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77节
光彩的”。
三、恭肃皇贵妃
[简介]
穆宗恭肃皇贵妃,原正蓝旗蒙古后抬镶黄旗满洲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之女。咸丰七年八月初三日未时生。在同治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被指定为珣嫔。同年九月十三日入宫。同年十月二十八日,以大学士单茂谦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全庆为副使,册封为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穆宗天花之喜,诏晋为珣妃。光绪二十年正月,因孝钦显皇后六旬慈庆,尊封为珣贵妃。光绪三十四年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尊封为珣皇贵妃。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日,尊封为庄和皇贵妃。民国十年(1921年)三月初七日亥时薨,年六十五岁,谥曰恭肃皇贵妃。同年四月十一日,由慈宁宫奉移至惠陵妃园寝享殿暂安。同年十二月初七日,奉安惠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恭肃皇贵妃出身正蓝旗蒙古阿鲁特氏,是孝哲毅皇后的姑母,其家世可参考孝哲毅皇后条。恭肃皇贵妃是孝哲毅皇后的祖父赛尚阿的女儿,根据其本家后裔的说法,为赛尚阿与侍妾所生。按赛尚阿为嘉庆三年生人,生下恭肃皇贵妃的时候已经六十岁,当时赛尚阿的嫡室富察氏如果在世,年纪也应该很大了,的确不大可能生育子女。赛尚阿至少有六个女儿,恭肃皇贵妃很有可能是最小的女儿。与侄女孝哲毅皇后相比,作为“老来子”的恭肃皇贵妃受到的教育环境可能更为宽松。1
[入宫背景]
目前已知恭肃皇贵妃是与侄女孝哲毅皇后一起在同治朝第一届选秀中被选中指定为珣嫔的。这一届选秀从同治七年选到了同治十一年,一共挑选了二十次。恭肃皇贵妃是在同治七年二月初四日第一次挑选的时候就已经参加,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次。
————————
1此段阿鲁特氏谱系,整理自《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外家纪闻——启功先生外祖家的事》(同治四年会试同年齿录》《清代朱卷集成》《恩赐荫生同官齿录》《爱新觉罗宗谱》。
[宫廷生活]
恭肃皇贵妃入宫之后,住在景仁宫。1度过了两年多的宫廷生活,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崩逝之后,以十八岁的年纪开始寡居。在光绪二年,作为穆宗的遗孀与其他三位后宫一起移居到“西内”慈宁宫。
在三十多年寡居生活之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因为宣统帝在宗法上是承继穆宗为嗣,兼祧德宗,所以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们对宣统帝的“母权”提出要求,却被德宗的嫡后孝定景皇后所压制。在民国二年正月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后,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们再次发难,最终与德宗的遗孀温靖皇贵妃共享宣统帝的“母权”,也因此得以搬离慈宁宫。其中恭肃皇贵妃搬入储秀宫,2这也是她的侄女孝哲毅皇后当年居住的地方。
在民国年间的小朝廷里,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和孝定景皇后、温靖皇贵妃这两位德宗遗孀的争斗一直存在着。在这种争斗之中,恭肃皇贵妃作为穆宗遗孀的一员理所应当地与献哲皇贵妃一党。不过实际上恭肃皇贵妃更像是置身事外的样子。
在当时,其他太妃均称呼恭肃皇贵妃为“姑姑”3,这是从孝哲毅皇后那里论的辈分。关于恭肃皇贵妃的性格,一些当事人留下了记录。溥佳回忆说:“(恭肃皇贵妃与敦惠皇贵妃)她二人的言谈举止极为相似,而且都笃信佛教。她们都体弱多病,每次我到她们那里,都见到她们那枯瘦而苍白的脸上,总带着一种无限忧伤的神气,没有一丝笑容,说话的声音细得几乎听不出来。”4宣统帝则回忆说:“荣惠和庄和两太妃,平日也是很老实和蔼的。不过她们二位都有着不少迷信和忌讳。……庄和太妃那里的忌讳尤多。如不许人说‘吃梨’,因为‘梨’字和‘离’字同音,须说吃‘平安果’。还有‘完了’
——————————
1《奏为景仁宫交出女子一名系在珣嫔位下当差素无过失令家属领去事》,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档案号:05-0866-04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5、16页。
3溥杰:《清宫会亲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44页。
4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5、16页。
