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食味 第62节

  府里每年都要盐几屋子的咸菜,除了芥菜还有又大又肥醉螃蟹,蓑衣萝卜、珊瑚白菜等,这就是府里一年的左饭小菜。除了咸菜还有腊味,安然最喜欢的是晾制的五花肉片,鲜五花肉用酱汁腌过晾好,做出来的肉有一股嚼劲,非常美味。
  第134章 丰富的食材造就出千般滋味,在这里每种原料都可能衍生出无数道菜肴,就……
  丰富的食材造就出千般滋味,在这里每种原料都可能衍生出无数道菜肴,就如猪肉,记录在册的就有七十余种做法,从烤乳猪、八宝肉、秘制金腿,到芙蓉排骨、炒猪耳、红纱猪尾、金银肘子、福禄肘子、三鲜肉丝、麻椒肉丝等等,尤其一道干煸肉丝很受欢迎,细细的肉丝腌制入味,用七成热油炒干水分再与豆干四川豆酱炒,最后搭配上一把蒜黄,那就是下饭的机器。
  安然知道自己真是小看了孔家,她要学的太多了,食单上的菜每一道仿佛都有一个故事,在她看来,多么奢华的菜品宴席最终都附上一层历史的韵味。
  安然体会出府菜的真谛来,普通菜要炒出灵魂,简单菜要做出韵味,阳关三叠、玉带虾仁、黄鹂迎春、福禄寿喜、万寿无疆、白玉无瑕、吉祥如意、御笔虾仁——
  名字与菜品相互映衬,先悟菜再学菜,她学的不单单是它的制作,更要学它的内涵,还有宴请的规矩,菜单里的门道,一切的一切都值得她好好学。
  乾隆二十二年的新年安然又是在府里度过的,给大神的供奉是等所有人都睡着后拿出来的。她按孔府高档宴席做了两桌,诚信跪拜,感谢大神给她机会来古代学习。
  而这年的正月乾隆再次南巡,安然就不理解了,这位皇帝怎么就喜欢下江南呢!
  皇帝南下,派了大学士、户部尚书蒋溥前来祭告孔子庙。招待这些大臣自有外厨房,内厨房没觉得紧张,但皇上北归还来不来?
  衍圣公还记得去年的事,他不敢造次大意了,派人一路探听消息,府里该准备还是要准备。
  番茄对皇上已经不算新鲜吃食了,那么该用什么来招待圣上呢?
  安万里作为灶头有了不小压力。杜氏那边倒好说,有那些奶制糕点呢,拿出一两样就能应付过去。
  安万里快愁白了头发,这次公爷不但要他们弄出一两个新菜,还要有大菜。
  安然过去的时候安万里支领到了鹿筋、鱼唇、鱼胶、裙边,鲍鱼、海参、干贝、大虾。羊肚菌、牛肝菌、鸡松茸、鹿茸菇、竹笋、鸡枞、花菇、草菇,老母鸡。
  这是八仙过海闹罗汉的材料,所谓八仙就是海八鲜和草八仙。罗汉则是用鸡肉剁泥做成罗汉钱样子至于中间,老母鸡是用来熬汤加入八仙锅里炖煮这些食材。
  做这道菜费事的地方是要将这些食材处理好草八仙在下海八鲜在上,按八个方位围着罗汉钱摆放整齐于一个原型瓦罐才能加鸡汤小火慢炖。后来材料慢慢简化成只有八样食材了,量越来越小,干脆用了蒸。
  安万里见两个儿子和闺女准备吊汤了,就有了一个大胆想法。
