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老黎给两个小年轻泡了茶,又端上糕点,这才问道:“这次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你爸身体还行吧?”
  丰县离这边远,这年头一般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人们连公社都不常去,自然就别提跨县了。
  聂百川点点头:“他身体挺好的,这段时间农闲,天天和人一起出门钓鱼。”
  “特地来拜访您、找您有事儿的不是我,”他抿唇笑了一下,看向身侧的向遥,“是遥遥。”
  “哦?”老黎粗壮的眉毛一扬,有些诧异,也跟着看向向遥。
  向遥笑眯眯的,在一个陌生的长辈面前一点也不紧张。
  相反的,她知道像黎建业这样的人,肯定是农业研究方面十分优秀的大牛,因此看过去的目光中便带着浓烈的敬仰。
  “黎伯伯,我是想向您请教点问题,”她将放在椅子下面的小竹篮拎了出来,掀开盖在上面的布,说道,“您看这西红柿和花生,是不是品质还挺好?”
  老黎探身看了过去,这一看,就有些惊讶了:“哟!这品质何止是好啊,简直是特别好了!”
  他掏出几颗花生,剥开看壳里的花生仁,见花生仁粒粒饱满,连忙问道:“这是你们家种的?这质量,了不得啊。”
  向遥看了眼聂百川,解释:“是我认识的一个人弄来的,对方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批花生和西红柿,我想着来请教一下您,以咱们丰县的气候水土,能不能大规模种植?”
  老黎将一颗花生仁扔进嘴里,嚼吧嚼吧:“种自然是能种的,要是这批种都是这个质量的话,种植出来的成品应该质量也会非常不错。”
  他看向向遥,问:“你打算在你们那边大规模种植?”
  向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目前是有这么个想法,咱们那边贫困,一年到头也创不了多少收,花生这种经济作物在市场上运用是特别广泛的,不仅能作为食材,能进行食品加工,关键是还能榨油呢!”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要是咱们种出点名堂来了,那真的是能带领着大家一起致富了。”
  老黎想了想,说道:“你这个想法很不错,但是现在想要搞大规模的种植,肯定是不能以个人名义来进行的,实际操作起来,恐怕挺有难度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要种植花生和西红柿,那肯定就意味着要占用不少农田,光是这个事情,就很难获得公社里和民众的支持。
  毕竟“以粮为纲”仍旧是当前农业方面最重要的方针,如今还是计划经济呢,哪能是说干就能干的。
  而就算干起来了,全程也得十分小心,稍有不慎,恐怕还要被有心人打上“资本主义倾向”的标签。
  其次么,对于没有相关种植经验的人来说,贸然开展大规模种植,只怕中途会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种植难题。
  种植作物,说简单也简单,但是想要种出名堂来,那就需要精心细致地侍弄了,技术方面的保障,是定然不可缺少的。
  病虫害、气候把握、灌溉、化肥农药供应……
  这些关键点要是不把握清楚,很容易颗粒无收,要是处理不好,只怕会引火上身。
  老黎是个资深的农业研究者了,他将这些情况条分缕析地说给向遥听,一个越说越神情严肃,而另一个也越听越陷入沉思。
  向遥不是没有想过相关的一些问题,但是跟老黎的分析比起来,她此前的想法都多少有些幼稚而缺乏考虑了。
  只是,她手里掌握着这样一片大好的瓜田,不好好利用起来,实在是亏了。
  再者,现在瓜田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她显然在没有研究透彻之前,是不可能纯靠着瓜田出品的瓜果来建造她的瓜果帝国了。
  如此,倒还不如利用所剩不多的瓜果,用最适合在本地种植的花生和西红柿,来让整个石塘大队的人参与其中。
  她所图不小,种植就是万里长征耳朵第一步,而这一步,她必须得走踏实了、走稳重了。
  向遥问道:“能不能搞这个种植的事情,我回头想想办法,哪怕是大伙儿不同意大规模种植,但是退而求其次,要是各家划出一片自留地来试种,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阻拦。”
  她笑了笑:“当然了,这是最差的结果,我还是希望能直接大力推进的。”
  老黎也笑了,他很欣赏这小姑娘如此坦率地表达自己的野心,于是说道:“要是你手里的种子都取自品质这么好的果实,起码第一茬种下来,应该是能收获很不错的果实的。至于之后,就要花费精力挑选良种了。”
  向遥点点头:“这也是我的底气。”
  瓜田里出来的瓜果,质量那是没话说的。
  她冥冥之中有一种和瓜田系统的莫名感应,能自信地判断出,哪怕将种子撒在非系统里的环境中,虽然很难种出于瓜田一模一样的大小和品质,但总归仍然是十分优质的。
  说话间,黎旭东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妈张婉风驰电掣一般地回来了。
  两人还在院子里,众人就听见了张婉在大声骂人。
  “说了叫你慢点慢点,你又不是赶着去投胎,这么快做什么!摔死我了你就高兴了啊?”
