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看着孩子越来越瘦,夫夫两人哪里睡得着,一睡不着,孩子磨牙的事便被他们发现了。
没办法,他们平时干活累,一趟床上沾上枕头就能立马入睡,谁还会注意听孩子磨不磨牙。
那晚,孩子磨牙发出的划拉声,听得夫夫两人是彻夜不眠。
他们带孩子又去看了大夫,结果自然是没看出啥问题来,待孩子吐了一条长虫出来,夫夫两人吓坏了,同孟大夫一说,孟大夫才知道,孩子肚子里有长虫。
孩子的这些事,他们跟孟大夫说过,可孟大夫在见到许大夫时,并未说过这些,许云帆大夫却把症状全部说对了。
可见这个许大夫是真的有本事。
夫夫两很是激动,他们在许云帆身上看到了希望,“许大夫,你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家孩子睡觉时确实会磨牙,以前也很听话懂事,可自从他不舒服后,脾气就大了,许大夫,你可能救救我家孩子?无论多少钱,哪怕倾家荡产我们也愿意。”
“你们快起来,这都是小事了,不至于倾家荡产,你们回去找些南瓜子,这南瓜子你们可生吃或者炒制、熬制后再吃都行,要是生吃,你们把它加入放凉的开水中碾磨成糊状……待孩子把蛔虫拉出来后就好了,如果有的孩子得了长虫病久了,还可以开些滋养补身的药。”
后面这句话,许云帆明显是对孟大夫说的,孟大夫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拿出一个本子还有一只毛笔立马就开始记。
太神奇了!
令他们感到束手无策的长虫病,到了许云帆这里,居然只需要家家户户长见的南瓜子就可以解决了?
换做其他人这么说,孟大夫他们指不定要开喷,但这话从许云帆口中说出来,他们信了。
夫夫两人对许云帆千谢万谢一通后,这才带着孩子走了。
离开时村长还恍恍惚惚的,仿佛方才所见所闻都在做梦。
第176章 志不在此
大梨村乃至清河镇上的百姓都知道孟大夫的医术有多厉害, 可就是这么厉害的人,方才被许云帆带进屋后,不仅对许云帆弯腰作揖, 一把年纪了还情真意切的请求许云帆收他为徒。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孟大夫医术那般厉害, 在许云帆面前居然自认不如,还要拜许云帆为师?
更令人震惊的还是许云帆打死都不愿收孟大夫为徒, 无论孟大夫怎么央求, 他还是一个劲的摇头。
村长已经傻了。
要是他没记错的话, 之前许云帆可是说过了,对医术,他只看过一些医书,只能算是略懂, 算不得是大夫。
结果……
村长第一次发现,可能他对略懂这个词与许云帆的理解不同。
许云帆才不会收徒,他的目标是当官, 不是当御医, 而且他也有自知之明, “拜师就不用了,日后你要是遇上什么疑难杂症, 咱们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我这人你也看到了, 世间少见的集聚善良、爱心、智慧、美貌于一体的完美男人, 但凡我知道的,肯定会告诉你的, 所以,拜师就不用了。”
集聚善良、爱心、智慧、美貌于一体的完美男人?!?
不知为何,孟大夫感觉屁股有点臊, 突然就感觉,好像不拜许云帆为师也挺好。
许云帆给孟大夫倒了一杯水,“喝口水润润嗓子吧,说起来,这长虫病,不是什么罕见的病,咱们这的孩子肚子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你看能不能这样,回去后,你以济世堂的名头派药童等人去村里宣传宣传,让大人们注意些,我看镇上有不少的小乞丐,我这儿正好有不少的南瓜子,你按照我的方法将这些南瓜子处理了,让药童给那些孩子送去。”
孟大夫确实口干了,一口气就喝了半杯水,闻言,眼睛顿时就红了,“好,许大夫有如此胸怀,是孩子之幸,我在这替孩子们谢过许大夫了。”
许云帆摆摆手,难得不好意思了,“哎呀,你这么说我都不好意思了,不过就是出点南瓜子还有几句话的事而已,你等着,我给你拿南瓜子去。”
偏房里放了不少南瓜,许云帆之前还愁怎么处理,后来南瓜饼不够卖了,秦大左他们去收购红薯时,还得顺带收购南瓜,为此,家里的南瓜子确实是存了很多。