  孔府的高汤独具一格*,这是府里不传的秘密。孔府高汤也被称为三套汤,是府菜中的特色美味,被称为汤中之最。主料选用肥硕年老的鸡鸭,鸡要散养五年以上的老母鸡,汤更浓厚醇厚,鸭子用家养多年老鸭,用这种鸭子吊汤比肉鸭更鲜美,
  他们的氨基酸超出很多肉类,这正是形成鲜味的核心物质,但并非唯一,加入干贝,汤的鲜味会放大数倍。猪大骨、肘子肉、元宝肉、五花肉、精盐是成汤的关键。猪后腿最嫩的那块肉,叫元宝肉。猪五花,增加汤里脂肪含量,让汤更醇厚。最后还有汤的灵魂——圣尼山山泉水。器皿选用密封性好,易出汤味的紫砂壶。大火烧开小火慢熬。六个时辰似开非开状态。
  所谓三套汤,是制汤过程中必须经过三个过程,第一遍扫汤叫红臊,红臊是用鸡腿肉剁成鸡茸放倒汤锅里把熬好的汤扫一遍。目的就是让汤清澈,鸡腿的香味溶解到汤里,增加汤的鲜美。
  第二遍扫汤叫白臊,用的是鸡胸脯肉,然后再把汤烧开,白臊倒锅中,过程把汤提清鸡胸的鲜美溶入汤中,进一步增加汤的鲜美度,第三遍用花椒葱姜剁茸,加鸡胸肉做成鸡料子,再扫一遍汤,这一步起关键作用,让汤具有一个复合香味,
  姜和花椒都有去腥去腻作用,把汤中的邪味去掉,增加汤的鲜味和复合味,必须经过三遍过程,三套汤才算完成。
  用紫砂壶紫砂碗给客人品尝,喝一口终生难忘,汤中绝技,非孔门厨师不外传。
  安万里将吊汤的食材打底,上面铺上海八珍和草八珍让儿子开始烧火。
  “爹,你这是?”安东不明白老爹这是要干什么?安然却是能猜出来,他是要用高汤炖八珍。如果将汤汁收到粘稠自然是一道美味。
  安然很期待,那一锅东西从第一天炖上安然每天都去看,每天都跟着老爹品尝,一天一个味道。等第六天时汤汁才收浓,而那里的一些食材已经烂成了泥,唯独海参鲍鱼依旧保持着完好的形状。
  盖子一打开,香气四溢,所有人都闻着味道过来,好香!这种香就想能穿透骨头香到你的灵魂。
  安万里在汤锅里取出一个海参一个鲍鱼,这两物吸足了各种食材的精华,带着浓浓的粘稠的汤汁展现于人前,它们再也不是凡品了!
  鲍鱼海参被切成数块,每人尝到了一块。
  “安爷,给我来点汤汁,这汤汁若是拌大米饭我能吃三碗!”
  “真他娘的好吃!我刚才吃的是鲍鱼吧,粘粘的,越嚼越香,我是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鲍鱼!”
  众人夸赞着,安东已经将管事叫来,管事尝过眼里顿时瞪圆“不愧是安爷!”
  随后是大管事,等大管事尝后就让所有人散开了,今天就给主子尝个新鲜!
  给主子端过去的是切好的,淋了汤汁的鲍鱼海参,正好五太爷六太爷也在这边用饭。
  “就用这个招待皇上,保证能过!”两位太爷一致看好这道菜。
  安然是偷偷弄了一勺汤汁拌了米饭吃的,她还捞上来一块鱼肚,那味道太美妙了!满口的胶原蛋白!
