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81节
[简介]
德宗恪顺皇贵妃,镶红旗满洲他塔喇氏,户部右侍郎长叙第五女。光绪二年二月初三日生。在光绪十三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
——————————
1谨按,长叙履历整理自《穆宗毅皇帝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
日,被指定为珍嫔。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入宫。同年二月十八日,以礼部尚书李鸿藻为正使,礼部右侍郎文兴为副使,册封为珍嫔。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三日,因孝钦显皇后六旬庆典,诏晋为珍妃,未及封。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因屡有乞请,降为珍贵人。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赏还妃位。同年十一月十二日,以内阁学士宗室寿耆为正使,内阁学士宗室溥颋为副使,册封为珍妃。光绪二十四年之后,迁居幽禁。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因联军进京,殉死宫中,年二十五岁。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四日,葬恩济庄。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追晋为珍贵妃。民国二年三月初三日,奉移梁各庄暂安。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奉安崇陵妃园寝。民国十年三月十七日,追晋为皇贵妃,谥曰恪顺皇贵妃。
[家族背景]
恪顺皇贵妃出身岱图库哈里系他塔喇氏,是温靖皇贵妃的妹妹。其家世可以参考温靖皇贵妃条。温靖皇贵妃是长叙的第四女,生母是长叙之妾赵氏,恪顺皇贵妃则是长叙的第五女,与温靖皇贵妃同母。在排行上,温靖皇贵妃行四又行十,恪顺皇贵妃行五又行十一。从大排行和小排行两方面来讲,恪顺皇贵妃都是最小的女儿。1
[入宫背景]
目前已知恪顺皇贵妃是与姐姐温靖皇贵妃一起在光绪朝第一届选秀中被选中指定为珍嫔的。这一届选秀从光绪十二年选到了光绪十四年,一共挑选了六次。恪顺皇贵妃是在光绪十三年二月十七日的第三次挑选时才参加,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次。
[宫廷生活]
恪顺皇贵妃以珍嫔的身份入宫之后,住在景仁宫。2与姐姐温靖皇贵妃一样,恪顺皇贵妃入宫之初,还是比较受孝钦显皇后喜爱的。在光绪二十年十月,因为干预国政,“屡有乞请”,且不按照宫中的规矩穿戴服饰,呈进给
————————
1此段他塔喇氏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珍妃和她的娘家》《东岩府君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清代朱卷集成》《光绪九年癸未科会试同年齿录》《恩赐荫生同官齿录》《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2《为查验景仁宫因笨出宫女子一名事的呈文》,光绪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档案号:05-0968-03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德宗一些“新巧希奇物件”,而被降为贵人。这次降位的处罚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年之后的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便赏还了姐妹二人的妃位。
对于这次降位,虽然最终是与姐姐温靖皇贵妃一起降位,但是当时的记录都认为恪顺皇贵妃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根据清宫太监信修明的描述。:“珍妃独得皇上的恩宠,是因为她的装饰不施脂粉,不喜女服,不挽发髻,不穿秀履,而以男子服为尚。每侍皇上,大辫后垂,头戴头品顶花翎,身穿剑袖马褂,足登青缎朝靴,完全是一美少年的卫官打扮。帝甚喜欢。”这是不按照宫中规矩穿戴服饰。关于干预国政,信修明则称:“妃嫔在宫,无不艰窘。珍妃很好用钱,又常施惠于群监。近之者无不称道主子之大方。钱不足用,即想开源之道。当时外官通过她的胞兄志铸的门路,伙同内廷不守规矩的太监,介绍卖官收钱……光绪二十年,有鲁伯阳和玉铭两人,众论纷纷。后召见,果然此两人言语粗鄙,识字不多。追究根源,始知由太监从中过付银钱,珍妃作主放卖之官。当时光绪再三不肯,但也对珍妃没有办法。”这与翁同酥在日记中说的“鲁伯阳、玉铭、宜麟皆从中官乞请,河南抚裕宽欲营福州将军未果”基本相符。可见干预国政,卖官鬻爵之事,主要是恪顺皇贵妃所为。