孟大夫走后,许云帆看时间已到下午,顿时有点愁,看来这活,今儿只怕是忙不完了。
许云帆不知,孟大夫回去后,又给京城那边的东家书信一封。
之前因为一封信,东家已经被院史盯上了,特意派人留意孟府,因此,在孟大夫的书信一到京城,信还没到东家手里呢,反而先到了院史手里。
院史将信翻来覆去的看,又命人誊写几份,这才命人把原信送往孟大人手上。
这孟大人,祖上乃是杏林世家,孟大人乃是孟大夫的东家,正四品官员。
孟家到了孟如春这一代,这家伙就不是学医的料,只能走科举之道,饶是如此,孟家其他人依旧遵从祖训,自小学医,学医的其他子嗣并不是当家主的料,孟如春只能当上孟家的掌舵者,孟家医馆下的事,其他不归孟如春管,毕竟他对医术不甚了解,但有关决策大事,孟如春不管不行。
之前孟大夫来信,希望孟如春将许云帆所教导的医术推行下去,哪怕没学过医,孟如春在看过信后也能知道孟大夫所说的所谓“人工呼吸”、“胎位转正”、蛇毒解法有多了不得,孟如春立即吩咐下去,孟家各大医馆抽取一到两位大夫着重学习这些救人之法,孟家医馆突然“休息”了那么多大夫,加之孟家医馆的名声之大,引起重视是必然的。
院史拦截了孟大夫的信,这事,是他做的不对,必然要事先同孟如春说一声,孟如春只是摆摆手,“院史大人严重了,这是利民的好事,若是有院史大人相助,明日本官再启奏圣上,此事应当可行。”
“好,我御医院的御医随时都可配合。”院史想,这等利国利民的事,没时间都得抽时间去执行。
第二天一早,顶着一对黑眼圈的缚青雩满心疲惫来上朝了。
昨晚缚青雩同齐远洋谈了半宿这才把人放回去,后半夜,他是越想越激动,激动的都睡不着,只能起来又批了两个时辰奏折。
齐远洋的大舅子就是清陵县县令,他特意给周县令去信,询问有关许云帆的事。
许云帆这人当真是有点本事,不仅会做蜡烛,居然还会制纸、烧炭……
齐远洋的大舅子来信说,许云帆这小子,不仅让齐修泽买了几十头牛,还把附近十里八村的红薯收购一空,以前只能拿来吃或者喂猪的红薯,被许云帆的人收购后被加工成了红薯粉,这玩意贼好吃了,还有滞销的水果,这家伙直接让人在大清村盖了棚子,说是水果厂,被加工后的水果叫做水果罐头、水果干,这些玩意如今都被他夫郎拿去卖了,并且一度引起轰动,没办法,这玩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些人为了抢购还都打起来了。
周县令最近就忙着处理这些纠纷之事,在信上,他对齐远洋这个姐夫说了,齐修泽能同许云帆交好,百利无害,等着吧,许云帆这小子,日后成就只怕不会低,加上这人他见过,确实不是一般人。
齐远洋之前因为蜡烛一事对许云帆印象不浅,周县令这么一说,他更觉得这家伙只怕不仅仅只会这些。
但周县令在信上说了,许云帆请的那帮工人嘴巴含金,紧得很,压根打听不出一点消息。
周县令不是没好奇过,毕竟许云帆做生意的同时,也在间接的提升了村民的收入,解决了令他头疼的大事。
最近听说许云帆又开始“搞事”了,他让人在附近十里八村收购小猪仔,负责盯着许云帆的衙役记录的清清楚楚,好家伙,许云帆居然买了一百头小猪仔。
这不是一只,不是十只,而是一百只啊!
一百只猪仔,那是什么概念?
许云帆让人把猪仔买了,但衙役发现,负责喂养猪仔的村民并没有天天出去打猪草,而是提着一桶一桶不知是啥东西的玩意往猪槽里一倒,这帮猪仔便蜂涌而上,吃的猪耳朵上都是猪食。
衙役故作经过询问喂猪的村民,可话没问完呢,那村民上下打量了他一顿,直接喊人过来把他轰出村。
这衙役已经露面了,周县令只能派其他衙役前往,结果那衙役回来又说了,许云帆让人建了一个大木房,那帮工人又是下地抱稻草又是扎堆干活的,总之就是忙,一个个对外人很是戒备,根本不给他多问多看的机会。
那些上山砍柴的,负责搬运竹子的,齐远洋大概猜到,这是为烧炭、制纸做准备,但其他事,周县令都打听不到,更不用说他这个远在京城的人了。
齐远洋来找缚青雩不为别的,就为让缚青雩知道许云帆的事,如果可以,他们得把这人带到京城来。
对此,缚青雩却摇头:“不行,他要来京,必须凭借本事来,朕能拉他一把,却不能护他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