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这群孩子肯定是下田沟挖泥鳅鱼了,看她们一个个脏的,脸上、衣服上全是泥巴,连头发上都有。
  梁昭拉住自家的两个干净宝宝,让叶子她们这群泥猴到天井的水龙头下面把泥洗干净。
  “脏成这样,回家就要被你们阿婆骂。”梁昭真是看不下去,一脸嫌弃。
  叶子将鱼篓放到一边,嘻嘻笑说:“骂就骂呗,阿婆哪天不骂我们几回啊,我们才不怕。”
  鱼篓满满当当的,看来收获不小。
  梁昭凑近了看,里面杂七杂八什么货都有,泥鳅、黄鳝、塘角鱼,还有小虾小螃蟹。
  “姑姑,”按辈分梁昭确实是叶子的姑姑,她这样叫也没错,“嘿嘿,你给我们做顿好吃的呗,我们把最大的几条黄鳝送给你当辛苦费。”
  这孩子倒是会做生意,脸皮还厚,她阿婆来梁家都没好意思点名让梁昭下厨。
  “我缺你这几条黄鳝?”梁昭哼一声,不答应,还看不上她的辛苦费。
  叶子急了,她是早早跟小伙伴拍胸脯保证过的,兑现不了就是她言而无信了,以后还怎么让小伙伴听自己的话,她这个老大就成摆设了啊,这可不行。
  “姑姑~”叶子像牛皮糖似的粘上梁昭,抱着她的胳膊摇晃撒娇,“你就给我们做一顿好吃的吧,我们都想吃你做的饭,求求你了,姑姑~姑姑~我漂亮的姑姑~最好的姑姑~美丽的姑姑~仙女一样的姑姑~~”
  搜肠刮肚找出这么多夸人的词,就为了一顿好吃的。
  梁昭被她摇得直晃,败下阵来。
  “行了行了,别摇了,我给你们做。”
  “耶!”叶子高兴到蹦起来,挨个跟小伙伴击掌。
  一群孩子欢呼着去水龙头下面洗泥巴。
  自从上次梁姑姑给她们做过一次虾饼和煎鱼,她们就惦记着再来,又不好意思空手上门,家里大人也不许她们上别人家白吃白喝。
  可她们又实在嘴馋,阿婆做饭又不好吃,她们自己用瓦片烤出来的也都不如梁姑姑做的美味,才趁着周日这天下田沟挖泥鳅。
  她们洗干净了就在堂屋和宝宝贝贝玩。
  宝宝贝贝的玩具多,梁昭在一楼给两个孩子弄了个玩具房,里面有乐高、模型、仿真娃娃和小型的儿童滑梯,还有吊篮秋千、公主屋、各式各样的小车车,把其他孩子给羡慕的,发出一声声惊叹。
  叶子调皮归调皮,但很懂事也知道礼貌,“姑姑,我们可不可以进去玩啊?”
  时间已经不早了,梁昭要去忙,客人打电话来说已经到半路了。
  “那是宝宝贝贝的玩具房,你问她们吧。”
  梁昭很尊重两个孩子,从来不会强迫孩子去分享。
  学会分享和强迫分享是两回事。
  等她把鱼篓的鱼虾倒进大盆,再上堂屋一看,她家的两个胖团子已经跟大孩子在玩具房玩开了,嘻嘻哈哈的都忘了自己昨天还在生病打针。
  在门口站着看了会,梁昭才接着去忙。
  先把客人预订的菜备上,再去处理盆里的鱼。
  叶子她们挖到的泥鳅鱼还真不少,估计得有两斤多。
  孩子们也没说这些鱼虾要怎么吃。
  她就把大的挑出来准备一会做泥鳅鱼汤,小的另外放一个桶冲洗干净,把水倒干净了再往里加两勺盐,泥鳅挣扎翻腾几下就歇菜了。
  下锅之前把黏液洗洗,锅烧热先别放油,等泥鳅表面的黏液和水分都烘干了再放油下去煎,煎定型再翻面就不会碎了。
  新鲜的黄鳝蒸着吃最好,调味就只用姜丝、盐和一点点农家米酒,别的就不用放了。
  刚把处理好的小河虾下锅,已经先到的客人就闻到香味了。
  “梁老板在做什么好东西啊,这么香。”
  第30章 第30章
  她们是农庄的第一批客人,后来也是她们帮着宣传才让更多食客知道梁昭的农庄。
  隔三岔五就会来一次,梁昭收了什么好货、新鲜货也是她们先知道。
  进屋之后也不用梁昭特意招待,自己就知道去倒水倒茶拿冷饮水果,坐在堂屋门口吹过堂风,和蔡姨梁妈闲聊,听听村里的家长里短,再说说城里的见闻。
  要不就是让叶子她们带路去果林、山上或者溪沟,摘果挖药,抓鱼摸螺,总之是没闲着的。
  梁昭手拿菜铲从厨房出来,热得脑门上都是汗,先跟她们打了招呼,才说:“今天几个孩子去田沟挖了不少泥鳅黄鳝,我正收拾出来给她们做了吃。你们这么早就到了?两只煽鸡已经蒸上了,上午刚摘的新鲜荷叶,放外面晒了大半天,还有荷叶的清香,用来蒸鸡比那种放久的干荷叶要香得多。溪石斑你们想怎么吃?幸亏你们是今天过来,要是明天或者后天,这半桶溪石斑我留不住了。”
