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在朝堂上立足。
  虽说如今不再存在什么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官依旧凌驾于首位。
  齐远洋沉默了。
  他们齐家,若是没有他,没有宫中的贵妃,生意不可能做的这么顺。
  而许云帆他什么都没有。
  “如果许云帆不打算走科举,就这般一辈子窝在村里,满足于现状……”齐远洋想,那就是浪费人才了。
  缚青雩是既高兴出现了许云帆这样的人才,但又愁于不知许云帆此人究竟想走哪条路。
  哪怕一宿没睡,缚青雩心神具疲,坐姿依旧霸气,端端正正,“众爱卿可有事启奏?”
  无事可就退朝了!
  孟如春赶忙站了出来,“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爱卿请说。”
  “微臣昨儿得了一封来自医馆的建议信……孟大夫已按照该大夫所说,将南瓜子给孩子服下,当天那孩子便将肚中长虫排出体外,该大夫还说了,按照咱们大晏朝的种植方式,村里孩子肚中多多少少都会有长虫,而且该大夫还告知了预防之法,臣以为,可派人进行全国预防,并派遣大夫随行……”
  孟大夫话音一落,霎时,其他大臣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院史往前一站,“陛下,臣认为孟大人说的不错,很多疾病,的确重在预防,如果能够提前预防,大晏朝每年孩童夭折的数量至少可减少大半以上。”
  “陛下,微臣以为,此行不妥,一个山野村夫的话,不可轻信,此举,消耗的人力物力皆是不少,这不是救治一个百个孩童,大晏境内的孩子,那是成千上万的人数,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右相身为元老,这番话一出,其他大臣顿时噎了。
  其他大臣不敢驳右相,左相却是不惧的,他们一左一右,皆是百官之长,谁也不比谁低一等。
  左相往右边走了两步,站在正中同右则前头的右相相对,“陛下,微臣认为孟大人与院史所言其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若是能够提前预防,这对百姓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哪怕不能解决每一位孩子的长虫病,但提前预防,的确可以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
  院史赶忙道:“陛下,此事微臣之所以认为可行,一是长虫病在我等大夫看来乃是棘手之症,往日身患长虫病的孩子,不说御医,就是其他大夫只能从孩子吐虫与否去判断,这些年,我等搜集民间各大夫的笔录,关于长虫病的症状,每位大夫的记录皆不同,但孟大夫来信上所说的症状,微臣连同其他几位御医连夜查阅各类医书,发现孟大夫信上所述的症状,与他接触过长虫病的大夫所记录皆是一样的,只是他们记录的不如孟大夫所说的那般详细全面。”
  孟大夫在信上写了长虫病的各类症状以及不断阶段患有长虫病的孩子又会出现何等症状,以及如何医治等方方面面全部记录的清清楚楚。
  而这些不同阶段的症状,他们太医院御医都在其他医籍上看到有关记载。
  以前他们不清楚,为什么有关长虫病的症状,每位大夫所记录的症状会有所不同,孟大夫那封信可谓是解答了他们的疑惑。
  院史又道:“此事,微臣与孟大夫之所以认为可行,其一,此行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是不假,但却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
  右相鼻孔哼了一声,没等院史说完,冷哼一声,“院史大人说的可真轻松,众所周知,老百姓平时常见的发热之症,少则花个百文便能解决,可多时,那可不是数个铜板的事,这长虫病,你们太医院都束手无策,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大夫所言,到时候花费那般大的财力,最后还是无用功,这个后果,是你们来承担?”
  说来说去,这右相不过是不相信院史、孟大夫口中所说的“那位大夫”,一方面又不想花银子罢了。
  院史拳头差点硬了,这老头子,当真是糊涂了。
  一个国家能够存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百姓。
  国以民为根本,而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再说了,什么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库中的部分钱是怎么来的?
  如今将这笔银子用到百姓身上有何不对?
  更何况,此举压根就不需要多少银子。
  孟大夫:“陛下,此位大夫虽籍籍无名,但其医术却是有目共睹之事,早前林夫人胎位不正,太医院之所以能把孩子转过来,便是因为学了该大夫所授之法,另,有关医治长虫病一事,并不需要什么昂贵药材,只需用到南瓜子便可,南瓜子此物,可谓是家家户户具备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此事只需付出人力,财力却是可省的,既然不需大量的财力,为什么这等利民利国的事不去做呢?”