二字,也是在忌讳之列的。如果问您吃完了么的时候,须说您吃得了么。”1
[封谥释义]
恭肃皇贵妃原本的封号为“珣”,满文作“nemeyenggc”2,意为“温柔的”“温婉的”。
四、敦惠皇贵妃
[简介]
穆宗敦惠皇贵妃,镶蓝旗满洲西林觉罗氏,主事罗霖之女。咸丰六年八月初九日巳时生。在同治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被指定为瑨贵人。同年九月十三日入宫。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穆宗天花之喜,诏晋为瑨嫔。光绪二十年正月,因孝钦显皇后六旬慈庆,尊封为瑨妃。光绪三十四年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尊封为瑨贵妃。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日,尊封为荣惠皇贵妃。民国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尊封为荣惠皇贵太妃。民国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与献哲皇贵妃一同出宫,前往宽街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后又迁居麒麟碑胡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二十三日戌时薨,年七十八岁。同年五月,谥曰敦惠皇贵妃。民国二十四年二月,奉安惠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穆宗敦惠皇贵妃出身屯台系西林觉罗氏,与高宗鄂贵人同族,是清代西林觉罗一姓里最庞大也是最著名的一系。高宗鄂贵人也出自这个系,但鄂贵人是屯台本支的后代,而敦惠皇贵妃是屯台的同族西楞格的后代,两者仅仅是同一远祖的关系而已。
敦惠皇贵妃一支的入旗始祖名叫西楞格,世居汪秦地方,入旗之后归入镶蓝旗满洲,其家族拥有镶蓝旗满洲第五参领第十五佐领作为世管,并且在乾隆十年的时候增加了第十六、第十七两个佐领世管,最后因故只留下了第十五佐领。西楞格之孙罗奇,因为通晓书籍被赐号巴克什,仕至副都统,敦
——————————
1溥仪:《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第104页。
2《为知照册封瑜嫔珣嫔应用捧节册入宫之内监及赞引并宣读册接授册各女官及执彩仗人等查照原奏办理事致内务府》,同治十一年十月十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241-00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惠皇贵妃即是罗奇的后代。
罗奇独子名为苏柱,仕至头等护卫。苏柱独子名为色伯礼,仕至佐领。色伯礼生有三子,第一子名为苍,仕至佐领;第二子名为察馨,承袭一等轻车都尉;第三子名为赛福,也仕至佐领。三兄弟中察馨绝嗣,赛福后裔后来沦为小宗,世管佐领由苍的后代继承。苍生有六子,形成了六房后代,其中世管佐领由其第一、二、三房后裔交替承袭,敦惠皇贵妃的高祖父则是第五房的创始人,名为五黑,仕至佐领。从五黑之后,因为基本失去了世管佐领的承袭权,这一支后裔沦为小宗,敦惠皇贵妃的曾祖父罗定是五黑的幼子,仕至游击。祖父吉卿,在谱牒上作“吉祥”,是罗定的第一子,仕至笔帖式。吉祥生有二子,第一子名为罗纳,第二子名为罗霖,仕至主事,家住西单牌楼秤钩胡同,1罗霖即是敦惠皇贵妃的父亲。
整体来看,敦惠皇贵妃家族属于八旗中下层世家的庶流,已经没落,沦为中低级官员。这种出身,与同期入宫的另外几位后宫主位相比有相当的差距,这可能是她初位只得到贵人位分的原因之一。2
[入宫背景]
目前已知敦惠皇贵妃是在同治朝第一届选秀中被选中指定为理贵人的。这一届选秀从同治七年选到了同治十一年,一共挑选了二十次。敦惠皇贵妃是在同治七年二月初四日第一次挑选的时候就已经参加,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次。
[宫廷生活]
敦惠皇贵妃入宫之后,被安排住在永和宫。3当时永和宫的首领主位是淑顺皇贵妃,敦惠皇贵妃只能居于偏殿。度过了两年多的宫廷生活,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崩逝之后,以十九岁的年纪开始寡居,并且在此前后移居到景仁宫。4在光绪二年,作为穆宗的遗孀与其他三位后宫一起
——————————
1谨按,清末时,敦惠皇贵妃的同父兄弟爵善、爵信搬至榆钱胡同居住。
2此段西林觉罗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西楞格世袭佐领家谱》《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3《为敬事房接出永和宫慧妃位下女子一名系正白旗披甲人祥永之女因笨现令退出事的堂报》,同治十二年二月十一日,档案号:05-0867-04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为景仁宫瑨嫔位下退出女子系正白旗校尉仓尔和园户文微之女因笨令退出事的堂交》,光绪元年九月初八日,档案号:05-0887-0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移居到“西内”慈宁宫,与献哲皇贵妃一起住在寿头所。1
