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林书阁立马放下扫帚,跑去开门。
  难道仲宣回来了?
  他带着期待打开了门,门外却站着一名士卒,“参见林县丞,这是卫隧长的信。”
  卫隧长?一定是仲宣。
  林书阁接了过来,“多谢,仲宣他不回来吗?”
  士卒答道:“近日边关多有风吹草动,卫隧长他托我跟您说一声,他可能过年回不了家了,望您保重身体,勿要挂念。”
  看士卒一路骑马而来,脸冻得发青,他连忙招呼他进屋暖和一下,不料士卒却道:“不必了大人,您要是有回信或者有要带给卫隧长的东西我可以转交。”
  一听这话,林书阁立马冲回房间收拾了起来,羊绒制成的衣服,内衫外衣他给全家都准备了,谢谌的他一直备着,现在正好一起给他捎过去。
  至于信,只能匆匆几笔聊表挂念了。
  他将东西包好,拿给士卒,又塞给他一袋银钱,“一路辛苦了。”
  士卒收下后,转身上马离开了,林书阁一人望着雪地里马蹄踏过的痕迹发呆。
  直到林萱喊了他一声,他才回过神来。
  “大兄,刚有人来过吗?”林萱看着他脸上怅然若失的表情,奇怪道。
  难道是二郎不成?
  “有士卒带来了仲宣的口信,说过年回不来了。走吧,我们今天包饺子吃。”
  不回来了吗?林萱叹了一口气跟着林书阁进了屋子,还想着二郎要是回来,大家过年热闹热闹呢。
  林书阁回到房间,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件。不料里面却先掉出一根玉簪,上面精雕细琢了一只兔子,看着圆润可爱。
  他将玉簪收好,随即打开了信。
  哥哥,见信如晤。自别后日久,得赵都尉举荐我已至终古隧,此地战事良久,恐不得脱身归家。
  原来仲宣去了终古隧当了隧长,所以才这么长时间没有音信。
  按照都尉府的官制,自上而下分别是都尉、侯、侯长,隧长,其下又分设各级属官,是边塞最前沿的管理官僚。
  仲宣一去就是隧长,已经是中层军官了。
  他继续往下看。
  前日匈奴惊扰,我带兵将其击溃,然蛮人似水边藤蔓,春日野草,驱之不尽,唯长驱直入,直捣黄龙,才能斩草除根。
  看到匈奴惊扰几字,林书阁不觉攥紧了信纸,仲宣他没受伤吧?
  往日与哥哥相处总觉一切皆是平常,自分别后始觉聚散离合,竟是多般滋味。
  那日观烽火望月,不觉想起哥哥,便雕了一只玉兔,愿我如它,常伴哥哥左右。
  边塞夜凉如水,星垂平野,帐外箫声悠长,林书阁想象着谢谌一本正经雕兔子的样子,轻笑了一声。
  望哥哥保重身体,待一切事平,我与哥哥再无分离。
  哥哥,帮我问阿远、阿萱好。
  弟仲宣字。
  林书阁收好信,将发上木簪取了下来,将这支玉兔簪子戴在头上,便出了门。
  他一出屋子,就被双胞胎截住,“大兄,二郎有没有来信?他在信中说了什么?”
  林书阁想起那封信,“说他到了和匈奴交战的前线终古隧,已经是隧长了,战事停歇就回来,还让我和你们问好。”
  林清远高兴道:“还算他记着我们,不过在前线会不会有危险?那岂不是天天要和匈奴作战。”
  林书阁想起历朝历代外族的凶狠残忍,安慰道:“仲宣武艺高强,又机灵善变,定不会有事的。”
  他嘴上这样说,眼里却是浓浓的担忧。
  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场上刀枪无眼,仲宣毕竟年纪还小,放现代都没上高中,他又怎么不担心。
  林萱忙道:“大兄,你不是说要包饺子吗?我突然想吃饺子了。”
  林书阁收了心事,问双胞胎:“你们要吃什么馅的?猪肉大葱的还是韭菜鸡蛋的?或者韭菜核桃的?”