  父子几个研究后对整个过程材料做了改进,既然这么费事一次性可以炖出整个宴席用的鲍鱼海参,容易化掉的鹿筋鱼胶等物可以在炖软后提前拿出,等中途的时候再加进去。草八珍可以精选等等。
  公爷还亲自过问了一番,他觉得这些食材里炖出来的鲍鱼是最好的,以后可以用来专门炖鲍鱼,其他适当加入。安万里又试了几次,最终弄出一锅最理想的组合。但公爷依旧对鲍鱼,亲自提名孔府臻品鲍鱼锅。
  但他不反对上桌的盘子里是几种食材的组合,毕竟有些人还是喜欢一道菜能吃到多种东西。就如夫人,她很喜欢里面炖出来的花胶和鲍鱼一起吃。
  有了这道大菜安万里的压力减小了很多,开始教导儿子们学做宴席大菜,最躲不过的便是燕窝四大件——燕窝万字金银鸭块、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無字三鲜鸭丝、燕窝疆字口蘑肥鸡。原料就如名字,都是用鸡鸭与燕窝搭配出来的菜,做法考究,费时费事。
  这几道菜是孔府的招牌,据说是进过宫的,所以作为孔家的厨子是必学。孔家的宴席几乎都是跟着皇宫走的,从菜单就能看出,燕窝菜品就是十几种,什么琼浆燕窝、雪梨燕窝、翡翠燕窝、一品燕窝。
  鱼翅和海参也有有十几个菜品,唯独鲍鱼只有三四种怪不得公爷那么看重安万里做出来的鲍鱼。鱼皮鱼骨鱼唇的,也都有一两样,倒是鸡鸭猪肉菜品很多,多的安然都要数不过来了。
  孔府在食材上一项充足,也不吝啬厨子消耗一些练手,尤其在为迎接圣上来临之际。这就给安然和两位哥哥一个很好的机会,安万里没成想闺女很有做菜的天赋,同样教闺女一点不输于两个儿子。
  他们当然不知道安然会在自己的空间屋练习做菜,偶尔也会找几样适合陈夫人吃的菜肴特意精心做做,就如芙蓉鸡片,芙蓉虾仁,看似清淡却是费事的很,口味更是绝佳。
  一桌子菜可能看花眼,很多都来不及尝人就饱了,反而端上一两道更让人有食欲,更能品尝到菜肴的真谛。陈夫人往往在安然这里吃的更多,对着满桌山珍海味没了食欲。
  饮食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安然怎么也是经过两世的人,看多了慢慢也就能体会出人的饮食思维。陈夫人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喜欢安然给她安排的饭食,她总能在安然送来的饭食中找到她想吃的欲望,随后心情都跟着好了起立。
  作为偌大府邸的当家夫人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自从她怀孕公爷已经纳了两房妾室,而且也都生了孩子,她现在是眼不见心不烦。她还有儿子!想到儿子陈夫人心情又低落下去,她别的不担心就担心儿子的脚到时候能不能像正常人走路?
  阳春三月,皇帝开始返京,也传过了话,等路过曲阜会进去祭拜先圣。四月初八,圣驾抵达邹县,谒孟庙行一跪三叩头。三天到曲阜,在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当日在孔家用饭,196道菜道道精品。
  怎奈乾隆见识了太多山珍海味,居然没有看到一样让他耳目一新的菜。衍圣公急的额头冒汗,悄悄吩咐下去做几样别样的菜。
  别样的菜是什么?暖房里有刚成熟的小柿子,厨子们剥了皮用糖渍了一下,冰镇就送了上去。乾隆忙道“这个好!”
  接着是一道清炒豆芽菜,只用了花椒和海米,高汤烹了一下,青脆爽口,也很妙!乾隆爷胃口大开,接着是一盘凉拌的荠菜,酸口微辣。衍圣公知道这位祖宗什么口味了,敢情就喜欢吃乡间野味。
  胃口大开的乾隆爷再吃公爷推崇的鲍鱼就觉得十分美味了,加上饭后精致的小点,皇上心情极好,不但给了小公爷赏赐,还再次留笔,这次是提给公爷高祖母黄氏的,“六代含饴”
  黄氏一直跟着老儿子住在十二府,她性情娴熟温婉,能得到皇上的御笔也是一种荣耀。
  第135章 送走圣驾衍圣公将做最后那几道菜的厨子都给了奖赏,自此豆芽菜上了孔家……
  送走圣驾衍圣公将做最后那几道菜的厨子都给了奖赏,自此豆芽菜上了孔家菜谱,成了高档宴席中一道难得的大众菜,并取名“金钩挂银条”,金钩就是海米,银条便是豆芽菜。当然这道菜一定要再精致一些,豆芽一定要掐尖去尾,只要中间部分,海米一定要最好的海米——
  安然没想到这道菜是很不起眼的一位厨子做出来的,她本知道这菜,没跟安家人说,她也想看看谁这么有胆有才!