不过,信修明还称,在卖官一事曝光之后,“太后顾全宫廷之面子,未将珍妃之罪状公布,只幽于老苑(地在百子门之西空宫、咸福宫之后)”。5这可能并非事实。虽然其中“顾全宫廷面子”与翁同酥日记内所称“于政体有伤”相符,6但是考察当时的档案,光绪二十年被降位时,恪顺皇贵妃正在患病,直到光绪二十一年还落有病根。7而且当年恢复了妃位之后,光绪二十二年恪顺皇贵妃作为妃位参加了元旦庆典,四月还随帝后前往颐和园住宿,8
————————————
1谨按,根据信修明的自述,他是在光绪二十八年入宫,1924年出宫的。所以关于恪顺皇贵妃的事情,他是听其他老太监以及孝定景皇后、温靖皇贵妃等主位描述的。
2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23页。
3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24页。
4《翁同龢日记》,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条,第5册 ,第2754页。
5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24、25页。
6关于光绪二十年降位的情况以及干预国政的具体问题,可以参见恪顺皇贵妃条。
7《珍妃进药零用药味底簿》《珍贵人用药底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30—35页。
8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50页。
同年七月,档案中还提及其所住景仁宫内宫女因病出宫等事,1完全没有被幽禁别宫的迹象。
经过这次降位之后,温靖皇贵妃变得谨小慎微,循规蹈矩起来,而恪顺皇贵妃则不然,她直接参与了光绪二十四年的变法运动,并且通过胞兄志锜以及太监与宫外传递信息。根据当时宫内“白姓宫女”的说法:“(降位之后)又二三年,始因戊戌政事,囚妃于钟粹宫后北三所,窘苦备至。”2“刘姓宫女”则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之变,幽妃于建福宫,继迁北五所。”3“小德张”之孙张仲忱则听其祖父说:“光绪皇上变法时,珍主儿曾参与出谋划策,而变法失败后派出太监聂八十、寇莲才出宫送信的真正主使人是珍主儿。老祖宗查明后,对她恨之入骨,同时也把珍主儿的住处圈了高墙,即北京故宫内,西路北三所,是一座小院,仅有三间房子。”4由此可见,恪顺皇贵妃的确是因为参与变法而被孝钦显皇后处罚,迁居到“冷宫”幽禁。不过关于恪顺皇贵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被迁居到“冷宫”,其所处“冷宫”到底在哪里,目前尚有疑问。
另外,据清宫医案可知,早在入宫伊始,恪顺皇贵妃身体就不是很好,本身便患有肝病,5又染上了劳嗽症,6一直调理到光绪十六年。光绪十七年正月患胃痛,7光绪二十年患上风湿痹症,逐渐加剧。8光绪二十一年七月患上痰泻之症,9再发风湿痹症10。光绪二十四年或二十五年(1899年),还
——————————
1《为景仁宫因病出宫女子一名事堂交》,光绪二十二年七月二十日,档案号:05-1008-06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故宫周刊》第30期《珍妃专号》,中华民国十九年五月三日,第3版。
3《故宫周刊》第30期《珍妃专号》,中华民国十九年五月三日,第4版。
4张仲忱:《一个太监的经历——回忆我的祖父“小德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73页。
5《珍嫔进药底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28、29页。
6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 ,第1706页。因为温靖皇贵妃和恪顺皇贵妃刚入宫便双双患上劳嗽症,又因为德宗光绪帝有多系统结核病,所以陈可冀推测两位后宫的劳嗽症可能是由德宗所传染。
7《珍嫔进药底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30页。
8《珍妃进药零用药味底簿》《珍贵人用药底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30—35页。