  “我可以都吃吗?”林清远小心问道。
  “当然可以,大兄都包给你们吃。”林书阁被他逗笑,摸着他越发圆润的脸蛋说道。
  三人来到厨房,林书阁和面剁馅,林萱和林清远择菜,忙得热火朝天,不多久便将馅料都拌好了。
  “走,我们去正屋包。”
  正屋暖和,三人坐在炕上,围着小茶几包饺子。
  林书阁几下就擀了一个圆圆的饺子皮,放上馅料,两手一捏,一只饺子便成型了。
  林清远看得新奇,也跟着包了一个,谁知包得奇形怪状不说,还漏了底。
  “大兄。”他可怜兮兮地叫了兄长一声。
  “没事,再包几个就会了。”
  林萱鄙夷地看了他一眼,拿起饺子皮包了起来,不料包的饺子和林清远半斤八两,一时脸色发红。
  林清远偏头看了一眼她包的饺子,哈哈大笑起来,“阿萱你还嘲笑我,你包的和我半差不差。”
  林萱恼羞成怒,狠狠踩了他一脚。
  “好了,我来教你们包。”林清远温声道。
  他拿起饺子皮放慢动作又示范了一次,双胞胎学得有模有样,果然,多包几次就会了。
  包到后面,林书阁干脆只擀皮,让双胞胎动手包,三种馅料的饺子很快就包完了。
  夜幕逐渐吞没最后一丝光线,林书阁将煮好的饺子端了出来,他没忘双胞胎昨天吵着要吃排骨,也热了一小盆。
  三人坐在一起吃饭,林书阁三种饺子各夹了一个,大葱猪肉馅的饺子肉香浓郁,鲜美可口,韭菜鸡蛋的皮薄馅嫩,唇齿留香,韭菜核桃的吃起来还有核桃的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今夜要守岁,吃完饭林书阁又把买的瓜子果脯拿出来,一家人一边聊天一边等着新年的到来。
  可惜还没到子时,双胞胎就已经困得东倒西歪了,林书阁无奈,只能将二人送回房间。
  又猛然想起什么,回房拿好后,再悄悄放到双胞胎的枕边才回去睡觉。
  月光皎洁,照亮了林清远的屋子,他枕边放着一包红封,是兄长给他的压岁钱。
  而同一片月色下的谢谌,看着林书阁给他的回信,却迟迟没睡。
  第34章
  下了许久的雪渐渐停了, 天穹乌云散去,月亮在浮云浅处露出一丝光亮。
  终古隧此刻十分热闹,因今夜是除夕, 谢谌特意让伙夫做得丰盛些,再加上都尉府也有人过来巡查慰问送了好些肉, 因此今晚士卒虽然没有回家团聚, 却仍然十分开心。
  谢谌和他们一起吃完饭, 说了一番辛苦激励的话便让他们自己乐去了。
  他回到帐内,正准备洗漱休息, 却有人在帐轻声问道:“隧长,可歇下了?”
  谢谌猛得站了起来,难道是哥哥的回信到了?
  他压下心中的激动,“没有, 何事?”
  士卒拿着一包东西进来, 看到谢谌,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隧长, 这是林县丞的回信和转交的东西。”
  谢谌眸子微动,“放下吧,今日辛苦了。”
  还不待士卒行礼告退,他就急不可耐地拿过了信。
  心中怀着激动与忐忑, 哥哥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
  吾弟仲宣,见信如面。
  他看到吾弟仲宣四字,指腹微动, 几乎能想到林书阁写信时的模样,眉宇间透着温柔,神情认真。
  今日信至, 方得心安。吾弟离家多日,兄长无时无刻不担心挂念。吾弟年幼,我虽不忍你多番辛苦,深入险境,但又知你心中必有无法言说之事。
  读到这里,谢谌不免想起当日林书阁问他到底为何执意要去都尉府的情景,其实当日不被人打断,他肯定与哥哥和盘托出。
  但哥哥却知道他必有难言之隐,不再追问于他,只希望他能保重自身。
  他想着林书阁当时的眼神,温柔中带着一丝心疼,只恨不得立刻飞身回去与哥哥团聚。
  他静了静心,继续往下读。
  林书阁信中却话锋突转,说起来趣事。
  今日晨起无事,见院中积雪,兴之所至,偶得一雪人,憨态可掬,阿远阿萱见之甚喜。我细细观其神情,颇似初见你之模样。
  谢谌心道:堆出来的雪人,定然十分可爱有趣,不过哥哥心中我是此番模样?
  他摇了摇头,后面是林书阁捡着一些趣事和他分享,他看得十分心暖。
  不过信的后面写着。
  匈奴外敌生性残忍好杀,吾弟与之交战切不可轻敌大意。愚兄早年曾识得一物,乃骑兵作战之利器,附信于你,望助你驱除外敌。
  谢谌带着疑惑往后翻了翻,果然信的后面附了一张纸,上面画着一样半椭圆形的东西,由镫柄和镫环构成,旁边写着“马镫。”
  谢谌一看就知道这东西有多重要,哥哥竟然直接给了他。
  大燕与匈奴对战,多为骑兵对骑兵,可是培养一名骑兵并不是多么简单的事,首先士卒得会骑马而且马术高超,不然两兵对战冲锋,还要用武器对砍,一不小心就会从马上滚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