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贝贝也不说话,就眨巴自己的大眼睛看宝宝,很懵懂天真。
宝宝的‘知识’储备要丰富一点,梁昭也不知道她上哪懂的这些,但她总能语出惊人。
宝宝也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姐姐,总是会护着贝贝,去哪都会牵贝贝的手,生怕妹妹丢了。
梁昭摸了摸宝宝的脑袋,“宝宝,带妹妹回房间睡觉好不好?”
“嗯!”宝宝果然听话,牵起妹妹的手,“妹妹我们走,回去睡觉。”
贝贝也愿意跟姐姐走,很乖的被姐姐牵下床,穿上自己的小拖鞋,姐妹两个一步一摇地上楼梯,梁昭就在她们后面伸手护着。
刚才不愿意回来睡觉,现在一上/床就开心打滚。
梁昭铺好她们的小凉被,放好她们睡觉要抱的毛绒玩具,就哄她们躺下睡了。
她身上还有陈芜的苹果香,这气味的命比神仙命都长,怎么都散不掉,明明她在厨房沾了一身油烟味,还能闻到。
晚上洗澡她搓了半个多小时,沐浴露都打了半瓶也不管用,难怪梁妈会用那种看破一切的眼神看她,都是这个味道惹的祸。
之前哄宝宝贝贝睡觉总会费点时间,小孩子喜欢玩闹,睡前免不了要闹腾一阵,今晚却不用,倒头蹭了两下就沉沉睡去,睡梦中还咂巴嘴,嘟嘟囔囔说想吃苹果,小鼻子也跟着抽动,显然是闻到她身上的苹果香了。
梁昭枕着手臂久久不能入眠,在心里已经把陈芜来回骂了八百遍。
闲着没事带一身信息素干嘛,烧包。
。
“阿嚏!”
陈芜站在装潢富丽的酒楼中庭狂打喷嚏,她从包间出来也有好一会了,手机不离手,就是没等到梁昭的回复。
她用纸巾堵着鼻孔,瓮声瓮气嘀咕:“这个狠心的女人,转过头就不认人了。”
实在是魂牵梦萦,一秒钟不停地想梁昭,脑子里全是梁昭下午那几声嗯嗯啊啊,要是以后都能听到,让她在自己耳边这样叫,得销魂成什么样,光这样想想陈芜就受不了。
“大宝,睡了吗?我想你了,给我看看呗。”
孩子睡了之后梁昭翻来覆去睡不着,就爬起来开着床头小灯算这几天农庄的流水账。
上面的通知栏老是跳出陈芜的消息,烦死了。
她忍无可忍。
“看个屁,大半夜你不睡觉,闹鬼啊!”
一句回复就让陈芜乐成了傻子,“哈哈哈……还没睡啊?没睡干嘛不理我,你这个狠心的女人,看到消息故意不回,害我着急,以为你怎么了呢。”
“我死了。”被你烦死的。
“呸呸呸,你这个嘴,怎么尽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快呸呸呸。”
“有病。”
“快点,呸呸呸。”
梁昭选择视而不见,继续忙自己的。
结果下一秒陈芜的视频就打过来了。
她挂断。
“大半夜的你发癫啊,我孩子在睡觉。”
陈芜立马道歉,“哦哦哦!我以为宝宝贝贝是跟你妈妈睡的,对不起对不起。快呸呸呸,不然打你屁股啊。”
“有本事你就来打。”
“别以为我不敢啊,你这个小骚货,迟早有一天我要把你弄的啊啊叫。”
“呵。”
“这么晚了你不睡觉在干嘛?在勾搭谁啊。”
梁昭好想找双臭袜子塞住陈芜的嘴,“以为谁都跟你一样。”
“我怎么了?我是好人,从来不乱玩的,我也不喜欢,外面那些人不干净。”
“呵。”鬼才相信。
“真的,我就谈过一段恋爱,后来怎么样你也知道了,我真不是那种乱玩的人,这点你放心啊,我对你绝对专一。”
“谢谢,用不着。”
“以后你都找不到像我这样的好人。”
梁昭杀心四起,自恋狂她见过不少,像陈芜这么不要脸的还是头回碰见,再聊下去她怕自己真的会顺着无线网信号丢一颗大炸/弹过去,所以用沉默代替了回答。
第39章 第39章
今天宝宝贝贝也该去幼儿园了。
梁妈放心不下孩子,早早就起来就给她们收拾小书包,还一再嘱咐梁昭让她跟老师说一下,孩子的病刚好要注意着点,让她们多喝水,少出汗,别着凉了。
这些梁昭昨天就跟宝宝贝贝的老师说过了,人家老师也说会留心看着,今天梁妈又念叨。
宝宝贝贝穿着同款的小黄鸭套裙和小公主鞋,头上的两根小辫子是蔡姨给她们编的,戴了好几个跟裙子同色系的小蝴蝶结,把她们美得不行,站在镜子前面来来回回的照,梁昭叫了她们好几遍才肯过来吃早饭。
今天要用的脆鲩阿喜已经给送来了,梁昭杀了一条做鱼片粥,又煎了萝卜糕,蒸了虾仁烧麦。
