。
  门前立着几人,为首的一人广袖博带,微微笼着袖子,长相十分英朗,眉眼间却带着戏谑的笑,后面跟着几名弟子,皆是一样的打扮。
  “县令大人此次好早。”叶祁嘴角上扬道。
  “他这是在说县令大人去年忘了这里来迟了的事。”周度偷偷和林书阁咬耳朵。
  林书阁看着他和李县令你来我往,往后退了退,继续听八卦。
  两人进行亲切友好的寒暄之后,终于,叶祁道:“县令大人远道而来,我这书院也没什么招待的,诸位随意。”
  他打完招呼便施施然离开了,一名弟子站了出来行礼,“诸位大人这边请。”
  那弟子引着众人来到一间房舍,让人上好了茶和点心,陪着李县令说话,言谈举止十分得体。
  林书阁捧着茶喝了一口,这茶入口清淡,有一丝淡淡的苦意,回味醇厚,十分好喝,他忍不住喝了好几口。
  那弟子注意到林书阁的动作,默默往这边添了好几次茶,介绍道:“此茶是先生亲自采摘炒好的,林县丞若是喜欢,可送给县丞几包。”
  林书阁见他一副仿佛主人般处置自己东西的样子,不由得看了他好几眼。
  “学生见素。”他自我介绍道。
  见素抱朴,看来这叶祁并非崇尚孔子,应该崇尚老庄。
  “多谢,既是山长之物,我也不喜横刀夺爱。”林书阁拒绝道。
  见素却道:“几包茶叶而已,先生向来不在意这些,况且先生喜爱林县丞人品,自然是十分乐意的。”
  旁边的周度有些幸灾乐祸,“林县丞便收下吧,叶山长可不是谁都看在眼里的。”
  林书阁只好向见素道谢。
  见素见众人休息得差不多,便带着他们去参观书院,一阵笛声传来,轻快有趣,吹得不知是哪里的调子。
  众人纷纷朝那边看去,见素却跟没听见一样,带着林书阁他们朝另一边去了。
  走了好几步,林书阁没见到读书的学生,正感到奇怪,从林间传来争论不休的声音。
  众人走到跟前,才听清楚是几名学生在争论经中的几句话,吵得面红脖子粗,听到这边的声音,收敛神色,见到穿着官服的众人,才行礼道:“见过诸位大人,见素师兄。”
  李县令摆摆手,“都起来吧,不必拘礼。”
  一名学生面上带着稚气,对见素道:“师兄,今日先生布置的题目,我们见解不一,实在无法……”
  见素含笑道:“刚刚林中的曲子是《春叠》”。
  那名弟子一听,顿时喜笑颜开,朝林书阁等人见礼,脚步欢快地跑了。
  林书阁看到这一幕,不由得笑出了声,周度问道:“你知道这是何意?往年来的时候可没唱这一出。”
  “往年是怎样的情景?”林书阁反问道。
  “往年自然是叶山长和县令大人寒暄一通,四处转转就结束了,毕竟还有其他书院。”周度说完,用询问的眼神看着他。
  “刚刚吹笛的人你觉得是谁?”林书阁好整以暇道。
  “吹笛的人……你说是叶山长?”
  见素摇摇头,向众人说道:“先生任性惯了,心情好便自己帮学生答疑解惑,心情不好便任学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也不为所动,只让我们相互辩驳,看谁能说服谁。”
  “那怎样判断他是否心情好?难道是刚刚的笛声?”周度恍然大悟道。
  见素点了点头,“今日先生的笛音轻快率性,想来心情不错。”
  周度无语望天,偷偷吐槽,“没见过这样的师长,那不是教学与否看自己心情。”
  林书阁道:“长青书院人少,弟子却个个拔尖,想来与叶山长的方式有关,孔夫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想来纵情恣意是假,启发学生是真,至于吹笛,应该真的随自己心意。”
  见素笑而不语,带着众人往回走,林子里不时传来鸟雀的声音,阳光透过树枝,斑驳的光影落在地上,一时只剩下踩着树叶的声音。
  突然,传来一个懒洋洋的声音,“我说县令大人,今日你瞧也瞧了,看也看了,我这书院就这些人,你赶快将我家抱朴还来,光一个见素管不了这群猴子,一个个又来找我了。”
  叶祁披着一件外衫,迎风而立,山风盈袖,飘飘似仙,后面跟着刚刚跑去的小弟子。
  抱朴?林书阁陡然想起当时学堂见到的年轻人,林书阁看了一眼李县令,看来两人关系不错嘛。
  李县令抬头望天,老神在在道:“抱朴学识渊博,性子沉稳,再借我几日,学堂新开,暂时还离不得他。”
  叶祁眼睛转了转,转到了林书阁身上,“听说林县丞为新学堂造了一批新东西出来,不过我这书院也不适应。”他眼神中带着遗憾,嘴上却挂着一抹狐狸笑。
  林书阁笑道:“山长若有意,我可以让人做一批随身携带的。”似叶祁这样哪里都能教课的人,给他做个随身携带的小黑板再好不过了。
  叶祁慢慢走了过来,懒洋洋地行了礼,“那便多谢县丞大人了。”
  “山长客气。”
  叶祁拖着长长的袖子伸了个懒腰,“天色不早了,我也不留诸位用饭了,”说完还向见素眨眼。
  见素没理他,“各位大人这边请,”他手中拿着几包东西,“书院简陋,不便留诸位用饭,刚刚碧桐书院传来消息,已经在食舍为各位大人准备了午食,韩山长也在候着诸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