  豆芽菜的传奇很快传染到了各个府,一时间豆芽身价倍增,但因原料便宜很快跌落神坛,这道菜却因得到了皇帝的夸赞上了府里食单一直保留下来。
  这次接圣驾顺的不能再顺,衍圣公很高兴,更让他高兴的是陈氏再次怀孕。因为第一个孩子有些毛病,陈氏很想生一个健康没毛病的。这次孕吐就没那么厉害了,因为安然和陈嫂有了一次经验,两人又开始了伺候孕妇的日子。
  番茄第一年被抢购,第二年便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唯独番茄酱一直没人做出来,主要是没外传,很少人知道。杜家的西红柿还是供给给安家做酱,比去年价低,但也有赚头。安家老宅在这年又赚了一笔,虽然没再卖一两银子一斤,却也是大有赚头。
  为了做酱安家各房大小人齐上手,老爷子说这是安家的买卖就是大家的买卖。只要掌握做酱的方法家里就有钱赚。番茄烂大街对他们只有好处,府里将酱收走后贩卖到了各地,依旧供不应求。
  两次卖酱,安家有些家底了,安东的婚事办得很热闹,秀秀表姐正式成为安然的大嫂。杜氏也开始给二儿子张罗婚事了,无他,秀秀怀孕生孩子期间就能空出位置,她希望两个儿媳能换着进府,至于将来谁能留下就看能力了,或者说有机会都能进呢,闺女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好在二儿子还小不着急!
  乾隆二十三年,陈夫人为衍圣公生下第二子孔宪增,新生儿非常健康,但陈夫人却因生产伤了身子,月子坐了三个月才起来。人起来却不如从前,好在衍圣公家资丰厚,好东西像不要钱一样送来让小厨房日日炖着。
  安然要到了做滋补养生汤的册子,加上有太夫人那边老嬷嬷指点,又让她学了不少东西。陈夫人的身体慢慢恢复,生活如溪水慢慢流淌,安然的生活几乎一成不变,不是在大厨房就是小厨房,孔府的宴席很多,一年四季几乎都有。这也让她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单单是菜品,还有流程席面的设计,人员的安排,菜品的次序等等。
  她如一块磁石不停吸收着一切能吸收的东西,孜孜不倦,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回首自己居然要及笄了!
  十五岁的姑娘虽然没举办什么成人礼,却也是到了说亲的年纪,杜氏刚解决了儿子的事就开始操心闺女的事。儿子她没怎么操心,一个选了侄女,一个选了外甥女。妮子最终还是成了她的儿媳,只不过是二儿媳。
  秀秀一怀孕妮子就顶了上去,妮子很勤奋,干活泼辣,唯一一点没有秀秀心思巧妙,在做精致小点的时候就显露出她的弱势来,好在勤能补拙。杜氏心里有数,这也是她选妮子的原因。没有大的发展却也能守住现有的,是个听话的媳妇。
  “你二嫂要是与你大嫂一样心思灵透那才难办,到时候我这位置给谁?妯娌两一定为此闹起来。”杜氏闲来与安然说着家务事。
  “将来二嫂那边您有什么打算?”
  “等她们都有了孩子家里是一定要有人看顾的,我还能干几年,先让她们俩换着在家带娃。这回就剩下你的事了,有好几个婶子都跟我说了家里的小子,我让你爹他们帮着留意着呢。”
  “娘,能不能多等两年,等我十八了再提这事。”
  “相看又不是让你马上成亲,有好的就要留意着,不然错过了怎么办?”