  “哦,治疗长虫病居然只需要用到一把南瓜子?”缚青雩显然来了兴趣,眼睛都亮了,方才的疲惫,听几个大臣各执己见的烦闷顿时一扫而空。
  孟大夫所说的这位大夫,缚青雩不知对方是何人,但对他的事却是有所耳闻。
  右相被孟大人的话堵的一句话说不出来,散朝后,得知皇上把孟知春与院史留下后,心中更是不悦。
  右相乃是权富世家出身,当年科举改革等对世家不利一事,右相之父最是反对,受其父影响,右相更是看不起寒门出身之人,他认为,只有出身权、富之家的子弟接受到的才是正统的教育,像那种山野村夫,不过是善于投机取巧之辈,真本事压根就没几分。
  为此,他才会这般反对那等平明百姓出身之人出人头地,一个平明百姓,怎可同他们这群世家之人站在同一高度?
  他们配吗?
  孟大夫可不管右相怎么想,这会,陛下正问他,此大夫究竟是何人,对方居然有这等本事,可否能招进太医院?
  关于招揽一事,孟大夫乃至院史不是没想过,毕竟此人是有本事的,但孟大夫在来信上说了,此人志不在此,之所以会医,不过是闲暇之余多看了几本医术罢了。
  之前京城传的有关林夫人一事,以及孟大夫来信一事,缚青雩有所耳闻,却不知该大夫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只以为这人是孟家的大夫,如今孟知春一言,缚青雩方知,此人不是孟家大夫。
  第177章 相遇
  缚青雩眉心微紧, “此人可是出生杏林世家?”
  如果不是,他看的是哪些医书,才能学到这么大的本事, 要知道, 太医院的书阁可谓是大晏朝医书最全最多的地方了,可就是如此, 太医院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一个只看过一些医书的籍籍无名之辈居然给出了解决之法。
  此人看的莫不是祖上传下来的, 不被外人所知的医书?
  若是如此,他可派人去同此人干涉。
  哪知孟知春却摇头,“陛下,据孟大夫所说, 此人乃是海外人士。”
  又是海外人士?
  他娘的,这海外人士,以前十年百年都不见得会出现一个, 怎么这会出现了一个许云帆, 现在又来一个?
  更过分的还是, 海外人士本事都这么大的吗?
  真是令人羡慕了!
  要是他大晏朝也有几个如海外人士那般有本事的人才,他还用愁这么多事?
  也不知道这海外国怎么就这么厉害, 居然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了, 不佩服都不行了。
  为什么老天不给他大晏国也安排几个这样的人才?
  缚青雩酸溜溜的问, “此人何名?既然他志不在此, 他可是有说旁的?”
  这样的人才离开大晏朝,绝对是大晏朝的损失, 缚青雩自是要想办法把人留下来。
  “回禀陛下,此人名唤许云帆,如今乃在沂平府清陵县下的大梨村落户, 据说,此人如今已入赘于大梨村一秦氏哥儿家中。”孟知春一五一十的将自己所知的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都说了。
  缚青雩差点没跳起来,声调不由得高了两分,“你说什么?此人叫许云帆?!!”
  他娘的,这个许云帆究竟想干什么?怎么什么事他都要沾个边?
  “是的,陛下,此人名叫许云帆,据孟大夫所说,他还是清风书院的夫子,大梨村之前有为胎位不正以及一位溺水孩童便是许云帆出手相救。”孟知春好歹也是做了十几年的官了,陛下一个细微的表情,语调的拨高,他如何听不出来。
  看样子,陛下似乎对许云帆此人早有耳闻。
  孟知春不知陛下对许云帆印象如何,只能尽可能挑好的说。
  许云帆要是其他书院的夫子,那他大抵不会说,可许云帆是清风书院的夫子,可见其是通过蒋岚方考核的。
  否则,按照许云帆一个海外人士的身份,断然入不了清风书院。
  缚青雩没说其他话,将话题转到有关长虫病预防一事上,交代了几句后,挥挥手让孟知情他们出去了。
  许云帆有这般大的本事,就算不走商途,走个医途也是个人才。
  可惜了,此人志不在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