在三十多年寡居生活之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因为宣统帝在宗法上是承继穆宗为嗣,兼祧德宗,故而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们对宣统帝的“母权”提出要求,却被德宗的嫡后孝定景皇后所压制。在民国二年正月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后,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们再次发难,最终与德宗的遗孀温靖皇贵妃共享宣统帝的“母权”,也因此得以搬离慈宁宫。其中敦惠皇贵妃搬入重华宫。2
在民国年间的小朝廷里,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和孝定景皇后、温靖皇贵妃这两位德宗遗孀的争斗一直存在着。在这种争斗之中,敦惠皇贵妃作为穆宗遗孀的一员理所应当地与献哲皇贵妃一党。不过实际上敦惠皇贵妃更像是置身事外的样子。民国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小朝廷下达“上谕”,称:“恭维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恭侍皇考稗宗殿皇帝,敬慎素著。端康皇贵妃恭侍兼祧皇考德宗景皇帝,温顺孔昭。现届举行大婚典礼,允宜加崇位号,以表尊荣。敬懿皇贵妃尊封为敬懿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妃尊封为荣惠皇贵太妃,端康皇贵妃尊封为端康皇贵太妃。”3被正式尊为“皇贵太妃”。
在当时,其他太妃均称呼敦惠皇贵妃为“九姐”4,这大概是因为她原本在娘家行九的缘故。关于敦惠皇贵妃的性格,一些当事人留下了记录。溥佳回忆说:“(敦惠皇贵妃与恭肃皇贵妃)她二人的言谈举止极为相似,而且都笃信佛教。她们都体弱多病,每次我到她们那里,都见到她们那枯瘦而苍白的脸上,总带着一种无限忧伤的神气,没有一丝笑容,说话的声音细得几乎听不出来。……荣惠太妃除了整日太妃诵经念佛以外,还配制了几种药丸,供在菩萨像前诵经多日,才拿回来施舍给人,据说这样更增加了药的‘神效’。凡王公大臣求她要药的她都给,我也代人向她要过两次,一次要的是一粒‘金丹’,专治跌打损伤;另一次要的是‘观音丹’,专治妇科病。据服用
————————
1《为查验寿头所交出女子二名分别在瑜妃瑨嫔位下当差素无过失并无别情属实事的呈文》,光绪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档案号:05-0894-06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5、16页。
3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49册 ,第26416、26417页。
4溥杰:《清宫会亲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44页。
的人说,的确很有效。但这并不是因为烧香念佛的关系,而是宫里确实有许多秘方,又用了上等好药的缘故。”1宣统帝则回忆说:“荣惠和庄和两太妃,平日也是很老实和蔼的。不过她们二位都有着不少迷信和忌讳。……荣惠太妃最忌讳说‘醋’字,在吃饭的时候,她那里的太监都不能说出‘醋’字来,而只能给它起个代名词,把‘醋’叫做‘忌讳’。”2
民国十三年十月初九日,冯玉祥命鹿钟麟率军进入紫禁城,将宣统帝驱逐出宫。敦惠皇贵妃与献哲皇贵妃则借故逗留在宫内,之后于十月二十五日,与献哲皇贵妃一同出宫,前往宽街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后来荣寿固伦公主在当年十一月十八日薨逝,过了一段时间,献哲皇贵妃与敦惠皇贵妃又迁居麒麟碑胡同,度过了最后的晚年时光。
[封谥释义]
敦惠皇贵妃原本的封号为“瑨”,满文作“saingge”3,意为“好的”“善的”。
——————————
1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5、16页。
2溥仪:《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第104页。
3《为主事罗霖之女西林觉罗氏著封为瑨贵人事致内务府》,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档案号:05-13-002-000818-004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第十七章 清德宗光绪帝的后宫