9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 ,第1808页。
10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 ,第1811页。
患上了阴痒之症。1
这些病症之中,尤以风湿痹症最为严重。光绪二十年四月,风湿痹症曾经严重发作,五月时愈发沉重,到了神志不清、严重抽搐的情况,几乎不治。经过努力治疗抢救过来之后,十月中下旬再次发病,后来又在次年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再次发作。由此可见,恪顺皇贵妃的身体是比较弱的。
[封谥释义]
恪顺皇贵妃原本的封号为“珍”,满文作“ujenggc”2,意为“端重”“稳重”。不过在光绪朝,后妃的封号一般都是以汉语为核心选定的,满文词义的意义不大。
[考证迁居“冷宫”]
当时宫内“白姓宫女”“刘姓宫女”以及“小德张”之孙张仲忱的说法,都提到恪顺皇贵妃在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德宗变法失败之后,被迁居“冷宫”,直到在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殉死。实际上根据目前已知的档案来看,恪顺皇贵妃究竟是否被迁居过“冷宫”?如果迁居了,迁居多久?都是有疑问的。
谨根据档案将已知事实情况梳理如下: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德宗变法,恪顺皇贵妃参与其中。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孝钦显皇后废新政,临朝训政。
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为后宫主位们准备第二年的宫分,其中恪顺皇贵妃作为珍妃,还是领妃位的宫分,并且位下有六位官女子。3
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为后宫主位们准备第二年的宫分,其中恪顺皇贵妃作为珍妃,依然领妃位的宫分,但是位下的官女子变为了三位。4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六日,“总管宋进禄等为珍妃下官女子三名,系正黄旗扎拉芬佐领下苏拉林铣之女三妞、镶黄旗延照佐领下苏拉广连之女大妞、镶黄旗延祥管领下苏拉长兴之女二妞,此三名俱给永和宫瑾妃下当差,
——————————
1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 ,第1818页。
2《为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五岁女他他喇氏封为瑾嫔并十三岁女他他喇氏封为珍嫔事》,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档案号:05-13-002-000288-010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奏为恭进内廷宫分缎绸布匹等事折》,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档案号:奏销档866~04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奏为恭进内廷宫分缎绸布匹等事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档案号:奏销档869-05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每名每月所食口分各一分,仍照常得给,差首领张文财传”。1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前后,恪顺皇贵妃投井殉死。
可见,在德宗变法失败的当年,恪顺皇贵妃似乎完全没有受到波及。到了第二年,其手下的官女子的数量从六名减少为三名,相当于从妃位待遇降为了常在待遇,但是所领的宫分却依然是妃位的。以这两条档案的情况来看,很难说当时恪顺皇贵妃已经被迁居到“冷宫”了。到了光绪二十六年六月,最后的三名官女子也被转赐给温靖皇贵妃,这时候距离恪顺皇贵妃殉死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目前对于这三名官女子的转赐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认为这代表着恪顺皇贵妃被正式迁居“冷宫”,三名官女子一起被迁居“冷宫”就是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当时恪顺皇贵妃患了天花,三名官女子被转赐是因为避疫,那么恪顺皇贵妃就没有被迁居到“冷宫”过,只是在别宫养病而已。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待对档案进一步发掘。
