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许云帆让他们今儿继续收,昨晚收回来的先般上车让秦大娘他们带回食堂煮了。
这些玉米有部分是甜玉米,有部分是糯玉米,无论是甜还是糯,煮了当早餐都不错。
到晌午再安排上个甜玉米炖排骨汤,几袋玉米根本不够造。
村民种田种地为什么不能发家致富?为什么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知流了多少汗,结果也就勉强在图个温饱有余后剩几个闲钱?
那是因为,粮食太“贱”了。
一斤玉米的价格不过一到两文钱,这还是在晒干了的情况下,至于红薯这些农做物,价格就更便宜了,而一斤盐就要二十六文,这个价还是朝廷压价之后的价格,就这,除去平日的必需生活开销外,村民们能赚到什么钱?
许云帆知道种地是赚不了大钱的,但地就在哪,不种就是浪费。
等玉米老了再收,许云帆能赚多少?
现在卖玉米棒,一把玉米棒他就卖两文钱,怎么都比较赚吧!
秦大娘他们一开始不理解许云帆的用意,毕竟他们种的几十年的地,不是没吃过玉米棒,可他们地里的那些玉米棒,说实话,不咋地好吃。
直到整个食堂弥漫着一股玉米的清甜,再看秦润标注的价格后,秦大娘几人眼睛睁得老大。
好几次,许云帆这小子,就他这脑子,就算不做生意,单单就种小秦家那十几亩地,只怕养活小秦家几张嘴都不是问题。
秦润安排孙武运送四袋玉米送往云润店铺,让孙青松他们处理,而食堂这边,剩下的玉米全部被处理干净。
说实话,不说秦润,就是秦大娘他们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吃到这么甜的玉米,每人吃了一把后还意犹未尽。
许云帆干了几把糯玉米后,嘴一擦,这才提着秦润给他准备的食盒去找蒋岚方。
才回家“偷懒”几天,蒋岚方便让人传话叫自己过来,难不成,这是对他“偷懒”一事有意见了?
许云帆摸不着头脑,待去到蒋岚方的书房时,见到一脸愁容的蒋岚方后更是不好贸然开口。
主打的就是一个敌不动,我不动。
自应声让人进来后,蒋岚方便沉默着,一瞬不瞬盯着许云帆看,好一会后,“许云帆,你可知,今日我喊你来所为何事?”
许云帆:“……”
他知道就有鬼了,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不知道呢。”许云帆摇头,说话很乖巧,“蒋院长叫我来是有什么事呢,看你愁眉不展的样子,要是有烦心事,你若信得过我,可以同我说说,放心,我绝对不会告诉其他人的。”
“我这里确实有一件事,很难做出选择。”蒋岚方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这件事,他前两天同其他夫子讨论了一个上午尚且商策不出一个所以然,鬼使神差之下,他想到了许云帆。
那场会议,蒋岚方没让许云帆参加,并非排挤他,而是觉得许云帆年纪太小了,估计去了也是听个寂寞,后来散会后,齐修泽四人来同他请教问题时得知他的愁事,一个个喊丫丫起来,说他怎么不去问问许云帆呢?
谢柏洲四人对许云帆不知为何有着一股迷之信心,几人那架势,俨然唯许云帆马首是瞻,就认为许云帆很厉害了,无所不能。
听几个学子开口许云帆,闭口许云帆,蒋岚方被洗脑了。
这才寻上秦润,让许云帆今儿过来一趟。
蒋岚方:“你也知道,九月份的院试,书院里很多童生都去了,但很可惜,这些童生虽未能上榜,但这不意味他们不是读书的料,我同其他夫子的意思是,这一次就当去试试,积攒经验,往后再接再厉,只是,摆在学子们面前的,不单单只有落榜后的失落,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困扰着他们。”
“你也知道,我们清风书院每一年的束脩对于富家子弟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是他们全家人节俭再节俭才能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银子,咱们书院的学子,并非一个个皆来自权富世家,这次院试后,一些学子备受打击,甚至已经同他们夫子说了退学之事。”
蒋岚方自然舍不得这些学子离开的。
能进到他书院的学子,对他来说,每一个都是一块瑰宝,需要精心打磨,以待来日成为一颗耀眼的熠熠生辉的明珠。
可如今,他的学子,居然要因为家中清贫面临退学的困境,这令蒋岚方备感惋惜。
说实话,他是有那个财富替这些学子交付束脩,可如此一来,其他学子又该怎么想?