  “摔成这样,也不知道眼睛是怎么长的!你要是近视就去配眼镜,要是纯粹眼瞎就别出门了!”
  “你爸也是的,见你两只手摔成这样,还叫你骑车子来接,你不晓得走路啊!笨死了!”
  向遥和聂百川对视一眼,暗暗咂舌:这位伯母,很泼辣啊。
  然而等这位泼辣的张女士走进门的时候,向遥见到的却是一个满脸带笑、五官温和的妇女。
  咳咳,实在是与刚刚骂人的姿态气势完全不一样……
  “哎呀这就是百川的媳妇啊,长得可真水灵!真好看!”张婉拉着向遥的手,左看右看,很有一种爱不释手的热情。
  向遥也乖巧地喊人,跟这位伯母叙起话来。
  不过没多久,张婉就叫上老黎,两口子一块儿去做晚饭去了。
  黎旭东看他爸那样子,就知道他川哥到底还是没有说他打架的事情,心里很是感激,一个劲儿地喊“嫂子吃点心”、“嫂子喝茶”。
  直到聂百川冰冷的目光看过去,他还暗暗疑惑呢,咋的,不是喊嫂子他川哥就很高兴吗?
  咋这会儿又不高兴了呢?
  这嫂子到底是继续喊还是不喊了?真是捉摸不透啊!
  向遥倒是觉得这小
  子挺逗的,她笑眯眯地从人家递过来的点心盘子里捏了一块儿鸡蛋糕:“好好好,我吃。”
  啃了一口之后,她问:“你现在还在读书吗?”
  黎旭东摇头轻哂:“哪能呢,我早就毕业了。”
  向遥:“那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也跟黎伯伯一样做农业方面的研究吗?”
  黎旭东有些不好意思:“那没有,我现在啥也没干,每天都在家里呢,我爸说等过了年,给我找个厂子进去试试。”
  这年头当工人是荣耀,是铁饭碗。
  而黎家成分不好,是没有资格被推荐去读工农兵大学的,除了工作,再没有别的出路了。
  向遥点点头:“那挺好的。”
  黎旭东却对走这条路并不大感兴趣,他鬼鬼祟祟地看了眼厨房,见他爸妈没有要出来的趋势,凑近两人,小声问道:“川哥,听我爸说,你现在在收山货去城里卖啊?”
  聂百川瞟他一眼,点了下头:“嗯。”
  老聂或许是没处说这些家长里短,于是就在给老朋友们的信中什么都说一些,大多比较隐晦,但相互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写的是什么。
  老黎并不怎么认同聂百川这种行为,老一辈的经历得多了,总是有些畏手畏脚,怕出事。
  因此也在饭桌上暗暗说过这事儿,警告自家儿子不要打这方面的主意。
  可偏偏,黎旭东这小子,他不仅不把他爸的警告当回事儿,还真将这事儿给留在心里了。
  但聂百川显然也知道老黎的态度,于是沉声说道:“我那么做,是基于我熟悉我们那边的情况,确保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你可不要轻易尝试。”
  黎旭东表面上连连点头:“嗯嗯,放心,我不会的。”
  但实际上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聂百川也不多说,毕竟这小子父母健在,自然是有人盯着他、管着他的。
  要是只有聂百川和黎旭东两人坐在这里,面对一个颇为寡言的聂百川,黎旭东非得闷死不可。
  但是向遥这个新嫂子,却是个爱热闹的,跟黎旭东很是合得来,两人很快就叽叽呱呱地说道一块儿去了。
  向遥呢,就爱听八卦嘛,走到哪儿都热爱挖掘点八卦出来,现在也不例外,三两下就勾得系黎旭东眉飞色舞地给她分享起各种有趣的事儿来。
  他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咱们住的这条巷子,就巷尾那边,有一户人家,最近闹鬼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