[考证o薨逝情形]
因为恪顺皇贵妃胞兄志锜在被革职之后逃往上海,“暗操报馆生涯,极力宣传珍妃之冤枉,世人不知宫内之秘密,也随声附和,多为抱屈”。2同时也因为随着民国以来各种影视改编的影响,造成民间野史之中关于恪顺皇贵妃的经历以及薨逝的情形愈发“绘声绘色”起来。正如清史学者于善浦在其《光绪皇帝的珍妃》一书中所说:“珍妃实不过是光绪帝的一位普通妃子而已,她的生前、死后都被后人赋以了戏剧情节。”3
在本书中,关于恪顺皇贵妃薨逝的情形,选取几条尚属可信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第一条是清宫太监信修明的说法。信修明是在光绪二十八年入宫的,未曾亲眼见过恪顺皇贵妃薨逝的情形,他所描述的是他从老太监以及主位那里听到的说法:“义和团事起,都城不保。太后命皇上、皇后、珍、瑾二妃及大阿哥溥偶一起聚住宁寿宫,预备西巡。在出宫之前夕,惟虑珍妃,留守宫
——————————
1《为珍妃下官女子三妞等俱给永和宫瑾妃下当差每名每月所食口分仍照常得给事》,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九日,档案号:奏销档05-13-002-000956-009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24页。
3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后记。
中不妥,带走也不妥。因而传令将珍妃投入乐守堂后西所井中。诸老太监闻言均已回避。小太监崔玉贵不敢远离,太后生气说:‘玉贵把她推下去,你们都该杀。’崔玉贵不敢违抗,竟将珍妃推落井中。”1
第二条是曾经侍奉过恪顺皇贵妃的白姓宫女所说:“至光绪二十六年庚子,拳匪之变,慈禧乃令崔玉贵推珍妃入宁寿宫后井中,从之者尚有一宫女及一太监。时珍妃已迁于景祺阁小屋,入井前一夕,慈禧尚召妃朝见,谓:‘现今江山已失大半,皆汝所致,吾必令汝死。’妃愤曰:‘随便办好了。’翌日,即推之入井。”2
第三条是太监唐冠卿所说:“庚子七月十九日,联军入京……时甫过午,予在后门休憩。突觇慈禧后自内出,身后并无人随侍,私揣将赴颐和轩,遂趋前扶持。酒至乐寿堂右,后竟循西廊行,予颇惊愕,启曰:‘老佛爷何处去?’曰:‘汝勿须问,随余行可也。’及抵角门转湾处,遽曰:‘汝可在颐和轩廊上守候,如有人窥视,枪击毋恤。’予方骇异间,崔玉桂来,扶后出角门西去,窃意将或殉难也,然亦未敢启问。少顷,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祥。后曰:‘现在还成话么,义和拳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我还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闻后疾呼曰:‘把他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继而砰然一响,想珍妃已坠井矣。斯时光绪帝居养心殿,尚未之知也。”
第四条是太监戴寿臣转述亲眼看见恪顺皇贵妃投井的太监王祥的说法:“庚子年七月二十日,宫里乱七八糟的西太后和光绪皇上都改变了装束,就要逃出宫了。就在这个当儿,她亲自率领瑾妃和御前首领太监崔玉贵、王德环到了宁寿宫,把珍妃从三所(囚禁珍妃的处所)里提出来。珍妃在这里不知道已经受了多少折磨。她被提到西太后跟前,我们从门缝里看到她,战战兢兢,憔悴的样儿。西太后究竟同她说了些什么,王祥没有听见。后来在
————————————
1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24、25页。
2《故宫周刊》第30期《珍妃专号》,民国十九年五月三日,第3版。
3《故宫周刊》第30期《珍妃专号》,民国十九年五月三日,第4版。
场的太监们传说,西太后对她说,现在太后同皇上就要离京了,本来想带她走,但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万一出了什么事,丢了皇家的体面,就对不住祖宗了,让她赶快自尽。还听太监们传说,珍妃对西太后说,皇上应该留在北京,但是还没等珍妃说明道理,西太后就冷笑了一声,抢白她说,‘你死在眼前,还胡主张什么。’这些传说是不是实情,王祥说不能判断。当时王祥从门缝里只看到珍妃跪在西太后面前,哀求留她一条活命,口里不断呼叫‘皇爸爸,皇爸爸,饶恕奴才吧!以后不再作错事了……’西太后气狠狠地呼喝:‘你死去吧!’……西太后怕时间耽搁久了,就接连着喊叫快点动手。崔玉贵走上前去,把珍妃扯过去,连挟带提地把她丢到井里去。珍妃临危前,王祥还听到她呼唤‘李安达!李安达!’“安达’是对太监的尊称。这是珍妃呼唤李莲英,求他搭救她。”1