  溪石斑也叫溪斑鱼、光唇鱼,只生活在水质清澈、多石砾底质的河溪中,野生的溪石斑鱼个头都不大,两指大小已经是少见的了,也不好捕捞,它们喜欢躲藏在水底的石缝中,也不轻易进村民下的鱼笼,要用鱼钩才能把它们钓上来。
  鹤岭村有一家人是专靠抓野生鱼为生的,以前是拿到镇上卖或者低价卖给熟人,现在是卖给梁昭,也只有这半桶,多了也没有。
  梁昭养了两天,死了有七八条,被她煎熟做成鱼汤喂给四个狗崽吃了,还别说,它们挺爱吃的。
  剩下的溪石斑已经被来吃饭的食客问了个遍,梁昭说早有人预订下了才保住。
  “我们无所谓怎么做的,好吃就行,老板看着做。”
  为了保留食材原味的鲜美,梁昭在调味上都很简单,从来不下辛辣重口的调料和配菜,辣椒在她家的厨房都没有出现过,日常用到最刺激的配菜应该就是葱姜蒜了。
  “那就一半做煎闷一半做炸的。”
  溪石斑的肉质虽然鲜美,但鱼小刺多,并不适合做清蒸,她安排的这两种是当地人餐桌上常见的,做法也简单。
  只有食材够新鲜,味道都不会差,也比较符合粤区人的口味,重油、重辣、重酱都不是岭南饮食文化的特点,‘鲜’才是岭南人的顶级追随。
  她们点的东西多,荷叶蒸鸡和溪石斑只是其中两样,还有娘酒鸡、萝卜丸、苦瓜酿、老鸭冬瓜汤和鱼血焖饭。
  鸡鸭都是现杀的,有的菜已经上锅了,有的还在准备中。
  这还只是一桌的量,后面还有七八桌在排队,梁昭和阿婶两个人都忙不过来,梁妈就得在天井帮着洗菜,梁母也不能偷懒,烧火劈柴都是她的活。
  梁昭把孩子们的鱼虾做好,让她们在堂屋的小饭桌上吃。
  鱼血焖饭做起来麻烦,用的是现杀的新鲜鲩鱼的鱼血,和米粒混匀用高压锅压熟了再放煎香的鱼块,葱花姜丝和调料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每次她都是做一大锅,有客人要了就盛一份端上去,她给孩子们也盛了小半盆。
  大部分人都以为鱼血很腥,不适合做菜,更别说和米饭一起煮了,所以尽管鱼血焖饭是一些地区的独特美食,知名度却不高,知道的人也做不好,想吃还要去梅州,那里的石扇鱼血焖饭是最正宗的。
  梁昭的农庄之所以会有这道美食是因为她不局限只做某些菜,招牌菜固然有,但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养鸡还需要过程呢,她家和村里的土鸡都有限,开始做农庄打的就是本地土鸡的名号,要是换了食材,新客也许尝不出差别,但老饕餮的舌头可是很敏锐的,味道不对,她们下次就不会再来了,农庄的招牌也就砸了。
  梁昭做农庄也没有指望赚大钱,就是想着回村之后有事做,凑巧研究美食和开农庄都是她的兴趣爱好,以前当超模的时候她看过太多光鲜亮丽,太清楚这层人人都羡慕的光鲜之下是怎样的腐败和肮脏,上流社会的虚伪让她恶心,她现在只想带两个孩子和梁妈在鹤岭村过平静的生活,心情不爽了就拿梁母出气,也挺不错的。
  几个大孩子吃鱼血焖饭,宝宝和贝贝因为还吃着药,忌辛辣刺激鱼腥,梁昭就单独给她们做了鸡肉糜拌饭,里面加了切碎的冬菇和鲜笋。
  以为小半盆饭应该够几个孩子吃了,没想到她们吃完了还没有饱,又不好意思再要,是梁昭忙进忙出路过堂屋注意到她们每次都眼巴巴看过来,手里的香煎泥鳅都不香了才知道她们把饭都吃完了,还想再吃点。
  锅里还有,梁昭也不至于连这点饭都舍不得,就是对她们的饭量有点震惊。
  她用的可是那种装农村酒席上装大菜的不锈钢盆,小半盆也不少了,叶子她们才几个人,又都是孩子,这么快吃完?
  “没吃饱?”她是真震惊,不是舍不得饭。
  叶子比其他孩子脸皮厚点,仰头嘿嘿笑,说:“姑姑做的饭好吃,我们还想再吃点。”
  “她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也正常,等宝宝和贝贝长到她们现在这样大,胃口说不定比她们还好呢。”蔡姨是负责看孩子的,也在这个小桌上跟她们一块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