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学子入学,束脩需要花钱,难道笔墨纸砚,日后的赶考就不需要银子了吗?
清风书院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他书院难道就没有吗?
他帮得了一个两个,却帮不了几百上千人。
蒋岚方想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并且长期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些事。
之前的会议,几个上了年纪的夫子就此事争论不休,有说这是磨炼,也有说让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总之,各有各的想法,但在蒋岚方听来,却没有一个想法得他心意。
许云帆一边听着,眼珠子转了几圈,“就这点事?就为这,看把你愁的,都是小事而已,不至于。”
“你说话能不能不要说的那么轻松?”蒋岚方为这事愁的头发都掉了几抓,许云帆居然说就这点小事?
这话,听着让人燃起希翼的同时又差点气的七窍生烟。
许云帆说是小事,那说明,他有解决的办法,“你有办法?”
“有的,不过,我想同你问问,咱们这的钱庄,都是哪些势力所设?”
“有皇家,有齐家,还有另外几家,但这些钱庄,无一例外,信誉都值得信赖。”
许云帆点点头,“其他钱庄就算了,如果你能同皇家开设的钱庄合作,这些事就解决了一大半,当然,其他钱庄要是信得过,也可合作。”
“怎么说?”蒋岚方一脸懵。
许云帆:“你要是有路子,可以寻朝中负责管理财政或者教育的官员,同他们合作开办一个‘帮学贷款’,这个贷款是这样的……有了这笔钱,家中清贫的学子在读期间的束脩、寝舍费、生活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不就解决了?待他们学有所成后,肯定不能一次还清这笔钱,你们便可以采取一个学成后的分期偿还,在他们贷款的年限内,你们不收所谓的利息,待他们学成后,再收利息也不迟,至于这个考核,哪些学子可以申请这个贷款,贷款监护人等有何要求,你们可以……”
到时候,从清风书院学有所成的学子,出去后不是秀才也是算半个人才,寻份活计应当不难,要还清贷款应不成问题。
“当然了,单单有这个贷款可能还不足以解决部分学子的困境,你还可以同他们设置一个“晨曦计划”,该计划便是针对一些家境贫苦的学子所设……此外,学院可以创办或者建立“奖学金”,这个奖励的金额,院长你就自己定了,我不知道在这里这些事好不好办,但在我的国家,就存在这样的好政策,因为这些政策,很多学子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很多学子因此受益,不用因为学费的事放弃自己的读书梦,正因为这一政策,很多人都终生受益,因为读书,哪怕不能他们走的更远,坐上更高的位置,但因为读书,眼界得到开拓,知识层面得到提升,这便是一件受益的事了,当然了,我这也是将我国家的政策提供给你参考,至于能否办妥,我能力有限,又不认识什么人,就不参与了。”
“还有,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跟其他富商合作,或者跟我合作,为学子们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活计,让学子通过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
许云帆走后,蒋岚方还久久回不过神来。
没办法,许云帆说的那些政策真的太令人震惊了。
究竟是什么国家能做到这么好,能让学子不用为了学费发愁,有这样的政策,许云帆之前所说的,在他那,“读书人遍地走”还真不是吹的。
说真的,蒋岚方太羡慕了,他根本不敢想象会有这样的国家存在,可许云帆的出现,他的一字一句都在证实,这样的国家是真的存在。
让每一个学子都有书可读,不为学费而愁的事,原来是真的可行的。
蒋岚方将许云帆的话重新回味了遍,生怕自己忘了,他还特意提笔一字不漏的写下来,直到忙到晌午,肚子空荡荡的蒋岚方才注意到许云帆放在茶桌上的食盒。
第171章 暖床玩意
大为惊喜的蒋岚方吃过几把玉米后, 顾不上休息,同其他夫子嘱咐一通,又回到后院同夫人交代几句, 留下一封信后便急不可耐的带上人马朝着京城的方向出发。
要是许云帆所说的政策落实下去, 蒋岚方都不敢想,他们大晏朝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事关重大, 他必须亲自回京同皇上商量才成。
行至半路, 蒋岚方的马车同一队人马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