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名载湉,满文作“dzai tivan”1。作为和硕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二子,生于同治十年八月二十日子时,生母为和硕醇贤亲王嫡福晋叶赫纳喇氏。同治十一年九月,因穆宗大婚,加恩近派,赏给头品顶戴。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因次年孝钦显皇后四旬庆典,加恩近派,赏戴花翎。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因穆宗天花之喜,加恩近派,赏食辅国公俸。同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崩逝,未有储贰。奉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两宫懿旨,过继与文宗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即位,改元光绪。初以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两宫垂帘听政,光绪七年,孝贞显皇后崩逝,改以孝钦显皇后独自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德宗亲政,以孝钦显皇后训政。光绪十五年二月,孝钦显皇后归政,由德宗独自秉政。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德宗变法,施行新政。同年八月,孝钦显皇后废新政,临朝训政。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庚子国变,德宗及孝钦显皇后等西行。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德宗回銮,开始新政。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崩,年三十八岁,在位三十四年。宣统元年正月,恭上尊谥曰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民国二年十一月,奉安崇陵,升衬太庙、奉先殿。
根据目前资料,清德宗一生中只有三位妻妾。在光绪帝一朝,一共挑选过三届八旗秀女,这三位妻妾均是在第一届内挑选出来的。因光绪朝挑选八旗秀女的情况比较特殊,谨先将挑选的情况整理之后,再将其后宫分类综述如下。
——————————
1《清汉对音字式》,光绪十六年聚珍堂刻本,第47页a。
第一节 清德宗光绪帝时期的挑选八旗秀女
根据档案,户部称光绪十一年为“例应选秀”1之年。由此可知,光绪朝挑选八旗秀女,是以光绪二年为第一届计算的。以此计推算,光绪一朝的选秀年应该为光绪二年、光绪五年、光绪八年(1882年)。但是当时德宗年纪尚轻,没有进行选秀。接下来的选秀年应该为光绪十一年,又因为一些缘故被推迟到光绪十二年。这次选秀由于涉及德宗大婚,所以与穆宗大婚选秀相同,都持续挑选了数年,一直持续到光绪十四年才结束。之后在光绪十七年、光绪二十年,均按例进行了选秀,其中光绪二十年的选秀持续到了光绪二十一年。之后的光绪二十三年、光绪二十六年、光绪二十九年,可能是因时局动荡或政治问题没能继续挑选。后来在光绪三十二年原定再行挑选,因响应寥寥、人数不敷,也最终停止选看。总而言之,光绪朝一共挑选了三届八旗秀女,第一届是光绪十二年至光绪十四年,第二届是光绪十七年,第三届是光绪二十年至光绪二十一年。
一、第一届选秀
光绪十二年至光绪十四年是光绪朝挑选的第一届秀女,因为要决定皇帝大婚和最初后宫的对象,所以时间较长,挑选的次数也较多。以目前的资料来看,这届秀女一共挑选了六次,第一次是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第二次是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二月十七日,第四次是光绪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第五次是光绪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第六次是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
光绪十一年的档案中提及:“光绪十一年三月初八日,军机大臣面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本年系选看八旗秀女之期,上年经户部奏请,曾经降旨停其查办,余依议。现定于光绪十二年举行选看,着户部行知八旗都统,除此次奉旨以前业经许配者不计外,凡文职六品以上、武职五
—————————
1《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第39号《户部、镶红旗满洲、汉都统为挑选、复选、备选秀女及人选秀女谢赏等事的咨文保结之一》,转引自许妍:《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9年,第11页。
品以上官员应行备选之秀女于十二年选看时,年届十三岁至十九岁者,一体造册送部办理。钦此。”1同年四月初九日,又将秀女范围扩大为“文职六品以上、武职六品以上原任官员之女,一体造册,送部备选。”2光绪十二年正月,“查各旗陆续册报应选秀女,除报残疾事故例不送选外,其年届十三岁至十九岁者共一百名,内各省随任秀女,原系十七名,现在报到者十一名,尚未到京者六名”。3