  安然不想在古代没完没了的生娃带娃,上辈子她已经后悔了这辈子她不想,一点都不想。她知道说不动杜氏,只能拖。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冷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身体还没恢复好的陈氏又倒下了。
  “夫人现在什么都吃不下可怎么好?”陈婶急的嘴上直出水泡,“安安啊,你最有办法了,夫人也最喜欢你做的吃食,这阵子你就别去大厨房了,跟我在小厨房好好侍奉夫人。”
  安然应了,陈夫人对她不错,理应好生照顾照顾。但对于一个生了病的人你就是将天上的龙肉拿来她怕也是吃不下。
  安然真是想尽办法也只能让她意思意思。因为陈夫人的胃里慢慢被汤药占据,哪还有胃口吃东西?公爷每日都过来看望一下,问问吃喝,给小厨房送了一堆补品。
  陈婶摇头叹气,“虚不胜补啊,这些东西对夫人一点用都没有。”
  “我觉得可以让两位小主子多陪陪夫人,等下我做一些大公子喜欢吃的点心,让他与夫人一起吃。”
  “对对对,大公子最喜欢你做的点心了!”陈婶高兴地帮着安然准备东西,小蛋糕、小布丁、小爆浆的炸鲜奶,爽滑的双皮奶,两个小桃子味的果冻,每样都不多,看着就很精致,书香过来取时都不禁夸赞。
  有了儿子们的陪伴陈夫人仿佛有了求生欲,儿子喂她,她强忍着吃下,大公子拍手笑“娘亲都吃了!娘要好了!”
  果然陈夫人从那日起仿佛真的好起来,渐渐的下了床,可以跟儿子们说说话,吃的东西虽然不多却也在吃。安然嘘口气,她看不下去就动了一点手脚,这么早就没了亲娘两孩子也是实在可怜。她发誓以后不会再做了,真的不会做了,她只想有更多时间好好学学手艺。其实她现在已经掌握了很多技能,只不过有些菜你不说就不会做,就如那俩御厨,他们什么没做过?但一道炒萝卜丝却难住了他们。
  安然相信见多识广这句话,见识多了很多东西自然明白。
  这个冬天真冷!连着又下了几场雪,外面一片白色世界,大公子天天来陪夫人也会枯燥没意思,他要去外面看雪,陈夫人当然不应,但小孩子闹起来也是没办法“书香,你带大公子去小厨房看看,记得只是看看。”陈夫人吩咐。
  书香只好抱着大公子和奶娘一起去了小厨房,大公子要看怎么做布丁,安然便做给他看。小孩子就是一个好奇宝宝,安然不管他能不能听懂便告诉他为什么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就成了他吃的布丁。为什么牛奶可以做成烤牛奶,还有外面为什么下雪?雪落在手里为什么会化掉。
  小孩子牵着安然的手仿佛在认识一个新世界,就连书香和陈婶都听得有些懵。
  最后小孩子赏了雪,还得到了一根只有一个山楂球的糖葫芦,一块小布丁,一大块烤牛奶。听说是给娘的,小孩子很高兴地让奶娘拿着去给她娘送去。
  小孩子如献宝一般将东西都给娘亲,书香将小厨房发生的事一一说了,“没想到安姑娘懂的那么多,听说是从一位道士那里听来的,奴婢听着很新奇呢!”
  “以后可以让大公子多接触一下陈嫂和安姑娘,书香,我有个打算。”陈夫人知道自己的身子不好不得不提前为儿子们做了打算,“我想如果我有个万一”
  “夫人!不会的!”书香是她从小伺候的丫头,一听这话哭着不让夫人说。
  “书香,你我从小一起长大,形同姐妹,跟别人我不敢说,也只能跟你说,书香——”陈夫人哭起来,如果可以,谁愿意死?她的两个孩子还那么小!
  主仆哭了阵子陈夫人还是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她想将两个孩子养在太夫人那里。可太夫人年纪大了,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她需要信得过的人跟过去。最好的人选就是身边的两个大丫头。吃的上最好陈嫂和安然跟去,孩子们喜欢她做的东西,食物对孩子成长更重要。
  这样安排也是不得已,因为她知道没了她衍圣公一定会再娶,继室也会有自己的孩子,那样她的儿子将如何?何况大儿子脚还有问题。她不怕衍圣公,就怕继室有心思。
  “夫人,你一定要好起来,若真有那么一天奴婢一定全力护着两位小主子。我也看了,陈婶一定不会差,那个安安也是个好的,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护好小主子的。”书香极力保证着。
  “这只是我们做的最坏打算,你和墨香有空多与安姑娘走动走动,咱们手里不缺东西,你看需要什么就拿。”
  “知道了夫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