这些都是她自己做的,食材新鲜,用料又扎实,每个虾仁烧麦都有鸡蛋大小,里面满满都是鲜肉和虾仁,一口咬下去脆嫩又弹牙,连蔡姨都说比外面酒楼的好吃得多。
“阿昭要是开早茶铺,生意肯定也好。”蔡姨吃了四个大烧麦,鱼片粥也喝了两碗。
自从梁昭回家之后,家里的伙食一天比一天好,梁妈的脸色都红润了,人也胖了不少。
“谁说不是,这孩子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手艺。”梁妈附和蔡姨的话。
梁昭用不锈钢勺子把烧麦弄成小块给两个孩子吃,太大了她们不好咬。
“网上看视频学的,你们要爱吃以后我常做,烧麦,虾仁饺,紫菜卷,蒸肉丸,我都会做,味道还行,就是卖相不怎么样,离开铺子还差得远。”
“卖相是次要的,味道才是关键。”
蔡姨在粤东是低调的包租婆,跟老姐妹吃过不知道多少酒楼的早茶,也常去光顾街边有名的小店,梁昭的手艺在这些人里面绝对能排得上号。
她现在做的农庄生意就挺好,都是回头客,这已经能证明她做菜的手艺不差。
当初决定跟梁昭回鹤岭村,确实也是因为舍不得宝宝贝贝,从她们满月就开始带到三岁,蔡姨心里早把她们当亲孙女了。
现在在梁家每天都有外面很难买得到吃得到的靓货,她的老姐妹都羡慕,经常让她帮忙买土鸡土鸭,隔三岔五还来农庄吃饭。
她跟梁妈也合得来,和村里的其他人也常常约着打牌。
现在宝宝贝贝上了幼儿园,白天她也能帮梁昭干活,梁昭要是忙,走不开,她就开车去镇上接宝宝贝贝放学,来回也花不上多少时间,又不堵车,路上风景也好,比住在粤东出门就是高楼大夏看不见天的生活要好多了。
一顿早饭的工夫,蔡姨就夸了几大箩筐的话,梁妈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女儿有出息,当妈的也高兴。
之前村里也不是没人背地里议论梁昭离婚带两个孩子回娘家,将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梁妈每每想到这些夜里都偷偷摸摸掉眼泪。
现在梁昭开农庄做生意,又收土货,帮村民赚到了钱,那些不好听的话别人也少说了,梁妈夜里偷摸哭的次数也渐渐少了,连腰杆都挺直了。
将两个孩子送到幼儿园,目送她们被老师带进去了梁昭才转身离开。
尽管不是第一天送孩子来,但她还是怕站在门口时间长了自己会哭,更不敢想以后孩子长大了,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她该多舍不得,不知道会哭成什么样。
既然都到镇上了,梁昭也没有着急回去,找了个地方停车。
她凭借原身的记忆拐进一条老街,那里面有很多卖灯油纸扎的商铺。
昨天是圩日,全是人,根本挤不进去,她也就没到这边来,今天她也不是来买灯油纸扎,梁母还没死,等死了再来买也不迟。
这条老街是镇上最开始有集市的地方,原身以前被梁妈带来逛过几次,除了周边多了几条新街,这里面倒是没有太多变化,路面还是一样坑坑洼洼无人修理,水泥地都被磨得油光发黑了。
两边的商铺也还是旧年代的样子,连商铺门都还是用的以前那种板搭门。
这种门就是大门下面是石槽,上面是木槽,门是一块块的长木板,关门时将木板依次卡进槽中,开门时再一块块取下来,最中间的两块木板的前后都有锁,后面还可以上门栓。
梁昭来得早,今天又是闲日,街上人不多,商铺倒是照旧开门,只是没生意,老板或在理货,或在门口的小桌上吃粉。
纸扎铺旁边有卖大头菜、萝卜干、米粉这种杂货的店,梁昭选了一家进去。
老板正在吃米粉,只抬头招呼了一下,“什么都有的,随便看啊。”
梁昭挑了些煲汤用的汤料,当归、天麻、莲子这家店都有,也是摆在外面的,质量都看得见,随便挑,好孬全凭客人的眼光判断。
这些汤料农庄的用量大,除了煲汤要用,食客来了看见也想买,村民能提供的货也有限,眼看着都见底了。
梁昭就想在这挑些好的备用,这种老店都是做熟人或者街坊的生意,进的货也是本地的,不会从外面收,货真价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