第五条是晚清太监“小德张”的养孙张仲忱,其记录称:“各宫妃、嫔陆续到来,光绪皇上也由瀛台过来,换上了青衣小帽。在这时候,老祖宗叫二总管崔玉贵到北三所把珍主儿叫来,让她换好衣服也一齐走。不大一会儿珍主儿披散着头发,穿着旗袍来啦。老祖宗当时大怒说:‘到这时候了,你还装模作样,洋人进来你活得了吗?赶紧换衣服走!”珍主儿说:‘皇阿妈,子妃面出天花,身染重病,两腿酸软实在走不了,让我出宫回娘家避难去吧!’老祖宗仍叫她走,珍主儿跪在地上还是不走。老祖宗回过身来大喊一声,叫二总管崔玉贵把她掐在井里,崔玉贵立即把珍主儿挟起来,不几步就是那口井,头朝下就给‘床’下去啦!当时并把井口堵上。”2在张仲忱的著作中,特别指出:“以上这一大段经过,是听我祖父亲口讲的,事隔多年虽然不能铭记全面,主要事实没大出入,至于稗史上所描绘珍妃的事迹和与慈禧太后当面顶撞,没有听到我的祖父讲过。”3
以上几种说法究竟哪种是事实,目前尚不能准确得知。清史学者于善浦在其《光绪皇帝的珍妃》一书中认为,以情理综合分析,“小德张”的养孙张
————————
1马德清等述、周春晖记:《清宫太监回忆录》,信修明等:《太监谈往录》,第231—233页。
2张仲忱:《一个太监的经历——回忆我的祖父“小德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第178页。
3张仲忱:《一个太监的经历——回忆我的祖父“小德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第179页。
仲忱之说最为合理。1
无论如何,在官方档案上,只有在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孝钦显皇后一行人回宫的第二天,下达了一道懿旨,提到:“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洵属节烈可嘉。加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哀恤。”2
[考证关于“褫衣廷杖”]
很多小说都提到恪顺皇贵妃在光绪二十年被降位处罚时受了“褫衣廷杖”,一些文章则言之凿凿地说:“根据清宫档案记载,证实珍妃在十月二十八日这天遭到了褫衣廷杖。”而考察已知的清宫档案,似乎并不存在“褫衣廷杖”的记录。
根据《珍妃进药零用药味底簿》《珍贵人用药底簿》记载,光绪二十年:
十月二十八日,御医张仲元请得珍妃脉息,六脉沉浮不见,系道挽结,痰热壅遏,感肝风之症,所以抽搐气闭,牙关紧急,周身筋脉颤动刻间。暂用“琥珀抱龙丸”一丸,姜汁化服,用“调肝顺气化痰汤”调理。
十月二十九日,珍妃脉息,左寸关沉弦,抽搐随作随止,胸隔堵闷,两胁串疼,有时恶寒发热,热后即爵口渴思凉,谷食不香,周身筋脉酸痛。用“调肝清热代茶饮”。
十一月初一日子刻,御医张仲元请得珍贵人脉息,左关沉伏,右寸沉滑,抽搐又作,牙关紧急,人事不省,周身筋脉颤动刻间。暂用“琥珀抱龙丸”一丸,姜汤化服。
十一月初五日,珍贵人头闷,早间吐痰带有黑血,膈间槽热,两胁串疼,有时筋惕,谷食不香,腿膝酸麻胀痛,用原方调理。至十五日,服“调胃和脉温化饮”“调肝和脉温化饮”。3
由此可见,在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被降位前后,恪顺皇贵妃当时正
——————————
1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58页。
2《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90,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辛卯条,《清实录》,第58册 ,第484页。
3《珍妃进药零用药味底簿》《珍贵人用药底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34、35页。
处于风湿痹症发作的重病之中。有人解释恪顺皇贵妃在十月二十八日“抽搐气闭,牙关紧急,周身筋脉颤动刻间”是“褫衣廷杖”所致,实际上早在同年的五月十二日,恪顺皇贵妃就曾经因风湿痹症“神昏不语,牙关紧急,四肢抽搐,胸堵痰涎,身肢发热,症热沉重。”1和十月二十八日的病症如出一辙,可见这只是风湿痹症的症状而已。
当然,没有经历过“褫衣廷杖”并不代表恪顺皇贵妃没有受到过皮肉之罚。虽然目前没有档案明确记载恪顺皇贵妃受过体罚,但是在白姓宫女和刘姓宫女的回忆中,都称恪顺皇贵妃受到过体罚。白姓宫女称:“慈禧盛怒之余,更命太监掌责之(恪顺皇贵妃),令自陈。”2刘姓宫女则称:“慈禧大怒,并珍、瑾二妃均板责之。”3至于所谓“褫衣廷杖”,则很有可能是后世小说家根据当时处罚相关太监的记录“嫁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