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九日,帝后对这一百名备选秀女里的九十三名进行了第一次选看(其中有六名未到京、一名患病),其结果是“三等侍卫惠春之女等三十六名均著记名,三等侍卫恩禧之女等五十七名均著摆牌子”。1即九十三位秀女内,记名三十六位,撂牌子五十七位。目前已知记名的秀女中,有镶黄旗满洲桂祥之女(后来的孝定景皇后)、镶红旗满洲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十二岁之女(后来的温靖皇贵妃)、镶红旗满洲江西巡抚德馨十五岁之女、镶红旗满洲帮办大臣常绩十七岁之女。同年七月,清廷下达旨意:“所有记名秀女于八月二十一日卯时覆(复)看。”5八月二十一日,复看了三十六名记名秀女之后,仍然记名的秀女有十四名,其中镶黄旗满洲桂祥之女(后来的孝定景皇后)、镶红旗满洲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十二岁之女(后来的温靖皇贵妃)、镶红旗满洲江西巡抚德馨十五岁之女、镶红旗满洲帮办大臣常绩十七岁之女依然记名。同年十二月,清廷再次要求报上秀女,“再将明年年届十二岁、十三岁在京秀女、随任在外秀女一律查明,听候选看”。
光绪十三年二月十七日,新一批秀女二十五名入宫被帝后挑选,其结果是二十五名之中,记名十五名,撂牌子十名。目前已知记名的秀女中,有镶
——————————
1《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第39号《户部、镶红旗满洲、汉都统为挑选、复选、备选秀女及人选秀女谢赏等事的咨文保结之一》,转引自许妍:《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第11页。
2《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第39号《户部、镶红旗满洲、汉都统为挑选、复选、备选秀女及人选秀女谢赏等事的咨文保结之一》,转引自许妍:《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第11页。
3《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第39号《户部、镶红旗满洲、汉都统为挑选、复选、备选秀女及人选秀女谢赏等事的咨文保结之一》,转引自许妍:《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第12页。
4《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第39号《户部、镶红旗满洲、汉都统为挑选、复选、备选秀女及人选秀女谢赏等事的咨文保结之一》,转引自许妍:《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第13页。
5《为复看记名秀女知照员外郎铁龄之女患病给假一个月俟假满后再行查核办理事致内务府》,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日,档案号:05-13-002-000890-006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6《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第39号《户部、镶红旗满洲、汉都统为挑选、复选、备选秀女及人选秀女谢赏等事的咨文保结之一》,转引自许妍:《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第14页。
黄旗满洲头等侍卫佛佑之女(孝定景皇后的堂妹、后来的溥伦夫人)、镶红旗满洲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十二岁之女(后来的恪顺皇贵妃)、镶红旗满洲江西巡抚德馨的另外一位女儿。
光绪十四年,前年记名的十四名秀女、去年记名的十五名秀女与两名新到京的秀女,一共三十一名,于九月二十四日丑时进蕉园门进行复看。1这次选秀的秀女排单被学者们发现并记录了下来,开列于下:
第一排(这一排都是和后宫主位有亲缘关系的)2
第一名秀女。镶黄旗满洲副都统桂祥之女。辰年,二十一岁。嵩昆佐领。叶赫纳喇氏。原任郎中景瑞之曾孙女、原任道员惠征之孙女、悬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胞弟之女。(这位是后来的孝定景皇后)
第二名秀女。镶黄旗满洲头等侍卫佛佑之女。子年,十三岁。嵩昆佐领。叶赫纳喇氏。(这位是孝定景皇后的堂妹)
第三名秀女。镶黄旗满洲凤秀之女。亥年,十四岁。嵩昆佐领。富察氏。原任侍郎恭泰之曾孙女、原任总督惠吉之孙女、敦宜皇贵妃之父凤秀之女。(这位是穆宗淑慎皇贵妃的妹妹,此条目疑似佐领等信息抄录有误)
第四名秀女。正白旗满洲员外郎铭彝之女。午年,十九岁。柏臣佐领。叶赫纳喇氏。原任员外郎全志曾孙女、原候补知府桂祥之孙女。玉嫔胞兄之女。(这位是文宗璹嫔、玉嫔的侄女)
第二排
第一名秀女。镶黄旗汉军道员绍荣之女。酉年,十六岁。崇清佐领,马佳氏。
第二名秀女。镶黄旗汉军侯爵英俊之女。午年,十九岁。奎昌佐领。马佳氏。
第三名秀女。正黄旗满洲云骑尉阿尔绷阿之女。酉年,十六岁。柏通佐领。伊尔根觉罗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